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重生84:我要上大学 > 第十五章 高考预考
         杨兴武一边应承着乡亲们的恭维,一边加快挥动镰刀的速度。
         忙活了许久,收割下来的麦穗终于装满了两辆架子车。
         刘翠花带着刚烙好的饼送到老伴儿跟前。
         杨开山看着满车的麦穗,交代儿子赶紧套车赶路,一切收拾妥当之后就赶着牛车带着两个儿子和孙子再度向市里进发,后面跟着的是两个堂弟的一大家子。
         杨兴武看着爷爷带着父亲和大哥离去的背影,转身又跟着母亲下地除草,挖水渠等。
         小麦距离收割越来越近,这段时间正是最重要的时候,要是来上一场大风大浪,这多半年的努力都会付之一炬。
         是以,每当这个时候,虽然不是农忙,地里还是每天都要去的,要时刻关注小麦的生长情况。
         忙活到天光大亮,太阳升得老高,感到有点热了,一家人这才回家。
         回到家里,王招娣儿带着大闺女做饭。
         杨兴武去村口的井里挑水。
         没有压水井之前,吃水还是以挑水为主。
         中午吃过午饭,一家人这才有时间补充睡眠。
         ……
         杨开山赶着牛车带上几個堂兄弟一大家子,一家三辆架子车,一共八辆架子车,浩浩荡荡的一起向着市里走去。
         路上等到女婿一家,结果发现女婿一家的架子车也多了两辆。
         看到这一幕杨开山越发确定了昨晚的想法,卖完这两车,就收手不干了。
         一行人十一辆架子车组成车队,一起向市里走着。
         由于几个堂兄弟没有借到牛,走的比较慢,杨开山交代了几句,就先赶着车离开了。
         等到众人到了市里的时候已经半晌午,杨开山带着一家人直接来了市医院门口摆摊。
         毕竟病人需要营养,现阶段的营养品少的可怜,除了麦乳精也就鸡蛋这两个东西拿的出手。
         现在杨开山他们来了,看望病人的买上点麦穗,到时候做麦仁粥也是不错的补品。
         麦仁粥软糯香甜,老少皆宜,还能促进肠胃蠕动,是一个很不错的选项。
         这些东西都是他孙子杨兴武告诉他的。
         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选对地方总能事半功倍。
         这不一家人刚停好牛车,陆续就有不少人围了过来。
         看到满车的麦穗很是惊喜。
         “这是麦仁?”
         “是啊!好些年月不吃了,昨儿还听说机械厂那边有卖的呢?今儿医院这边也有了!”
         “那咱们可得买点尝尝,正好你姥爷食欲不振,给他熬点这麦仁粥,也能缓解一二!”
         几人议论纷纷,走到架子车跟前。
         “掌柜的,你们这麦穗咋卖的啊?”
         “一分钱一穗!”
         “这价格到时比麦乳精和鸡蛋便宜多了!行给我来两块钱的!”
         “好嘞!”
         杨开山收了钱,就让孙子把数好的麦穗递给顾客。
         为了早点把麦穗卖完,一家人一早上在割麦穗的时候都是数着数的,十穗捆一下,五十穗捆一下,二十穗捆一下,还有上百穗的捆一下,如此卖的时候就方便许多,到时也不用再费死劲去数数了。
         顾客接过两大捆麦穗,简单数了一下觉得差不多就拎着麦穗去来医院。
         不得不说,医院真是个卖东西的好地方,杨开山刚卖完么多久,三辆架子车跟前已经围满了人买的还不少,比之在家属院卖的都快。
         最少的都是买一块钱的麦穗。
         毕竟是看望病人的太寒酸了也不好。
         一家人忙活到中午,医院的人渐渐少了许多。
         杨春生刚准备拉着车子跟上一家人去机械厂看看情况,没想到迎面就看到一个熟悉的人。
         “徐老师,徐老师!”
         杨春生看到自家儿子的老师很是激动,连忙招呼起来。
         徐文化听到声音,寻声望去,看到一个老农,正朝他招手。
         看到这一幕他有点疑惑,不过还是走向前去看看什么情况。
         徐文化走到跟前,眼前的人有点似曾相识,他有些疑惑的问道:
         “这位老乡,你是?”
         “徐老师好,我是杨兴武的嗒,您这是去医院看人吗?这是我家种的麦穗,熬粥很好喝的,你带着去看人也有面子!”
         杨春生说着从架子车上拿来最大一捆的麦穗,这一捆就是一百穗,连忙往徐文化手里塞。
         听到这话,徐文化这才想起眼前的人,看到杨春生往他手里塞麦穗,他连忙拒绝。
         一连拒绝了好几次,都没推辞掉,无奈之下,徐文化这才接过麦穗。
         “杨兴武身体咋样?最近好点没?”
         “多谢老师挂念,现在已经好了许多,在家里静养一段时间就能去学校了!”
         “那就好,对了,高考预考成绩出来了,杨兴武考了472分,距离去年的录取分数线很近,发挥好的话,上个大学不成问题!
         现在距离高考不到两个月,一定让他养好身体,千万别像前几天那样再晕了,家里有条件的话,也弄点有营养的东西,多吃点鸡蛋啥的补一补!”
         “哎,哎!徐老师我知道,这不出来卖麦穗,就是为了赚点钱,给兴武改善一下伙食!”
         “那就好,九十九拜都拜了,不差这最后一哆嗦,杨兴武考上大学,对你们家也是光宗耀祖的事,可千万别掉链子!”
         “老师你放心,孩子的前途是大事儿,等卖完麦穗,我就买点营养品给他好好补补!”
         听了这话,徐文化很是满意,当即从一个布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又拿出一张笔,写写画画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徐文化私下一张纸叠好,递给杨春生说道:
         “杨兴武的预考成绩,我写下来了,伱下午回去的时候带给他,让他好好学习,好好养身体!”
         杨春生赶忙郑重的接过,目送徐文化远去,这才小心翼翼的放进装着干粮的布袋里。
         徐文化走后,杨开山得知自家孙子很可能考上大学开心不已,嚷嚷着晚上再买二斤猪肉,好好给孙子补一补。
         等了一会儿,医院的人越来越少,一家人又拉着架子车去了机械厂家属院卖了许久,才卖完剩下的麦穗,众人这才准备回家。
         路过供销社,杨春生把车子交给儿子,自己进去买点东西,走进供销社他没敢乱看,朝着正在打盹的销售员问道:
         “同志,麦乳精咋卖的?”
         “三块零五分,你要几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