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 第491章 不能让客人背锅!
         就在后台在做着最后的准备之际。
         重要“老板”已然到达现场,正在歌舞团副团长的带领下,在滇南歌剧舞剧院中,参观着节目后台的一些安排。
         “王书记,以上便是我们现今的一些安排。”
         “.嗯,好,很好啊。”
         王书记点点头。
         但似乎并没有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开心。
         稍作斟酌,便开口直言了起来。
         “我真的还是不太放心。”
         “啊,你不要误会。”
         王书记笑了笑,微蹙的眉头展开。
         “工作,准备的确实很到位,只是.”
         “我啊,不是很懂艺术,我只是在担忧,这样的表演.其他的观众们能接受吗?”
         “原生态是好事,我非常支持,可毕竟和常规的演出内容很不一样,很难不担心。”
         说到这里,王书记叹了口气。
         “我倒不是担心别的,就算演出失败了,也没问题,咱们不是输不起,一次尝试不行,咱就继续尝试嘛!”
         “只是.若是观众反响没有预期的那么好,会不会打击老乡们的信心啊?”
         王书记的顾虑还是有迹可循的。
         一部民族作品,具备着很大的尝试性,不确定性。
         成功或者失败,那压根一点都不重要,就算失败了,也完全可以总结经验教训。
         谁还支撑不起这民族艺术发展了是咋的?
         但真正担心的,是表演者的情绪。
         谁都不敢说绝对能成功,终究还是需要观众们检验的,最民族的,最乡土的表演,能否被现代观众们的审美倾向所接受,这谁都不好说。
         若是专业的表演者,王书记对于这,问都不带问的。
         你一个搞艺术的,连这点专业素养都没有,那你还搞什么搞?
         可若是让这些从村寨大山中走出来的少数民族同胞们,经历失败,那王书记是真的挺担心这后续的。
         老乡们的情绪。
         是否会有人攻击这些民族文化。
         老乡是否会觉得是自己的文化不受待见,或者.觉得是自己没表演好,而十分自责,失去信心。
         这不由得不过问。
         “王书记,不瞒您说,我其实也想到这方面了。”
         副团长摇了摇头,微微一笑。
         “在排练的时候,我们就完全没用什么荣誉,或是什么成败,去激励老乡们,从一开始,我们就跟老乡们说了,咱们就是去玩的,就是要将乡土的生活展示给更多的人看。”
         “从一开始的鼓励机制上,就刻意的淡化,甚至避开了所谓成败的问题,让老乡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心理担忧。”
         “而后续问题我们也做出决定了,如果成果不佳,主创团队中,以桑莲,李景霖为首的主要创作者,发起人,会站出来背锅,将负面转移到自己身上,不会涉及到老乡的。”
         “.”
         王书记愣了愣。
         副团长这句话还真就出乎王书记的意料。
         准备的充分,或许意识到了。
         但李景霖是谁?这可不是滇南文艺系统的人,更不是滇南人。
         明明可以置身事外。
         但愿意站出来主动承担责任王书记确实是有些意外。
         感动之余,却摇了摇头。
         “李景霖那不是咱们滇南人,那是客人。”
         “咱们能让客人去背锅吗?有这么对待客人的吗?这太儿戏了。”
         “你去告诉他们,不要有任何的压力,要展示原生态,那就按照最原生态的来,至于后续的评价.”
         “我可以接受任何差评,但这差评不准攻击到民俗文化,以及这些愿意为艺术事业推进的客人和老乡的身上!”
         副团长点了点头。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大家都很紧张。
         如果这么一次尝试失败了,哪怕能够总结经验,但也实在是太可惜了。
         所有人都在心里默默的祝愿着彩排所展示出来的效果,能够成功的达到预期。
         很快。
         一行人便来到了观众席这边坐好。
         舞台上,桑莲正忙着动员演员。
         事毕,桑莲便冲着不远处楼上喊了一声。
         “阿霖,可以开始准备了。”
         楼上的身影赫然便是李景霖。
         在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后,便来到了音乐总控室。
         戴好耳机,和桑莲那边的耳麦做好连接。
         左耳是监听与沟通,右耳是返送。
         面前的三个麦克风,一把是用来沟通舞台,扩音类的,正式彩排要关闭。
         而剩下的两把,一把连接桑莲的耳麦,一把连接着导演室内的调度。
         很快。
         导演室便发出了“开始”的信号。
         在灯光逐渐暗淡后。
         李景霖便缓缓的开始推送音量键,淡入淡出,并且牢牢的盯着总控台上展示出的音乐波段。
         节目,也正式开始演出。
         一开始,来观摩的“老板”,以及台前幕后的演职人员,都很紧张。
         有的怕出问题,有的则是没看过,导致心里没底。
         但随着节目的开始,无论是演职人员的状态,还是“老板”们的心情,都开始逐渐步入佳境。
         混沌的初开,太阳的上升。
         62面鼓齐奏。
         太阳的辉煌刚刚过去,巨大的水幕降于舞台。
         王书记十足感到惊艳,甚至一度怀疑,这歌剧舞剧院的科技这么发达了?这特效怎么
         不对!
         只是稍微闪过这個念头后,王书记就震惊的看到,这水幕打在奋力击鼓的演员们身上,溅起朵朵水花。
         “这居然是真的水!真是水?!”
         这样的震惊。
         并没有逐渐消散。
         大自然的水与火,到了舞台上,那也是真实的水与火。
         真实的道具。
         演员们脸上佩戴的超过120种独特的面具,全都是来源于各大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
         根本不是专业定制的。
         干脆就是老乡们从家里带来的。
         而随着演出开始。
         王书记便愈发放下心来。
         虽然说是不懂艺术,但哪能一点鉴别能力都没有呢?
         这演出的质感,确实不一样。
         但不一样的不在于到底“专业不专业”。
         而是因为,这些原生态的演员们身上,有着一种来自于原生态的野性。
         是的,这样的野性,在表达远古题材印象的时候,简直是堪称绝杀。
         桑莲与李景霖的共同架构,不仅完全淡化了众位演员“非专业”以及“没有舞台经验”的问题,还反向的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缺点”,通过远古的质感,化作了“野性”的特色。
         反而让舞台表现的张力,呈现几何倍数的攀升。
         不事雕琢的舞蹈技巧。
         却充满了民间乡土气息,展示着滇南少数民族们,对生命自然的理解。
         基诺族的太阳鼓,哈尼族的芒鼓,佤族的铜芒,景颇族的象脚鼓,彝族的神鼓。
         舞蹈,民歌。
         不断的展现着。
         直到烟盒舞的上场。
         烟盒舞,便是使用了李景霖独立创的配乐作品之一。
         而李景霖为节目配乐的占比可以说是相当少了,根本没有几个。
         这配乐的名字也很朴素,就叫《烟盒舞》。
         而当开始进入到这一段的时候,配合着富有律动的劲鼓,原生态的民族歌唱法扬起。
         一开始,来观摩的观众们,还没意识到,这是独立创作的作品。
         可是,这淡淡的钢琴铺底,却很有意思。
         没有破坏这种原生态的美感,反而有种神秘,拉伸了层次,使其与鼓,与歌,产生对比,在整个舞台能够产生一种更强更满的冲击力。
         可是,这山歌部分,却很短。
         马上便进入到了舞蹈的部分。
         敲响几声鼓。
         当音乐再次响起的时候,却是在民族乐器的笛子所构建的空灵之声,以及轻轻的吟唱民歌作为的背景之中。
         响起了非常现代化的电吉他的声音。
         可是这电吉他并没有过度失真,酝酿起的波纹显得相当的温柔。
         毫无违和感。
         甚至观众们完全没有意识到。
         这里的音乐,是完全现代化,甚至流行化的一种配乐。
         当小提琴扬起时。
         一种十分犯规的感动莫名的就涌上心头。
         烟盒舞的动作很怪。
         怪到很难看懂。
         可是,在音乐的陪衬下,在音乐所描绘的情绪走向下,却仿佛感觉
         自己好像是看懂了。
         原始的生直崇拜,该怎样用艺术表达出来呢?
         桑莲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不Y,不妖,只需要一点点恰到好处的暗示即可。
         让人一看,明白这是在模仿各种动物的JW。
         可看上去,却丝毫不感觉不雅。
         如何用艺术去描绘涉及到了X的问题,一直是艺术家所探寻的,而作为比较“传统”的人,李景霖一致认为,不带有色眼镜的直视很重要,但克制同样重要。
         远古滇南先民对于生直的崇拜,起源于恶劣条件之下,生命的难能可贵,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表达着夫妻之间的相互扶持,依偎取暖。
         爱,而不欲。
         表达的绝不该是什么露骨,或是欲望,甚至是涩气。
         而应该表达的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神圣。
         王书记的感受就很是如此。
         大概能看得懂在说什么。
         但.却有些不太确定。
         可每次觉得不确定的时候,暗示又来了,又确认了王书记的想法。
         有动作很像那事儿。
         但偏偏一点都不猥琐,并且一闪即逝。
         继续看下去,这充满雅致的艺术处理手法,于生直崇拜中,去掉了欲的部分,留下了对生命神圣的探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