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 第635章 “德”即智慧。
         “有时间的时候或许还有心情玩玩。”
         笑声里,李景霖轻轻撇了撇嘴。
         “没时间的话管那些干什么?”
         “你们也是,与其听那没脑子的人说些没营养的论点,不如回去多练练琴。”
         “哈哈哈哈!”
         学生们再次发出阵阵笑声。
         这么一闲聊,课后气氛也更加放松了起来。
         和学生们聊了几句后,李景霖便回到办公室。
         整理起这节课所讲述的内容。
         虽然这节课的时间不算很长。
         但实际上,所蕴含的信息量是极大的。
         这些内容都需要进行系统,细致的梳理,方便后续展开,进行更多课时的系统教学。
         关于艺术观,哲学观这些内容,看似没什么必要,但反而相当重要。
         大家都说学艺先修德,这个“德”到底是什么“德”,却不是一厢情愿的“做个好人”就可以解释的。
         好人好心办坏事的例子,这个世界上绝不少见。
         盲目善良是无知愚昧。
         比方说高举动物保护大旗的智障们成群结队的去河里放生陆龟,淹死一大批,不考虑环境放生毒蛇结果把人咬死,放生入侵物种导致生态被破坏。
         或是道听途说,便向人推荐所谓的偏方,或是助力某些谣言的传播。
         甚至是互联网上普遍存在的道德绑架,网络暴力等等。
         但这甚至只是一个方面。
         善良没有牙齿,就变成了软弱。
         老祖宗从未说过以德报怨,说的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偏偏现在存在着超多善良到没有底线的智障。
         简称“圣母”。
         这样的圣母文化,其实反而是外来思想,危害极大。
         以上种种,都可以统称为“是非不分”。
         如果正义靠着这种途径去实现,一定会导致更大的不正义。
         对于搞艺术的人来说,善良是必备的,德行是必须的。
         李景霖并不要求学生们一定要善良,一定要有德行。
         而是要学生们知道。
         自己是谁,自己属于什么,基于自身的立场而言,什么才是正确的。
         这在艺术工作中,反而是最为重要的。
         即“你必须要有個脑子”。
         无知的人是没有资格行善的,因为反而会助长邪恶。
         放在互联网上。
         不就是那些不懂分辨信息真伪,不愿考究信息来源,拿智商换取归属感的乌合之众们吗?
         在面对一些道听途说的事情后,便正义感爆棚,成为邪恶力量的帮凶。
         这样的人。
         与其善良。
         真的还不如闭嘴。
         没脑子的善良比恶更恶,比善良更善良的其实是智慧。
         李景霖这一系列的课程。
         不能算是艺术的理论课,也不能算是什么文史哲,更不算什么爱国教育。
         真的只是单纯的告诉学生们。
         带脑子的第一步,你得先学会审视你吸取到的知识。
         无论是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的对比,还是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本质冲突,亦或是基于立场的选择与分析。
         说到底,仍然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审视自己的认知”。
         能够审视自己的认知,这会击败世界上百分之99的人,因为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是不会审视自我认知的,哪怕审视了,也会因为信息茧房与知识的不完备导致自己轻易动摇。
         活的人间清醒。
         说的不是审视别人的认知,以此获取优越感,而是审视自己的认知,对自己不断补完。
         能够做到这些。
         才能够说,自己修了从艺道路上的“德”。
         整理好文件的李景霖,长长舒了一口气。
         揉了揉太阳穴,伸了个懒腰。
         就在此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进。”
         “嘿嘿,李主任,下课了?”
         张教授笑呵呵的走了进来。
         熟练的坐在不远处的沙发上,操作起茶几上的茶具。
         “唉,需要放入到教学任务中的内容还真不少。”
         李景霖露出了一种头疼的笑容。
         之所以要在这些根本的地方下足功夫,主要还是为了应付文化上的对抗。
         修炼内力,端正己身。
         永远是面对外来浪潮最好的应对措施。
         文化是否有侵略一说?
         其实是没有的。
         只有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以及先进文化的相互融洽这一说。
         只不过,在取代融合这个过程中,一些落后文化正在进行临死前的挣扎反扑罢了。
         但这也不是小事,一个不慎,确实容易翻车。
         能几十年坚持住的事情,何必等上几百年的试错与牺牲呢?
         对西方文化,该如何去筛选有用的,排除没用的,这是属于李景霖这样的学者需要做的事情。
         “经过我们的讨论,专家组这边,目前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声音。”
         张教授清清嗓子,开门见山的说起了正事儿。
         “一种是全力支持你对于哲学内容的根本解读,一种则是认为,需要有选择性的支持,不能完全一杆子打死,这种论点的教授们有些担心,如果用力过猛,会不会造成倾斜。”
         “嗯,这个是需要考虑的。”
         闻得此言,李景霖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张教授的意思很明显。
         自己对于西哲的发难,这是很好的。
         因为西哲它确实和东方哲学有着本质的冲突,不仅不适合东方特殊环境,发展出的一些离谱思想与认知也与东方的价值观势如水火。
         但这个过程中,由于起底是源自于根部逻辑,很容易造成学生们对于西哲的全盘否定。
         这反而是不好的。
         众位教授想看到的是一种有理有据,具有逻辑与认知的否定,而并非是灌输下的全盘无脑否定。
         这些教授们担忧的其实很对。
         任何事物走向极端,完全倾斜,其实都与华夏哲学思想完全不符,背离了中庸辩证。
         “我过来是想问问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
         听闻张教授的问话,李景霖挑了挑眉。
         “我没什么看法,我认为这样很好,任何真理都是需要在不断争论,争辩,实践的过程中落实的,哲学思想上如果完全出现一个声音不见得是好事。”
         “求同存异嘛,我觉得,大方向需要把控住,但细枝末叶的讨论完全可以有。”
         “嗯,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张教授笑呵呵的点点头。
         站起身,便离开了办公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