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某乃天杀星李鬼是也 > 第87章 连锁反应
         这林灵素乃是道教神霄派的祖师,但是在历史上的名头却是毁誉参半。
         在《宋史》之中,林灵素便是妥妥的大奸大恶之辈,仿佛宋代的灭亡责任都在他身上,是他迷惑了宋徽宗。
         可再翻看同时期其它文人所著传记中,林灵素的口碑却是极佳,属于能人异士一类,专与大奸大恶做对。
         例如,被誉为南宋四名臣的赵鼎,他一生忠厚正直,专门和奸相秦桧死磕,就连政界死敌秦桧也不得不佩服地说一声:“此老倔强犹昔”。
         他笔下的林灵素就和《宋史》所述出入很多。
         《宋史》说林灵素吹捧蔡京、童贯等为“仙官”,与他们沆瀣一气,贪污敛财。
         可赵鼎记载中,林祖为人方正,一心要除掉蔡京、童贯等,并向徽宗进言说他们是“鬼母”、“鬼头”等。
         那时已是南宋,再吹捧道士也不会有任何好处,反而可能会被人诟病,赵鼎这等重臣,更是没有必要拍已经死去的林灵素的马屁。
         而且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不是一两个人。
         结合《宋史》为元朝所修,对宋朝忠臣良将多有污蔑,且修《宋史》的时间发生在元朝佛道相争、道教失势之后,元统治者正处于强化对汉地统治时期,致力于打击汉人宗教信仰,因此不排除其编纂者刻意贬低林灵素及道教的嫌疑。
         历史嘛,向来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后人想怎么修就怎么修。
         据说,林灵素道术高超,可以役使五雷。
         据记载,有一回,京师遇到一个高温天气,持续一个月没下雨。
         宋徽宗给林灵素下诏书,要他做法。
         林灵素跟宋徽宗说:“现在老天爷不让下雨,四海百川的水源都给封闭、禁锢了,除非有玉皇大帝的命令,没人敢取水,唯独黄河没给禁锢,但黄河水浑浊没法儿用。”
         宋徽宗说:“现在天太热,人们都被灼烧的难受,哪怕有点水清洗一下也好,黄河水不就是脏一点吗?没关系的,你做法吧!”
         于是林灵素奉命,去了上清宫做法,宋徽宗同时命令翰林学士宇文粹中协助。
         林灵素取了一盆水,仗剑走禹步,一边走一边念咒,然后跟宇文粹中说:“内翰,您可以回家了,再晚点您可能会被大雨所困。”
         宇文粹中赶紧骑马出门往家跑,他在路上看见天上是先有一片像扇子那么大的云彩,没过多久,这片云彩就像伞盖那么大了,同时听到雷声,这雷声不是从天上来的,而是从地下来的。
         宇文粹中催马快跑,刚到家,大雨就来了。
         只听天空一片迅雷,感觉天上有很多牛在奔跑。
         大雨下了两个时辰才停止,普通百姓人家房瓦上、院子水沟里全是泥水。
         地上的水有一尺深,但这些水都是浊黄的,人没法儿喝,对庄稼也没什么实际益处。
         凭着这一手奇幻非常的道术,林灵素得到了宋徽宗的欣赏和信赖。
         据说后来林灵素推算出京师有灾,上奏迁都,但当时宋金正联兵灭辽,不仅不愿南迁,还意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此后,林灵素慢慢淡出了政治舞台。
         究竟这些事情是真是假,已经无法分辨,但是目前,正是林灵素备受宋徽宗宠信的时候。
         郑皇后大急,急忙出言劝道:
         “受伤便得治伤,找那些游方道士又有何用?”
         “官家切莫讳疾忌医,若是伤口不及时处理,万一溃烂了,恐有性命之忧啊!”
         赵佶大怒,口不择言道:“若肢体残缺,朕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郑皇后听完后,讷讷不能言。
         赵佶也知失言,遂转移话题道:
         “传朕旨意,着令调上四军入城,四门禁闭,严禁出入,挨家挨户搜查,务要将那行刺的贼人抓到。”
         “朕要将他……千!刀!万!剐!”
         听着官家的嘶吼,周边众人便知官家心中的恨意有多深,当即不敢废话,急忙派人飞快着跑出殿去,找轮值的相公传令。
         今日轮值的,正是少宰王黼。
         他早就收到了官家遇刺的消息,把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等到官家的口谕一到,立即用印外发,吩咐人一体遵办。
         等一切做完之后,王黼才问那内侍:“陛下可曾召我前去?”
         那内侍摇头道:“不曾。”
         又问:“陛下伤势如何?”
         那内侍如何敢答,只是摇头,一言不发,王黼心中略有所悟,当即不问,挥手示意内侍退下。
         这王黼是个机灵人,历史记载,此人有口才,才智出众但无学识,善于巧言献媚。
         宣和元年,他由通议大夫超升八阶,被任命为宰相,是大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
         由此可见,他究竟有多么得赵佶的喜欢,也可想而知,他多么会揣摩赵佶的心思。
         据史书记载,王黼本人非常好看,面如傅粉,长身玉立,金发金睛。
         看见没?
         还是个串串儿!
         宋朝商业发达,和海外很多国家都有来往,胡姬盛行,所以混血儿也便非常多。
         单是水浒传里面,便有不少混血儿。
         青眼虎李云是碧绿色的眼珠,锦毛虎燕顺赤发黄须……都可能是混血儿。
         也不知道那黑旋风李逵是不是黑鬼。
         王黼听到官家不肯召唤他过去说话,心中便有些打鼓。
         他本来便是幸进之臣,立足朝堂全凭官家信任,若不搞清楚官家的情况,说不得什么时候便做出错误言辞、判断,把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右宰相帽子给丢掉了。
         他在内宫之中其实也是有安插自己人的,只是勾结内侍乃是大忌,所以他一直非常谨慎小心,平素小事一般不用,防止被官家发觉,反而厌弃。
         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眼前便是动用这枚棋子的重要时机了。
         他招来心腹,低声吩咐几句,让那心腹自去勾当,便又自行开始琢磨,这官家究竟是伤到哪里了。
         若有人此时在宫中上方俯瞰下去,便可见到此时皇宫之内,到处有人小心游走,哨探消息。
         结交内侍,可不是他王黼一个人才会做的,有志于宰相大位的,甚至是有志于那张龙椅的,便没有一个不暗中向宫内伸手的。
         这大宋的皇宫,漏的就跟个筛子似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