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 第16章五次杀劫
         京城北六十里。
         济民县。
         清风酒家。
         听名字平平无奇,经营者却是大有来头,曾居住东宫,差一点就成为大乾太子。
         废太孙,赵宗。
         自从贬为庶民,赵宗就拖家带口来到济民县,离京城不远不近。
         太近了遭人忌惮,太远了太过危险。
         刚开始赵宗一家还有皇族的矜持,靠着典当首饰活得颇为滋润,还养着不少奴仆婢女。
         先皇抄没东宫,剩下的金银本就不多,几年坐吃山空彻底耗尽。
         赵宗将银子凑了凑,盘了家店铺酿酒售卖,靠着宫中秘方生意颇为兴隆。
         “掌柜的,打二斤清风醉。”客人递上个酒坛。
         “好嘞。”
         赵宗熟练的打酒,腰背稍稍弯着,对客人以示尊重。
         “四提子二斤,饶给您半提,好喝常来!”
         任谁也想不到这说话好听的掌柜,几年前还是大乾太孙,只认为是个经营有方的店家。
         片刻后。
         又有客人来到柜台前,递上个青碧酒葫芦。
         “打满。”
         “好嘞。”
         赵宗扭开葫芦盖,酒香扑面喷出,比大酒缸里的清风醉浓郁,忍不住啧啧称奇。
         一提提酒灌进葫芦里,刚开始不以为意,眼见三四十提还不见满,葫芦重量也没变化,赵宗脸色微微发白。
         抬头打量客人,是個酒槽鼻子老道,身上藏蓝道袍脏兮兮的不知多久没洗。
         乱糟糟的发髻,斜插着支玉簪。
         “掌柜的怎么不打酒了?”
         “前辈……我这酒不够了!”
         赵宗努力按捺心中恐惧,以为眼前道士来自皇宫,送自己一家上路。
         老道说道:“后院不是还有几缸?”
         “好,随我来!”
         赵宗眸光低垂,领着老道来到后院酒缸前,忽然回转身形,袖口洒出毒烟,对着正酿酒的族人大喊。
         “快跑,狗皇帝……”
         老道挥挥袖袍散去毒烟,曲指一点封住赵宗哑穴:“赵御那厮可指挥不动老道!”
         赵宗闻言,顿时放下心来。
         即使故意派人试探,可不敢正统帝本名。
         老道帮赵宗解开哑穴,解释道:“老道栖云子,官职龙鳞卫都统,寻殿下有要事相商。”
         赵宗心中有所猜测:“前辈,龙鳞卫是什么?”
         “大乾太祖乃真龙降世,创建龙鳞卫,护持国朝安稳。”
         栖云子解释道:“赵御废除丞相之位,又更改税法,乃是违反祖制,龙鳞卫必须恢复太祖正统。”
         “竟然是太祖所建秘卫!”
         赵宗惊喜道:“吾乃太祖血脉后裔,自当竭尽全力,恢复祖制。”
         “龙鳞卫愿为太孙效命。”
         栖云子躬身施礼:“过些时日会有人上书,参奏殿下与民争利,待贬斥去东南边陲,便能大展拳脚!”
         “甚善。”
         赵宗与栖云子叙了会话,仔细询问了龙鳞卫结构,得知有武道宗师坐镇,对着皇陵方向咚咚咚磕头。
         送栖云子离开后,赵宗回到柜台前继续卖酒。
         负责酿酒的胞弟赵凌凑过来,低声问道:“大哥,你真的相信劳什子龙鳞卫?”
         “信与不信,又有什么区别?”
         赵宗望向京城方向:“咱们那两个叔叔,才死了几年,听栖云子说,六王叔也病重了……”
         这时。
         有客人来打酒,赵宗面色迅速变幻,微微躬身满脸笑意。
         “客官,您稍等!”
         ……
         状元楼。
         李平安进门看到几块题字牌匾,挂在正堂上方,金光熠熠很是耀眼。
         最高最大的牌匾写着“勤学笃志”,其他牌匾题字也类似,或感恩,或劝学,或明志。
         无论寓意、书法都无甚出奇,真正吸引人的是题字下方的一行小字。
         某年某月某日某某所留,最大的那个写着苏明远,其他的也都是进士,瞬间让普通的书法变得意境高远。
         写字的人,比写的好坏更重要!
         门外喧哗热闹的书生,进来看到牌匾顿时安静,微微弓着身子行礼。
         “听说了么,王大人调回京城了!”
         “从县令直入户部主事,以王大人的年岁,将来很可能获封大学士……”
         “定然是走了苏相门路,他们可是同年!”
         “咳咳咳,慎言慎言!”
         “将来若能高中,我等也在状元楼题字,与诸位前辈有一分香火情,将来官场上遇见了,便能以此为由头拜访、交往。”
         “合该如此!”
         “……”
         李平安听到苏相二字,不禁摇摇头。
         陛下已经废除了丞相官职,民间竟然将苏明远称“相”,足见其权势之盛。
         “鲜花似锦,烈火烹油,君子敬而远之……”
         从门口的书架一路向里看,李平安率先看到的书名竟然是《文林集》。
         如此显眼的位置,显然状元楼在力推。
         《文林集》出自文林书院,正是告老还乡的蔡丞相所建,蔡姓本就是江南大族,传闻有不少世家子弟去书院读书。
         “吴掌柜……当真有趣!”
         李平安随意翻看,发现文集中所写诗词歌赋,多有缅怀过去、追忆往昔的陈旧气息。
         江南受新政影响极大,又不敢明刀明枪的做过,只能留恋旧梦,写一些阴阳怪气的文章讥讽。
         “此等小事,苏明远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将来新政若有反复,状元楼凭借这本文集,也能避免受牵连……”
         李平安将书册放回去,他由衷支持新政,对江南世家没有任何好感。
         逐个书架看过去,挑选十来册道门典籍,结账后离开状元楼。
         参悟九年道经,单谈玄论道,李平安已经超过吴掌柜。
         ……
         夕阳西下。
         李平安影子拉得很长,揣着手,哼着小曲。
         “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一路溜溜达达回家,推门进去,看到院中坐着个黝黑老者,正拎着酒坛子慢慢喝酒。
         皱纹满面,白发苍苍。
         李平安眉头微皱,感觉出来者不善,看了眼坐对面的媳妇,按捺逃跑的心思。
         “前辈,不知所谓何来?”
         “为我那可怜的徒儿。”
         老者声音带着几分哽咽:“老朽退隐江湖十几年,就收了一个关门弟子,结果还让人打死了!”
         李平安问道:“前辈徒弟是谁?”
         老者回道:“姓纪名重,诨号疾风剑侠。”
         李平安心底一惊,脸上神色丝毫不变,摇头道:“晚辈不认识前辈徒弟。”
         “不认识也无妨。”
         老者擦了擦眼泪,满面慈悲的说出狠话:“老朽的弟子死在京城,查不出是何人所为,那就将京中所有魔头都杀了!”
         李平安暗骂老疯子:“若不是魔头所为呢?”
         “除魔卫道不需要理由。”
         老者咕噜噜将酒坛喝光,从怀里取出根尺长鱼竿,轻轻挥动竟化作六七尺长,站起身来说道。
         “魔头乖乖受死,省的遭受苦楚。”
         “前辈是正道大侠,我妻子不通武道,可否让她回屋里?”
         李平安眼底闪过寒光,这老家伙根本就是杀魔头泄愤,既在名义上报了仇,顺带还刷了江湖名望。
         偏偏。
         老家伙站在桃树下,正是埋剑侠尸骨的地界。
         “师徒一个德行,合该埋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