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 379、第一场科举
         卫宁坐在马匹上,淡漠的看着韩说及其周边的这群龙泉宫小吏。
         他脸上带着一抹嗤笑,韩说当真以为我会怕这些人的口舌乱传?
         他淡淡乜了一眼韩说,对左右道:“给他杀了。”
         韩说浑身一颤,惶恐的瞪大眼睛,质问卫宁道:“太子殿下,微臣犯什么罪了?为何要杀微臣?”
         周围小吏们噤若寒蝉,此时谁也不敢乱说话。
         卫宁反问韩说道:“你真当孤不敢杀你?你私下做的那些蝇营狗苟当真以为孤不知道?”
         韩说忙道:“请殿下言明,若有真凭实据,微臣任凭殿下诛杀,若是殿下无缘无故杀臣,那臣死不瞑目!”
         “天下官吏也会知晓伱太子是嗜杀之徒,今日你可莫须有杀臣,明日未必不可莫须有杀百官。”
         “如此暴虐之君,谁还敢在大汉朝廷为官?”
         “纵臣犯了罪,殿下也没约过律法杀人的权力,还请殿下三思。”
         卫宁淡漠的看他一眼,对左右道:“还不动手?”
         “殿下!”
         韩说全身微微颤抖,“请您切莫冲动!”
         当东宫禁军将韩说控制住后,韩说终于开始慌不择路。
         他发现和卫宁讲利害关系已经没用,因为卫宁压根不听这些,于是乎他颤抖的告饶道:“殿下,臣知罪,臣知罪,请殿下饶命,饶了臣啊。”
         ……
         韩说的死在朝廷果真掀起了一阵波澜。
         卫宁的做法显然太激进了,好一些官吏纷纷上书汉武帝弹劾卫宁目无王法。
         或许这一批人中有韩说的人,也或许没有,总而言之百官是不希望看到卫宁能越过法律之外去杀人的。
         你卫宁可以使用阴谋、阳谋等等去算计韩说,让韩说无话可说,让大众知晓他该杀,光明正大的杀。
         而不是像你这般动用私刑,直接将韩说杀了。
         诚如韩说说的那样,你今天可以动用私权力去杀韩说,明天是不是可以去杀宰相,去杀六部尚书?
         只要你愿意,这天下官吏哪个你不能随便杀?
         故此,百官怎能不胆战心惊?怎能不纷纷上书汉武帝反对卫宁滥杀无辜?
         今天能杀韩说,明天就能杀他们。
         可汉武帝的回复却很简单,他对百官的回答是,韩说欺君,罪该万死。
         至于怎么欺君,张汤已经替汉武帝找到了借口。
         一个韩说而已,杀了就杀了吧,汉武帝根本不在乎,韩信的后人又怎样,就算韩信在世,天子还不是想杀就杀?
         他的儿子杀人他反而更加高兴,这说明他的儿子不是一个仁慈的君主嘛。
         ……
         年关前,田千秋从南疆来了一封信给卫宁,将南疆的事一五一十的告知了卫宁。
         南疆安危后,卫宁也放下了心,在南疆,他只希望征西能安稳执政,相较于其他人来说,征西的性子和为人卫宁了解,因为了解就容易控制,若是换做其他人上台,反而不好控制。
         这也是为什么卫宁要让田千秋保住征西的原因所在。
         元狩三年末,大汉发生了两件事。
         这个年关一定是令人欣喜的,因为秦子榆怀了身孕。
         不但秦子榆怀了身孕,赵婕妤也怀孕了。
         汉武帝很是高兴,两个孩子还没出生就给他们分别取了名讳。
         给赵婕妤的儿子取名刘弗陵,给卫宁的孩子取名刘暄。
         年夜饭吃完后,卫宁陪着汉武帝来到未央宫南城,俯瞰着繁华的长安城万家灯火,卫宁笑着对汉武帝道:“父皇,要是都没生儿子咋办啊?”
         汉武帝道:“那就等以后生了儿子再取这个名字。”
         这封建社会,定是重男轻女的,所以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后代是个儿子,越多越好。
         母凭子贵嘛,这个成语被发明出来不是没道理。
         “开春全国要进行科举考试了,都安排妥当了吗?”
         明年开春,大汉的第一届科考正式开始。
         为了科考,大汉已经准备了一年半的时间,卫宁早已让三省六部重点准备国家的抡才大事。
         在察举制被科举制给代替的这一年多时间,大汉的官吏青黄不接。
         许多衙署都出现大面积的空缺,原因还是因为人才没补充上。
         明年这种情况就会缓解,科举制会招揽一大部分人才进入朝廷,弥补官吏的空缺。
         “父皇安心,都安排好了。”
         长安城灯火如昼,今晚卫宁陪着汉武帝在南城上过了美好的一个年关。
         ……
         到元狩四年二月份的时候,各地方郡国县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科考。
         各地方的小考都在举办,今年科举盛况空前。
         三月末的时候,全国各地选拔出五千多名小考及格者,准备在八月份参加国试。
         所谓的国试不过只是第二级考试,考完之后到元狩五年的二月份,才会举办中央考试,也是科举的最后一道关。
         考完后这一批人才就具备为官的资格。
         元狩四年秋,国试开始,各国考中者不过一千余人,几乎淘汰了五分之一的人选。
         在明年元狩五年的时候,中央考试还会淘汰一大批人。
         卫宁和汉武帝商讨过,打算这一批科考录用控制在一百五十余人。
         换言之,还有十分之一的读书人要被淘汰,真正有资格为官的也不过一百多人。
         元狩四年十月底,秦子榆和赵婕妤分别诞生了孩子。
         汉武帝很高兴,因为秦子榆和赵婕妤分别生下了男婴。
         礼部立刻张罗祭奠礼仪,汉武帝带着卫宁祭祀高禖,此前汉武帝就祈求过高禖降子,这个时候自然要还愿祭祀。
         身为皇室人,祭祀是皇家人最日常的事,甚至比批阅奏疏还要重要。
         总之不管发生什么,先祭祀一波是绝对正确的。
         到元狩五年二月末,千余学子齐聚长安,准备今年的科举考试。
         这一年时间,大汉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商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开始冒头,各地农业更是丰收。
         除此外还有一则好消息,江充出使西域已经谈好了西域和大汉之间的国家商业贸易。
         他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期望,如果说此前大汉和西域之间的商业贸易,都是丝绸之路之间的商人获利。
         现在江充谈下了大汉和西域国家之间的贸易,那大批钱财都会进入国库。
         江充绝对立下大功凯旋归来!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