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 第314章 天不一定佑华夏,华夏人自佑华夏!
         “明实录如今编修得如何了?”朱棣问道,语气中夹杂着几分自豪。
         他大明自建立后不久,就开始编纂《明实录》。
         和那愚蠢的引度相比……
         朱棣念头刚起,就又压了下去。
         那连历史都丧失的引度,岂配和大明相提并论!
         “如今编修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至多不过一年,就能编修校对完。”
         回话的姚广孝目光落在天幕上,素来古井无波的他,此时心情也难免有些激荡。
         “好!”朱棣龙颜大悦,“明实录的编纂不能出任何问题,且日后,要不断更新记录。”
         既然修史能够为绵延华夏文明出一份力,朱棣自然当仁不让!
         ………
         【支撑华夏文明绵延至今,少不了华夏文化的特点,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华夏文化提倡兼容并蓄,那是相当的不排外,我们喜欢融合,不喜欢征服】
         “厚德载物……”停驻歇息的张骞看见,神情怔愣了片刻。
         他从未注意过他们所处这片土地的文化整体如何。
         他们身处其中,恰如局中人,未曾跳出局外,观看全局。
         张骞顺着这个评价细细思索了一番,忽而笑了。
         “这个词,用得倒是恰如其分,比起征服,我们反而一直在融合。”
         春秋战国至秦的大一统,再看汉初时期融合了黄帝和道学的黄老之学。
         “大人,可待日后我们打垮匈奴,不是征服匈奴吗?”
         与张骞一同出使西域的小将挠了挠头,不解地道:“那不就是征服匈奴文化吗?”
         “我们打垮匈奴之后呢?”
         小将被问住了。
         “我们作为礼仪上邦自然不会如蛮人一般对他们烧杀抢掠,所以会选择同化。”
         而天幕中出现的评论,也有人提及了西汉北击匈奴的事迹。
         《这里点名表扬汉武帝,咱们和匈奴打了这么久,打赢了之后,也没有直接将人掳来当成奴隶》
         《咱们还直接汉化了匈奴的文化,很多匈奴人最后都被汉化了》
         《虽然将这群人砍光或者当成奴隶挺爽的,可如果文明想要长久,就必须要兼容并蓄》
         《上面的,我想起了古坝比伦,这个文明就是外族入侵时,两边文化都没法融合,最后直接消失了》
         《换作在华夏,虽说也被外族入侵,但踏上这片土地后,这些入侵者反而都不同程度地被汉化了》
         刘彻目光灼灼地盯着天幕,在后世之人夸赞他时,下意识挺了挺胸膛。
         这些,都是他青史留名的证明!
         而且……
         上面的字,分明是说明了他们最后打赢了匈奴!
         “陛下文韬武略,圣明贤能,臣,贺陛下功绩,万世千秋!”
         丞相看见天幕上的内容时,当即出列呼道!
         一众文武大臣紧随高呼,“贺陛下功绩,万世千秋!”
         没有人不激动,匈奴屡屡进犯中原,是大汉最头疼的存在,而现下天幕告诉他们。
         胜利将会站在他们这一边!
         而且自此之后,青史留名!后世歌颂!
         刘彻起身,长袖一挥,“朕,也为三军贺,为大汉贺!”
         军营内。
         卫青呼吸急促,七尺铁血男儿,此时竟然红了眼眶。
         “将军!我们……”副将嘴唇发抖,几乎连话都说不利索,“我,你,你看到了吗?”
         “看到了。”
         卫青大笑起来,“哈哈哈!诸位,尔等可看见了!”
         “灭匈奴!佑大汉!”
         卫青的声音铿锵有力,话音落下后,军营内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之声!
         他们不约而同地忽视了被提及的古坝比伦,沉浸在喜悦之中。
         当然,一个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文明,他们也不会多分心神去注意。
         天幕上的评论随着视频的播放不断滚动着。
         《其实我觉得真正让华夏文明在几次危机中都延续下去的,是人,是华夏自强不息的人》
         《西方信仰的是上帝,遇到困难就找神,火是上帝给的,水灾了在诺亚方舟里躲着》
         《狗头/咱们直接自己解决,就好比西方神话里对太阳那是恭恭敬敬,我们直接给射下来了》
         《我们一贯相信的都是人定胜天》
         刚刚授完课的孔子摇了摇头,“难怪另外三个文明或湮灭,或中断。”
         “人应敬鬼神而远之,人事尚未了,又如何能了鬼神之事。”
         “先生所言极是。”一袭青衫的子路站在孔子身后,仰头看着空中,“人定胜天,这就是华夏。”
         “老师您的思想,也在华夏中千百年地传承了下去。”
         这对于师者,对于学者而言,无疑是最大的荣誉。
         也不知,他的言论主张,是否能流传到数千年后的未来。
         黄河边上一片狼藉,还残余着洪灾过后的惨境。
         数名身穿官服的人站在附近。
         “西方此等做法,与那些指望着老天爷掉馅饼的无能之人,无甚差别。”县令鄙夷道。
         王景颇为赞同地点头,“那诺亚方舟即便真的能躲避洪水,然田地家园都毁于水中,洪灾过后亦是生存困难。”
         多少百姓没有死在洪灾中,却死在了灾后的饥荒?
         “次次都往诺亚方舟上躲,还不如多想想办法解决,懦弱无能。”
         县令踩了一脚西方,然后又眼巴巴地看向王景,“王大人,这黄河可有办法改善决堤的情况?”
         “县令放心,我心里已经有了章程,想来保黄河百年平安,尚且能做到。”
         “百年……好!好啊!”县令激动不已。
         天幕前不久才说了,这黄河平均两年不到就决口一次,能让其两岸平安百年,简直是意外之喜!
         ………
         【每当华夏危难之时,总有人能够站出来,无惧风浪,舍生忘死】
         【从戚继光、郑成功到林则徐、邓世昌,从杨靖宇、张自忠到佟麟阁、赵登禹,就是这些民族脊梁,在华夏为难时,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岛,林则徐销毁毒害华夏的鸦片,邓世昌悍然与侵华小本子同归于尽》
         《国土沦丧时,面对敌军杨靖羽宁死不降,张自忠死战长城,抗击侵略者》
         《当时的华夏真的是处于黑暗中,但是这些留下名字的,没有留下名字的,用自己的性命点燃了一束束光》
         各个时空中看见这一幕的人,“唰”的一下站了起来。
         天幕掷地有声的话语,传遍了华夏各个时空。
         【天不一定佑华夏,但华夏人自佑华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