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知否:我是徐家子 > 第403章 极少人知道和顶顶好【拜谢!再拜!欠更四千字版】
         王若弗欲言又止。
         “是差点进三鼎甲的顾大郎!”
         王若弗看了下一言不发的老夫人,嗫喏道:“那那也不过是因为她占了个嫡母的名份罢了!”
         盛紘继续用手指点着王若弗:“不可理喻!”
         “顾侯和顾大郎给白大娘子请封诰命的文书我看过,我告诉你,是白大娘子在前,秦大娘子在后!”
         王若弗:“啊?这”
         听到这话,老夫人也有些惊讶的看了过来:“紘儿,秦大娘子先入顾家门又是顾大郎的生母,按说应该在前才是!”
         盛紘赶忙朝着老夫人点头:“母亲说的是,但白大娘子的确是在前面。”
         “我也就此事问过李尚书,李尚书说此事陛下和他都问过顾侯、顾大郎,都是同意了的。”
         “我那外甥祖父是官场巨擘,外祖配享太庙.”
         王若弗有些没底气的说着,被盛紘瞪了一眼后,没继续说下去。
         老夫人沉吟着没说话,只有手中的佛串缓缓的动着。
         “母亲?”
         盛紘试着问道。
         老夫人深呼吸了一下,眼中满是感慨道:“说起来,之前京中人都说这顾大郎的身子自小羸弱。”
         “白大娘子续弦到顾家的时候,这顾大郎已经是病弱道外人都不见了。”
         盛紘一副‘母亲你怎么知道’的表情。
         “顾侯去御医院请我那老姐妹家的,不知道请了多少次了。”
         老夫人解释道。
         盛紘了然。
         “但这些年下来,这顾大郎居然身子日渐康健,都能娶妻科举了!可见白大娘子是用心了的。”
         盛紘道:“母亲所言甚是,科举考场中的苦儿子是深有体会的,那顾大郎能扛下来已是与常人无异!这些年顾大郎还能千里跋涉远赴西北,已是强于常人了。”
         老夫人颔首道:“这般用心,顾家二郎可就不能袭爵了。”
         盛紘点头,眼中亦是十分佩服的说道:“白大娘子志高行洁啊!”
         说完,盛紘看着王若弗道:“顾二郎在咱们家书塾,读书如何你也是知道的!这位顾家三姑娘这般好的将来,你让嫂嫂她去提,岂不是得罪人?”
         “晋哥儿我看着是个好的!他还是我姐姐唯一的儿子,真娶了媳妇哪会亏待了去?”王若弗抿着嘴说道。
         “谁光看孩子不看公婆?”
         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盛紘也止住了话头,有些遮掩的端起茶盅喝了一口。
         也躲过了王若弗翻过来的白眼儿。
         盛紘给华兰找婆家的时候,就没想着去打听一下袁家主母的情况,差点让华兰掉进虎狼窝里。
         老夫人看着盛紘夫妇二人沉声道:“大娘子,如若康家和王家都来求娶如儿,你愿意哪家?”
         盛紘端着茶盅幸灾乐祸的抬眼看着王若弗,一副‘你说啊’的表情。
         王若弗一瞪眼:“我”
         随后讪讪:“自自然是王家.”
         老夫人点头道:“晋哥儿我也见过,是个好孩子!但康家”
         老夫人没继续说下去。
         与配享太庙的王家老大人齐名的老康大人去世,身为儿子的康海丰在守孝期间居然把妾室的肚子弄大了,以致被参奏罢官。
         之后更是不思起复,一味的广纳妾室沉溺女色,家中出事更是徒劳消耗父辈和家族的人情声望。
         实在不是良配。
         反观王家王衍,盛紘的这个大舅子虽然人才平庸但循规蹈矩,有父辈的余荫在官运还算通畅。
         而且王衍不乱来,家中只有一妻一子二女。
         王若弗不是傻子,自然是选没有糟心事的王家。
         “母亲,可.媳妇也听姐姐说,信国公裴家也给顾家递帖子了”
         王若弗抬眼看了下老夫人道。
         盛紘看着低头端起茶盅的老夫人,侧头道:“裴家什么门楣?康家什么门户?岂能相提并论!”
         说完,盛紘又看了眼老夫人。
         老夫人赞赏的点点头:“裴家给递帖子是有结亲的想法,但更多的是花花轿子众人抬,说的是顾家的姑娘不愁嫁。”
         “那母亲,您看着顾家可是会与裴家结亲?”
         盛紘轻声问道。
         “紘儿,你和大娘子怎么看此事?”
         “定然是选裴家!”王若弗语气肯定的说道。
         老夫人看了眼王若弗身后刘妈妈不认同的表情后,又看向了盛紘。
         盛紘沉吟片刻:“母亲,孩儿觉得还是选黄家的可能性大些。”
         听到此话老夫人笑着点了点头。
         那十月初立冬前后的热闹气氛缓缓的在汴京消散。
         日子来到十月十日,入了中旬。
         天气越发的冷了。
         兴国坊
         宁远侯府
         内院厨房
         厨房侧间的几面窗户大开着,有青色的烟气从窗户中飘了出来。
         与烟气一起的,还有炙羊肉的香气。
         不一会儿,
         有女使捧着装有通红木炭的瓷盆、装着各色调味料的碟子的托盘走了出来。
         沿着走廊朝三姑娘的院落走去,一路上的羊肉滋滋的响声和诱人的香味,让经过女使们不由自主的多看了几眼。
         穿门过廊,
         来到待客的厅堂门口,有女使将东西接过去的同时,有女使撩开布帘。
         女使端着托盘低头走了进去。
         “来,尝尝我家厨娘作的炙羊肉!”
         顾廷熠说完后,这炙羊肉的碟子上就多了几双公筷,将羊肉夹走。
         不一会儿,
         虽然有手绢擦嘴,但是在座的贵女们还是不免吃的嘴上油光莹莹。
         “来,这杯甜酒还是谢你们来参加我的暖炉会!”
         顾廷熠举着酒杯说道。
         几位姑娘们用宽袖掩着干杯后,各自吃菜。
         “飞燕妹妹,之前伱家请的那位孔嬷嬷可还在京中?”
         放下筷子的海朝云轻声问道。
         收起手绢儿的荣飞燕看着海朝云摇头道:“朝云姐姐,上個月嬷嬷便去西京教养一位宗室家的贵女了。”
         海朝云面上有些遗憾的点了点头。
         又有女使上了一样新菜。
         正在用公筷大筷夹菜的张家五娘眼睛一亮。
         这时,
         顾廷熠院儿里的女使从门外走了过来,凑到顾廷熠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女使离开。
         顾廷熠看着桌案旁看着自己的众位贵女,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方才嫂嫂身边的女使来说,徐侯夫人和吴大娘子来了,我去母亲那边看看。”
         “.”
         说完,顾廷熠便要离席而去。
         “诶?吴大娘子来了?我也要去问个好!”
         顾廷熠一下止住身子,有些气闷的看着说话的五娘。
         看到此景,
         在座的众位姑娘们都笑了起来。
         “长辈们既然过来了,咱们不去也不好,要不都去吧?”
         听到郑旎开口,桌旁的其他人都站了起来。
         顾廷熠看了眼荣飞燕,点头道:“好吧!”
         说完,众人便一起朝外走去。
         顾家主母院儿,
         顾廷熠同几位贵女们带着一身的炙羊肉的香味进到了屋子中。
         但进屋后,她们却发现厅堂中远不止女使口中说的两位大娘子。
         潘大娘子、李大娘子、谢氏、华兰等都在。
         “见过夫人、大娘子”
         众人一通问安,
         众人身后的郑旎,一边微笑着一边用极低的声音同身旁的柴铮铮道:“铮铮,徐侯夫人身旁的大娘子是哪位啊?”
         柴铮铮看了眼同样好奇看过来的荣飞燕,低声道:“是卢家宗哥儿的母亲李大娘子。”
         看着穿锦戴翠姿容靓丽,因为饮了几杯酒脸上还有些微红的贵女们,吴大娘子笑容满面:“你们姐妹们这是在吃炙羊肉?”
         众人纷纷点头。
         “真好!你们继续去玩儿吧!我们同你母亲说几句话便走了。”
         听着吴大娘子的话语,
         不论是孙氏还是华兰等人,都是笑着纷纷点头应允。
         看向这几位姑娘的眼神也是和蔼可亲,毕竟这帮姑娘们不论家世还是容貌,在整个汴京都是数得上的。
         “既然吴大娘子都说了,熠儿你就回去吧!照顾好你的姐妹们!”
         “是,母亲!”
         廷熠朝着厅堂中的长辈们福了一礼,便站在门口旁引着众人朝厅堂外走去。
         留在最后面,和廷熠一起的那个姑娘还有些拘谨的福了一礼。
         看着几位姑娘们转身离去,出了门之后隐约传来的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厅堂中的大娘们纷纷笑了起来。
         “方才留在后面,和廷熠一起出门的是哪家的姑娘?”谢氏出言问道。
         一旁的华兰满是笑容的看着众人,出声说道:“是余家的大姑娘嫣然吧?”
         说话的同时,华兰还朝着其他人看去。
         吴大娘子点头道:“对!”
         谢氏有些感叹的点了点头:“这孩子都长这么大了!”
         之前谢氏刚嫁到徐家的时候,她还与婆母孙氏一起去余家拜祭过去世的范大娘子,在灵堂之上见过当时还是小姑娘的余嫣然。
         因为和余家没什么关系,余嫣然又养在很少出门的余老夫人膝下。
         余嫣然交往的也多是闺阁在室女。
         所以这些年来,谢氏在汴京的社交场合便很少见到这余家大姑娘。
         “唉!有了后娘,便是有了后爹。”
         “这孩子没有亲娘疼,虽然养在老夫人膝下,但瞧着性子是有些瑟缩。”
         吴大娘子有些感叹的说道。
         一旁的白氏听到这话,很是有感触的侧头看向了一旁的常嬷嬷。
         常嬷嬷眼中满是欣慰的朝着白氏点了点头。
         扬州白家的老爷子白万舒,家资丰厚无比!
         但是在白氏母亲去世后,却是没有再续弦的。
         廉国公府的李大娘子,则是笑着看了对面的孙氏一眼。
         之前她的儿子卢泽宗也是幼年失怙(hu)性格瑟缩内向,见到人都不敢正眼看。
         但是自从与徐家哥儿结义后,卢泽宗整个人肉眼可见的开朗了起来,把义兄当做榜样,学会了骑马,练武习文更是每日不辍。
         见到此景的老国公和国公夫人的心情极好身体康健,用餐时都比之前吃的多。
         “但这嫣然姑娘心灵手巧,新创了不少护耳布偶的图案和款式!用她母亲的嫁妆办了个绣庄,产出的东西在我家店铺中卖的可好了!”
         吴大娘子又说道。
         听着这话,堂中的大娘子们纷纷点头。
         “真好!”谢氏感慨道。
         关于姑娘们的话题聊完,孙氏看了眼吴大娘子。
         看着好姐妹的样子,白大娘子赶忙摆了摆手,让厅堂中的无关人等退了出去。
         待厅堂中素净了,吴大娘子笑了笑道:“白家妹妹,黄家哥儿的事咱们都打听的差不多了。”
         “寿山伯夫人治家很严,这越哥儿没通房没妾室!之前与那家谈亲事的时候,更是连女使都散了。”
         “寿山伯家家风很不错,多年前袁家遭夺爵的时候,也没有落井下石。”
         白氏点了点头,可见如今的寿山伯是个厚道的。
         “爵位传承这些年积攒的产业也不少,家资颇丰!没有铺张浪费讲场面,不是那种外表光鲜的人家!”
         “这家哥儿在军中的事情,让李家的妹妹和你说吧。”
         孙氏和李大娘子相视一笑。
         李大娘子开口:“我家老夫人和英国公夫人打听过了,还是让张家大郎亲自出来说的,说这黄家哥儿入军后便一直跟在张家大郎身边!”
         “为人厚道机灵体恤下属。张家大郎是看好他的。”
         白氏点头:“可我听人说,这哥儿脸上有疤痕.”
         吴大娘子和李大娘子高兴的对视一眼,似乎是两人都知道什么秘闻一般。
         “白家妹妹,这黄家哥儿脸上的疤,你可知道怎么来的?”
         吴大娘子问道。
         白氏摇了摇头。
         看着李大娘子示意吴大娘子自己说的眼神,吴大娘子笑了笑,一拍大腿道:“白家妹妹,黄家哥儿脸上的疤就是克夷门外大战时,他趁着混乱,一马当先带人冲进要塞城门洞中,拼死让城门没关上,这才受的伤!”
         “这事,知道的人极少!”
         “啊???”
         孙氏看着白氏惊讶看过来的样子,解释道:“这般战场之事,我家侯爷是不会随便告诉家里的!”
         吴大娘子笑着道:“虽然当时我也在,但是要不是当时卢家老夫人和李家妹妹两位在张家,同张大郎说是因为黄家哥儿终身大事才去探听,他张大郎还不一定说呢!”
         “这事儿,也就是曹家、张家还有徐家三位侯爷以及战场上的哥儿知道!”
         白氏面露惊讶的和儿媳平梅对视了一下,急声道:“嘶!那岂不是说论功行赏的时候,这黄家哥儿要得不少赏赐?”
         吴大娘子笑着点头。
         谢氏在一旁道:“问我们家小五,他都不知道呢!”
         众位大娘子听到此话,都是笑了笑。
         “赏赐还是次要的,主要是这黄家哥儿能在军中升职!”孙氏补充道。
         白氏点了点头。
         如今顾偃开身体强健,正在北方统御着广锐军!
         虽然给家里写信也多是关心孙子孙女和廷烨廷熠,但是字里行间白氏还是能感觉出不少东西的。
         尤其是大周在西北灭国,北辽和金国又相互争斗。
         就凭着黄家哥儿的功劳,以后在张家麾下的骑军中升了职。
         将来大周在北方有什么动作,不正是建功立业之时!?
         想着这些,
         白氏看着厅堂中的众人道:“那,这岂不是顶顶好的姻缘?”
         孙氏高兴的拍了下大腿。
         吴大娘子和李大娘子更是笑着重重点头。
         安梅的婆母潘大娘子也是颇为感慨的笑着,
         她陪着来,不过是想将自己从永平伯夫人那里探听道的消息说一说,
         谁知道那越哥儿居然有这等隐秘之事。
         等别人知道听到此事的风声时,这越哥儿和顾家的亲事可能都谈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