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 第六十八章:论当世名将
         虽然卫渊没有击溃野利遇乞部。
         但是,阻敌于关外,就已让赵祯极是高兴了。
         只因当年,野利兄弟二人,让大周吃了多少亏?
         如今,野利旺荣被卫渊杀了,就算不是被他杀的,可今后大周的史书上,也会写是他杀的。
         野利遇乞又在卫渊亲自驻守的雁门关前连连失利。
         这对于大周来说,太重要了。
         你们野利一门,很猖獗吗?
         朕有卫卿!
         在百官的欢呼声中,赵祯愈发得意。
         这么多年过去了,可算是让西夏吃点苦头了。
         不想称臣?
         就揍你!
         仁义了大半辈子,也憋屈了大半辈子,谁不想扬眉吐气一回?
         散朝后。
         赵祯专门找来韩章,询问道:
         “卫卿又立了功,你觉得,朕该如何赏赐他?”
         不是说战后赏赐吗?
         韩章微微皱眉道:“官家,卫渊只是守城有方而已。”
         “眼下战事还未结束,待到战事结束之后,再论功行赏也不迟。”
         守城的功劳大不大,要看在全局战役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就比如卫渊这次。
         以一关之力,就拖住了野利遇乞的主力,为其余各军减轻压力,那就是大功。
         “战后论功行赏...”
         赵祯喃喃一声,莞尔笑道:“韩卿认为,这场战争,需要打到什么时候?”
         韩章作揖道:“臣认为,打到西夏主动与我大周谈判即可。”
         主动?
         赵祯皱了皱眉头,“也就是说,还不知要打多久...”
         李元昊不想称臣的心早已昭然若揭。
         他就算是死撑着,也会咬牙坚持下去。
         “朕倒是要看看,区区二十余载,李元昊能攒下多少家底。”
         赵祯也已做出决定。
         无论代州战役,打到什么时候,他都会坚持到底。
         西夏必须要向大周称臣。
         这是大周的底线,也是他赵祯的底线。
         要不然,几十年的皇帝,就白当了。
         ---------------
         很快。
         卫渊戍卫雁门,与野利遇乞对阵,连战连胜的消息,犹如星火燎原般,传至整座汴京。
         甚至还渐渐流出各种各样的版本:
         有说卫渊乃是天上星宿转世,自带不凡,此番下界,是要辅佐明君开创‘汉唐盛世’;
         有人说,野利遇乞在雁门关前摆了一座大阵,此阵法惊天地泣鬼神,但是被卫渊一刀给破了。
         还有人说,卫渊是卫青或是霍去病的转世。
         之所以出现这些传闻,主要还是因为卫渊从无败绩的经历。
         难怪会被别人神话。
         总而言之,此刻的卫渊,逐渐被民间所‘神话’。
         没过两日,大街小巷里,都有人在议论卫渊战胜野利遇乞一事。
         “想当年,西夏野利兄弟,屡屡重创我大周,如今,却都栽在了卫将军手里,当真是大快人心!”
         “没错,卫将军也是好生了得,有卫将军在,咱们大周边境无忧矣!”
         “卫将军戍卫边疆有功,屡次击退野利遇乞还有耶律义先的进攻,要知道,这二者,可都是当世名将啊!”
         “...”
         换而言之。
         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卫渊已经成为了当世名将之一。
         是能够与顾偃开、耶律仁先、义先之流的名将掰掰手腕得存在。
         ---------------
         此刻,盛家学堂。
         庄学究讲完今日的功课,正欲让齐衡、长柏等人独自复习时,忽然想起近日京城中的种种传闻。
         不由得看向众人,莞尔笑道:
         “想必你们也都听说,近日,京中盛传,忠勇伯戍守雁门,对阵西夏名将野利遇乞的事迹了吧?”
         “今日时辰尚早,不如老夫考考你们,当今天下,我大周、辽还有西夏,三足鼎立,英雄辈出,可有几人,能够称得上是名将?”
         闻言。
         原本有些昏昏欲睡的明兰,瞬间来了精神,毕竟,她听到了‘忠勇伯’这三个字。
         对于近日京城中的种种传闻,她也是知道一些的。
         她是女儿家,不太懂卫渊与野利遇乞对阵,连战得利是什么概念。
         但是从盛长柏或是其他人的震撼表情中也不难猜测出那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时,盛长枫突然开口道:“先生,我等都是读书人,怎么突然提起武将的事了?”
         庄学究抚须道:“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如果一昧死读书,不晓得天下大势,难有出息。”
         盛长枫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庄学究看向盛长柏和齐衡,笑道:
         “你们两个,谁先说说看,当世名将,都有哪些?”
         齐衡与盛长柏相视一眼。
         后者道:“先生,这时若是有几颗青梅,一壶美酒,咱们这算不算是煮酒论英雄了?”
         庄学究大笑道:“就当儿戏,畅所欲言。”
         众人点了点头。
         随后,齐衡率先起身开口道:
         “论当世名将...英国公肯定要算一个...”
         “宁远侯也算一位...”
         “至于辽国和西夏...除了耳熟能详的几人外,学生还真是不曾留意过。”
         庄学究缓缓开口道:
         “英国公与宁远侯,守卫咱们大周多年,说是妇孺皆知也不为过。”
         “此次论天下名将,咱们不提那些成名已久的将领。”
         齐衡摇了摇头,“学生还真不知了。”
         庄学究看向盛长柏,
         “你来说说。”
         盛长柏起身作揖道:“是,先生。”
         “若论天下名将,年轻一辈中,自是无人可比忠勇伯卫将军。”
         “自卫将军戍守雁门以来,边境战祸便再也无法波及关内,且卫将军有勇有谋,如此人物,如果不算是当世名将的话,学生真就不知,年轻一辈中,还有谁配名将二字。”
         “此外,西夏皇室子弟李谅祚,自幼熟读兵书,五年前,此人曾领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我大周顺城,虽然后来将城池归还,但此人,绝不容小觑!”
         “再说辽国,方才先生说,早已成名的不算,那么耶律仁先与耶律义先,自是不算其中。”
         “学生听闻,他们兄弟二人,还有一个弟弟,名为耶律信先,自幼养在辽国宫中,善骑射。”
         “两年前,辽国与西夏曾有过矛盾,这个耶律信先,率领百骑,深入西夏草原腹地上千里,来去自如...”
         “此人,当属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