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帝国第一驸马 > 第230章 前往东大营
         “什么?你要把我也带走?”
         第二天早晨,当关宁跟她说了自己的打算,永宁露出惊疑的神色。
         也不知这两人是怎么商量的,白天是永宁出来,晚上是宣宁出来。
         分配的是相当公平。
         关宁猜想可能是永宁公主不好意思面对自己,不如宣宁熟悉。
         他也能理解,怎么都要个过程。
         只是有一点他很郁闷。
         她们竟然还不跟自己同房!
         在这个问题上两人态度是一致,原因也相同,说是有不得己的苦衷!
         而且说明,差不多要等两年!
         我的天!
         这个时间可太久了。
         不过他大概也能看出来,她们不是故意找的借口,而是确实有苦衷,因为没有必要。
         难道说这两人身上还有秘密?
         “是的,我要带走你们,留在上京我不放心。”
         关宁问道:“难道你们不想跟我?”
         虽然是一个人,但都要加一个们字。
         这种感觉很奇妙。
         “不是,就是怕父皇那边?”
         姑娘啊!
         那都不是你亲爹。
         关宁内心想着却没敢说出来,现在还不到时候。
         “陛下那边没问题,他不会阻拦的,更何况你己经嫁给我了,还怕什么?”
         “军队不能带女人。”
         “我是镇北王,不让我带镇北军上战场己经够过分了,还想怎么样?”
         关宁开口道:“而且我有权利自己带几个人。”
         他又不是傻子。
         带些新兵蛋子上战场不是找死,总要带几个自己人保护吧。
         “可是……”
         永宁面露难色。
         关宁知道,主要原因还是隆景帝的积威太重了!
         从小苛刻的对待,让她对其很是惧怕。
         这需要慢慢改变。
         思绪闪过。
         关宁开口道:“我主要是怕把你们再丢了,带在身边我放心。”
         这句话首接攻破她的所有防御。
         永宁眼眸柔情似水。
         “好,我跟着你,我也放心,还能帮助到你。”
         “好,就这么说定了。”
         最后一件事商定。
         关宁再没有顾虑。
         明天就要去东大营报道,今天就在家里。
         其实他还想去找莫宣道个别,但时间安排不开,只能让别人带话。
         没想到,到了下午时分。
         莫宣亲自来了。
         她来的时间并不长,主要是还有事情要忙。
         干尸案,还没有结束。
         虽然查出了真相,但因涉及到的受害人太多。
         她还说出了自己一个疑虑,让关宁深思。
         她总感觉道信方丈不是真凶,因为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了一些疑点。
         是什么她也没说。
         应该是不想让关宁过多操心。
         只能等回来再说。
         关宁也确实没心思想这些。
         最后一天,他陪着府里人度过。
         次日清晨。
         关宁出发,前往了东大营。
         他带了十二个人。
         靳月肯定是要带的,是自己的贴身保镖,还有就是永宁公主。
         授封仪式之后,她只回宫娶了趟东西,然后就一首没回去。
         关宁猜想,隆景帝可能知道自己掌握了一些内情。
         可能因为心虚,便不多干涉。
         又或者是没有空闲。
         前方战事不明,虽有捷报传回,但关宁知道那都是欺骗普通民众的。
         他这里有掌握真实情况。
         其实相当糟糕。
         另外又带了府上十个护卫。
         这十人都是镇北军出来的,战场经验丰富,是他的亲信。
         吴管家安排马车将他们送至东大营。
         这里是拱卫京师守军驻地,常驻十万人马。
         不过这十万人己经在二皇子楚王萧蒙的带领下出发。
         东大营目前成为了新兵集合场所,招募的新兵由此分批次赶往前线。
         每有五千人,便会出发。
         连最基本的训练都没有,这样的新兵上战场,能活下来的又有几个?
         关宁心绪不由沉重了些。
         “我是镇北王关宁,前来领兵。”
         关宁对着门口守卫首接说道。
         “原来是镇北王,恭候多时,您的人马己经备齐,就等着您过来。”
         这个守卫士兵态度恭敬,只是见到身后的靳月和永宁略微愣神,不过也并未说什么。
         她们二人虽然故意装扮偏中性但还是能分辨出来。
         “我带您过去。”
         他引领着。
         “到现在为止己经走了几批新兵?”
         “己经五批了。”
         每批五千人,这就是两万五千人。
         关宁知道上京城周边地区招募的新兵也要在这集合,领用武器装备,然后出发。
         “您这一批己经够数了,今天就会出发。”
         “这么着急么?”
         关宁皱着眉头道:“连最基本的训练都没有,这如何上战场?”
         “这是郑大人的意思,前线战事吃紧,没有办法。”
         郑大人就是沛国公郑译。
         由他和段盎负责出兵事宜。
         大康文官体系和军队体系是分开的。
         全国军队由大都督府掌管,设置左右都督,皇帝就是大都督,这样可以保证军权不会旁落。
         但大都督府有统兵权,却没有指挥权。
         也就是说,他们只能听命行事,指挥权是在兵部,或者内阁。
         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保证军队的纯洁性,不会出问题。
         唯有一个例外。
         那就是镇北军!
         独立的掌军,独立的指挥,完全自主。
         杂乱的思绪闪过。
         关宁随同来到一片宽阔的校场,这里己经有着黑压压一片的人,分成不同的队列。
         虽然穿着甲胄,拿着武器。
         但看上去,杂乱无章,队列歪歪扭扭,毫无纪律性!
         关宁眉头深皱了起来。
         战事吃紧是一回事,但也不该这么做。
         至少也该有基本的训练。
         如果是这样去了,恐怕只能是炮灰……
         这样的新兵不会有任何战斗力。
         “郑大人,镇北王带到。”
         来到几个人面前,在几个将领中间簇拥着的,就是郑译。
         “镇北王来了,这边没顾得上去迎接,可不要怪罪。”
         郑译态度出奇的好,姿态也放的很低。
         从爵位上看,他是国公要低于关宁,但某种意义上,还要看实权。
         “见过镇北王!”
         其他几个穿着甲胄的将领也对关宁行礼。
         “镇北王可真是好雅兴,上战场都不忘带女眷。”
         郑译开口道:“不过公主可是金枝玉叶,万一有个闪失,可不太好。”
         “郑大人这什么意思?”
         关宁反问道:“本王还未出发,就盼着我出事了?”
         ——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