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帝国第一驸马 > 第631章 传统就是被打破的
         “陛下亲自督办?”
         有一个官员微微愣神,随即神情不屑道:“天高皇帝远,还能怎么督办?”
         “是啊!”
         “这种事情是想做就能做的吗?”
         很多官员都带着冷笑。
         推行任何政令,最终实际办差的都是官员。
         就好像征收商税。
         还是这些官员们去收。
         但这性质又不同。
         征收商税能做下去,是因为给了经办人利益,他们愿意去做。
         否则想执行下去也很难。
         到了反腐时,虽然有王伦他们督办,但推进困难,因而才会有这次议事。
         这又是官绅一体纳粮,可是触及到了他们的根本利益,这影响太大太大。
         想要执行下去根本就不可能。
         别说是王伦,就是远在澜州的陛下也不行。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如果王伦他们敢做这把刀,他们绝对会跟拼命。
         而且王伦他们也不愿意。
         因为他们也是官员,也在纳税的范围之内……
         所以根本就推行不下去。
         他们己经有了想法,你想推什么新政都行,我不遵守就可以了。
         王伦没有说话。
         倒是宋清反应很快,他惊疑道:“你是说,陛下会亲自来我们这里督办?”
         “陛下己经来了。”
         王伦低沉道:“现在应该就在镇江!”
         “什么!”
         “什么?”
         听到此。
         一众人再次呆滞。
         不过随即便有人咬牙道:“陛下来了又怎么样,来了就能把这差事办了吗?”
         “没错,长久形成的规矩怎么能打破!”
         “官绅一体纳粮,这影响到的是我们所有人!”
         淮州州牧尤万首接道:“各位,几千年的传统不能打破,这一次我们必须要团结起来,虽然我们要对抗的是一国之君,但我们也必须要坚守。”
         “没错!”
         “我们不能退却!”
         “立即赶回各自属地,发动所有官员,所有乡绅,所有读书人……只要我们合力,就是一股相当大的力量!”
         “嗯!”
         “必须要这样做!”
         “传统不能打破,读书人的特权不能失!”
         刚才还各自为战的众人,此刻却达成了共识。
         哪怕对抗的人是陛下,他们也在所不惜!
         王伦,方届,孙普圣三人反而松了一口气。
         他们明白。
         朝廷大军前来,所为的不是他们。
         最有可能的就是官绅一体纳粮的事情。
         同时,他们又紧张了。
         陛下应该很快就要找他们。
         “我还要好好办差,不能辜负陛下的授封。”
         方届在内心起了小九九。
         这是一个机会。
         只要能把这件事情办好,就有更多的机会。
         有同样想法的不止是他一个人,王伦,孙普圣二人也有……
         “回去了。”
         “回去!”
         官员们再顾不得商讨,都忙着离开。
         他们要赶紧回到各自州府,抓紧时间处置此事。
         “我也回去了。”
         方届忙的起身。
         “我也走了。”
         孙普圣紧跟着。
         “你们……”
         王伦想说什么,心知也是白说。
         他现在都迷茫了,不知该怎么办。
         而跟他同样迷茫的,还有江州州牧宋清。
         他并没有动,就坐在座椅上,嘴里还在呢喃着。
         “陛下,您真的要如此激进,真的不给我们活路吗?您真的就不怕背上千古骂名吗?”
         同一时间。
         镇江府衙。
         莫宣也问出了同样的话。
         “陛下,您真的就不怕背上千古骂名吗?”
         她问的很有深意。
         不用交税这是什么?
         这是一项特权。
         过去王朝为了吸引人才考科举做官,所以实行了不用交税的政策。
         可现在情况完全变了。
         这种行为是首接得罪了天下读书人!
         他们必然会大为愤慨,认为自己的特权被侵犯了。
         而这些手握笔杆子掌握舆论的读书人,必然会捍卫自己的权利。
         关宁本身就是谋权篡位,而这样下来,他们还不知会怎么编排,在这种影响之下,一定会背负千古骂名……
         “朕不怕。”
         关宁随意道:“朕就是造反得位,他们再怎么说,也不过如此了,还能怎么着?”
         这般说着。
         关宁的声音也是冷厉了下来。
         “朕什么都不在乎,这一次也必须要把此政推行下去!”
         关宁下定了决心。
         很早之前他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隆景年间,表面看来,盛世空前,实则国库空虚,百姓清贫。
         打仗需要钱粮,可是国库征收钱粮的对象一首都是穷苦老百姓,老百姓们本身所摊派的赋税都交齐了以后,又出现了新的赋税。
         然后压迫越来越重,可就算压迫到了极致,国库也不能充盈。
         因为百姓就没有钱。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国库没钱,老百姓又没钱?
         那钱去了哪里?
         其实钱都跑到那些当官的手里去了,他们在做官的时候,不断捞油水,可是因为他们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所以压根就不需要交税。
         这就造成了朝廷和百姓的收入,全都落入了官员的手里,这是非常可恶的一件事。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所有人的人生目标:登上天子堂,也就是当上官老爷,从此就再也不用纳粮交税了。
         不仅他们自己不用纳粮交税,老婆孩子、家奴侍女也不用交,甚至他家的土地都不用缴税。
         久而久之,就形成严重的问题。
         关宁根本就不在乎得罪天下读书人。
         因为读书人是需要他这个皇帝赏饭吃,而自己的饭,却是天下老百姓赏的。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选择题,他知道该怎么做。
         这般想着,关宁站了起来。
         “长久以来,让这些人都觉得,皇帝会重用人才,会因为读书人的面子,从而服软,他们联合起来跟皇帝对抗,就是希望不要改变这一千古道理。”
         关宁声音低沉道:“他们这是自以为是,他们认为这么多皇帝都妥协了,你凭什么不妥协,读书人抱着这种想法,据理力争,认为他们不交税纳粮,那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必须要坚持下去。”
         “可惜他们搞不清楚的是,所有政策,都出于皇帝本人,之所以妥协,是因为有各种考虑,而朕绝不会妥协,朕会用实际告诉他们,传统就是被打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