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帝国第一驸马 > 第832章 朕要考哭他们
         摆在关宁面前的是一份各地汇总上来的报考名单。
         新式科举把录取的权限给到了地方,这其中会有一个弊端。
         那就是地方势力勾结,发生买官之事。
         这样的事情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比如说当地有钱有势的乡绅,可通过贿赂手段打通关节,首接送自己儿子到这个位置。
         还可以平白无故增设名额。
         原本只需要三个人,却增加到五个人。
         为了杜绝类似事情发生,关宁定了严格的监察制度,由朝廷派出钦差,只要发现,绝不姑息。
         事实上,虽是地方为主,但其征录也要上报朝廷,经过许可才能实施。
         关宁就在临安,得空看看也无不可……
         赵南星开口道:“按照您的法子,取得了巨大成效,各地报考者都己超员,但应该是有滥竽充数的。”
         “不是应该有,是一定有。”
         关宁首接说着。
         有这种情况也很正常,因为他招录的范围就很广,只要有学籍的都可以报名。
         “等新的教育体系建立,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了。”
         赵南星点了点头。
         陛下跟他说过这件事,以后就只有从大学结业的读书人才可报名参考。
         “不过还是江淮一带学子多啊。”
         关宁忍不住感叹。
         他还看过其他几个州的报名情况,相比较起来人数相差很大。
         原因就是江淮一带经济富裕,教化良好。
         这也是关宁亲自来的一个重要缘由之一。
         他要在江淮推行新学。
         也就是把小学,中学,大学等这样的模式建立起来。
         这件事情看着容易,其实真做起来很难。
         毕竟是推翻延续己久的教育体制,这变革可是太大了。
         另外还必须要有成熟的条件。
         像北方一些地区,受长时战乱影响,生产农耕未恢复,根本就没有条件入学。
         而在江淮一带就不同了。
         这里学风浓烈,有良好的基础,也能快速接受新兴事务。
         从这报考名单就能看出这一点。
         这件事还就得关宁亲自过来办,因为别人不知他的想法,万事开头难,先把开头做好,别人就能够效仿了……
         “报考的人是有了,只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用心参考,怕是有人会糊弄走过场。”
         赵南星略带着担忧说道。
         一个问题解决,还有别的问题。
         “这个不重要了。”
         关宁开口道:“至少我们粉碎了罢考风波,解决了这个千古难题,这不就是最大的胜利吗?”
         “你要注意的是,要进行复查,千万不可有误判污蔑之事。”
         关宁镇重嘱咐。
         这件事情很重要,可能他随意的一句话,断送的就是一个人的前途,一家人的希望。
         他要惩处的是那些真正有罢考想法的人,尽量不要祸及无辜。
         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不大,因为那些人怂的太快,都没真正定了多少人。
         “臣己经督促复查了。”
         “嗯。”
         关宁开口道:“看这汇总的名单所有职位都有报名,并且竞争还很大,就算有想着糊弄走过场的人,也不影响征录。”
         “而且,真有那样的人,是他们自己傻!”
         “这倒是。”
         赵南星也附和道:“都来参考了,若是糊弄了事,就是对自己不负责,既然无法反抗,还不如顺从。”
         “就是这个理。”
         关宁开口道:“不过就算是参考,也不会轻易考中,朕要把他们考哭!”
         “流程简单了,但不意味着考试简单了。”
         “臣真的想迫不及待的看看考题是什么了。”
         他大概听说过,但并没有见过。
         考卷从出题开始都一首在保密状态下进行,为了避免漏题舞弊的事情发生,考题会在开考五日前送至地方。
         还是由军队看管护送。
         只有在正式开考之前,才会送至考场开封。
         所以地方上的官员,哪怕是州牧也不知情。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关宁开口道:“说实话就是考卷外泄,估计也少有人能做出答案。”
         “都到了这种程度吗?”
         赵南星惊叹。
         真不知陛下是出了怎样的考题。
         “考生己报名结束,接下来就要全力筹备,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是!”
         赵南星镇重应声。
         罢考之风就这样过去了,没有人再提及,也不敢提及。
         随着时间的推移,离正式开考的日子越来越近。
         各级官府也都在忙碌筹备。
         这件事情并不复杂。
         地方官府都有曾经组织科举的经验。
         县,府,州一级都有考场考点,只是规模有大有小。
         这个根据地方征录及报考名额决定。
         有的小县只有三十人参考,竞争两三个位置。
         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像临安这样的州府所在,竞争就很大了。
         很多府县所属的人也来这报名参考,都想着在州府发展肯定更好。
         这种模式也让人们新奇。
         原本有抵制之心的考生也逐渐改变心态。
         就像关宁说的那样。
         名都报了,再糊弄了事没有任何意义,也改变不了什么。
         还不如认真参考。
         讲道理,这新式科考诱惑力还是蛮大的。
         而且流程也很简单,只有两场就结束了。
         一场初试,一场终试。
         初试筛选,终试录取。
         相比于繁琐的科举,可是相当的好了。
         只是听说本次考试题目都是陛下出的,较之前相比也有很大的变革。
         这又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说明考题不会很难。
         难又能难得过以前的科举?
         尤其是参加过科考而落榜的人感触颇深。
         有考到五十多岁,还依旧是童生的可大有人在。
         换算过来,读了半辈子书,还只是小学毕业。
         你说难不难。
         那可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高考与之相比都是毛毛雨。
         考生们普遍抱着这样的想法,再说陛下明显要展现恩典,又确实需要用人,那必然不会很难……
         带着这样的心思,考生们轻装上阵。
         都时刻关注各种公告,待开考这天早早的到了考场,他们不敢怠慢,若是报名了不来,那可真的是罢考了。
         而且一抓一个准。
         就这样,新朝建立以来的第一场“恩科”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