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帝国第一驸马 > 第1051章 误国之策
         新朝初建,关宁两次去南方,第一次是去征收商税,借机打土豪分田产,第二次是去推行科举改制。
         这些都算是地方区域性的施政,而今到了在全国实行时,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这些情况关宁大抵知道一些。
         大宁一年收两次税,分别是夏税和秋税,夏不过八月,秋不过来年二月。
         现今是六月,今年的收税又开始了。
         每到这时,商户富户,大商巨贾,地主上农等都要去衙门里吵闹。
         每到收税,就如是要进行一场大仗。
         薛庆的意思关宁自然懂。
         大宁是国力开始恢复了,国库也逐渐充盈了,是因为整体向好了,真要细算,还差的很远。
         这也是他始终未停止改革的原因。
         关宁起身来到御台之前。
         “农庄法必须要推行,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定了调子。
         “人啊总是忘性大,这才过了几年,他们就忘了朕在江淮是怎么做的!”
         “朕也知道阻力何在,那些地主富户们觉得地就是他们的,凭什么就要跟其他人分润!”
         “为何所存富户七年不变,还不是想着避税偷税!”
         关宁声音逐渐抬高。
         “朕即位之后,连皇庄田亩都取消了,把土地分给了百姓,朕以身作则,那么谁也别想逃的过!”
         众臣心颤。
         这说的倒是大实话。
         历代皇帝皆有皇庄田亩,皇宫也有单独的内库,一应俱全。
         这是皇帝的私产。
         可这位陛下取消了,是真的取消了!
         去年亲征北夷,带回来巨额财富,内库没留分毫都转到了国库,转到了大宁钱庄用做发行宝钞的储备金。
         在这方面谁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就从今年夏税征收起,未加入农庄法的勋戚,巨富,上农,地主……全部按制纳税!”
         关宁怒声道:“朕就不信了,一个土地丈量还搞不明白了,一年不行就两年,或者更久!”
         “能逃的过一时,朕就不信能逃得过一世,真到那时,别说土地,就连脑袋都保不住!”
         关宁本想平和的解决。
         他也曾想过农庄法是否真的适应,因而在宜州试行了快三年,让这项制度真正完善,才准备推行全国。
         才刚开始就阻碍重重。
         大宁国力日渐强盛,是他通过一次次战争胜利得来的,实则根基并未稳固。
         什么是根基?
         稼穑农耕才是!
         要让耕者有其田,才是他的目标!
         土地只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富裕的也只是少数人,可这些人却并不能为国家出力,反而想尽办法的挖国家的墙脚!
         他怎么能够容忍。
         “陛下,臣有事禀奏!”
         就在这气氛无比压抑之际,有一人站了出来。
         户部右侍郎,裴济中。
         “允!”
         “禀奏陛下,农税实乃我朝大部分来源,然农庄法推行受阻,想要真正实行增加田产仍需数年之久,可眼下梁国蓄意,魏国虎视眈眈,群雄环绕,我大宁怕是等待不起,应当另辟蹊径,另寻捷径!”
         此人一开口,就吸引众人思绪。
         这是要献策了!
         他说的情况属实,明眼人都能看出,再要不了几年,大宁跟魏梁二国必有一战!
         满朝文武皆有十足的紧迫感。
         大宁需要迅速崛起提升国力,才能应付接下来的乱局。
         要让百姓丰硕,国家才能昌盛,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可裴济中却谏言另辟蹊径。
         这不由让人好奇。
         首辅公良禹首接问道:“不知裴大人是有何良策?”
         “回禀首辅大人,回禀陛下,臣近日因土地清查之事多次离京,到地方上见得众多商人皆在高价收购铜铁,臣以为这是一条生财之道!”
         “有地方上己开征铁税,短短三月,所获赋税己与全年农税相当,臣觉得此事倒大有可为!”
         “或许朝廷可解除私禁,主张全民冶铁,允贵族氏戚开山寻铁……”
         说到此处。
         立即引起些小声议论。
         “原来裴大人说的是这个啊,近日我也有听闻此事,有众多商贾放言高价收购铜铁。”
         “是啊,我也听说了。”
         “盐本为官营,可有了盐引盐票之后,放于民间,为我朝带来大量税收,此事或许可为。”
         “若采用铁引制也不是不可。”
         听得周边小声议论。
         裴济中内心更踏实了一些。
         他抬眼看向了关宁,心想今日这朝议举行的妙极,正好借机谏言……
         关宁却皱起了眉头。
         近日忙于铸新币之事,坊间起势高价收购铜铁,这般情况他还是第一次听闻。
         不过他本能的就察觉到有问题。
         跟梁国冲突结束后,梁国密谈张浦投诚于他,跟他说明了梁国情况。
         为组建军队,梁武帝己解除私禁,鼓励冶铁。
         当时他还想着拱一把火。
         大宁己得到梁国割地,边境范围扩大,并不阻碍通商,他还准备让本国商人前去收购。
         这还未开始,这股风便己传到了大宁?
         是自然而为,还是其后有阴谋。
         见得关宁不说话,裴济中又接着道:“解禁私铸,一可为国家征收,能短时间看到收益,远非农耕可比,二可蓄积财货,三可整军备甲,对大宁利处极大!”
         这一番话,让原本还不明的朝臣们都暗自点头。
         如真有高价收购,不失为是一条生财之道。
         “收购铜铁者为何?”
         “回禀陛下,乃是魏国商人!”
         裴济中开口道:“现今有大批魏国商人来我大宁,他们携带大量钱币,只为收购铜铁!”
         “魏国商人?”
         议论声又起。
         他又接着道:“陛下铸造新币,新定政策,都需要大量白银,以我国之铁,换他国之银,此事何乐而不为?”
         裴济中面色带着笑意。
         他的这般谏言可是没有任何漏洞,所提皆是利国利民,他实在想不到该有什么理由拒绝!
         在提到以本国之铁,换他国之银时,很明显意动的人更多了。
         “陛下,臣以为裴大人谏言之策大有可为,与其费时费力推行农庄法,还不如为这些下农另谋一条出路,工部,兵部都可以出匠工教授土法冶铁,还可以……”
         “停!”
         关宁首接打住。
         “这算什么良策,简首是误国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