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帝国第一驸马 > 第1056章 咱是斗不过陛下的
         杨敬拿起一枚银元,仔细端详着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他吹了口气,又立即拿到耳边,还真的听到了声音。
         惊喜过后,面色就凝重了几分。
         这样的银币,他的工坊真的能做出来吗?
         杨敬很是怀疑。
         只能试一试了。
         无论在什么时候,铸币都是大好营生,火耗抽成,以次充好,利润是相当的大。
         就是铸铜钱也有很大利润,只是铜料昂贵,运输不便,而且现在朝廷对铜料卡的很严,他也不敢太大胆。
         银元就不同了,他自家院里就埋了不少银子,老牌贵族总是有些底蕴的,这就是现成的原料。
         他正是知晓这其中利润,才敢冒这样的险。
         前些日子倒也尝试过一次,那就是印宝钞,印出来倒容易,只是不敢花出去。
         太假了!
         印钞所用的纸就有很大差别,人家真宝钞摸上有种软绵的触感,自家摸上去是粗糙的,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真宝钞很多防伪都没研究明白,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陛下是哪来这么些本事。
         杨敬怎么也想不通。
         希望这次能成功吧。
         骨子里他还是有老贵族的思维,总是想沾着朝廷能赚点钱……
         杨敬耐心的等待,到午夜时,第一批十个银元做出来了。
         首先是确定工序流程和样品,然后才能大规模铸造。
         铸币局用的工艺他们自然不清楚,在这方面管理相当严格,在铸币局里干活的劳工匠人都要光着肩膀穿着短裤干活,不是因为热的。
         而是为了防止有人往外偷银。
         在外出之前要经过严格检查,还有太医院大夫坐镇。
         这是要检查体内有没有夹带。
         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劳工用鱼肠包裹银子,然后口吞进去,然后再带出去……
         为了偷银无所不用其极,监管自然是也是相当严格!
         外人休想打听。
         首席工匠王朗端着托盘过来。
         杨敬期待的看了过去,眉头却立即皱了起来。
         太假了!
         银元上成色并不好,这是锡铜比例不对造成,再看工艺也是相差甚远。
         朝廷铸的银元,麦穗纹路清晰,锄头棱角分明,这就是一大片。
         至于响声,不用听也知道,绝对没响!
         就这银元拿出去?
         杨敬还没有嫌命长。
         “能不能再改进了?”
         王朗摇头道:“老爷,我们尽力了。”
         见得杨敬面色不对,他又忙着道:“真银元是九成银,我们这是七成银。”
         “七成银?”
         杨敬的儿子杨俊才忙着道:“只相差两成,这也太少了,都快没利润了。”
         工耗也是本钱。
         他说的是实话,就这般差距,确实没利润了。
         “这是底线,要不就更假了。”
         首席工匠也很为难。
         “那这麦穗锄头能不能手工雕刻?”
         杨敬提出一个思路。
         “老爷,先不说能不能雕刻出来,如果真的人工雕刻,那就不是没有利润了,而是要赔钱了。”
         原因就是工耗太大!
         “这……”
         杨俊才略微愣神。
         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结果赔钱了,哪能干这种事?
         “你就不能压出来?”
         杨敬看着这位首席工匠。
         “老爷,说实话如果我有这样的本事,我就去铸币局了。”
         简单说,我要有这本事就去吃公粮铸真币去了,还在这铸什么假币?
         他也是掏窝子说实话了。
         新朝建立以来,陛下尤为重视工匠,不管是什么匠人,待遇地位都是相当的高。
         据说还有养老金。
         杨敬首接无语,摆了摆手,示意退下。
         他明白了。
         这铸币一事是不要想了。
         “父亲,咱们还……”
         “算了。”
         杨敬向后一仰,低叹道:“明天把咱后院的那些存银都挖了,然后去大宁钱庄都兑成宝钞。”
         “兑银元轮不到咱,兑宝钞总该是没问题吧?”
         “父亲,您怎么能……”
         杨俊才抓起银元。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钱,要宝钞有什么用?”
         “宝钞也是钱!”
         “可有银元踏实吗?您怎么突然有这想法了?”
         杨敬低叹了口气。
         “你还不明白吗?陛下就是要咱们这些势要之家把银子拿出来兑成宝钞,得来的银子融了,再铸成给老百姓花的银币。”
         “这样钱就流通开了。”
         “可这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有什么关系?”
         杨敬站了起来。
         “国公死前,我也在床边,他临终前的交代是要我们都顺着陛下,不管陛下做什么都要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国公大人己经死了,我们没有庇护了,再看不清形式,最后的独苗也没了。”
         “认了吧。”
         杨敬低叹道:“为父现在是看明白了。”
         “咱是斗不过陛下的。”
         这句话也道尽了所有心气,语气中尽是落寞。
         改朝换代了。
         他们这些遗留贵族真的不行了。
         在前朝还能跟隆景帝折腾折腾,能抢些利益。
         你跟元武帝试试?
         不砍了你脑袋才怪。
         新政一个接着一个,哪个是对势要之家有好的?
         满朝文武们就舒服吗?
         他们就没怨气吗?
         这么多年的规矩改变了。
         可又能怎么着?
         “就这样吧。”
         “孩儿明白了。”
         这杨敬是识趣的,如他所说,第二天就拿着所有存银去了大宁钱庄。
         家财都拿出来了,也都兑换了宝钞。
         势要之家一举一动都惹人关注。
         在廷议上,被薛庆给说了出来。
         近几日新币发行,他经常往大宁钱庄跑知道了此事。
         “这杨敬是个聪明人。”
         关宁开口道:“听说他家还有铸币工坊,这是没搞事情?”
         “散了,首席匠人王朗都跑铸币局应征了。”
         “好!”
         关宁赞赏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朕听闻他有个儿子颇有才学,好像是叫杨俊才吧,让他去税务署吧。”
         这是释放出一个信号,只要你顺从,就会重用你,你还能做贵族。
         “是。”
         赵南星记了下来。
         这只是闲谈,正事才开始议了。
         “新币开兑以来,老百姓们纷纷兑换,大宁钱庄门庭若市,都在提议能不能在铸币局也开放个兑换档口?”
         “不行。”
         “大宁钱庄的地位必须要确立起来,这才是货币政策能实行稳固的基础。”
         赵南星又开口道:“很多官员们也想用银元收俸。”
         “这什么意思?”
         关宁皱眉道:“朕给他们的宝钞不是钱?”
         Ps: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催更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