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 第二百六十九章 我准备窃玉偷香了
         “综合上述情报,我做了一些初步的推论。”          “假设河间国存在对殿下怀有敌意的可能性,将这个可能性设为十成,那么从动机的角度去进行粗略分析的话。”          “河间王刘授因曾祖之事,应是天然对陛下与殿下怀有一定的敌意,不过对外并未有所表现,因此我暂时将风险定为两成;”          “河间国儒士因殿下此前在‘废立太子之议’上驳斥群儒,事后又将群儒打入诏狱,再加上陛下从未真正重用儒士,在‘废立太子之议’之后,又对‘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国策有所转向,令其产生了一定的危机感,以及儒士曾公开发表不利陛下和殿下的言论,因此我暂时将风险定为六成;”          “其余两成,目前没有确定的目标,但河间郡守尉晨和那些地方官员、不知身份的福星贵人、受儒士教化熏陶数十年的河间百姓……甚至就连与殿下同行的郭玄子,都不能排除对殿下怀有敌意的可能,因此我暂时将剩下的两成风险归为其它。”          “如此可能对殿下不利的风险中,河间王刘授和河间国儒士两者相加已经达到了八成。”          “因此我认为暂时应该将探查的重点放在河间王刘授和河间国儒士身上,这位‘福星贵人’在确认身份之后,也该加入进来重新评估。”          “可惜目前时间太过紧迫,如果能够将殿下可能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分解分析,再对这些人平日的行为习惯、言论、社交等方面继续深入探查,还能够进一步细化评估风险状况。”          “而在进一步细化评估的结果出来之前。”          “我认为殿下不宜面见这位出自河间国的‘福星贵人’,更不宜与其相合,因为综合河间国的风险状况,此人对殿下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要远高于有利影响。”          “请殿下明鉴!”          说到这里,卫伉终于停了下来。          而刘据也看完了卫伉递过来的简牍,其中的内容与他说的内容相差不大,只不过要更加细致一些。          刘据抬起头来,再次对卫伉刮目相看。          在对他的“将计就计”计划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这个家伙居然只通过一天时间调查到的粗略情报分析到这种程度。          而且所用的方法还给人一种十分科学的感觉,甚至如果不是没见过后世的比例分布图的话,可能已经给他递上来一份饼状图或环状图了。          甚至他还提到了风险细化、分解等等方面的理论。          以及行为习惯、言论、社交等涉及建立人物模型的概念……          妈的,好踏马专业!          让你举一反三,谁让你举一反百了,这货该不会是那什么“先天情报圣体”吧?          最重要的是,他的分析还已经逐步接近了刘据通过历史知识得出的确切结论,如果刘据不是穿越者的话,这份报告完全可以直接拿来当做重要参考,基本上不会犯错。          “表哥,你以前可真是被埋没了……”          刘据诚心诚意的发出一声感叹,这个“以前”一举双关,不过卫伉应该是听不出来的。          “嗨,什么埋没不埋没,我才二十三,现在开始奋斗也不算晚吧?”          卫伉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老脸一红摆了摆手,转而又正色道,          “殿下,如今最大的问题是,殿下的生辰就在今日,过了今夜就错过了大运流年,时间实在是太紧迫了,无论是这个‘福星贵人’,还是其他的那些人都来不及细查,这可如何是好?”          “表哥勿虑,查到这一步已经够了。”          刘据笑了笑,胸有成竹的道:          “表哥先歇息一下,等到了候井县,我们一起去会一会我的这位‘福星贵人’再说。”          ……          未时七刻,再过一個时辰太阳就要落山的时候。          巡游车队终于抵达了候井县衙。          正如此前刘据所猜测的那般,这些人的计划已经周密到了极致。          虽然此刻距离刘据的生辰彻底过去还有几个时辰,但众所周知,在没多少夜间娱乐活动的大汉,天色一旦晚下来基本上就只剩下了睡觉造娃一项活动,因此他们其实就只给刘据留了一个时辰的时间与“钩弋夫人”接触。          而想要做到这种程度,显然不仅需要极为周密的计划,也同样离不开方方面面的配合……          候井县的一众地方官吏自是早已恭候多时。          巡游车队刚到,他们便立刻涌上来一边协助安置随行人员,一边将刘据等人迎入早已设好宴席的候井县衙客堂。          “事不宜迟,繁文缛节就都免了吧,先将我的‘福星贵人’领上来瞧瞧。”          落座之后,刘据也不与他们废话,直接对候井县令下令。          “诺。”          候井县令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名叫贾逊。          此人面皮白净,举手投足皆温文儒雅,听到刘据的话,躬身应了一声便亲自去办。          片刻之后。          一个身着妃色直裾深衣、头上顶着一块形似盖头的薄纱的婀娜身影,由两个侍女小心搀扶着,跟随在贾逊身后缓缓步入堂内。          光从这身段和透过薄纱显露出来的朦胧面容上来看,的确给人一种秀色可餐的观感。          如此来到客堂中央。          这个女子也并未似广川王刘奇给他找到那个“张家雀”一样,始终伸着两只握成拳状的手向刘据展示,而是垂着手臂,将手隐藏在宽大的袖子之中。          “掀开面纱。”          刘据“目光灼灼”的盯着这个女子,口中只说了四个字。          女子身后的两名侍女连忙施了一礼,小心将其头上的面纱取了下来,露出一张白皙精致的脸庞。          不得不承认,此女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美人。          光说姿貌这方面,如果非要做一个对比的话,她应该可以与韩凌一较高下,只不过两人的风格略有不同。          韩凌是那种透出一丝英气和古灵精怪的美。          而这名女子则的五官则更加柔和,浑身透出一种温柔知性的美。          “民女北堂昭慧,见过殿下。”          面纱取下之后,美人低垂着眼睑,微微躬身向刘据施礼,尽显大家闺秀之姿,声音也清新悦耳。          “复姓北堂?”          不论是前世还是今世,姓这个的人都极为少见,刘据也听说过这个复姓出过什么名人。          不过他倒知道历史上的“钩弋夫人”的姓氏,应该是姓赵来着,与北堂没有半毛钱关系。          “殿下,此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君主卫成公之曾孙姬括。”          候井县令贾逊顺势躬身为刘据介绍道,          “姬括世袭卫国上卿,居于卫国国都以北的北宫,故别有名号为‘北宫括’,后来后裔子孙便已‘北宫’为姓,称北宫氏。”          “后来秦二世灭卫国,北宫氏为避其难,改其中一字为‘北堂’,如此世代相传至今。”          这个姬姓可就厉害了。          堂堂天朝上古八大姓之一,即为黄帝之姓,又为周朝天子之姓,任何时候拿出来都足够唬人,妥妥的贵族之后。          这下已经满足了刘据此前提出的两个条件。          一个姿貌过人,一个名门之后。          “原来如此。”          刘据微微颔首,又不动声色的问道,          “北堂昭慧,不知你才情如何,是否熟读五经,琴棋书画又是否有所造诣?”          “回殿下的话,民女自幼拜读五经,虽不敢称有何见地,但亦可吟上几句不成器的辞赋。”          北堂昭慧微微低头,轻声答道,          “唯因民女自幼双手难以伸展,琴棋书画实在难有造诣,只能欣赏哼唱几句雅乐,教殿下见笑了。”          回答的简直滴水不漏,真是准备的极为充分。          刘据点了点头,侧目看向一旁仍在闭目养神的郭玄子,转而问道:          “郭神君,还是你来给个准话吧,这个美人究竟是不是我的福星贵人?”          “如今殿下身上的气息与此女交相呼应,互相纠缠,不会再错了。”          郭玄子依旧没有睁眼,只是微微颔首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哪知刘据忽然又莫名其妙的问了一句:          “你确定不改了么?”          “?”          郭玄子闻言心脏不由的颤了一下,不自觉的睁开了眼睛。          “?”          堂内亦有不少人面露疑惑之色,诧异的望向刘据。          这个问题不只是莫名其妙,对于心中有鬼的人来说,难保不会一阵心虚,暗自揣测刘据是不是察觉了什么问题。          与此同时。          卫伉的目光则是快速扫过堂内每一个人的脸,暗自将所有表情出现了较大变化的人一一记了下来。          当然,表情完全没有任何变化的人,甚至连头都没有抬一下的人,更是被他牢牢记在了心里。          而郭玄子的反应也很快。          睁开眼睛之后,见刘据依旧是那副笑呵呵的模样,并无明显的质疑,也是快速稳住了心神,再次颔首道:          “殿下说笑了,福星贵人就是福星贵人,自出生时便已上天注定,怎有改来改去的道理。”          “既然郭神君都这么说,那应该便不会错了。”          刘据咧嘴笑了起来,          “义医师,劳烦你先上前为其搜身,我就准备窃玉偷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