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38章 小方老师,我想进步
         入夜,学员们自由行动。
         有的散步,有的看书,也有组队打乒乓。
         但大多数的人,聚集在一间小平房。
         因为里面,有一台彩色电视机。
         虽然不如黑白的清楚,万一调不准频道,所有的图像还会不停地抖动和变形,但聊胜于无,此时的画面里,出现一个报幕的女主持。
         “这人是谁啊?”
         众人交头接耳,但没有答案。
         “谁?妖精呗!”
         莫伸余光里注意到有人影向他靠近。
         “老莫,我稿子呢?”
         方言蹲了下来,不挡住后排的视线。
         “在古桦和紫龙那里。”
         莫伸站了起来。
         两人走向后排,就见蒋紫龙和古桦嘀嘀咕咕,稿子已经落在了铁甯、王安逸等人手里。
         能招入讲习所的都是当地文学界的佼佼者,一听说方言要投稿给《收获》,争先恐后地想瞧瞧,稿子究竟是个什么成色!
         “岩子,你是怎么想出谍战这个题材。”
         莫伸不禁好奇。
         “举一反三。”
         方言笑道:“既然能有反特题材,为什么不可以有专写我方地下工作者的卧底题材。”
         莫伸感慨道:“让我想,我绝对想不到,关键你能想到就算了,思想性、故事性还这么强!”
         “思想性、故事性是一方面,文学性是另一方面。”
         古桦啧啧称奇:“你看岩子写的这個内心独白,还有前后之间衔接得这么流畅……”
         “我用了电影剧本常用的蒙太奇手法。”
         方言直截了当地说。
         “蒙太奇?”
         众人大惊,一个个的脸上都是“一副虽然没有听懂,但大受震撼”的样子。
         “还有这个开头,我是第一次见到。”
         蒋紫龙问道:“一开始弄得我有点懵,仔细读了几遍,高明,真的是高明!竟然能这么巧妙地把过去和现在融合在一句话里。”
         “我也是突发奇想。”
         方言听到他们的评价,嘴角上扬。
         《暗算》经过自己的修改和加工,足足有10.4万字,已经达到了中篇小说的标准。
         《牧马人》是第一篇短篇小说。
         《暗算》就是第一篇中篇小说,进步了!
         (ps:字数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路遥的《人生》,字数是14.4万,得的是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活着》12万字,但是算长篇。)
         稿子在人群里传阅,看过的没有不心服口服的,但伴随服气而来的,还有沉重的压力。
         在他的面前下,他们这些天之骄子,瞬间仿佛泯为众人,这得造成多大的心理打击!
         还能不能好好愉快地玩耍了!
         “可惜了,这种题材我是一窍不通,不会写,也写不了。”蒋紫龙叹了口气。
         方言安慰道:“术业有专攻,每个作家都各有所长,没有必要强求。”
         “你说的没错,我还是专注改革文学,继续挖掘国营企业改革和冲突这块东西。”
         蒋紫龙郑重地点了下头。
         “真的羡慕你们,都已经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莫伸向从古桦身上寻求安慰。
         古桦却出乎他的意料,“我也已经想好了,准确地说,我在入学之前就确定了。”
         “什么方向?”
         方言等人齐刷刷地看向他。
         “就是反思文学。”
         古桦直说《牧马人》以及掀起的反思文学浪潮,一下子启发了他,正好手头有个故事。
         方言道:“说出来让我们听听。”
         “这是我到一个山区大县做采访,这个县文化馆的人跟我讲了一个寡妇的冤案。”
         古桦简单地复述了一遍,故事本身很悲惨,这个寡妇前后死了两个丈夫,却一脑子的宿命思想,怪自己命大,命独,克夫。
         方言立马猜到是《芙蓉镇》的故事原型。
         “我准备把这个故事加工,往里面加入一个类似许灵均的角色,但没有《牧马人》那种人跟人之间的温暖,他要饱受欺凌,要人格侮辱,然后跟寡妇主角组成一对苦难夫妻。”
         古桦认真道:“在苦难中相互慰藉。”
         “还不够。”方言摇头。
         “哪里不够,岩子你说说看?”
         古桦一本正经地请教。
         方言建议道:“我觉得既然写农村,为什么不把反思和乡土结合起来?”
         “岩子,伱说到我心坎上了,我也有这种想法,我打算把自己二十多年来所熟悉的湘南乡村里的人和事,融进这里面。”
         古桦就像遇到了知己,一拍大腿。
         两人聊的很投机,方言没有直接从电影版本直接引导,而是拿出类似的《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拿这个来跟古桦交流。
         “嫉妒容貌会不会庸俗了点?”
         “那就改。”
         “比起外貌,品质更重要,不如把乡村妇女所有的好品质都集中在这个角色,善良、勤劳、忍让、热情,然后才是楚楚动人的容貌。”
         古桦道:“你觉得呢,岩子?”
         “我看可以。”
         方言道,“小说的题目想好了吗?”
         古桦道:“就叫遥远的山镇,怎么样?”
         “没特点,不醒目。”方言摇头。
         古桦掏出钢笔,在纸上写下“山镇风月”、“山镇女郎”、“芙蓉河”、“玉叶溪”等15个题目,但就是没有一个入的了法眼的。
         “依我看,既然你说的那个地方的小河、小溪、小镇,一直被人叫‘芙蓉河’、‘玉叶溪’、‘芙蓉镇’,不如干脆用《芙蓉镇》。”
         方言向蒋紫龙三人征询意见。
         莫伸赞同道:“这个不错,言简意赅地点出了整个故事就发生在芙蓉镇。”
         蒋紫龙点头附和:“岩子说自己是助理编辑,但要我说,你这水平已经超过我遇到的很多编辑了,假以时日,没准会是个名编。”
         “我也这么觉得。”
         古桦、莫伸等人深以为然。
         “作者和编剧是相互成就,我能不能成名编,还要仰仗你们各位才行。”
         方言看向古桦,说《燕京文艺》今年一心做反思文学的专题,凡是反思文学的好作品,统统来者不拒,希望《芙蓉镇》能投给他们。
         “当然没问题,而且必须让小方老师负责我这篇《芙蓉镇》。”古桦欣然同意道。
         “别别,当不起‘老师’的称呼,咱们还是按平常的来。”方言扬了扬手。
         “这怎么行,工作的时候,必须称职务!”古桦语气认真,“小方老师,以后多多关照。”
         “相互关照,共同进步!”
         方言和他握了握手,会心一笑。
         “老古说完了,小方老师,该我了。”
         莫伸迫不及待地凑上去。
         之前,方言把陆遥的稿子推荐到《当代》,现在又帮古桦的《芙蓉镇》找好出路。
         小方老师,我老莫也想进步!
         “方言同志,能不能也请你看看我的稿子?”
         他们四人的动静,早早地落入在场其他人的眼里,尤其是听完古桦和方言的交流,看向方言的目光更加炙热了,眼里冒着精光。
         小方老师,我们太想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