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41章 进击的小将
         4月20日,夕阳的余晖洒落下来。
         方言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他在家里吃了晚饭,才回到讲习所,路上碰巧撞到了去食堂的莫伸、蒋紫龙等人,点头打了个招呼。
         “岩子,下午徐老师到寝室找你。”
         莫伸转告道:“他让你明天到他办公室一趟,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
         重要的事?
         方言皱了皱眉,心里涌现无数种猜测。
         但当第二天真正见到了李清泉、徐钢他们,才知道说的是《暗算》的改稿。
         本来该是方言这个作者到沪市,但学业在身,抽不出时间,《收获》编辑部特意派了李小琳等人北上进京,能到了出动编辑这个地步,足见《收获》编辑部对方言的重视。
         “你那篇小说确实值得他们这么做。”
         李清泉勉励道:“但我希望你不要就此满足了,还记得开学时我对你提出的要求吗?”
         “学期结束之前,至少完成2篇小说的发表。”方言尴尬地笑了笑。
         “我听雁茹说,你已经是为《燕京文艺》准备了《暗算》的姊妹篇,叫《听风》是吧?”
         李清泉笑眯眯地盯着他看。
         方言点头:“当时构思《暗算》和翻阅资料的时候,偶然翻到‘三山办公室’,我就考虑以此作为701部队的故事母版,再写一篇小说。”
         “是嘛,真不是把一篇稿子拆成两篇?”
         徐钢投去意味深长的目光。
         “怎么可能呢。”
         方言心里一突,面色不改:“《暗算》是卧底题材,《听风》是反特题材,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写成一篇。”
         “徐老师只是跟伱开個玩笑。”
         李清泉和徐钢互看一眼,“这次叫你来,除了转告你《收获》的编辑找你改稿的事,其实还有一件事,所里要跟你商量。”
         方言好奇道:“您说。”
         “你现在完成了一部作品,我们希望你的下一部作品,能考虑尝试一下长篇小说。”
         李清泉露出和善的微笑。
         “您想让我写长篇小说?”
         方言惊得脸色一变。
         小长篇的篇幅也至少十万字,但字数还不是最考验作家的,毕竟可以学鲁迅水字数。
         “我的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长篇小说真正考验的是作家的综合能力,要从多个角度展现和剖析社会的矛盾和特点。
         可以说,长篇小说是文豪的标配。
         凡是能够成为世界文豪的大作家,至少都拥有几部长篇代表作品,比如大毛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人的长篇巨作。
         鲁迅就因为没有长篇小说,遭人诟病,李嗷干脆觉得他不配称作文学家、大文豪。
         但长篇小说可不是这么好写的,一般要在短篇、中篇小说上,积累足够的经验才行。
         除非,这个人开挂!
         “我知道这个要求可能对你有点高。”
         李清泉叹了口气,“但这也是种无奈,现在长篇小说式微,有能力挑起大梁的,死的死,老的老,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你们这批新崛起的年轻一代里,希望有人能扛起来。”
         “所以你们选中了我?”
         方言挑了挑眉,李老您看人真准!
         “对,你是其中一个!”
         徐钢斩钉截铁道:“这些天我们观察下来,这批学员里,有能力写出长篇小说的,目前只有你和蒋紫龙,特别是你,刚刚完成的《暗算》,让我们看到了你的可能性。”
         “是不是学期结束之前,必须要完成?”
         方言皱了皱眉。
         “这不是硬性要求。”
         徐钢回答:“毕竟你们的学期短,课程紧,能留给你构思和创作长篇小说的时间并不太多,所里只是希望你能做做这种尝试,能写就写,不能写也没关系,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当然,所里会提供能提供的所有帮助。”
         李清泉一脸认真。
         “您别这么说,越说,我越有压力。”
         方言故作紧张了一下。
         “伟人说过,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李清泉拍了下他的肩膀,“《暗算》的初稿,还在你手里吧?”
         “在。”
         方言心里纳闷,怎么突然又扯到这个?
         “誊抄一份,字迹要端正,尽量少涂抹。”
         李清泉从抽屉里拿出崭新的一本绿色方格纸,“抄好了交给我们,我们有大用。”
         看着他们神神秘秘的样子,方言忍不住问了一句,得到的答复是给他找个指导长篇小说的老师。
         当然,不仅仅是给他一个人“开后门”。
         文学讲习所是按照老毛子的教学模式那一套的,前期上大课,后期效仿研究院导师制。
         小说,相当于就是毕业论文。
         不过跟研究生不同,不用担心被占了署名,也不用担心给老板们打白工,拜入这些老师的门下,只会得到弟子该有的呵护和关照。
         “那我的老师是……”
         一听给自己找个老师,方言来了精神。
         “你看你,又急。”
         李清泉摇头失笑道。
         “李老,徐老师,我太想进步了。”
         方言咧着嘴发笑。
         徐钢道:“你的老师,我们现在还没有确定,但如果有意往长篇小说方向,所里会帮你找一位能指导和帮助你的导师,带你进步!”
         “我不敢把话说的太满,这个长篇小说,我一定尽力而为。”
         方小将说的信誓旦旦,他有这个底气。
         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小说,自己会选《潜伏》,谍战文学的巅峰之作,没有之一。
         卧底和反特相结合的无间道。
         不像《暗算》,人物刻画非黑即白,正面反面角色,一目了然,而《潜伏》就复杂了。
         典型的代表之一,就是站长吴敬中。
         从解读“凝聚意志,保卫领袖”,变成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许站长年轻的时候,又何尝不是一个翻版的李涯。
         本来《潜伏》的小说只是个短篇,只有1万多字,所有人物加在一起也不过六七个。
         但如果按电视剧的版本写,绝对能达到了长篇小说的要求。
         这部“无间道”的《潜伏》一发表,再加上之前的“卧底”的《暗算》、“反特”的《听风》,这三篇小说,就能把谍战文学的框架和地基打得结结实实。
         以后但凡要写谍战小说的,都要把方言这个祖师爷供起来拜一拜。
         谍战之父,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