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 75、四进皇宫(求追读)
         赵都安愣了下,将油纸包的牛肉递到左手,弯腰捡起公文册子,掸了掸,重新放回了桌上,笑呵呵道:
         “大人今日心情不好?”
         鬓角斑白,眼窝深陷的老宦官怒气冲冲,坐在堂屋桌案后,睥睨着他:
         “我记得,与你说过,不要再来。”
         赵都安无耻道:
         “上次说的,是不许深夜来访,眼下太阳可才落山呢。”
         孙莲英嗤笑道:
         “我这里是什么好去处?不如与那些纨绔厮混游玩有趣?”
         真小心眼啊,不就是翘班几次……赵都安干笑,并未辩解。
         径自将酒肉放在后衙庭院石桌上,道:
         “衙门伙食太差,大人还未用晚饭吧,我带了您喜欢的桂花酒,冯记的牛肉,东施坊的豆腐,搭配韩记的小咸菜……”
         并不丰盛,但胜在对口味。
         孙莲英恍惚了下。
         许久前,有一段时日,赵都安也时常提着吃喝来见他。
         可从小禁军发迹,飘忽后,便再未有过。
         “呵,倒还记得咱家喜好,”孙莲英沉默了下,不屑道:
         “你的酒不行,里屋有好的。”
         赵都安眼睛一亮,屁颠去提了两坛老宦官的私藏陈酿。
         出来时,老太监已坐在了石桌旁,扒开油纸包,夹了一块肉在口里,赵都安忙奉上酒碗。
         待其饮下,舒坦悠长吐了口气,天边余晖也黯淡。
         后衙点起灯笼。
         夏日初夜,古色古香的竹篾灯笼周围蚊虫飞舞,天蒙着轻纱。
         一老一少对坐吃喝,彼此偶尔交谈,话题绕不开这两日朝堂风雨。
         赵都安一副好奇姿态,得知了许多细节,津津有味。
         据说,讨好一个男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请教其擅长的领域。
         接下来,只要倾听,对方自会滔滔不绝,获得舒爽的装逼体验。
         “你小子今日来,就为了打探这些?”
         酒至半酣,孙莲英略有醉意,开口询问。
         “没事就不能探望您?”赵都安捧起酒坛,续杯:
         “大人过往对我多有栽培,卑职谨记在心。”
         顿了下,打趣般道:
         “若非卑职确认,家中并无孙姓长辈,几乎要误以为,大人与卑职有亲了。”
         他今夜来,一为修复关系,二为了解庙堂情况,三为搞清楚,为啥老太监对原主好。
         总不能是太监的私生子……那可就太狗血了。
         孙莲英靠在藤椅中,嗤笑一声:
         “咱家可没你这般放浪形骸的晚辈,至于渊源,倒真有些。”
         赵都安眸光一亮:“卑职洗耳恭听。”
         已有醉意的老宦官似被勾起往事,沉默许久,才说:
         “咱家是在先帝继位第二年,入宫的。
         那年大虞寒灾,京城周边喘息都冻死个人,我家中本就贫寒,又遭了灾,活不下去,爷娘没法子,便想送我入宫,谋个营生,好歹能让一家人活命。
         但入宫哪里容易?不是你個挥刀,断了根,便能进的。
         要找人,寻关系攀上里头的太监,人家愿意作保,才有净身师傅帮你做,还要在师傅家里住数日养伤,吃穿都要供奉……
         没钱,没关系,想卖身为奴都不成。
         咋办?只好找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求人,最后求到了一个禁军里当差的军爷,才办成。
         非但如此,那军爷还自掏腰包,帮着打点,如此才算入了宫。
         可进了宫,才发现底层的太监,宫女度日艰难,甭说入贵人法眼,不受其他太监欺辱,便已不易。
         每月得的那点钱,都还要送出宫去养家,那段日子真难熬哦,也多亏了那位军爷救济,才算挺过来。”
         赵都安好奇道:
         “不是说,入宫后,有被遴选为‘供奉’的机会?您没试试?”
         孙莲英感慨道:
         “怎么没试?当时,所有进宫的,都惦记成供奉,还谣传一个说法,只要成了供奉,修行到高处,便可补全残缺之身……
         呵,后来才知,哪怕是天下境,也只能肉身损毁后一小段时辰内,断肢重生……”
         他忽然笑道:
         “当时,还有个比我更小的太监,也盯着这个,伱认识,便是马阎。”
         “马督公?”赵都安说道:“我听说,他是太子的人。”
         “恩,”孙莲英颔首:
         “马阎出身更惨,父母双亡,险些被乞丐围殴打死在街上,幸那日太子出巡,将他救下,彼时下身已被乞丐砸碎了,便入了宫。
         他的天资,是我们那批人里最好的,也是唯一被海供奉选中的。
         而后玄门政变,马阎为救太子,身负三十一刀,算是报恩,陛下为太子复仇后,马阎便效忠了陛下。”
         马阎也是皇城供奉?
         赵都安惊讶,这是他不曾了解的内情。
         他眼睛眨巴:“您对海供奉了解么?”
         孙莲英瞥了他一眼,道:
         “少在咱家这旁敲侧击,海供奉何等人物?你只须记得,他只忠于皇帝就够了。”
         忠于“皇帝”。
         所以,老皇帝驾崩后,太子尚未继位,新帝未出,皇族供奉便没参与政变?
         两不相帮?
         还是出手了,但被某种力量拦下?
         原主记忆中,并未在政变日,看到海公公的身影。
         赵都安深吸口气,没有继续深挖话题,转而道:
         “但您还是起势了。”
         孙莲英“恩”了声,笑道:
         “那就是咱家遇到的第二个‘贵人’了,先帝时,宫里曾出了个年仅十八岁,便登上‘掌印太监’之位的大红人,史书上都罕有。
         我因少年时,与他相识,他得势后,便将我提携,送去了三皇女,也就是咱们这位陛下身边做事,如此才算有了进身之阶。”
         “十八岁的掌印太监?”赵都安吃了一惊:
         “我好像听父亲提过,但印象不深。”
         按理说,这般权势滔天的大太监,该名声甚大,除非早夭。
         孙莲英唏嘘道:
         “他那时春风得意,满朝文武无不敬畏,也因年少轻狂,得罪人甚多,甚至插手朝局……在某次出宫南下时,意外身死。”
         这若不是谋杀,我名字倒过来写……赵都安腹诽。
         这就能解释,他为何知之不详。
         人死得太早,没人提了。
         孙莲英说:
         “他的死,教了我最重要的一课,从那时起,我便谨记,在宫中办事,须谨小慎微,切忌轻狂。可以敛财,但也只能贪财,不要贪‘权’字。
         在那之后,宫中平静了一阵,我年纪渐涨,凭借一手梳头的好手艺,得了三皇女赏识,许我旁听宫中学堂授课,剩下的事,你便知道了。”
         三皇女一朝登基,鸡犬升天……赵都安自动补全后续,他沉默了下,说:
         “所以,那个曾帮了您的禁军……”
         孙莲英颔首:“是你的爷爷。”
         “……”赵都安哭笑不得。
         困扰他许久的因由,竟只是这样。
         孙莲英早年受赵家雪中送炭,女帝登基后,投桃报李,这才举荐提携赵都安,让他进入徐贞观的视野。
         他叹了口气:
         “所以,您屡次告诫我,戒骄戒躁,也是因为……”
         孙莲英叹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破案了!
         正因那曾提携过他,“十八岁的掌印太监”活生生的例子,才令老宦官敲打赵都安。
         生怕他重蹈覆辙,落得个“意外身亡”的下场。
         孙莲英醉意深了,盯着他,苦劝道:
         “我知你不愿听,人年轻时,总是不喜,抵触老人的告诫。
         人教人,百言无用,事教人,一次入心。
         我本以为,你经庄孝成一案,已幡然醒悟,却不想,又与秦俅那等纨绔厮混……”
         老宦官的声音越来越低,竟已醉倒,昏昏睡下了。
         夜色静谧,赵都安抬头望天。
         压了京城数日的密云散开,一轮圆月高悬。
         他起身,将老宦官送入屋内,盖上毛毯,又收拾好了残羹剩饭,转身离去。
         今晚交谈,他收获情报颇多。
         ……
         翌日,天蒙蒙亮时。
         赵都安便起床,于铜镜前穿戴好使者官袍,并取出一只瓷瓶,珍重藏在内袋中。
         这是他这几日,闲暇时鼓捣出的“蔷薇露”。
         即:将蔷薇花与水混合,用蒸馏的方法,获得的粗糙版香水。
         “工艺粗糙了些,但在大虞也算个新鲜玩意。”
         赵都安嘀咕,“不知道贞观喜不喜欢。”
         他试了下,还不错,气息淡雅芬芳,比大虞朝如今,主要拿来驱虫的香囊好闻很多。
         早朝召开很早,往往天亮时,便已结束。
         他估摸,尘埃也该落定了。
         正思忖间,外头传来尤金花的声音:“大郎,外头有人找。”
         赵都安赶到门外。
         晨光熹微中,那名袁立身旁的亲随背靠马车,笑道:
         “袁公命小人请使君入宫,受赏。”
         裴楷之倒了?!
         赵都安精神一振,战争结束,该论功行赏。
         ……
         宫门。
         当赵都安抵达时,意外看到一道熟悉身影,他一怔,笑着招呼:
         “师兄!”
         魁梧瘦削,冷峻无须,凸出的眉骨上,斜生出两条略花白的眉毛,令百官闻风丧胆的诏衙督公刚到,听到呼唤一怔。
         马阎皱起眉头:“赵使君,你叫我什么?”
         旋即,他才注意到,赵都安竟从袁立的马车走出,瞳孔骤然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