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 139、袁立的震惊
         “赵缉司,请随我来,袁公正在处理事务,命我先请你去内堂。”
         出来迎接的,赫然是一名年轻御史。
         领着赵都安进来,边走边说,目光犹在好奇打量他,似对这位近期声名鹊起的女帝宠臣颇为好奇。
         “多谢领路。”
         赵都安微笑点头,整理仪容,沿着一条小路朝后衙行去。
         都察院同样是一座建筑群,许是尚未散值,路上并未见到几个人。
         赵都安进入内堂后,年轻御史便退去。
         他等了没到一刻钟,便见堂外院中,缓缓走来一道熟悉的大青衣。
         伏天夏日,绚烂阳光将庭院照中的身影映照的纤毫毕现。
         袁立穿天青色对襟袍服,头戴官帽,儒雅清俊的面庞上,眼眸深沉内敛,似蕴着岁月洗涤出的沧桑。
         此刻独自一人迈步行来,脸上也浮现出笑容。
         “袁公!多日不见,风采依然。”
         赵都安在看见袁立第一时间,便起身迎接,吹捧话语本能砸出。
         当朝御史大夫,“清流党魁”袁立摇头失笑,打趣道:
         “多日不见,赵缉司倒仍旧油腔滑调。”
         若外人看到这一幕,必会大跌眼镜。
         既为名声相差极大,本不该出现在同一场合的两人这般熟络而诧异。
         也因在百官面前,威仪风度兼具的大青衣,竟会与一地位差距悬殊的晚辈这般打趣。
         而于二人而言,虽好些天不曾见面,但只这一句自带性情的寒暄,些许的生疏便飞快淡化。
         “可不敢当‘赵缉司’三字,袁公叫我‘小赵’就行。”
         赵都安眨眨眼,迎他入座。
         不能飘!
         虽说自己最近声名鹊起,但都是虚名,与面前的御史大夫,仍旧差着天与地。
         小赵……袁立不禁莞尔,迈步进入堂中落座。
         宽大的衣袖垂落,格外潇洒自然,却没开口,而是认真端详审视了他片刻。
         旋即,这位跺一跺脚,大虞都要颤抖的大青衣目露感慨:
         “上次见你,还是在与那张家兄弟争斗的小使者,一转眼,竟也是可将公主拉下马的‘小阎王’了。而这才过了多久?后生可畏啊。”
         他仍记得,“倒裴”一案中,原本只是身为一步闲棋的赵都安,施展一手精彩的离间计,以区区小使者的身份,参与到了庙堂党争的漩涡中,并成功分了一杯羹。
         彼时,袁立心中便已讶异。
         而后,履约送了赵都安一份礼,袁立奏请女帝,将赵都安从白马监,调入诏衙。
         当时,更与女帝在宫中打赌,却不想,他与徐贞观竟都低估了他。
         “袁公谬赞了,”赵都安一脸正色,恭敬谢道:
         “下官能入诏衙,也多亏袁公举荐,此恩从不敢忘。”
         袁立摆手笑骂道:
         “你不怨我便算好的,能在梨花堂站稳脚跟,是你的本事,何况,陛下若不点头,我便是举荐,也无用处。”
         赵都安一脸认同:
         “陛下待我恩同再造,我等为臣的,理当为陛下竭力分忧。”
         袁立闻言,却是似笑非笑道:
         “你这是话里有话啊,说吧,突然上门,所为何事?”
         说话间,大青衣抬手去拿茶盏,赵都安眼尖递上,口中却没回答。
         而是借动作遮掩,眼角余光观察对方,嘴上说道:
         “袁公不如猜猜?”
         猜?袁立悠然端坐,坦然接过赵都安双手奉上的茶盏。
         这位官场沉浮多年的大青衣笑了笑,哪里听不出,他试探的用意?
         坏的试探会令人反感,但好的试探则不会。
         赵都安精于此道,知道什么时候,怎样试探才稳妥。
         果然,袁立丝毫不曾蕴怒,故作沉吟了下,悠悠笑道:
         “总不会,是为了周丞来的吧?”
         赵都安真的惊讶了:“袁公知道?”
         他只说了“知道”两个字,但没有明确指代,这便是第二个试探了。
         袁立却不上当,笑着反问:
         “我该知道什么?”
         赵都安眨巴眨巴眼睛,没吭声,脑子飞快运转,思考如何应答。
         心中吐槽,能混到这位置的果然都是人精。
         自己没问出什么,反而被对方反客为主。
         迟疑思索之际,袁立忽然大笑,索然无味道:
         “罢了,懒得逗弄你,陛下教伱调查周丞一事,本公知道。”
         赵都安既意外,又不意外,毕竟据他了解,周丞与李彦辅关系紧密。
         而削弱“李党”,显然是当前阶段,女帝与袁立联为之。
         他故意长长吐出口气,一副尴尬模样:
         “袁公早知道了啊……”
         适度的露怯,同样是一种隐晦的奉承方式。
         袁立却反而赞许道:
         “谨慎些不是坏事,为陛下办事,理应如此。好了,说正事吧,你不去查周丞,跑来我这里做什么?莫不是无从下手?找不出他的破绽?来我这里碰碰运气?”
         这個猜测并不难做。
         都察院虽只是监察机构,并不擅长“调查”,但袁立身为清流党魁,对朝中有分量的官员自然了如指掌。
         当初的裴楷之如此,今日的周丞亦然。
         袁立皱眉说道:
         “周丞此人,极擅钻营,当初太监王震掌权时,他便是因与之搭上关系,才从布政使调任回京。
         这种人也极谨慎,的确难以寻找够分量的把柄,在这点上,比裴楷之不遑多让。
         可裴楷之有亲人子女给你抓把柄,对付周丞,却只怕难以复刻。”
         赵都安好奇道:
         “袁公执掌都察院,也没有周丞的把柄么?”
         袁立摇头失笑,抬手指了指他,笑骂道:
         “你这倒是暗讽起本公来了,的确胆气见长。”
         赵都安嬉皮笑脸,知道他并未嗔怒。
         果然,袁立笑骂后,轻轻叹了口气,说道:
         “倒也不是全然没有,只是都是些小事……总之,如今陛下新朝,却也不好再提。”
         赵都安心中一动,听出些许弦外之音,似乎里头还有些事。
         但袁立明显不愿说,他也没急着问。
         袁立见他不吭声,以为他在发愁,不禁劝慰道:
         “你此前办案神速,多少却也是借助了一些地利人和,或借助他人对你能力的低估,或是裴楷之的小儿子,对你不设提防……
         总归,都是你之前一年坏名声的积累,却无法始终依靠,如今受阻,倒也不是坏事……”
         “啊?”赵都安抬起头,笑道:
         “袁公误会了,我不是在苦恼寻不到突破口。”
         “哦?”袁立诧异:“那你是……”
         赵都安微笑道:
         “下官方才,刚得了一桩周丞违法乱纪,枉杀朝廷重臣的罪证,冒昧前来登门,便是要与袁公汇报。”
         袁立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