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148章 朕的及时雨(求订阅)
         万寿宫内殿。
         君臣一阵寂静。
         无数的问号,在众人脑袋上冒出。
         他严绍庭自己写的奏本,自己批?
         高拱更是整张脸都黑了下来。
         这他妈是哪家的道理!
         高拱原本就准备怒声呵斥质问,但忽然想到过去面对严绍庭时的种种结局。
         他忽的止住了已经冲到牙齿中间的话。
         高拱语气稍稍平复下来,沉声道:“什么奏本?所奏何事?”
         而那头,吕芳则已经是将严绍庭取出的奏本,送到了嘉靖手中。
         当高拱询问的时候。
         道台上。
         嘉靖却是噗的一声笑。
         高拱满脸疑惑,眉头皱紧,转身看向忽然发笑的嘉靖。
         嘉靖却是伸手指向严绍庭,连连点了几下。
         “好你个小子!”
         “滑头!”
         皇帝如此反应,高拱更加的茫然,满头雾水。
         而严绍庭则已经对着老高和户部尚书高燿两人拱手作揖。
         “这件事因为还没来得及,一时间不曾上报尚书和高阁老,是下官之过。”
         “今日如高阁老所说,京师无数本朝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不知名人士,纷纷捐赠钱粮与昌平书院。”
         “只不过并不是不下四十万两,而是整整四十八万五千两白银。”
         近五十万两的银子!
         即便是高拱早已知晓这件事,可当具体的真实数目从严绍庭嘴里说出,他也是心中一惊。
         而知晓其中原委的高拱,更是心下一沉。
         这一次军需上的官缺,竟然引来了近百名京中官员的注意!
         高拱暗暗咬牙,目光在周围扫了一圈。
         却未曾找到自己想要见到的人。
         他平生最恨官场吏治腐败,如这一次军需官缺上京中百官的跑官买爵之事。
         更是早早的在过去就暗下决心。
         若是有朝一日坐在了文渊阁里,那头把交椅上。
         必定要率先拿国朝吏治动刀子。
         而严绍庭却是已经继续解释道:“这四十八万五千两白银,下官以为若单放在昌平书院,便是叫日后的学生们用上几十年,大概也用不完。
         所以今日下官便叫了书院那边的管事,将其中的四十万两都运到了户部,算作书院对朝廷的一片拳拳之心,捐赠于户部以作朝廷军需之用。
         所以这奏本便是下官所写,亦是下官批允。
         想来如今,那四十万两白银,已经送到户部太仓银库,封存表明乃是军需所用。
         只是因为今日阁老们和尚书在班房议事,下官方才未能将此事禀明,还望高阁老、高尚书见谅。”
         说完之后,严绍庭冲着满脸呆滞的老高眨了眨眼,随后又看向户部尚书高燿。
         俺小严可是忠心爱国的啊!
         四十万两,说捐就捐了,昌平书院只留了八万五千两银子作为日常所用。
         我小严,又是担着军需的差事。
         那我捐四十万两,自然是我自己批允的奏本。
         没毛病!
         高拱深吸了几口气,方才平复了心情。
         他心中竟然是不由的庆幸了起来。
         还好自己刚刚有先见之明,没有就着这件事对严绍庭发难。
         不然,到时候又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
         高燿则是默默无声,只是看了严绍庭一眼,便回过头打量起了万寿宫地上的金砖。
         倒是袁炜站在老严头身后,冲着严绍庭竖了个大拇指。
         嘉靖脸上的笑容,直到现在也不曾消退。
         他看向高拱,笑着开口道:“高阁老?这小子办的这件事,可还有疑问?”
         高拱嘴里像是被塞了一只苍蝇。
         嗡嗡道:“臣无疑,严侍读公义,如陛下所言,心存朝廷,臣佩服!”
         高拱是真的佩服。
         书院那近五十万两的银子,都是那帮想要跑官买爵不成,反被严绍庭逼着钱消灾得来的。
         他今日之所以有此一问。
         其实也是看在严绍庭不曾和那群混账同流合污,方才会将这件事当着所有人的面挑出来。
         只要这小子能解释过去,自己也不会再追问什么。
         毕竟银子确实是去的书院。
         按照自己对这个小子的了解。
         几百万两的银子说拿出来就拿出来。
         区区几十万两银子,他会在意?
         高拱只是不曾想到,严绍庭竟然能反手就将整整四十万两银子捐给了朝廷。
         说佩服,那是真正的心悦诚服的。
         忽的。
         高拱眉头一皱。
         自己怎么忽然就对这小子心悦诚服了?
         只是不等老高细想。
         严绍庭却已经接着开口道:“陛下,方才微臣旁听阁老们奏议大同、宣府御边一事。
         臣以为,不如就将太仓银库里那四十万两银子,划拨一部分送往两镇,也免得朝廷再拿着盐引找那帮商贾拆解筹措军需了。
         总是如此,朝廷体面何在?
         而如军服等物,军需差事上,也将这件事交给了昌平灾民们操办起来的丝绵纺织厂,定能赶在入冬前早早的织造出来,到时候就能在两镇降雪前,将东西都送过去。”
         不论是考虑到现实,还是个人的情感。
         严绍庭对那帮自洪武朝,就开始以开中制富起来的商人们没什么好感。
         这是其一。
         另外这番话也是表明了,他没有担着军需的差事,却整天不干活。
         嘉靖点点头:“哦?军需上所需的军服,如今已经能在昌平那些灾民们办的……办的丝绵纺织厂操办起来了?”
         高拱则是看了一眼高燿,见到对方点头,这才放下心来。
         看来户部是知道这件事的。
         那自己就不好再插嘴其中。
         但是想了想。
         高拱还是开口道:“严侍读操办军需诸事,将这军服织造的事情放在昌平,定价几何?能否按时交付?”
         他问这话,亦是为了严绍庭考虑。
         总不能叫外面不知情的,到时候说严绍庭是假公济私吧。
         在朝廷干着军需的差事,好处都弄到自己手下去。
         严绍庭点头道:“昌平的纺织厂,其实都是昌平百姓们建起来的,自然也是属于昌平的百姓们。定价上,亦是按照成本加上人工,上涨一成收取。”
         他就没打算靠着从朝廷手上拿项目去赚钱。
         当初对着那么多的昌平灾民许下,要让他们过上比京城百姓还要好的日子,才是严绍庭一直在计划的事情。
         一成的利润,是严绍庭计算的昌平百姓们能接下单子的费,也是自己能对朝廷公开的利润占比。
         果然。
         不等高拱开口。
         嘉靖便已经拍手道:“那昌平的纺织厂,当真都是百姓们所用?”
         说完之后,嘉靖眼神审视的看向严绍庭。
         朝廷和西苑这边,也不知道为何,到现在都没有明文将严绍庭赈济昌平的差事卸下。
         似乎两边都忘了这件事。
         那么,昌平如今便等同于是严绍庭的。
         就连昌平舟衙门,对这些事都无权干涉。
         如此,严绍庭嘴里在昌平建的纺织厂所有权,就必须要明确了。
         严绍庭点头道:“回禀陛下,朝廷可派有司监察审核,亦可派出厂卫问询昌平百姓,若微臣对此事有半句作假,臣愿领罪受罚!”
         不等道长再问。
         严绍庭已经继续道:“不单单是纺织厂,在昌平如今所建的如烧砖厂、木料家具厂、冶炼厂、铸铁厂、养鸡场、养鸭场、养鹅场、养zh……大肉场等,皆为昌平百姓所有,臣及严家无有半点占利!以上,皆可命有司核查。”
         他的一番言论,这个厂那个场。
         一时间让殿内众人都听呆了。
         当初严绍庭那番牛皮,其实在场并没有多少人在意过。
         但现在去看,这才发现,严绍庭竟然真的在昌平悄无声息的做了这么多事。
         嘉靖更是连忙转头看向吕芳。
         吕芳点头,躬身请罪道:“严侍读确实是在昌平带着百姓们做了这些事,奴婢有罪,知晓这些事情,只是见着那般大多数都唯有产出,才没有及时禀明主子爷。”
         嘉靖摆摆手,重新看向严绍庭,点了点头。
         “你做的很好,既然都是为了百姓……”
         嘉靖目光一转,扫过在场几人。
         “往后昌平那边的事情,你就接着干吧。”
         众人面色微微一变。
         高拱本来是有话要说。
         可是想了想,还是选择了沉默。
         但有了皇帝这句话,便真的算是坐实了,往后昌平如何皆由严绍庭做主。
         高拱便笑着说道:“如此,臣等倒是要静候,昌平百姓日子过的能比之京中百姓还要好的那一日了。”
         嘉靖亦是说道:“朕也等着那一日。”
         严绍庭俯首领命。
         而后,嘉靖这才开口道:“既然军需上有了四十万两,昌平那边也能在入冬前赶制出军服送往两镇,那今日内阁所议的这件事,就按照严绍庭的意思去办吧。”
         众人纷纷躬身领命。
         嘉靖则是从这一个个人身上目光扫过。
         他脸上露出一抹笑容,看向严绍庭。
         这小子,当真是朕的及时雨啊。
         西苑,已经很久没有再受制于各方了。
         他忽的开口道:“既然这些事都定下了,那如今朝中便只剩下军需上官缺一事……”
         想到这,嘉靖便想到今日让吕芳查出的昌平书院忽然得了几十万两白银捐献的事情。
         嘉靖心中冷哼着。
         “虽然徐阁老因事被夺吏部尚书职,可在内阁却还担着吏部的差事。”
         “既然伱们今日都在场,就高阁老带着严绍庭这小子,替朕去一趟徐阁老家中,看看徐阁老身体骨现今如何。”
         “还能不能回阁,替朕做事了!”
         高拱自然是再次躬身领命。
         严绍庭则是心中忽的一笑。
         他想到已经有些日子没见到的老徐了。
         老徐在家躺了这么多天,也不知道主动回阁当差做事。
         这是在闹脾气?
         多大的人了。
         如今道长要自己跟着老高一起过去一趟。
         他仿佛已经看到老徐就在自己面前,装腔作势,闹着脾气。
         老徐,你也不想真的退休了吧?
         严绍庭低下头,脸上带着笑容。
         “臣,领命!”
         “定当问清了徐阁老的身子骨是否安康!”
         …………
         月票推荐票
         好朋友的新书,红楼文精品大佬,喜欢红楼题材的老爷可以去看看支持下。
         简介:
         “陛下,不好了,大都督要造反啊!”
         “哦?那可太好啦。相父造反,朕岂不是又可以当太子啦?”
         ……
         依稀记得早年间,有一书生佩剑入京,在京城写了一本《红楼梦》,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