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383章 严绍庭的两手抓
         皇帝的话,不由往在场的人将思绪拉到了千年前。
         那是中原这片土地,第一次真正有个汉民族这个属性的年代。
         也是在那个激荡的年代里。
         统治着中原这片土地的汉王朝,在经历文景之治后,由汉武帝将帝国的声势推升到了巅峰。
         而在这巅峰之下。
         便有那么一姓人家,也是做到了文武双全。
         武有冠军侯。
         文有宣成侯。
         冠军侯,自是那个封狼居胥的霍去病。
         宣成侯,便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胞弟霍光。
         霍家在那个时候,亦是汉王朝名振一方的大族。
         只不过霍家却也算是喜忧参半。
         霍去病英年早逝。
         而霍光死后霍家便江河日下。
         如今严家文有严绍庭,眼看今日皇帝的意思,大抵也是要武有严鹄。
         可不就是一般无二了。
         只是不知严家日后,又会是何等结局。
         但不论皇帝怎么想,严绍庭对此还是心中有着自己的忌讳。
         眼看着老道长的架势,似乎有要将小雀儿推到台前的意思。
         严绍庭赶忙开口:“皇上,此地终是战场,虽然战事已歇,但终究乃是杀伐之地,皇上万金之躯,虽有上苍庇佑,但……还请皇上移驾。”
         真要是让老道长因为他自己那点小算计,就将小雀儿推到台前,那真的就不知道该如何收场了。
         就算老道长真的心中欢喜小雀儿。
         那也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去做。
         嘉靖显然是准备要借着自己刚刚那番严氏文武双全,要将话继续往下说的。
         但现在却看到严绍庭突然开口。
         眼神中不免多了几分不悦。
         严绍庭这点小心思,他又何尝不明白。
         嘉靖倒也没有挑破严绍庭的小心思,而是呵呵一笑,转头看向在场的伤员们。
         “想来轻伤的也都包扎完了,余下的都让人抬回昌平医治,这里就交给顾寰他们处置。”
         说完之后。
         嘉靖却是当着众人的面,径直走到了还趴在担架上分不清局势的严鹄跟前。
         看着趴在担架上的严鹄,嘉靖心里那是越看越欢喜啊。
         他不由伸腿踢了踢担架,目光却是看向一直站在一旁的那名女医学生。
         嘉靖笑着问道:“这厮可还听话?”
         女医学生这会儿也看出嘉靖的身份,脸上带着拘谨和紧张,眼神也不免四处乱瞟。
         嘉靖倒是也不生气,笑吟吟道:“朕又不吃人,朕问什么你回什么便是。”
         女医学生心中一惊,却终于是跪在了地上。
         “回……回皇上的话……他……听话的……”
         听到这话,嘉靖不由一笑。
         低头看向趴着的严鹄,便见这小子满脸涨红。
         也不知道在羞些什么。
         嘉靖又问道:“朕的这个小将军,你可都仔细包扎好了?”
         女医学生连连点头:“包……包扎好了……”
         嘉靖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低头看向严鹄,又是伸脚踢在严鹄面前的担架上,哼哼道:“方才在战场上还杀的痛快,身上有伤也不知让人医治,这会趴着不能动了?”
         听到这话,严鹄瞬间不乐意了。
         一溜烟的。
         严鹄就爬了起来,还倔强的仰着头。
         “我能动!”
         “还能再战三百回合!”
         严绍庭赶忙从后面心惊胆战的冲了过来,一巴掌就拍在严鹄的肩膀上:“陛下跟前没大没小的,忘了规矩了?”
         挨了兄长的一巴掌,严鹄倒是立马低下了头。
         他是真的不怕皇帝。
         但唯独怕这个平日里对自己百般放纵依从的兄长。
         严鹄心里的小九九可是算的清楚。
         自己就算是在家里惹出什么事,父亲大抵是懒得管,爷爷更不要说了,老爷子现在这把年龄,早就对儿孙辈在小事上放任不管了。
         可要是真惹了兄长不高兴。
         恐怕自己就得快快低着头进书院里念书去了。
         而嘉靖瞧着严鹄在严绍庭面前竟然这般乖顺,不由面露笑容。
         但他还是不忘瞪了一眼严绍庭。
         “朕的这个小将军今日浴血厮杀,你小子手上注意点!”
         严绍庭愈发无奈。
         老道长这就是不讲道理了。
         可他也只能是低着头:“陛下教训的是,只是臣弟身为臣子,陛下面前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
         嘉靖眼中含笑,却是哼哼道:“你倒是和你爷爷越发的像了。”
         这时候跟过来的严嵩,亦是笑着开口:“老臣这孙儿平日顽劣,也就陛下能降服的住,在陛下面前才能这般乖顺了。”
         这时候严嵩倒是没有再如往常一样,事事都讲规矩,皇帝面前无家事皆要以朝堂官职而论。
         嘉靖转头看向严嵩。
         目光中倒是多了几分真切。
         他回首望了一眼已经开始收拾起来的战场,又是微微一叹。
         “首辅这两个孙儿培养的好啊!”
         不明觉厉的一句话后。
         嘉靖也不管旁人会如何猜测,却是重新看向严鹄,他忍不住便是上前伸手握拳在严鹄的肩膀上轻轻一敲。
         “今日有朕在这里,不必拘着你家兄长,要是还能走得动,便陪着朕走回书院。”
         刚刚的情形,嘉靖倒是看得出来。
         这个自己愈发喜爱的小将军,恐怕在严家只会听严绍庭这个当哥哥的话了。
         见皇帝如此说。
         严鹄也果然是先抬头看了一眼兄长,而后才看向皇帝,然后才点了点头。
         嘉靖不免哈哈大笑起来:“走走走,既然走得动,你就护着朕回去。”
         这话纯属放屁。
         当下昌平没有十万兵马,也得有个两三万大军了。
         更何况来犯的蒙古人和白莲教也早就纷纷伏诛,或是被生擒。
         哪里还需要严鹄这么个伤员护送。
         在场众人却是眼里大有深意的看了木楞的严鹄一眼,心中念头飞转。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要不是严绍庭之前插嘴打断,恐怕严家这个小孙子就要多几个新身份了。高拱和袁炜两人倒是不甚在意。
         毕竟当下朝廷,到底还是讲究个重文轻武,不论是京军还是边军都要受到朝廷节制。
         就算皇帝再如何喜欢严家这个小孙子,大不了也就是给个差事领些兵马罢了。
         况且今日昌平是个什么情况,大伙也都心知肚明。
         虽然昌平治安司当初深受皇帝喜爱,为此多了个六百整日操练的民壮队,但靠这些人和昌平那些民壮队预备队,在今日独抗蒙古人来犯,也足见昌平是真的抱着血战到底的念头。
         这份功劳,今天谁都夺不走。
         导致徐阶瞧着皇帝越发明晃晃的喜爱严鹄这个严家的小孙子,心中便愈发的憋屈,心情也更是沉甸甸的。
         朝廷上上下下数万官员,可说到底也就是那么几个人的事情。
         皇帝今日对严家的喜爱多一分,那对别处的信任便就要对应的少一分。
         哪怕大明朝还没有真正的权臣一说。
         但这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风光都往严家占尽,别人还怎么活啊!
         只是不论徐阶心中如何想,乌泱泱一帮人也终于是在嘉靖亲率下,向着昌平而去。
         不过今天嘉靖倒是确确实实上了心的,便是自己回昌平也不忘亲自叮嘱郭玉创亲自带人将战场上那些伤员一并抬回昌平。
         一路上。
         严绍庭算是见识到了老道长那昭然若揭的司马昭之心。
         这老道长全程没有和旁人言语,反倒是专门拉着被他钦点护卫的严鹄闲聊了起来。
         什么昌平民壮队平日如何操练,那些民壮队的汉子们每日吃多少,能拿多少饷钱。
         反正林林总总,算是事无巨细的询问着。
         严鹄倒是不时的回头看向跟在后面的兄长,然后事事照实的回着皇帝的话。
         全场人都看得明白,严鹄这是要一飞冲天了,但独独就是他自己还看不明白自己将会迎来怎样的旁人羡艳不来的机遇。
         等众人赶回书院前。
         广场上早已搭起了棚子。
         那些伤员也在忙的连轴转的李时珍指挥下,被抬进了这些帐篷下。
         浓烈的酒香味,人人可闻。
         几口大锅更是架着火在一旁煮着开水。
         等到伤员们一来,书院的医学生们便更加的忙碌。
         轻伤的人在战场上的时候,基本就已经得到了救治,现在轮到那些重伤的人了。
         徐阶看了一眼,赶忙走到嘉靖面前。
         “陛下,此处想来是要救治那些重伤之人,等下难免场面血腥,还请陛下能入书院歇息。”
         徐阶的话,倒是引得包括严嵩在内的所有人附和。
         嘉靖却是看了眼身边的严鹄,指着那些被抬进棚子里的重伤员们:“这些都是你们民壮队的人吧。”
         严鹄点点头。
         这时候他也知道该守哪些规矩了。
         在一旁拱手道:“回皇上的话,这些都是昌平治安司民壮队以及预备队的人。”
         嘉靖嗯了声,这才转头看向徐阶等人。
         “今日若是没有这些人,昌平定然大乱,百姓也定然要惨遭蒙古贼子祸害。”
         “他们都是我大明的好儿郎!”
         “朕有甚不可入眼观望的?”
         丢下一句话,嘉靖便径直的走进了已经开始由李时珍带队的那些医学生们医治的重伤员中。
         严绍庭却是头疼不已。
         今天的皇帝太反常了!
         或者说,表现的太过明显了!
         那边。
         嘉靖到底还是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添乱,只是远远的站在一旁,看着李时珍带着人在一名重伤员担架前忙碌着。
         只见李时珍这时候正带着几名医学生,在为一名整条左臂都没了的重伤员边上。
         “四肢断,一开始要包扎填堵伤口,而后便是清理伤口,切除腐肉烂肉,剔除碎骨。”
         说着话。
         李时珍已经是当众将那名短臂重伤员左臂上早就被血水打湿了的纱布取下,又将一根软木棍塞进对方的嘴里。
         “咬紧了!”
         说完后,李时珍便开始拿着几样不知名的东西,开始对着那只短臂忙活了起来,而他嘴上却在不停的解释着手续。
         “都记住了,遇到这种,有条件之后就要第一时间封死血脉。”
         说着话,李时珍便用一截细线,将那短臂处肉眼可见的几根血管给扎紧。
         因为触碰到了伤口,那人一时间浑身颤抖,脸上汗水如雨而下。
         等将几处血管扎紧后,李时珍这才将早就准备好的草药涂抹在断臂处。
         “这药也是课业上教过你们的,除了愈合伤口便是继续封堵出血的作用,另外要视情况和季节,增减可以防止伤口腐烂的药物。”
         一边说着,李时珍一边为这名重伤员的断臂重新用干净的纱布包扎。
         而后又从一名学生手中接过刚送过来的汤药,喂进了重伤员的嘴里。
         等做完这一切,李时珍的额头也出了一层虚汗。
         他叹息的看了一眼躺在担架上,早就已经昏厥过去的伤员。
         “余下的,就只能靠他自己了。”
         “但你们却要留意,防止他伤口腐烂败坏,还要防止他发热发汗。”
         说着话。
         李时珍也没有顾得上在旁观看的皇帝。
         毕竟这个时候人命关天。
         李时珍连眼睛都没有抬,就走向了下一名伤员。
         而这样的场景,在整个广场上不断的发生着。
         那些学的精通的医学生们,带着同学一个个的处理着在场伤员的伤口。
         不过这里也几乎都是外伤。
         至于说内伤,大多数骨折或是有淤血之类的。
         对于这些本就在书院里专门学习急救的学生们而言,其实并不算难事,只是需要分一下轻重缓急而已。
         嘉靖却是津津有味的看着,不时的点着头。
         他再一次回头看向了严绍庭,而后伸手招了招手。
         严绍庭立马上前。
         嘉靖当着众人的面,再一次说:“你做的不错,今日若是没有这些学生在,恐怕朕就算是调太医院的人过来,路上耗费的时间,这里不少人就得要……”
         就得要如何?
         皇帝没有说出口,但谁都清楚啊。
         那些重伤的,可等不及太医们过来。可能太医们还没来,这些人就得要死翘翘了。
         严绍庭这时候才躬身弯腰。
         “启禀皇上,这也是微臣今日想要奏谏的事情。”
         嘉靖立马来了兴趣。
         “哦?你要说什么事?”
         严绍庭当即回答:“臣要说的是两件事,一为教育,二为医疗,这两件事在微臣看来,便如人之双手,两手都要抓紧!”
         …………
         月票月票
         还有一章稍晚一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