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409章 大明风起云涌
         万寿宫外。
         皇帝以一种近乎于威胁的方式,取得了前朝臣子们的认同,让严绍庭获得执掌南方数省大权的位子。
         处于众矢之的的严绍庭。
         却始终只是默默的搀扶着老严头,看着走在前面的人群。
         人群中。
         严世蕃几度回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却又屡屡忍了下来。
         若是放在过去。
         他定然是要畅怀大笑,好不快活才是。
         只不过当下,就算是严世蕃他也清楚,今天该是严家低调的日子。
         六部、五寺的官员走出宫门后,便候立在一旁,等着内阁的阁老们鱼贯而出。
         兵部尚书杨博脸色平静,眼底藏着几分期待。
         自己答应严绍庭的事情算是做完了,他现在仅仅只是期待着,这个严绍庭到底想要和晋党聊些什么,又会有怎样的图谋。
         众人一一走出万寿宫宫门。
         袁炜这时候便面带笑容的率先看向搀扶着严嵩走出来的严绍庭。
         他带着笑声,拱手道:“今日皇上圣裁,润物不日便将坐镇南京,总理南方六省钱粮仓储之事,可谓责任重大,却也是年轻有为,才能显著而致。时下年关将至,也算得上是双喜临门了!”
         有了袁炜的恭维和道喜。
         在场众人,不论心中如何想,这时候当着严家祖孙三代的面,到底还是都要拱手附和。
         今日在殿内,对于大孙子要被委以重任,扛起江南六省一事始终没有开口的严嵩,这时候方才缓缓抬头看向了满脸笑容的袁炜。
         严嵩慢吞吞的摇着头,拍了拍严绍庭的肩膀:“樊中言重,若不是今日你们这些做长辈的在皇上跟前屡屡好言,这等天大的担子又如何落在他这孩子肩上。”
         说着话,严嵩满脸凝重的摇着头。
         他这番举动倒是没有在人前躲藏。
         袁炜当即眉头一挑:“您老难道是觉得,这副担子润物扛不起来?虽说润物比之我等还算年轻,可在朝中这几年当差做事,那也是一板一眼井井有条,咱们大伙都是能做个人证的。”
         一旁的高燿亦是立马笑呵呵的说道:“当下朝堂之上,若论经济一道,除却润物之外,无人能出其右。这一次皇上也是叫润物南下总理六省钱粮仓储,说起来这正正好是术业专攻,落在润物强项上了。”
         高燿没去分析袁炜为何会如此吹捧奉承的原因,而对于他自己来说,他所说的话句句属实。
         他是户部的尚书,最是清楚严绍庭在经济财税上的能力。
         将所有的问题都抛开。
         他也是最乐于看到严绍庭能南下总理六省钱粮仓储的。
         只要严绍庭在南边干的越好,他这个户部尚书能收上来的钱粮也就越多。
         至于说可能引起的麻烦?
         高燿笑眯眯的看着严家祖孙两人。
         反正自己只是户部尚书,再怎么出事也只可能是出在别的地方,钱粮财税上定然是不会出事的。
         严嵩则是淡淡的看了眼高燿,摇头道:“自成祖皇帝开始,我朝便是两京相宜,南边离着京师千里之遥,开年后他这一趟南下,那就是人生地不熟。虽说老夫也是皇上的臣子,可与诸位当面,却也不怕丢人,说到底还是担心自家儿孙啊……”
         在老严头身边的严绍庭,瞳孔微微一缩。
         老严头今天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竟然是将态度放的这般低。
         袁炜目光一转,视线扫向了在场几人。
         而后他便笑呵呵,大有深意道:“您老多虑了,就算我朝乃是两京相宜,可说到底还不是咱们这座京师为先。难道南京城里,还能多出来一座文渊阁?”
         说着话。
         袁炜亦是缓步上前,扫视众人。
         “润物这一次是领了皇上的旨意南下当差做事,为的也是统筹南方诸省,协调各方,使得南方能各地一心,能尽心为朝廷办事。就算是润物过去遇到了事,那也是有居心叵测之人在暗中对抗朝廷,若当真如此,朝廷自然是不能放过的!”
         虽然众人都有些疑惑,这话竟然是从袁炜的嘴里说出来的。
         但这话却也算是当众挑明了。
         严绍庭这一次南下,是替皇帝和朝廷办事的。
         真要是遇到了困难,这个责任在哪里今天在场的人都得要明白。
         毫无疑问。
         袁炜这是在给严绍庭作保。
         于是。
         吏部尚书郭朴当即便笑着说道:“首揆放心,等开年后,朝廷整饬吏治便是第二载了,只要皇上没有旨意停下这件事,地方上但凡有什么异动,吏部这边自然会按律行事,扫清宵小。”
         随着袁炜、高燿、郭朴三人先后开口。
         一旁传来一道低沉细微的冷哼声。
         是礼部尚书严讷。
         只见严讷开口说:“一京六省再加上中都留守,几近东南半壁江山,如今便算是交托在润物手上了。六省黎庶千万,千丝万缕,万望事事慎重而行。须知公门一令,十万人家动。”
         虽然这话说的是实在话。
         但塞在严讷的嘴里,多少有些让人觉得是在阴阳怪气。
         倒是严嵩笑呵呵的点着头:“敏卿老成,字字珠玑。说来敏卿老家便是苏州常熟县,若是此次能得敏卿去信,有族亲知晓,说不得日后绍庭真要操办事宜,也能方便些。”
         宫门前,气氛显得有些微妙。
         首辅这话算得上是很不合时宜的,甚至可以说是公然的私相授受。
         要是往严重了说,那就是首辅这个江西严要和常熟严结党营私。
         还踏马是当着大家伙的面在勾结。
         严讷亦是脸色微微一变,显得有些僵硬。
         他拱手道:“您老言重,下官家中族亲不过耕读小民,如何能帮得上润物。”
         这话他是真的不敢接。
         而严讷心中也是不由一阵后怕。
         自己不过是阴阳一下,却不想严嵩这老货竟然悄无声息就暗戳戳的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还好没有踩进去。
         不然。
         恐怕明天这北京城里就要有常熟严的话传开了。
         老贼当真是用心险恶!
         严讷心中谨慎,终还是默默的低下了头。
         相较于低下头的严讷,袁炜却是眼里含笑,淡淡的扫了对方一眼。
         有些人直到今天还是看不清局势。
         真当现在还是当年那个人人口喊打倒严党的日子?
         他正欲开口,结束这冰冷的宫门前的狼人局。
         始终没有说话的徐阶,却是动了一下。
         瞬间,袁炜便止住了嘴。
         只见徐阶笑着走到严嵩面前,目光深邃的看向严绍庭:“南方诸省历来便是朝廷财税重地,诚如今日大伙所言,润物之才能乃是有目共睹,不过也如所言,南方干系重大。南京那边又是留都,六部五寺皆备之。加之如今南边平倭、开海诸事交错,润物此行,还是要慎之又慎。为官,乃是报效国家、安抚百姓,却也要先保全自身。便是京中我等知晓,却也不可使污名染身,徒增诽议。”
         刚刚差点掉进坑里的严讷听到这话,不由眉头一皱。
         他有些不理解徐阶为何会平白多说这么多的废话。
         严绍庭却已经是面露笑容的拱手弯腰:“徐阁老谆谆教诲,下官定当铭记于心,开年元宵之后即行南下,也必当以徐阁老教诲为先,不忘报效国家、安抚百姓。”
         严嵩亦在一旁,当着众人的面伸出手,罕见的抓住了徐阶的手腕。
         这时候。????严嵩方才迈出脚步,在众人注视下拉着徐阶往文渊阁方向走了起来。
         他的声音也传入众人耳中。
         “南方终究千里远,这些年我久在京中,不闻外面诸事。此次绍庭奉旨南下,少湖若是能与南边相熟官员加以交代,想来绍庭也能少些麻烦。”
         众人都跟在这两位身后。
         虽然都未曾开口出声,却个个都竖起了耳朵,想要将首辅和次辅的对话听个明白。
         徐阶亦是笑着点头道:“您老宽心,我与您老同在朝中多年,南边上上下下也大多都是熟悉的同僚,于情于理自然是要去函交代差事。再者说,听闻应天巡抚海瑞也是与润物相交莫逆,有他在江南,润物即便遇事也能有个相熟之人照应。”
         严嵩笑呵呵的点着头:“这个海刚峰,名声很大,我等在朝之人如何不知?说不得哪天,这个海刚峰就要上疏弹劾于老夫。以他那性子,又如何会给绍庭以照应。”
         徐阶脚步慢了一些,微微侧目回首看向跟在身后的众人。
         他笑着摇头:“皇上常常夸赞润物公忠体国,又格外安护百姓,更有昌平为证。只要此次润物秉公为国为民,想来便是南下偶有困顿,也能迎刃而解。我与您都算得上年事已高,朝廷里的事情说到底还是要交给润物他们这些年轻人去办,更是该多几分放心。”
         严嵩乐呵呵的笑了两声。
         “倒是少湖今日所言在理。”
         “老夫受教。”
         在众人注视下。
         徐阶连连摇头:“今日御前会议也算是了结,虽说皇上此次未曾赐宴,但内阁那边应当是有些餐食。不如我叫人取了几坛酒温上,大伙围炉吃酒,待时辰到了再下衙回家?”
         “如此盛好!少湖可比老夫年轻不少,今日定要多饮几杯!”
         “谨遵阁老之命。”
         大明朝除了皇帝之外,最有权势的两人,就这么光明正大领着六部五寺的官员,当众讨论起了要在文渊阁里围炉吃酒的事情。
         而跟在后面的众人,却是心中生出此起彼伏的念头和猜测。
         谁都明白。
         次辅和首辅是不可能真如当下所见这般和睦。
         只有不合的首辅和次辅,才是好的首辅和次辅。
         但众人也都明白。
         随着这一次严绍庭拿下总理江南六省钱粮诸事之权,朝堂上下必然又会掀起一场风波。
         现在。
         这场风波正在从西苑传播出去。
         假以时日,却不知道又会在江南六省生出何等变故来。
         只不过这一切都是后话了。
         文渊阁里。
         严嵩和徐阶也果然是带着众人,围炉温酒吃肉。
         昌平那边推出的铜火锅,在这等寒冬腊月里,算得上是最合适的东西了。
         内阁、六部、五寺。
         加起来拢共不过十来个人。
         三个铜火锅也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至于说食材。
         内阁这边开了口。
         宫中御膳房那边自然是忙不迭的送来了鲜肉和菜蔬。
         众人各怀心思的陪着首辅、次辅喝酒吃肉,终于是熬到了下衙的时辰,方才一一告退。
         而随着嘉靖四十三年这最后一场御前会议的结束。
         大明朝各部司衙门也终于是迎来了久违的挂印封衙。
         只是伴随着封衙。
         是有关于严绍庭最新官职差事的旨意传开。
         无数道消息,也伴随着旨意,以北京城为中心,迅速的扩散开。
         一份份书信从北京城里发出,沿着官道和运河飞快的向着南方疾驰而去。
         没人觉得集合六省大权的严绍庭在开年之后南下,只是去江南游玩。
         更没有人会认为,皇帝将东南半壁江山都交付给了严绍庭,会坐视严绍庭无所事事。
         那么。
         东南半壁江山。
         在开年之后,必然会迎来一场轩然大波。
         以亿计的财税。
         六省钱粮大权。
         这一切,都代表着无数的人和事的变动。
         而在西苑。
         白日里,自从前朝臣子们离开后,嘉靖便回到了内殿,一如既往的缩在了道台上。
         虽然仍旧是穿着那一年四季不换样的道袍,但内殿却亦如前殿,久违的燃上了对外排烟的炉子。
         嘉靖卷着道袍斜靠在道台上。
         “朕竟觉得,今年似是比之去岁更冷了些……”
         正在为皇帝准备泡脚水的吕芳,眉头不由一颤,而后端着松木桶走了过来。
         “今年雪也比去年多了些,想来便是这个缘由,才让主子爷觉得更冷。”
         嘉靖却是哼哼着,由吕芳伺候着将双脚塞进松木桶里。
         感受着脚底传来的热量。
         嘉靖微微眯起双眼。
         “朕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如今大抵也是到年纪了……”
         这是在说自己老了。
         吕芳心中一颤,赶忙抬头劝慰:“主子爷龙马精神,咱们大明朝的盛世就在前面,还等着主子爷执掌乾坤盛世呢。”
         嘉靖哼哼着摆了摆手。
         这时黄锦已经从外面走了进来。
         在黄锦的身边还跟着一个人。
         镇远侯顾寰。
         顾寰直接进了内殿,抱拳单膝跪在道台前。
         “臣,顾寰,参见皇上。”
         嘉靖依旧侧卧在道台上,保持着原本的姿势。
         只是眯起的双眼,却是默默的抬起,落在顾寰身上。
         “顾寰。”
         “臣在!”
         “朕欲行有违祖宗成法之事,尔可愿随之?”
         …………
         月票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