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在红楼肝属性 > 第二百零五章:乡试
         很快,时间便是来到了八月初五日。
         这一日,誊录官和对读官率领部下的书记首先进入考场。
         此时要对他们进行搜身,除了必要的衣服和若干食物,其他物品都是禁止携带入内的。
         乡试的正考第一场,是八月初九日开考。
         八月初八日,考生就要提前进入考场。
         因为乡试不比前面的童生试。
         参加乡试的人数,比童生试不知多出多少来。
         若是初九日才进考场的话,怕是一天功夫人都进不完。
         乡试可说是整个科举考试流程中,难度最大的一关。
         因此也有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
         八月初八日,宁国府外,贾琮上了马车。
         赵姨娘、还有院子里的丫头子,都一直送出府来。
         林黛玉怕流言蜚语,并没来送他。
         却是在潇湘馆门口目送,尽管看不到贾琮身影,林黛玉仍然在心里默默为他祈福。
         来到考场门口,等炮发三号之后,考场门口这才打开。
         接下来,经过一系列的检查等手续之后,贾琮终于进入到考场。
         乡试的考场,在贡院里面举行。
         每三年才启用一次。
         等考官进入到各自的考号之后,外面开始鸣炮,然后封闭考场。
         在考试的三天时间内,所有人都不得离场。
         而今儿,才八月初八而已,还要等到明日,才会正式开考。
         考场之中,各考生反应各各不一。
         有的急躁,有的紧张,有的兴奋。
         而贾琮,却是能够耐得住性子,甚至这一日还打了好几遍八段锦。
         终于来到晚上,贾琮睡了一觉,终于熬到了八月初九日。
         初九一早,考场便有专人开始发放答题用纸,还有印有考题的试卷。
         同时,再次检查进入号舍的考生是否本人,点检结束后在答卷上盖上“对”的印章,称为“对号戳”。
         第一天的试题是四书三题和诗一题。
         如今贾琮的八股文,已经达到大成的境界,写起八股来,对他来毫无难度。
         他甚至还有功夫对这三道题目,精雕细琢一番。
         下午的时候,贾琮便在草稿纸上,完成了所有的题目。
         然后开始誊抄到试卷上。
         而初九晚上,是允许使用蜡烛继续作答的。
         贾琮早早答完了题目,自然是用不到点着蜡烛继续熬夜答题。
         不过考场之中,倒是有一多半的考生,都在点着蜡烛,奋笔疾书。
         而贾琮,则是美美地睡了一觉。
         到了初十早上,六点左右鸣放号炮并奏乐,考官宣布考试结束,最慢的人也必须在该日傍晚之前提交答卷。
         他们将楷书誊写的答案正文和草稿交到场内的至公堂,各县分别处理。
         将答卷提交受卷官后,即可拿到名为“照出笺”的竹制出门许可牌。
         收拾好行李,等待聚集到一定的人数后,就可以结成一队,开门离开考场。
         每收到一份答卷,受卷官都要检查其中有没有违规的地方。
         至此,第一场考试结束。
         一连在考场住了两晚上,出了考场,贾琮忍不住产生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回到宁国府之后,贾琮痛快洗了个热水澡。
         梅夫人照例没有询问贾琮考的如何,甚至就连晴雯、红袖香菱三个丫头子,都不曾询问。
         而贾琮在家里只过了一天时间,便要再次赶赴考场,进行第二场考试。
         第二场考试的,考的是五经题目,还有招、判、表、告公文一篇。
         五经题目就不用说了,至于公文写作,对贾琮来说,就更不在话下了。
         毕竟,他不但有寇相为师,便是林如海,也多有指点。
         因此,这第二场考试对贾琮来说,也是如鱼得水。
         三日之后,第二场考试考完。
         出了考场,贾琮感觉到深深的疲倦。
         而其他考生,更是形容枯槁,形容萎靡。
         又是在家休息了一日,时间来到八月十四日,贾琮再次进入考场之中,进行最后一场考试。
         最后一场,考的是策论。
         策论,是给出一道本朝面临的问题,让你进行分析,并且给出解决方案。
         这第三场考试,寒门子弟往往会十分吃亏的。
         以你他们的渠道有限,难以摸清朝廷的局势和朝堂动向。
         而对贾琮来说,这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
         贾琮又是轻轻松松答完题目。
         熬到八月十六日,终于交了试卷,出了考场。
         这乡试考试,要考三场,每场三天。
         总共九天考下来,整个人都快考糊了。
         连他这种身体素质都吃不消,就更不要说其他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了。
         考完试大病一场的考生,大有人在。
         贾琮倒是还好,回到宁国府之后,洗完澡,大吃了一顿,然后美美地睡了一觉。
         起床之后,贾琮只觉得神清气爽,精气神完全恢复了过来。
         这一次,梅夫人才迫不及待地将贾琮叫了去。
         “琮哥儿,这一次你觉得如何,能不能考中?”
         贾琮无奈说道:“娘,我只能说我尽力了,不敢说一定能考中的。”
         贾琮自觉答的还不错,但的确不敢保证一定能够考中。
         毕竟,乡试的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
         参加乡试的考生,足足有上万人。
         而最终,只录取三百余人,录取比例,差不多是三十比一。
         贾琮也不敢说,在这一万多考生中,他就一定能够名列前三百名。
         而乡试也因为考生众多,足足有一万多考生参加考试。
         因此改卷的速度,要比之前面的童生试,慢了许多。
         前后要一月功夫,才会放榜。
         因此,考完试之后,贾琮倒是着实清闲了几日。
         不过很快,贾琮又开始肝了起来。
         若这一次考不中也就罢了,若是能够考中的话,到明年二月份,就要参加会试。
         考完会试,就剩下最后一场殿试。
         再考完,以后就不需要再这么拼命肝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了。
         贾琮对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从来就没有热爱,只是将之当成了一块敲门砖而已。
         时间不知不觉中过去,就在此时,薛家还有荣国府的几家亲戚,则是联袂而至,一起来到了荣国府中。
         原来邢夫人之兄嫂带了女儿岫烟进京来投邢夫人的,可巧凤姐之兄王仁也正进京,两亲家一处打帮来了。
         走至半路泊船时,正遇见李纨之寡婶,带着两个女儿-大名李纹,次名李绮,也上京。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