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我的仇敌成了我的道侣 > 第五百一十五章 尸谷惊变(加更四合一)
         腊月里的北风顺着门缝钻进来,堂前明黄绛蓝布帷幔簌簌抖动着。
         已是入夜,布政司衙门的灯还亮着。
         按察使韩修端坐上首,默默品茶,茶水上乘归上乘,只是杯沿间留有仕女研茶的香气,叫他很不习惯。
         看来这布政使的茶,不止茶叶名贵,茶女更名贵。
         “寇大人,我要武昌府前几年的漕运帐册,找了十六日还没找到吗?”韩修放下茶盏,不冷不淡问道。
         寇俊伸手剪了剪铜烛台上的灯芯,灯花爆开,他烫地收回了手,却露出笑脸道:“韩臬台催得未免太急了些,漕运账册茫茫多,莫说是找十六日,找上十六年都未必能找得到。”
         布政使的笑脸憨厚可掬,那是殷勤又表明自己无能为力的笑容。
         韩修恨透了这种笑容,自白莲教乱以来,他愈发不能跟这帮人共事。
         何况这布政使寇俊,是从林阁老麾下提拔上来,板上钉钉的林党余孽。
         “我说了,前几日的新案,那群白莲邪人板上钉钉是走漕运而来,必要这武昌府的漕运帐册不可。”
         抛下这句话,他索性不再搭理此人,拢住袖子继续品茶。
         寇俊只能略显尴尬地赔罪了几句。
         嗒嗒嗒。
         屋外传来了班房的脚步声,寇俊听到通报,赶忙去迎。
         “案山公!您终于回来了。”
         苏鸿涛铁甲外头裹着半旧的猩红斗篷,护心镜边缘还凝着层水露,俨然是连夜从城外赶回。
         当这都指挥使踏入厅堂时,韩修旋即起身,施施然地作了一揖。
         这湖广官场上下,除去几位心腹以外,就只有素有美名的案山公苏鸿涛,能让韩修与之交流一二。
         堂中四下无人,寇俊出声道:“可是得了什么消息?”
         “几处战报而已。”
         “如此说来,必是大胜。”寇俊忙唤人给苏鸿涛奉茶。
         苏鸿涛接过茶水,就着椅子坐下,转头就见到韩修刚毅的面容,一时茶水都来不及喝,问道:“韩臬台,案子查得如何?”
         前几日武昌府发生了一起新案,情况倒也简单,一伙白莲教人藏在漕运船只里,待靠港后便意欲突袭武昌武库,虽然被及时拿下,但也在武昌府造成了不小的骚乱,大街小巷多有对官府的非议之声。
         而韩修主掌按察使,管的是提审刑狱之事,非议声主要集中在寇俊、苏鸿涛二人之上。
         “查到了关键处,但寇大人不许我查下去了。”
         “哎哟,你这话说太重了,我哪里敢阻韩臬台查案。”
         “我只要武昌府漕运账册,有了账册,就能查案,寇大人若还不给我,我就亲自带人去查。”
         “你这……”寇俊被这决绝的话堵得无话可说。
         身居高位,能做到行省大员,都知道漕运账册,并不只漕运账册这般简单,其背后关乎着每一个商户、每一艘官船、每一位漕官……那一卷卷里都写满了罪名,握在聪明人手里,就成了把柄。
         苏鸿涛眉宇微垂,缓缓道:“韩臬台,不必急于一时,还是大事要紧。”
         “大事,除了白莲教乱,哪里又有大事?追查教案,更在于追查漕粮去向,长沙府逃来两万流民,府库里只剩三千石赈灾粮。”烛光照得韩修官袍上的补子发暗,“真要闹起民变,你苏指挥使的刀,砍得尽两地的饥民么?”
         苏鸿涛猛地扯开斗篷系带,铁甲鳞片撞在楠木椅扶手上迸出声响:“我岂不知形势紧迫,这几日我彻夜奔波,在这里,还被一行刺的贼人给砍了一刀,险些就命丧当场!韩子慎,这湖广上下只有你一人上忠社稷,下顾百姓么?!”
         堂内顷刻被沉重的气氛所笼罩,彼此寂静下来。
         好一会后,寇俊慌忙间打了几下圆场,气氛终于渐渐缓和了下来。
         寇俊开口道:“眼下没有旁人在场,我们把话放开了说,韩大人啊,我们皆是心忧国朝之人,白莲教已祸乱半座湖广,长沙等地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前线军需吃紧,实在是打不动了,还是依我们之前商议的,先行招安之策吧。”
         韩修冷冷扫了寇俊一眼,这布政使的打算他如何不知,白莲教乱,朝野巨震,有传闻太后已秘调禁军南下平乱,届时待大军一到,定要全面接管湖广大权,若到那时,主管行政大权的寇俊等人就是砧板上的鱼肉,必被清算。
         正因如此,唯有私下招安,先一步平息教乱,才能有周旋的机会。
         “剿要剿,抚也要抚。“苏鸿涛道:“招安只是权宜之策,待我们摸清白莲教的据点后,大可之后一举灭之。“
         韩修面容依旧,他缓缓道:“圣人有云,在其位,谋其政,我只查我的案,大家,各行其事吧。”
         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韩修起身甩袖里去。
         待人走远,寇俊低声骂道:“好一个铁公鸡韩子慎,字里带个‘慎’半点谨慎都没有。”
         寇俊起身往炭盆添了两块带松脂的木柴,火苗窜起时照亮了他官袍精致的缎面。
         苏鸿涛的面容明灭不定,脸色毫无变化,似沉默的山峦。
         半晌后,他从怀里摸出份黄纸牒文。
         “这是什么?”寇俊问。
         “襄阳处寻到了些白莲邪人的行踪,在逼近武昌府,估计现在到了尸谷一带。”
         “襄阳在湖北,白莲教在湖南,这怎么兜了几千里跑过来的?”寇俊大敢疑惑,百思不得其解。
         “谁知道呢,许是会跳筋斗云吧。”盯着门外,苏鸿涛逐渐讥笑,“寇大人且安,我已派人去搜查,他们翻不出五指山。”
         …………………….
         二人离了山一路前行,天色渐晚,途经镇子便寻了客栈住下歇息,殷听雪大显神威之后,一路都攥紧着陈易的手,摇来摇去,回到客栈时,她拿手往前陈易身上戳了戳,陈易问她做什么,她便说:“戳你。”
         她今日高兴,连今夜都本来该极为高兴。
         然而事总有些许波折,二人下楼就餐时,便又听到小二领人住房的声音,探头一瞧,不正是那对夫妇吗?
         接着殷听雪就听到一阵窃窃私语,夫妇清点银钱,没有丢、没有少,回去能买多少东西,能置办多少田地,得救之后,不后悔了,说幸好把儿子送走,否则也没这场泼天富贵……
         殷听雪听得很不是滋味,忽然想起陈易那句“该救,还是不该救?你要想清楚。”
         回到客房时,她抬眉瞧着陈易,也不说话,只是面色有些消沉。
         她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陈易哪里不知她的心思,摸了摸她脸蛋问:“你想好了吗?”
         殷听雪想点点头,可末了又摇摇头。
         陈易很是诧异,本以为她会说“有的人该救,有的人不该救”,于自己而言,答案很简单,所以自己也把这答案套在了殷听雪身上。
         殷听雪却是小声问道:“哪里有人不该救的呢……”
         陈易一时无言,许久之后,只能笑道:“你啊,没江湖经验,太心软了。”
         话里有数落,殷听雪不以为意,她生来便是就这样,想改变也难,所幸她有个厉害的夫君,能护着她,让她一直不必改变。
         夕阳落下之后,到了傍晚,夜色已深。
         武昌城就在数里之外,月明星稀,白色的月华铺陈大地,能从窗边看见黄鹤楼的金色尖顶半隐半现。
         殷听雪今夜心情不佳,早早就和衣睡下,陈易也没有作弄她的意思,说起来这些日子忙于赶路,又忙于教她习剑,竟没有折腾她,享受享受欢愉滋味,不过这也怪她身子贫瘠,念头掠过,陈易又觉得自己很有自制力了。
         身轻失天下,自重方存身。
         陈易如今很自重,犹豫一下,还是不思郢了。
         赏了一阵子夜景,陈易和衣睡下,等着明日进武昌城,困意顷刻席卷。
         ……
         有腐气…….
         阴风忽过窗棂,刮来某种奇怪气味,像是放久的死尸。
         陈易骤然睁开眼睛。
         回过头,竟见眼前站着一个双目空洞的女子,她头发长长披散在地,身上挂着残破的衣裳,黑发遮蔽的脸孔惨白森然,胸口处还有斑斑血迹。
         一股难以言喻的尸臭味从她身上散发出来。
         陈易眸光微敛,明白自己自重,绝不会做乱作春梦,更不会梦见这般骇人的景象。
         那么眼前之人…
         “死人?”
         两个字吐出,那女子面孔忽颤。
         凄凄月色,只见女子嘴唇颤抖,发出啾啾鬼泣,脸上生起细密的绒毛,微咧的嘴角处好似有双獠牙,忽然,皮肉寸寸剥落下来,尸水的臭气只扑鼻尖,五官渐渐扭曲,里头钻出蜈蚣蛆虫苍蝇,不停啃食…..血水剧烈冒出,把整张脸都冲刷没了……
         “惨、惨…城隍爷…公道…公道…..”
         口齿不清的话音落下。
         下一刻,整具腐烂的身躯好似经不起岁月洗礼般,骤然溃散开来,血肉连着腐臭坠落,化作一滩浓厚的血水。
         这叫人头皮发麻的一幕,还好没叫小狐狸看见…..
         连陈易都不忍视之,阖上眼睛,又豁然睁开。
         咔吱、咔吱,风刮过窗沿的声音落耳,那不是阴风,而是冷风。
         原来是做了个梦。
         陈易敛了敛眸子,坐起身来,身旁的殷听雪还在熟睡,他翻身下床,没有惊醒她。
         梦之一物,玄而又玄,春秋时就有庄周梦蝶,类似这样的梦,十有五六都是某种征兆,陈易摩挲下巴,自己这城隍爷…梦里竟会有人告官来了。
         “嗅、嗅。”
         耳畔边兀然听到老妪抽鼻子声,
         “这女人身上…有股败军死将的臭味……”
         陈易低头扫了眼方地,道:“你不睡么?”
         “味道太浓…熏进鼎里面来了。”
         陈易对这回答不置可否,比起一些细枝末节,他更在乎老圣女口中的败军死将。
         所谓败军死将,两世为人,他就碰到过数回,最近的一次便是大鬼主邓艾,其能耐非比寻常,不下于三品武夫,加之成百上千年来积累的战场腥杀之气,其决死时甚至能与二品交手。
         这里若有鬼主…那么始作俑者是谁?
         白莲教……
         湖广一带,除了这个搅屎棍以外,陈易委实想不到还有谁。
         今夜无事,就去看看?
         陈易回头看了眼熟睡的殷听雪,有点犹豫。
         心正想时,床榻上被褥翻动,只见殷听雪转过身来,揉了揉眼睛,朝他看了过来。
         “你醒了?”陈易问。
         “嗯…你还不睡么?”殷听雪打了个哈欠,耳朵微动,旋即撑开睡眼讶异道:“你要去哪?我也要去。”
         说罢,她打起精神,认认真真说了一句:“我也是剑仙啊。”
         瞒不过她了。
         陈易无奈地笑了笑。
         看来还是夫妻协力同心为好。
         ……………
         两侧岩壁泛着青黑釉色。
         见多识广的陈易知道那不是山石本来的颜色,回头一望,眼前深谷幽寂,树影重叠,不断往下的山势如同幽冥鬼路,最深处能见断壁残垣的痕迹。
         月光在这都被拧成浑浊的暗黄色,像陈年脓水般粘在嶙峋怪石上,仿佛岩壁本身长出的畸形肉瘤。
         谷底蒸腾着薄雾。
         陈易走近几步,就见两侧废弃的房屋,屋瓦破碎,墙壁垮塌,随处可见色泽暗沉的绿藻青苔,还有些好似棺木里常见的灵芝。
         这里绝不一般。
         “小狐狸,哪怕你是剑仙也好,是菩萨也罢,来这种地方,一定都要小心谨慎,谁知道里面究竟藏了多大的玄机。”
         陈易一边细细叮嘱着,一边从方地里摸出一大堆符箓。
         殷听雪认真听之余,好奇地看了一眼。
         “这些都是准备…..先贴上这屏息符,手持引路符,还有这金光护体符也别忘了。”陈易唠唠叨叨,“过去时先恰好匿踪诀,披上蓑衣,以免直接接触不干净的东西,如果可以,走过来的脚印也一并抹去。”
         之所以这般,只因陈易前世吃过类似的亏,被猪队友坑得极惨,险些丧命,幸好做的保障够多,才活了下来,对了,当时的队友姓陈,名若疏。
         待好做一番准备后,二人身上都戴满了各式符箓,披上了厚厚的斗笠蓑衣,将面容尽数掩盖其中。
         陈易扯来些茅草加在小狐狸身上。
         “好了,”
         他一拍手掌,
         “天衣无缝。”
         ………………..
         “哈秋!”
         东宫姑娘用力揉了揉鼻子,咕哝道:
         “肯定有人在想我。”
         虽然笨姑娘说不清是谁在想,但一定是有人在想她,她才会打喷嚏,这是不容置疑的直觉。
         若直觉都会骗人,哪世上就没什么不骗人的了。
         走近尸谷,这里比想象中还要幽森得多,阴风掠过,带着些难闻的腐臭气息,脚下的泥土踩上去触感浅薄。
         谷中有死水潭。
         水面浮着一层银灰色膜状物,细细看去,竟是无数蛾蚋的翅膀粘连而成,风吹瘴气翻涌,那些翅膀便簌簌震颤,扬起细碎的磷粉,落在断壁残垣上。
         魏无缺皱起眉头。
         这一带废弃的楼房未免太多了些,比先前所见的荒村还多,似乎修建过某个庞大的建筑群落。
         还没来得及让人多想,
         远处山谷边沿就见到一队截然不同的车马。
         “是他们?”东宫若疏远远指着,朝袁琦问道。
         江神遥遥头,旋即纵身高跃山坡,远眺后去而复返,道:“是群官兵。”
         “官兵?官兵来这做什么?”东宫若疏没怎么想明白。
         “不知道,我们与他们井水不犯河水就是了。”袁琦说道,身为一地江神,官府的事于它而言都是一等一的麻烦事。
         东宫若疏点了点头,他们跟官府无冤无仇,甚至某种程度来说,靠着魏无缺等人喜鹊阁的身份,他们还算是朝廷的人。
         袁琦双手结印掐诀,道:“人已经近了,就在这方圆数十里,很模糊,看不清晰。”
         点点荧光游离四周,飘忽不定,再看一眼卦象,比之前更捉摸不清,看来人真已近了,但不知是否已踏足尸谷。
         袁琦起身道:“我现暗藏起来,好做准备。”
         东宫若疏怎会不同意,江神旧伤在身,本就不好与那道人交手,与其正面对敌,不如伺机而动,关键时候再给出致命一击,这些也是此前说好的战略。
         微风卷动薄云,袁琦纵身一跃,当即化作银针似大小的龙身,破空而去,瞬间便无影无踪。
         大隐于市,小隐于野。
         月色静谧,罩在这山谷废墟之中,许是在西北没见过这般瘴气横生之地,东宫若疏左瞧瞧右看看,满脸都写着好奇。
         “那有间房子。”
         魏无缺及众谍子循声往前看,只见东宫若疏所指的方向立着间的屋子,说是完好也不至于,其楼宇倾斜,墙柱埋在地下,老旧屋檐切割月光泛着水墨色,不过整体有鼻子有眼,看得出是处楼台。
         还想观望多一阵,嗖地一声,东宫若疏的人影就已飞了过去,魏无缺不得已,赶忙运起轻功跟上,生怕这小祖宗有什么闪失。
         这屋子瞧着像是或是祠堂、或是神庙一类,里面斜置着座小祭台,内里的铜灯架生满铜锈,角落处结满蛛网,凭着微光,魏无缺惊奇地发现,祭坛上雕刻着繁复的纹路,以及一尊尊青铜小人。
         再抬头一看,两侧竟有壁画,虽然彩漆早已剥落,但仍能看出以玄、赤、金三色为主,云雷纹中浮现出羽人驭兵的奇异图景,充斥着兵戈铁马,似是一处血腥至极的战场图画。
         “这上面…怎么有字?”东宫若疏疑惑道。
         魏无缺顺势走上一看,竟在东宫若疏所处的廊柱上看见了文字图样,“是…篆书?”
         “篆书?”东宫若疏惊讶道。
         这时,屋外的谍子跨入其中,报告道:“座主,那群官兵们进了某座楼房里,迟迟未出。”
         “他们这是搜什么?”
         魏无缺不由疑惑,据他收到的线报推算,白莲教一度进逼武昌城下是不错,但这也是一月前的事,白莲教早已撤军,莫非是在搜剿余党?只是除非白莲教人是群疯子,才会藏身这种鬼地方。
         不知怎么地,魏无缺总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先叫道士谍子过来辨识文字,随后跨门而出,极目远眺。
         雾气比先前更为浓郁,弥漫的浓雾好像罩了一层又一层的厚纱,远处仅能看见突兀延申的树枝。
         呼。
         阴风刮过,夹杂着嗡嗡嗖嗖的声音,浓雾间影影绰绰起来,山谷的大地突然开始轻微震动。
         咔。
         魏无缺猛地往脚下一看,发现脚腕上竟多了一只手。
         随后,一具面容灰白、身披铁甲的死人从脚下破土而出!
         魏无缺骇然大惊,想也不想地一掌击去,那死人面容顷刻狰狞,五官移位扭曲,松开了他的脚腕,魏无缺顺势一蹬,半空中明亮的刀光自腰间而出,腐朽的头颅腾空而起,断口处爆开的不是鲜血,而是浓郁的瘴气。
         回头一看,那雾中影影绰绰,似有大群人影攒动,从山谷那一方由远及近,像是风吹麦浪般汹涌。
         东宫若疏和道士谍子从屋子里冲出,
         “什么情况?”
         “尸人!这里都是尸人!”
         魏无缺大声说说着,忽然,脚下接连震动,便见泥土缓缓抖落,一具具或干瘪、或骷髅的尸人自地中爬出,双目空洞,皮肉糜烂,雾气如同热刀切油般汹涌沸腾。
         好似从上古之时被唤醒不能适应,尸人们先停顿片刻,接着齐齐发出古怪嘶吼,朝着场上的活物扑杀过来。
         哗。
         东宫若疏的长刀在月光下划出数道寒芒,将三具扑来的尸人拦腰斩断,瘴气爆开如花。
         道士谍子反手甩出八张符咒,黄纸在半空自燃成火墙,暂时阻住周遭涌来的尸潮。
         “这是九阴养尸地!”道士声音发颤,桃木剑挑起一撮泥土,土中竟渗出暗红血丝,“整座山谷都是尸巢!“
         魏无缺突然闷哼跪地,方才被抓住的脚腕泛起青黑纹路。道士谍子撕开他裤脚,只见皮肉下似有活物蠕动,当即咬破指尖以银针点在他足三里穴:“瘴气入脉,座主闭气!“
         银针刺入时带起腥臭黑血,溅落处野草瞬间枯黄。
         地面裂痕如蛛网蔓延,十几具古代尸兵破土而出,盔甲上印刻着繁复纹路,竟携着古老的旌旗,残破的旗面萦绕浓郁的肃杀气,叫人毛骨悚然。
         东宫若疏灵巧似狡兔飞狐,一步越到一只尸兵身前,长刀回身一转,猛力重斩,刀锋却在那斑驳铁甲上重重弹开,东宫若疏惊愕之余,反应极快,当即斜刀上前,朝着没有防护的脖颈一剜,在其余尸兵提枪刺来时,足脚一点,闪身而去。
         尸兵顷刻坠死在地,东宫若疏连连退后,身后听见嗖嗖嗖声,谍子们以手弩阻击,零散的箭雨扑射而去。
         “这些铠甲…好生奇怪。”东宫若疏回忆了下斩甲时的触感道。
         凄寒月色下,铁甲漆黑如墨,上面刻印着繁复玄奥的纹路,如同山峦自不断逼压过来。
         她已是四品武夫,全力之下力近千钧,竟一刀斩不开这种铠甲。
         魏无缺闭气排毒,抬头一看,只见愈来愈多的尸人汇聚过来,若逗留在此,武夫一气贯穿全身而不得换气,怕是要气竭而亡!
         “不是办法……”
         纵使谍子们不停放箭阻击,但效用不大,而尸人来势汹汹,以寡敌众,他们在原地支撑不了多久。
         “那儿!”
         东宫若疏高呼一声,随声望去,只见一座青铜战车奔涌而来,腐尸战马喷吐瘴气,声如雷阵,上面坐着一铁塔似的尸将,旌旗挥舞,枪尖处还缠着半截断裂的青铜链。
         说时迟那时快,还不待魏无缺判断,东宫若疏人就已似炮弹冲出,脚步连点,随后刀身如飞,与那尸将正面相撞。
         大枪横扫,狂风四起,东宫若疏猛一翻身,单手撑住战车,收刀同时一脚重踹尸将,那铁塔身躯似湖面掀波澜般震颤起来,尸将爆发怒轰,双手持枪猛力一砸,要将东宫若疏头颅敲个稀巴烂。
         千钧一发之际,魏无缺亦闪身而出,他强忍瘴气如体,刀锋一横撞中大枪中段,尸将顷刻脱开一只手,东宫若疏火速翻身,眼疾手快,双手按刀望上撩斩,白光仿佛撕裂黑夜,尸将无甲的肋上撕裂开狰狞裂痕。
         “东宫姑娘,你欠我一条命。”
         魏无缺大脚一踹,以免那尸将爆发的瘴气扑面,忽地耳畔一阵劲风,铜锈的弩矢飞来,即将穿碎他头颅之际,却见刀尖一挑,弩矢崩空而断,随后声如雷震,气浪掀得他发丝纷飞。
         “不欠啦!”
         说罢,东宫若疏拉住缰绳,用力一驾。
         众喜鹊阁谍子纷纷上车,四匹腐尸战马的发力下奔驰在这山谷之中。
         青铜战车撞碎满地骸骨,又一具战车迎面而来,大枪挥舞如山崩地裂,魏无缺靴底在车辕借力一蹬,刀锋擦着尸将咽喉掠过,溅起的腐液在旌旗上蚀出青烟。
         随后他突然暴退,回到战车之上,三支弩箭钉入方才立足处,腐铁打造的箭簇竟炸出碗口大的坑。
         尸将坠地,谷中尸人齐齐发出怒吼,诡异至极的嚎叫震荡山谷大地。
         紧接着便见断肢残臂挤出废墟泥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尸如蚁群,数不尽的尸人从四面八方而来,在大地上掀起狂风巨浪!
         黑云压城城欲摧!
         魏无缺脸色愈发苍白。
         越来越多了!
         “这些畜生都朝我们冲!“
         魏无缺瞥见两面围堵过来的尸群,无数尸将携着尸兵,仿佛黑色浪潮要把他们淹没,不注意间,大枪飞掷而来,一匹战马的头颅应声而落,战车猛地震荡倾斜,众人身形不稳,栽倒在地。
         东宫若疏一刀砍断另一匹马的绳子,以此维持战车平衡,她扯住缰绳的虎口渗血,战车虽继续前进,却不如先前那般快,只能拼命往前狂奔。
         危在旦夕,这该如何是好?
         “你们赶紧想法子,不然我们都得死!”
         车上众人面面相觑,手里没有线索,一时也无从下手,魏无缺骤地转头看向那道士谍子。
         道士嗓音微抖道:“…方才时间有限,我只辨认出是…‘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这几个字……此地所埋的尸人,想必都是秦民。”
         闻言,众人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
         尸变者为祸一方,变为尸人,民间俗称僵尸、或是活尸,如同酒越酿越香,鱼越腌越咸,埋藏愈久,其气力便愈是恐怖,而这在土地里腌了近两千年的尸人,只怕比两千年前的虎狼之师可怖数百倍!
         沉郁绝望的气氛笼罩战车之上。
         东宫若疏却不这么想,像这种阴森鬼物,必然有能压胜的法子。
         秦民
         哎,秦民?!
         她脑子里兀然有了个法子,她转头手圈喇叭状大喊:
         “修长城!修长城啦!”
         喀……
         骨骼摩擦的声响戛然而止。
         那漫山遍野追杀而来的僵尸极其突兀地僵立原地,彼此面面相觑地看上一眼,接着像是有炮弹炸开般向四面八方逃跑!
         “别走啊!修完长城还有阿房宫啊!”
         尸潮倒卷,有文士僵尸割袍而逃,武将骸骨丢盔弃甲。最奇是一具抱着算筹的腐尸,边跑边从腔子里漏出竹简坠地的哗啦声,分明是当年书佐应激之态。
         “回来啊!修完阿房宫还有始皇陵啊!”
         少女急切地呼喊着,竟反过来追逐僵尸。
         大片的漆黑如鸟兽散,拼死拼活地扎进松林,仿佛被比死亡更古老的恐惧追逐。
         魏无缺定在原地,目瞪口呆,久久不知所言。
         最后喉咙里只能迸出两个字:“卧槽……”
         尸谷东面。
         殷听雪望见远方黑压压一片,慌忙地扯了扯陈易袖子。
         大群尸人如同钱塘江大潮般自西向东而来,浩浩荡荡,所过之处都被瘴气淹没。
         “陈易,”殷听雪抖开头上的茅草沫子,话音有点打颤,“我们…是被谁发现了?”
         陈易也懵了,
         金丹境的匿踪之术、上品的屏息符、以及一身蓑衣伪装、连沿路脚印都已打扫干净……按理来说天衣无缝,隐藏得已足够完美。
         难道有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