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 第三百八十四章收拾残局
         山谷内大火直到第三天才全部熄灭。
         杨正山带着亲卫营进入了山谷。
         满地的灰烬,到处都是一片灰黑,仿佛整片大地都变成了黑灰色,位于两侧的山头上还点缀一抹翠绿。
         穿过山谷,杨正山来到了禁军的营地。
         “哈哈,正山,你来了!”
         梁储见到杨正山,心里那叫一个高兴。
         杨正山抱拳行礼道:“末将拜见侯爷!”
         “哎,你我何须这些俗礼,走走,我们帐内说话!”梁储也不废话,直接将杨正山拽入了自己的营帐中。
         两家是姻亲,关系自然非比寻常。
         两人刚在帐内坐下,茶水还没有上来,周兰就来了。
         “杨将军!”
         “周将军!”
         杨正山望着周兰,脸上露出了亲和的笑容。
         而周兰看着杨正山,则是满心的雀跃。
         “好了,别站着了,都坐下吧!”梁储招呼两人坐下。
         三人入座,就开始闲聊起来。
         虽然平日里他们之间都有书信往来,但很多事情在书信中是说不明白的。
         三人聊天的话题也很广泛,从家事到朝政,从稚童小儿到太子殿下。
         “侯爷,朝堂上现在是个什么情况,禁军出京,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闲聊了半个时辰后,杨正山将话题转移到禁军出京的事情上。
         这件事并不是一件小事,涉及到皇权之争。
         皇帝亲军和京都禁军向来都是承平帝手中最重要的两个兵权。
         有这两个兵权在,可保皇城和京都无忧。
         可现在禁军有六营离京,剩余的六营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如果禁军在京都变得形同虚设,那问题可就大了。
         提及此事,梁储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了。
         “出动禁军是太子殿下和诸位阁老共同决定的,宁国公也同意了此事!”
         “不过~~”
         梁储沉吟了一下,才又说道:“不过此事是太子殿下一力促成的!”
         “太子殿下已经能够左右内阁了?”杨正山皱着眉头问道。
         梁储微微摇头,“不知道,不过最近朝堂的情势却是发生了很多变化。”
         “陛下已经卧床数月!”
         杨正山恍然。
         皇帝老儿已经卧床数月,看起来似乎是康复无望,随时都可能会驾崩。
         这个时候朝堂上的大臣们自然会靠向太子。
         哪怕太子再不好,那也是名正言顺的储君。
         一代天子一代臣。
         大臣们想要保住自己的官帽子,自然要提前表现一番,否则等太子登基了,他们可就没有表现的机会了。
         这个时候太子想要做什么,都不需要他亲自动手,会有很多大臣主动为他效力。
         太子想要禁军离京,那禁军自然要离京,恐怕就连内阁都要向太子让步。
         “如此说来,朝堂岂不是唯太子只手遮天?”杨正山说道。
         “那到不至于。太子还未登基,如何能只手遮天?”梁储淡淡的说道。
         杨正山点点头,只要承平帝一天不驾崩,太子就只是太子,想要只手遮天是不可能的。
         其实就算是太子登基了,也无法只手遮天。
         大荣朝堂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若天子强势,那朝堂自然是皇权至上,若天子庸碌,那朝堂就会成为文武大臣的天下。
         聊了一会朝堂的情势,三人才把话题转移到正题上。
         山谷一战,七万兀良大军近乎全军覆没,自此之后,辽西和重山镇西路的兀良隐患彻底被拔除,这场战事大概率会到此为止。
         这一次兀良胡族也算是伤筋动骨了,八万胡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哪怕是兀良胡族的实力强横,也经不起这样的损失。
         短时间内,兀良胡族肯定不会再次进攻大荣。
         至于大荣这边,朝堂上的局势有些驳杂,肯定也不会对兀良胡族展开反击。
         所以这一场因庆王而起的战乱大概率会就此终结。
         与梁储会面之后,杨正山让将士们将山谷内的灰烬打扫了一下。
         当然,他让将士们打扫灰烬不是因为卫生,而是因为这片灰烬之中还隐藏着很多值钱的东西。
         比如被烧坏的兵甲,皮甲和布甲肯定都没用了,但铁甲和兵刃却可以重新熔炼,重新打造。
         再比如胡骑掠夺的金银,兀良大军可是劫掠了整个辽西省,他们得到的金银足有数百万两之巨。
         大火可以烧化金银,但不会让金银变成灰烬。
         这么多金银,杨正山自然要将其全部收集起来。
         几天之后,重山镇的将士将山谷内灰烬翻了一遍,杨正山将搜出金银的三分之一给了禁军。
         这些金银原本是属于辽西百姓的,不过现在它们属于重山镇和禁军的战利品。
         既然是战利品自然要按规矩办事。
         三分之一给禁军,三分之一给他麾下的将士,剩余的三分之一则作为缴获上缴。
         这种事在边镇都是有规矩的,虽然有时候份额会因为具体情况不同进行调整,但规矩就是战利品要先给冲锋在前的将士们一份。
         九月初八。
         禁军将一万八千多俘虏移交给重山镇。
         战事已了,他们作为禁军不宜在重山镇多留。
         所以在移交了俘虏之后,梁储就下令返京。
         而杨正山在接收了俘虏之后就陷入了忙碌之中。
         这么多俘虏需要处理,全部杀了肯定是不行的,连重罚都不行。
         因为这些俘虏大部分都是来自重山镇西路的军户,如果重罚他们必然会引起军户们的不满。
         为了安抚人心,也为了尽快稳定重山镇西路的局势,杨正山只是处置了几个有官职的武官,至于普通的士卒,重新整编之后,他们依然是重山镇西路援兵营的将士。
         也就在杨正山忙着整编西路援兵营的时候,关于无名山谷之战的捷报也送到了京都。
         一举歼灭七万兀良大军,这可是一场大捷。
         其意义不比当初攻克复山城差。
         兀良胡族一直都是大荣北方的劲敌,数十年来,大荣与兀良胡族的争斗从未停止过。
         北原镇与兀良胡族几乎每年都会爆发几场小规模的战斗,有时候还会出现参战人数过万的战斗,不过规模达到十余万的战斗倒是很少。
         像这次一战歼灭七万兀良胡骑更是前所未有的。
         捷报传到京都自然引起了一阵喧哗。
         兀良大军覆灭,满朝文武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这段时间,他们面对气势汹汹的兀良大军还是很紧张的,生怕局势越变越糟。
         如今局势翻转,大家也就可以放松下来了。
         不过接下来的封赏却成了朝堂上新的争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