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明不革命 > 第四六一章 皇太子
         大部分皇子、宗室、勋贵、官僚们都觉得,朱简烜在八十岁大朝觐上,估计也不会直接立太子了。
         现在距离大朝觐仪式已经只剩下不到一年时间了。
         而皇家产业集团的规模又实在是太大,内部的各种事务也是庞杂到了极点。
         皇家产业集团总部和下属的很多重要产业,在大朝觐前后还要组织和参与各种各样的大型商业活动。
         在这段时间里面,皇家产业集团总部的主要负责人,只能专心应对大朝觐相关的活动。
         不可能在此之外再搞其他的重大规划和事务,也没有办法大规模的调整皇家产业集团内部的主要人员
         最后一批皇子们现在去皇家产业集团,在大朝觐期间就只能跟着学习应对这些活动了。
         他们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和设想,体现不出相互之间的差距。
         这短短一年之内也做不出什么特别的成绩来。
         实际上确实如此,被扔进皇家产业集团的皇子们,接下来的大半年里面都忙得昏天黑地。
         在各种商业活动上到处跑,在工厂和展会以及衙门之间来回跑。
         在外面跑了好几年的年长皇子们勉强还能适应这种生活,还能坚持跟着皇家产业集团现有的掌柜们和管事们做事。
         把所有的重要文件报告看一遍,对所有需要知道的事情有个基本印象。
         把需要去的地方都跑一遍,对所有的重要工厂、仓库、办公楼、展览馆的位置和用途,也都大致有个印象。
         把需要认识的人也都见一遍,像下属机构掌柜,相应衙门的官员,供应商和客户的掌柜和东家们。
         十几岁还没有去实习的皇子就非常难受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在心中念叨这种生活太难受了。
         但是考虑自己的身份和父皇的要求,却又都不敢真的摆烂。
         实际上,皇家产业集团的掌柜和管事们,不会要求皇子一定要跟着他们做什么。
         但是皇子们自己不敢偷懒。
         他们只能不断地强打起精神,拖着自己的附体跟着大家去指定的地方,去了解特定的事情,认识特定的人群。
         在这样的背景下,天工五十六年即将过半的时候,朱简烜突然给宗人府、勋封院、礼部下旨:
         准备皇太子册封典礼,时间放在大朝觐之后,平日衙门开衙之后,二月初一。
         朱简烜的圣旨是公开的,发到三个部门之后,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基本传遍中央朝廷的各个衙门。
         以前并没有任何消息说明皇帝特别喜欢某个皇子,现在决定要立太子的消息就显得非常的突然,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不过考虑朱简烜的年龄,已经马上要过八十岁的生日了,也确实应该立太子了。
         所有相关机构的人,马上开始按部就班的准备,在现有的大朝觐基础上,再加上皇太子册封大典。
         不相干的其他人,都是本能的在心中揣测,皇帝会选谁当太子。
         皇子们更是全都紧张到了极点。
         就算是几个最年长的皇子,已经马上要六十岁了,觉得自己没机会了,也忍不住本能的怀揣着一份期待。
         最年幼的几个皇子,还没成年的半大孩子们,也同样带着难以遏制的憧憬。
         几乎没有人不想成为这个天下的主宰者。
         外海的藩国君主和高级贵族们,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也全都格外的在意。
         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是他们未来的君主。
         如果能知道太子是谁,在他继位甚至是受封之前,就跟他打好关系的话,那对自己当然有好处。
         只是现在想要确定太子是谁,几乎没有可能。
         主要是皇帝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倾向,对皇子们的安排也向来都是一批一批的,十五个兄弟一起考核。
         关键是不在十五个兄弟中做排名,包括最后的这三十三个皇子。
         时间流逝的速度似乎变得更慢了。
         整个顺天府,乃至是整个大明官场,以及整个世界,都在期待着这个谜底的最终揭晓。
         时间终于慢慢的来到了天工五十七年。
         正月十七日,大朝觐仪式在大公殿正式举行,已经八十岁的朱简烜腿脚还算灵活,自己走上宝座接受所有人的朝拜。
         然后让议政院议长,大皇子亲王朱靖坤宣读新年诏书。
         诏书的主要内容其实是总结和安排,分门别类的说明了大明现在的总体状况,过去五年和过去十年实现的重要成果。
         最后说明了接下来朝廷要做的规划,要往哪个方向去引导和建设。
         这已经是大朝觐的惯例了,本来这份诏书会是所有人研究的重点,能从中找到接下来几年的投资热点。
         跟着皇帝的方向走,跟着朝廷的发展方向走,是这几十年来最正确的投资方式。
         而皇帝又会在大朝觐的诏书上说明自己的大致计划。
         所以当然要仔细听这个诏书。
         但是现在大部分的人心都有点浮动,主要是册立皇太子的事情压在那里。
         皇太子相关的消息,比那些投资热点更重要。
         朱简烜也没有让他们继续等待,关键是也要给受封的太子一点准备的时间。
         所以就在今天的大朝觐仪式上,例行的总结规划诏书宣布完毕之后,朱简烜自己拿出了一个题本。
         皇帝专用的精致的空白小册子,册子总共只有一页,这一页上也只有一句话。
         朱简烜亲自宣读了自己响儿这句话,这份异常简单命令:
         “以皇一百三十七子朱靖圭为皇太子,于天工五十七年二月一日举行册封大典。”
         皇帝的直接命令通常都是这么简单的,实际形式跟后世的领导批条子类似,只有一句话或者笼统的几句话。
         历史上出现的那些非常严肃正式的诏书,特别是把当事人夸得天花乱坠的诏书,通常都是举行仪式的时候专门另外准备的。
         朱简烜的命令这样下达下来,大朝觐现场的所有人员都直接愣住了。
         大部分宗室、勋贵、官僚们,根本就不知道朱靖圭是谁,大部分皇子也都对朱靖圭这个兄弟没有印象。
         只有跟朱靖坤一起参加实训的十几个皇子,才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兄弟。
         这些人对这个兄弟的印象也很浅薄。
         在他们的印象中,朱靖圭让人觉得非常不起眼,朱靖圭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小心,甚至可以说是胆小。
         朱靖圭也很少主动参与讨论,几乎不会跟其他人正面争执。
         别人发言的时候,除非是说了非常离谱的话,否则他根本不会主动插嘴。
         他发言的时候,只要有人反对,他几乎就会直接住嘴。
         虽然他在投票表决的时候经常投反对票,对任何稍微有一点激进的计划都不愿意支持。
         但是也根本没有人会把他当做主要竞争对手。
         绝大部分人都理所当然的觉得,朱简烜这种雄才大略的帝皇,肯定会选择有担当、有气概、能做事的皇子当太子。
         所以,认识朱靖圭的皇子们,现在比其他的人更加的惊讶。
         他们完全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父皇选择了朱靖圭,这个平时只会拖后腿的兄弟?
         但是现场最惊讶的人,就是朱靖圭他自己了。
         今年二十八的朱靖圭听到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并没有一下子明白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的时候,整个人都直接呆住了,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朱靖圭在原地愣神了好久,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
         直到朱简烜再次开口,直接喊了朱靖圭的名字:
         “靖圭——你到我身边来。”
         朱靖圭身后的另一个皇子,也小心的扯了扯朱靖圭衣袖。
         朱靖圭这才反应过来,带着十二分的惊愕和惶恐,小心翼翼的从人群之中走出来。
         然后在周围所有人的注视下,首先在大殿中间向朱简烜行大礼:
         “儿臣领旨,谢父皇恩典。”
         朱简烜有些意外,然后意识到他刚才发呆,忘了出来领旨谢恩了。
         自己已经让他过来了,他才反应过来。
         但却没有直接走过来,而是赶紧把刚才忘的事情补上。
         朱简烜对他这个反应还算满意:
         “平身,过来吧。”
         “谢父皇。”
         朱靖圭再次躬身行礼,然后才慢慢走到了朱简烜的御座前。
         朱简烜伸手示意,让朱靖圭站在自己的右下方,与左下方的大皇子朱靖坤相对。
         大皇子朱靖坤去年已经过了六十岁生日了,现在看到眼前这个比自己小三十多岁的弟弟成了太子。
         关键是自己没听说这个弟弟有什么特殊之处,现在只能看得出来他比较小心仔细,知道把自己忘掉的事情补上。
         朱靖坤带着复杂的心情,首先对着朱靖圭拱手笑了笑,然后带着大殿内外的所有人,一起向朱靖圭行礼。
         朱靖圭,这个在今天之前都没有几个人注意到的皇子,从现在开始就是整个大明世界的继承人了。
         十几天后的正式的册封仪式,更多的是礼仪性质的,朱简烜的决定现在就已经生效了。
         朱简烜看着所有人行礼完成,看着站在右侧下方的朱靖圭,宣布朝觐结束。
         朱简烜从御座上下来,从御座右侧离开的时候,经过朱靖圭的跟前的时候停了一下,吩咐站在那里的朱靖圭:
         “靖圭你跟我来。”
         朱靖圭赶紧跟上去,跟着朱简烜离开正殿,然后跟着坐上了朱简烜的车,返回朱简烜日常办公的大殿。
         朱简烜在自己的御案后面坐下,让仆人也给朱靖圭搬了个圈椅,让他坐在自己旁边。
         然后朱简烜似乎非常随意的问朱靖圭:
         “靖圭啊,你知道我为什么会选择你,作为大明天朝未来的皇帝吗?”
         朱靖圭这这一路还真的认真的思考过,自己父皇为什么会选中了在众多兄弟们中毫不起眼的自己。
         朱靖圭心中有一点揣测,但是现在却不敢直接说出来,只能小心翼翼的应对:
         “儿臣……不敢妄自揣测父皇圣心……”
         朱简烜却继续追问和提醒:
         “你必须要弄清楚我为什么会选你,才能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
         “你能猜中我的心思,才能带着大明变得更好……”
         朱靖圭理解了自己父皇的意思,于是只能把自己的猜测都说出来了:
         “儿臣……觉得,可能是因为儿臣做事比较谨慎小心,因为儿臣没有什么比其他众多兄弟更优秀的地方。
         “父皇选择儿臣,应该是想要一个能维持朝廷局势安稳,乃至维持天下局势稳定的守成之君。”
         朱简烜确实是这样想的。
         朱简烜自己的大部分孩子,特别是已经完成了了大部分施政实训的皇子,他们执政的基本能力都是合格的。
         放在古典王朝至少都是明主。
         与此同时,自己干的事情是创业,下一代皇帝的主要任务是“守业”。
         朱简烜觉得,作为守业的皇帝,其实并不需要有远超常人的超强天赋,并不需要一个绝顶聪明的孩子。
         绝顶聪明甚至可能会是一个负面条件,绝顶聪明的人往往非常容易自负。
         再加上皇子甚至皇帝的身份,周围的人全部唯命是从,全天下都对他崇敬至极,他就更容易自负。
         在基本能力合格的基础上,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性格稳重,细心谨慎,这些条件比只有一个绝顶聪明的价值更高。
         朱简烜看重的确实是朱靖圭的这些特征,朱靖圭不喜欢与人争执,不喜欢特别激进的决策。
         与此同时,朱靖圭做事也确实仔细,他几乎是所有的皇子里面写笔记最多的,自己和他们的老师说点什么他都会记一笔。
         朱靖圭做事可以说是一板一眼,在大殿上忘了谢恩的事情,想起来之后马上就补上了。
         抗压能力也很强,最近这大半年在皇家产业集团忙得昏天黑地,他也一直没有搞出什么纰漏,学事情也很快。
         总体上的天赋水平,虽然绝对算不上天才,也绝对是普通人中比较聪明的。
         朱简烜听完朱靖圭的报告,轻轻颔首说: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现在大明已经真的富有四海,已经真的统治了天下四方。
         “我自己最近的这二三十年,就是在维系这一切的持续稳定运转,你未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是这些。
         “对太空的探索可以继续,但不需要对其抱有特别大的功利心和目的性。
         “应该将这些探索活动作为一种手段,用于锻炼科研人员、锻炼航空航天设备的控制技术等等……”
         朱靖圭听了之后赶紧答应着:
         “儿臣明白,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尽力维系天下的稳定,坚持父皇的所有安排……”
         朱简烜听到这里却打断了他,继续嘱咐自己选择的继承人:
         “你以后不能死板的遵循我的安排,你要明白我做的那些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若是能有新的办法实现同样的目的,那祖宗之法都可以改。
         “与此同时,你也应该明白,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宇宙之中只有相对静止,朝政和民政也是一样。
         “所以我所说的稳定,你应该去维持的稳定,始终都是相对的动态的稳定,而不是一成不变。”
         朱靖圭再次赶紧答应着:
         “儿臣明白,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朱靖圭刚才稍微多说了一句话,似乎让朱简烜不高兴了,然后就批评了他两句。
         这次朱靖圭就没敢再随便发表意见了,生怕朱简烜再次批评他。
         但是朱简烜却不希望他这样顾虑:
         “现在我还能动弹,还能给你直接的要求和指导,所以你有什么想法,都要直接跟我说。
         “等我走了之后,可没有人能给你这样说话了。
         “你如果还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怎么解决的,不知道自己的规划和设想是否合适的时候。
         “也没有人能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了。
         “现在你可能会畏惧我,等将来你当了皇帝,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的时候,你就该怀念我了……”
         朱靖圭再次恍然大悟,然后有的尴尬的说:
         “父皇……明白,儿臣这次是真的没有什么想法,儿臣觉得父皇您说的动态平衡很有道理。
         “儿臣现在就是希望,天下能够保持这样的稳定局面,让盛世永远持续下去。”
         朱简烜想要提醒他,盛世不可能永存,但同时也立刻就觉得,自己现在不能老是否定他。
         他是未来的皇帝,是全天下的主宰者,而不是俯首帖耳的臣子。
         于是朱简烜从桌子上拿了一份空白的题本,亲自提笔写了两句简单的命令:
         “命皇太子学习内阁、尚书台、皇家产业集团主要事务,大学士、尚书、掌柜配合。”
         将这个题本交给朱靖圭,同时口头吩咐他:
         “你去内阁和尚书台学习,弄清楚内阁和尚书台是怎么做事的。
         “对于大学士们的票拟,你都跟着看一下,问一下,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建议。
         “对于你看到的那些奏本,你心中如果有觉得合理的处理方法,也可以写个票拟上去。
         “然后再把你自己的感想和疑问,另外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每日傍晚来陪我一起吃晚饭,跟我讨论你的想法和问题。”
         朱靖圭知道赶紧答应着:
         “儿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