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 一七二 第一名的谦谦君子
         ……
         莫老看向众人,一脸微笑。
         “写好的文章可以放在我这里,半个时辰为限,过时的就不用往这边交了。”
         说完,命一旁的侍者准备计时,西洋钟这时候刚好铛铛的敲响。
         巳时过半了。
         计时开始!
         众人都不敢耽误,低着头冥思苦想起来,三层的阁楼里只剩下侍者轻微的脚步声以及研墨的莎莎声。
         半个时辰一晃而过。
         能进明楼里面的不愧都是饱学之士,大部分书生都能写完文章,交了上去。
         之后众人开始一面说着话,等待。说的也不过是谁谁能得第一,谁谁必进前五。
         百余篇文章看起来说慢很慢,说快也很快。
         八股文的优点就在于阅卷省心。
         只因为八股文的格式,韵律,立言等条条框框的束缚太多了,一旦出格,最起码的就是降一等,也就不用继续往下看了。
         不到半个时辰,莫老已经选出了前五,对众人微笑道:“规矩大家都是知道的,老头子在这里再说一遍,自古文无第一,这几份文章的名次只是老朽个人的观点,大家不要在意许多。”
         众人纷纷附和。
         “莫老说的是。”
         “我们都相信莫老的公正。”
         “请莫老说名次吧,我们心悦诚服。”
         见众人都同意,莫老这才缓缓拿出第五名的试卷。
         “第五名:破题,夫仁者纯心而可以敬,人已二之耶!”
         众人互相看了看。
         虽然是第五,但在如此多江南翘楚面前能得第五,已是不易。
         “谁的?”
         “不知。”
         “破题风格像是二师兄的呢。”
         “二师兄没来。”
         众人议论着,谢继文站了起来。
         他虽然千里迢迢来了江南,读书却一直没有落下,前几次参加的文会一直没什么高手,他好一顿大杀四方,没想到这次居然得了垫底的第五名。
         英社果然人才济济。
         不过也还好,第五没给青社丢脸。
         众人看着谢继文上前领文章,有的皱眉,有的思索,有的不屑,有的认真。
         不过大部分都认可了,谢继文不愧是青社三杰!
         同时对青社更看高了几分。
         三杰排名垫底的谢继文就这样了,前两位文章应该是何等的出彩?恐怕比元公子也不遑多让了吧?
         众人还在思索,莫老已经念出了排名第四人的文章破题,只有十余字的破题:“古之承大祭者,无不至严也!”
         众人还没说话,已经有人惊喜的站了起来。
         “我的我的。”
         “他谁啊?不是我们英社的?”
         “是周彦儒!”
         “竟然是他?平日里不声不响的居然也有如此才华。”
         “八成巧合了吧。”
         众人议论中,周彦儒恭敬的接过文章,喜极而泣。
         今天,他终于证明了自己!
         莫老并没有停下,接着念道:“第三名,破题:贤者皆以成仁为终,庸也勉之。”
         “谁的?”
         “不是我的。”
         “我的。”
         大师兄面色有些不大好看,虽然他压了谢继文两个名次,但他的目标可是第一,没想到只得了个第三!
         看来今天运气又不在他这里。
         莫老点了点头:“第二名,破题:敬以存心,恕以推心,合之则仁也!”
         在场有能力得第二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众人互相看了看,只见元公子站了起来,对众人拱手:“侥幸,承让了。”
         众人纷纷恭喜之余又暗自猜测,这次文会是谁力压元公子,大师兄获得了第一名呢?
         没有等太久,莫老接着念道:“第一名,破题:圣人与贤者论仁,唯存其心而推之也。”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喝彩。
         “破的好。”
         “大气!”
         “磅礴。”
         “谁的?”
         众人四下看去,没有人上前领。
         “没人领?”
         等了小半柱香,依旧没人上前认领,莫老也不强求,扶须笑道:“看来是一位谦谦君子,前五已经评完,老朽任务也算完成了,这就告辞。”
         众人纷纷行礼:“莫老慢走。”
         而后都看向那一份没人认领的第一名文章。
         只一眼,谢继文惊呆了。
         这笔迹,错不了!
         贾蓉来江南了?!
         其余众人还在不停的推测这份文章的主人。
         “不像是二师兄的。”
         “二师兄人都没来。”
         “那是谁的?可有人认识这笔迹?”
         “这笔迹……好像是真不认识。”
         “啊!?”
         这时,忽然有人惊叫一声。
         众人看去,原来是此次文会的第四名周彦儒。
         周彦儒也算是“一文成名”了,大家都看向他,笑道:“周兄识得这笔迹何人的?”
         周彦儒点头道:“不错,这位兄台刚刚跟在下做得同一题目入场的。”
         “今天刚来的?”
         “不知道是哪个书院的。”
         “难道是江南四才子之一?”
         “笔迹不像,他们的手书我都有。”
         此时这位淡泊名利的第一名已经勾起了众人的好奇心,众人一副誓要把人找出来的架势。
         “快去拿文章来对照一下。”
         一会儿,入门文章被拿来,众人仔细对照,笔迹果然分毫不差。
         “这篇文章也是极好的!”
         “果然不愧是第一!”
         “会是谁呢?”
         “周兄,你可是这位是谁?”
         周彦儒犹豫了一下,叹道:“只知道他姓贾,听口音应该是京城人士。”
         “京城人士?”
         “姓贾?”
         众人开始思索起来。
         谢继文微笑道:“诸位可猜到了?”
         “呵呵,告辞。”
         谢继文笑着,潇潇洒洒的走了。
         他要去找贾蓉!
         余下众人面面相觑。
         难道是……
         青社社首来江南了?
         元熙看着那一份文章,喃喃自语:“果然是你吗?”
         大师兄看着那份文章,眉头紧皱。
         “谁有贾顺之手书?”
         谢继文追出明楼,望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各色行人,那里有贾蓉的身影呢?
         ……
         一刻钟前。
         “爷,你终于出来了。”
         “人家都要饿死了。”
         贾蓉刚出门,萧萧就缠了上来领着贾蓉的手不放了。
         “你就不会找个酒馆吃饭?”
         “我怕你出来了,找不上我。”
         “好吧好吧。”贾蓉拍了拍萧萧肩膀,笑道:“咱们吃饭去,我请你东道。”
         萧萧:“本来就是爷请嘛。”
         贾蓉:“你想请我也可以。”
         萧萧:“人家是丫头,不配请爷。”
         贾蓉:“配。”
         萧萧:“但是,人家没带钱。”
         贾蓉:“今早上你不是带了吗?”
         萧萧:“我带的是爷的钱。”
         贾蓉:“……”
         二人选了一家临近秦淮河的酒楼,花五十两银子在三楼包了一个雅间。
         “真贵!”
         萧萧忍不住抱怨一句。
         贾蓉站在窗下,看着眼前的明亮的玻璃窗,窗外正好是波光荡漾的秦淮河,几艘装饰的花枝招展的画舫游荡其中,隐隐有莺声燕语的娇笑声暗中传来,又似乎夹杂着某种不知名的哀怨忧伤。
         来到这个世界,贾蓉从没去过青楼,也没上过花船。
         并不是因为贾蓉真的那么洁身自好,而且因为他知道里面的每一个姑娘都是一段血泪啊。
         想起了前世红楼电视剧里面的场景,流落风尘的史湘云见到了落魄的贾宝玉,说了一句:“二哥哥赎我。”
         宝玉放声大哭,然后默默走开。
         生活在这个时代,当然可以选择躺平,尤其是他现在已经是小阁老,小侯爷,即便不努力将来也似乎是富贵一生。
         但,世事难料啊。
         当屠刀架在脖子上,当家族姊妹被人欺凌,当呼啦啦大厦倾倒时……那时才会想到,我当初明明有机会,怎么没努力一把呢?
         “爷看什么呢?”
         “没什么,吃饭。”
         “哦。”
         见贾蓉神色,萧萧也不多说话,乖乖的服侍贾蓉吃完饭,二人回了住处。
         此后两天贾蓉再没有外出。
         要么读书,要么跟着萧萧练武。
         如此又三天之后,焦大终于传回了消息。
         明日就能到金陵码头。
         贾蓉想了想道:“嘱咐一下,悄悄的低调回来,不要引人注意。”现在不比以前了,有锦衣卫在,虽然还不成气候,多少得顾及一些。
         萧萧微笑道:“爷放心。”
         第二日傍晚,焦大风尘仆仆的来了这边院子,刚见到贾蓉就赶紧行礼:“见过大爷。”
         贾蓉伸手扶了一下,笑道:“不必多礼,我看你黑了很多,差点就认不出你来了。”
         焦大摸了摸脸,笑道:“海上风吹日晒的,黑了也难免,再说我一大把年纪了,又不打算找媳妇。”
         贾蓉笑道:“也可以找啊,要不要我做个媒?。”
         焦大老脸一红:“大爷别笑话我。”
         贾蓉:“我说真的。”
         焦大:“咳咳,真不用,这么多年自己一个人习惯了,再说太爷,老爷,大爷都还没媳妇,我一个下人,哪里能。”
         贾蓉:“……”
         确实啊!
         家里目前只有贾敬的一个上了年纪的小妾,另外两个年轻一些的喜欢跟珍老爷混闹的已经给太爷送去了尼姑庵。
         太爷一心朝堂。
         老爷一心修道。
         国公府将来的主母,只有靠自己了。
         贾蓉拍了拍老当益壮的焦大,微笑道:“等我娶了媳妇,马上给你安排,你想要个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
         焦大:“……”
         “爷,咱们还是说正事吧。”
         “好,那就说正事。”贾蓉不打算继续为难这位老家仆了。
         焦大兴带着奋道:“大爷,小的这次出去才知道,原来世界上除了我们大夏,还有很大的地盘,不说东边的倭国,南边的南越国,在往南还有吕宋,现在被一个叫什么荷兰东印度公司,再往南还有澳洲,西边更有……”
         “我知道。”贾蓉摆手打断焦大的话,让他跟着到了里间书房,拿出一张图纸,指着笑道:“你看看吧,这是我们大夏。”
         焦大睁大了眼,震惊道:“这是地图!我在南洋那边看到过一次,大爷居然也有,而且比外面的还详细很多呢。”
         “呵呵。”
         贾蓉笑了笑。
         “你觉得目前我们大夏如何,那些外国人如何?”
         焦大想了想,道:“外国不过是区区蛮夷,哪里比得过我们大夏一根手指头。”
         不错!
         论起人口,论起生产力,甚至军事力量现在的大夏绝对是世界最强的,把两个什么牙,荷兰,三个国家人口加起来不足江南几个省的人口多。
         毕竟,人多力量大!
         然而论起科技,大夏比起他们就有一点点落后了。
         不说别的,就那西洋钟大夏就没有,只能从西洋那边进货,还有弗朗机大炮也多是买的人家的。
         当然,大夏的火炮火铳现在也很成熟了,只比他们落后一点点,现在开始努力追赶,不几年超越他们不是问题。
         毕竟,底子厚。
         贾蓉提醒道:“虽说都是些蛮夷,也不可掉以轻心,要牢记我们的优势在于人多,离的家近能随时补给,有朝廷的强大后台,只要太爷还在阁老位子上一天,就没人敢动我们。”
         焦大点点头。
         “大爷,我知道了。”
         “那就好。”
         贾蓉画风一转,道:“台州的事打探的怎么样了?”
         台州,目前不属于大夏。
         是个小国家。
         大夏身为礼仪之邦,当然不会随便侵略占领身边的小国,甚至还会在每年万邦来朝的朝会上面给予很多好处。
         不过现在台州被荷兰人占着。
         焦大道:“那边有两千的小黄毛守军,领头的叫什么,什么,记不太清。”
         才两千人。
         贾蓉一挥手:“不管叫什么,敢来我大夏周围撒野就灭了他们。”
         焦大微微皱眉:“只靠我们的人怕是……”
         贾蓉微微一笑。
         “吾早有计策。”
         “两淮这边的跑了几个大盐商,这件事你听说没?”
         焦大笑道:“听说了,大概是去了海王那边投效了。”
         贾蓉道:“海王承认了?”
         焦大摇头道:“没有。”
         “海王虽然横行于大海,不过还是以大夏汉人自居,自然不会公然收留朝廷罪犯。”
         贾蓉笑道:“那就好。”
         “这封信你回去的时候给两淮海防水师指挥,他会明白怎么做的。”
         贾蓉把早就准备好的信笺给了焦大,又嘱咐道:“记得大海上照看一下薛家,那是我的买卖。”
         焦大笑道:“爷放心,我晓得。”
         ……
         两淮海防指挥使徐光良拿着贾蓉给的信笺,微微皱眉。
         很快他召集了手下诸将议事。
         “大人这么晚召集我等,难道有盐商的消息了?”
         徐光良:“不错。”
         众人大喜。
         最近一段时间朝廷催的紧,尤其是戴权老阉贼,把他们逼的真是焦头烂额。
         “在哪里?”
         徐光良:“台州。”
         众人:“台州?”
         徐光良拿出贾蓉的信,道:“这是小阁老的信,你们看看吧。”
         众人传阅着看了一遍,神色凝重。
         “小阁老的意思是?”
         熊福狐疑道:“攻打台州吗?”
         郑严想了想道:“八成是了!”
         “李兄,你说呢?”
         李重山的官位虽然不高,不过却被人认为是贾蓉亲信,是以众人都很看重他的看法。
         李重山很干脆的道:“咱们想那么多做什么,小阁老说什么咱们就做什么。”
         “李兄说的不错。”
         毕竟,他们都有把柄在贾蓉手中,不听话也不行啊,而且贾阁老在朝中势力极大,跟着贾小阁老走肯定没错!
         见众人都同意,徐光良道:“好,既然诸位都同意了,那咱们联名上书就说已经发现盐商踪迹,就在台州岛上。”
         “只要朝廷的旨意一下,就将他们杀个片甲不留。”
         “不错,人头还能当做倭寇换赏。”
         “嘿嘿,小阁老这是给我们送功勋来了!”
         “万一台州岛上没有找到人怎么办?”
         “这……”徐光良想了想:“此事自然有小阁老,咱们无须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