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 第111章 工业发展从抄袭和盗版开始
         在刘明启被押走之后,军法司的官员向着方海洋行了一个军礼,然后说道。
         “多谢指挥官阁下配合我等工作。”
         方海洋只是神情有些颓然的说道。
         “应该的!”
         刘明启不同于其他人是文官,他是武将,还是海军舰队的指挥官。
         军法司想要拿下他,必须得有方海洋这位海军总指挥的配合才行。
         否则的话,一个不慎便有可能弄巧成拙,引发兵变。
         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事情!
         所以,军法司在拿人之前,才会事先通知方海洋,要求方海洋配合他们行事。
         而对方海洋来说,刘明启是他的心腹,这次刘明启犯事,他方海洋又岂能抛开干系?
         为了撇清自己身上的麻烦,着手协助军法司拿人,就是最直接的方法。
         方海洋琢磨着,自己事后要不要去向王上请罪……
         ……
         车马粼粼,翁合翁同翁家两兄弟告别老父,离开湘阴,带着几名随从,结伴赶往广州。
         翁合是因为大唐在湖南的那场科举取中了他,此次前来广州,是为了领取相关的官谍文书,然后准备赴任。
         而翁同则是前来广州,准备前去佛山那边的工业园考察一下,购置一批机械设备,然后回湘阴将他们翁家的粮食加工厂给搭建起来。
         车马一路不停,沿着官道前行。
         晚上在驿站投宿,白天赶路,前后走了二十天左右,翁家两兄弟终于赶到了广州城外。
         而此时,已是年关将近。
         看着前方那座广州巨城,翁合转头对自己弟弟说道。
         “二弟,等进了广州,咱们先一起去投宿。”
         “然后等明天咱们再分头行动,我去内政部的组织司报道,你再启程去佛山可好?”
         翁同闻言,圆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然后说道。
         “都听大哥的!”
         两兄弟说罢,继续坐着马车向广州行去。
         排队进城,然后找了间客栈,要了间上房投宿。
         之所以只有一间,那是因为这段时间以来广州城内的客栈房间十分紧俏,他们所投宿的这间客栈中几乎已经住满。
         投宿了不少来自天南海北,甚至是西洋,朝鲜,倭国,南洋各国的商人。
         以至于两兄弟只能拼房睡,随行的随从们更是只能去挤大通铺。
         等他们安顿完毕,时间已经到了晚上,兄弟俩在客栈一楼找了个位置坐下,然后点菜准备吃晚饭。
         饭桌上,翁合向客栈小二讨要了两张报纸,在等着上菜的同时,他和翁同一人一张翻阅了起来。
         这是一份大唐日报,属于比较官方的喉舌报纸,由大唐朝廷承办。
         上面一般很少刊登娱乐性的新闻,大概都是较为严肃的政策变动,朝廷大军战报等相关内容。
         翻看着报纸,翁合脸上露出一个颇为惊诧的表情。
         因为,报纸打头第一句,就是一行加大加粗的大字。
         【号外!号外!】
         【9·23特大走私案告破,一应贪官悉数落网,涉案人数高达千人。】
         接下来,就是对9·23特大走私案的案件过程的详细叙述。
         包括案件经过,破案过程,处理结果,以及对相应经手人员的表彰。
         最后还总结了一句,依法纳税是每一位大唐子民应尽的义务,偷税必纠,漏税必罚。
         翁合看着报纸上那一连串的斩首,抄家,流放,劳改名单,只感觉一阵心惊胆战。
         忍不住提醒对面的翁同道。
         “二弟啊,将来咱们翁家做生意,一定要照章纳税。”
         “你看这些人,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竟将自己全家都给搭了进去,可真是不值。”
         翁同也是点点头,十分感叹的说道。
         “税务司副司长,海军的舰队指挥官,这可都是大人物,谁能想到他们竟折在了走私这样的小事中。”
         一旁端着盘子前来上菜的小二听到了翁同的感叹,开口搭话道。
         “两位客官有所不知,这次的走私案,可不是报纸上报的这么简单。”
         “里面有不少事情呢!”
         翁同闻言,八卦的心思有些按捺不住,开口询问道。
         “小二哥知道些什么?详细说说!”
         小二闻言,也是不做隐瞒,开口说道。
         “诸位或许有所不知,这次走私案之所以闹得这么大,关键不在于走私,而是鸦片。”
         “众所周知,王上的父亲是当年鸦片战争英夷入侵时,为了抗英而牺牲的。”
         “正因为如此,王上恨极了鸦片。”
         “所以在大军打下广州之后,便开始在广州禁绝鸦片。”
         “这些当官的竟趁着王上不在广州,就勾结洋人往我广州走私鸦片,戕害百姓,借此谋利。”
         “王上知道了此事,岂能容忍?”
         “这不,9·23走私大案爆发了,那些当官的抄家的抄家,灭族的灭族,也算是遭了报应。”
         翁同闻言,一脸赞同的点头然后说道。
         “不过要我来说,不管原因为何,可朝廷禁绝鸦片,却一定是好事一桩。”
         “鸦片着实是害人的东西。”
         在翁同小时候,他的二叔便染有烟瘾。
         他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二叔从一个身形略胖,笑起来很和善的中年胖大叔,在抽上鸦片之后,很快便变得形销骨立了起来。
         然后很快便咽了气,临死前整个人更是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
         四周的众人闻言,都是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这年头,深受鸦片戕害的人可是不在少数的。
         尤其是广东这地方,位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更是鸦片受害的重灾区。
         别的不说,大唐禁绝鸦片的举措,在广东绝对是收拢了一大波人心的。
         翁家两兄弟吃完晚饭,然后便返回了房间。
         休息了一夜之后,两兄弟分头行动,翁合前往广州城内的内政司下辖组织部,准备接受授官。
         而翁同则是带队前往了佛山,准备采购一批新型的稻谷脱壳机。
         之所以要前往佛山,那是因为现在的佛山就是大唐的工业中心。
         不光是大唐的兵工厂设在佛山,佛山那边还开设了一座工业园。
         专门拥有扶持各类工业的发展!
         翁同带人抵达了佛山,找了个牙人介绍,便在牙人的带路下,前往了佛山工业园中的一座机械厂。
         出面接待他们的是机械厂的厂长,姓高名叫高伟。
         高伟笑呵呵迎上前来说道。
         “不知老板贵姓,来是想采购些什么机械?”
         翁同手中摇着折扇,派头十足的说道。
         “我姓翁。”
         “我家是做粮食生意的,是故,想采购一批稻谷脱壳机,开办一座粮食加工厂。”
         “不知厂主这里有没有货?”
         高伟在前面领路,一边走一边说道。
         “脱壳机啊。”
         “没问题,当然是有的。”
         “不知翁老板想要什么型号的?”
         翁同回想着自己此前打听到的相关数据,开口说道。
         “要最新款的滚筒脱壳机,还有相应的配套设备。”
         高伟闻言,点点头说道。
         “翁老板随我来,带您去看看现货。”
         说话间,他在头前带路,带着翁同进了一间厂房。
         厂房内,摆着一台新型的滚筒脱壳机,以及当做动力源使用的蒸汽机。
         还有几名工人正在调试设备。
         高伟上前去和工人说了几句,那几名工人便开始启动设备。
         蒸汽机被点燃,一铲铲的煤炭被装进了炉子,随着温度升高,蒸汽机逐渐启动。
         活塞带动传动轴,开始输出动力,一阵轰轰轰的巨响声中,滚筒脱壳机也被带着转动了起来。
         金属零件的摩擦声中,一袋袋带壳的稻谷被倒入了料槽。
         随着机械运作,稻谷的外壳脱落,白花花的大米从出料口涌出,被用麻袋接了起来。
         等机械停下运作,高伟事宜翁同上前查探。
         翁同将手伸进米袋,捞起一把大米看了起来。
         看着自己手上拿尚且有余温的米粒,翁同将大米送到鼻子前闻了一下,一股子粮食的香味扑鼻而来。
         翁同将大米重新返回麻袋,然后上前去检查机器,一阵装模作样的悄悄摸摸之后,他开口询问道。
         “高厂长,这一台脱壳机多少钱?”
         高伟一双看似憨厚的眼睛里闪过一抹狡黠,开口说道。
         “不贵,一台滚筒脱壳机五十块银元。”
         翁同蹙眉道。
         “那蒸汽机呢?”
         高伟笑笑说道。
         “蒸汽机就要贵一些了,二百块银元一台。”
         “不过,一台蒸汽机可以同时驱动四五台串联的脱壳机,所以也不算很贵。”
         大唐的工业发展刚起步,之所以能把机械的价格给打下来,最主要靠的便是规模化生产。
         为了推动工业发展,大唐朝廷几乎公开了所以机械设备的生产图纸,甚至对盗版和抄袭都采取半放任的态度。
         想办工厂的,只要卖一份图纸,再攒几个工匠,就能把架子给搭起来。
         也正是这些遍地开花的小厂子,极大的推动了大唐的工业化进程。
         虽然产品质量没保障,但规模却是起来了。
         等数量起来了,自然会有人开始内卷卷质量,卷发明。
         到时候,质量自然而然也就提起来了。
         发展初期嘛,搞盗版搞抄袭确实是一条捷径。
         除去工业革命的先行者英国,后续的其他工业国不管是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几乎清一色都是靠抄袭和盗版起的家。
         大唐自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