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 第142章 人心中的火焰
         张乐行闻言,心中泛起了思量。
         安徽招抚使?
         如此看来,大唐下一步是极有可能要向安徽用兵了。
         否则的话,一个空头的安徽招抚使,想要招揽他们捻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深吸一口气,张乐行开口说道。
         “陈大人还请随某来,各位旗主已经在稚河集等候多时了。”
         陈承瑢点点头,纵马赶上张乐行等,一群人骑马向稚河集的方向赶去。
         路上,陈承瑢与张乐行交谈。
         “不知兄弟姓名?如何称呼?”
         张乐行笑笑道。
         “兄弟不敢当,小人姓张,在家里行三,陈大人叫某一声张三就是。”
         陈承瑢哈哈大笑。
         “哈哈哈,原是张三兄弟。”
         “不知兄弟对接下来的天下大事有何看法?”
         张乐行也不隐瞒,只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天国覆灭,清妖即将卷土重来,天下的反清义军中,能执牛耳者,唯有大唐是也。”
         “我等捻子虽人多势众,但却没个统一的号令,想要独自成事,只怕是不能。”
         “陈大人能代表大唐前来招揽,乃是我捻军之福,也是天下之福。”
         张乐行并不是没野心,而是他能够认清现实。
         捻军看起来虽声势浩大,纵横数省,规模不在太平天国之下。
         但是,捻军是以宗族势力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内部各有从属,无法形成合力。
         而这,也就决定了捻军的上限不会太高!
         现在也就是清妖的主要精力不在捻军身上,捻军凭借其骑兵数量众多的高机动性,还能够横行一方。
         但是,一但等清军将注意力集中到捻军身上,派遣大军围追堵截,层层围剿,捻军形不成合力的话,是很容易被各个击破的。
         所以,张乐行迫切的需要抱一条大腿,借着大腿的声势,来确定自己在捻军中的领导地位,借此来整合捻子们的力量。
         然后,他才有实现自己野心的机会!
         历史上的张乐行也正是这样做的。
         只不过,历史上他选择的这条大腿是太平天国。
         而在历史上,张乐行也正是在接受洪秀全的册封之后,才成为捻军各旗共同拥戴的盟主的。
         只不过即便如此,他对捻军的控制力还是相当有限,真正能够如臂指使的,也就只有他自己的黄旗兵马。
         其余各旗他很难调动!
         而这,也是捻军在太平军被覆灭之后,很快也相继覆灭的原因所在。
         可由于现在天国已经凉透了,张乐行只能选择大唐。
         所以,面对大唐派来的安徽招抚使,张乐行可谓是十分重视。
         甚至是隐藏身份,亲自前来迎接。
         陈承瑢笑笑,然后点破道。
         “张三兄弟应当不是一个普通的亲兵吧?”
         “普通的亲兵可不会懂这些东西。”
         陈承瑢听完张乐行的见解,再结合之前张乐行自称家中行三,他脑子里灵光一闪,对张乐行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就他所知,捻军的领袖之一张乐行便是排行行三的。
         此人自称是张乐行的亲兵,还排行行三,且有这般见识,恐怕就是张乐行本人。
         张乐行闻言,知道自己被识破,也就不再隐瞒,抱拳说道。
         “哈哈,既然陈大人识破,那在下也就不隐瞒了。”
         “重新自我介绍一下,捻军黄旗旗主张乐行,见过陈大人。”
         虽然现在捻军还未曾正式确立五旗制,但早在去年十八铺聚义之时,张乐行便打出了黄旗。
         陈承瑢还礼道。
         “大唐安徽招抚使陈承瑢,见过张旗主。”
         两人相视一眼,哈哈一笑。
         “有劳张旗主亲自出迎了。”
         陈承瑢开口客套道。
         “陈大人客气,大唐派遣大人远道而来,招抚我等捻子,我等岂能怠慢陈大人?”
         “陈大人请随我来吧,弟兄们在稚河集已经设好了宴席,就等陈大人入席了。”
         张乐行十分热情的招呼。
         说话间,他带着陈承瑢等往稚河集而去。
         在抵达稚河集这个捻军的大本营之后,陈承瑢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龚得树,苏天福,冯金标,张凤山等捻军旗主将领纷纷出营迎接。
         甚至,他们还将军队拉了出来,按照不同的旗帜,列出不同的阵列,拉着骑兵在原野上纵马奔驰,展示自家的军威。
         面对陈承瑢这个大唐的安徽招抚使,这些捻军将领表现的都很是尊重。
         之所以要搞这么一个“下马威”,其实不是为了给陈承瑢一个“下马威”。
         他们既然接受了陈承瑢前来自己的老巢,便说明他们已经做好了接受大唐招揽的准备。
         之所以还要这样做,无非也就是为了能够把自己手底下的这些弟兄卖个好价钱。
         宴席上,陈承瑢举杯说道。
         “本官来安徽之前,便无数次听闻捻军兄弟都是英雄好汉,横行一方,杀贼破城,打的清妖胆战心惊。”
         “如今一见,捻军兄弟们果然名不虚传。”
         “军威果真甚是雄壮也!”
         面对捻军众将的“下马威”,陈承瑢并不恼火,果断选择了接招,并反手就是一个捧杀。
         他此次前来安徽,目的就是招抚捻军,为接下来李奕御驾亲征江南做铺垫。
         只要能完成招抚的目的,其余的一切都是旁枝末节。
         既然捻军这边想要在他面前展现一下实力,那他捧着就是了。
         捻军诸将见此,纷纷抱拳道。
         “陈大人过誉!”
         陈承瑢见此,也就不再绕圈子,而是直接了当的说起了正事。
         “诸位,今日本官带队前来稚河集。”
         “便是奉王命而来,招揽诸位弟兄投身大唐帐下,共谋反清大业。”
         “只要诸位弟兄愿意率部投效大唐,高官厚禄,封妻荫子,朝廷定不吝啬。”
         “不知诸位兄弟意下如何?”
         陈承瑢话音落下,现如今捻军的二号人物龚得树开口询问道。
         “陈大人,不瞒您说,我等弟兄虽有心投奔大唐,但以往自在惯了,只怕受不得军法约束啊。”
         龚得树这便是在开条件了。
         明面上他是说底下人受不得军法约束,可实际他想要的是大唐不能插手他所部的军权。
         他们这帮人之所以选择接受大唐的招揽,为的是大唐给的名义,而不是真想做李奕的忠犬。
         乱世之中,人人心中都有一团名为野心的火焰在烧,不把人打服,没多少人甘心居于人下的。
         苏天福,冯金标,张凤山等人也是纷纷表态。
         “是啊陈大人,我等自在惯了。”
         “陈大人,大唐的军法太严格了些,只怕底下的弟兄们会有所不满。”
         “……”
         陈承瑢见此,知道这是捻军在向他开条件。
         接受招揽可以,但大唐别想实际控制他们的队伍。
         陈承瑢依旧满脸笑容的说道。
         “好说好说,只要大家能一起反清,这些细枝末节都是可以商议的。”
         “既然捻军的弟兄暂且适应不了大唐的军法,那便暂缓实行也可以。”
         对于捻军的小情绪,陈承瑢并不当回事。
         大唐对于招揽义军这件事情,其实颇有心得。
         当年的凌十八那便是最好的例子。
         刚开始的时候,凌十八所部保留了相当程度的自主权的,李奕除去给凌十八所部拨付军械和钱粮之外,其他事情什么都不管。
         甚至他连各级军官的任免权都放权给了凌十八。
         可谓是给足了凌十八面子!
         可结果呢,随着凌十八所部也接受分田,接受大唐给的粮饷军械,接受整编,温水煮青蛙之下,现在凌十八在军中的话语权已经和普通的军队主官不差多少了。
         所以说,陈承瑢并不介意暂时给捻军多一点的自主权。
         毕竟人家刚投过来,你就要夺人家的权这肯定不合适的。
         真要是这么干,别怪人家降而复叛。
         总得给人家一个适应的时间不是?
         只要捻军接受了大唐的招揽,大唐有的是手段温水煮青蛙,慢慢同化捻军,洗去捻军中各级将领的印记,让他们变成真正的唐军。
         陈承瑢此言一出,捻军众将的表情都是有些意动。
         张乐行见此,明白了大唐同意给他们自主权的事情,当即站出来拍板道。
         “都他娘的说的什么话?”
         “军法就是军法,我等既要投奔大唐,岂能不受军法约束?”
         陈承瑢笑着说道。
         “无妨,无妨的。”
         “大唐军法严明,诸位弟兄新投,需要有个适应的时间也是理所应当。”
         苏天福开口询问道。
         “陈大人,我等若归降大唐,大唐那边可有见面礼?”
         和龚得树的目的一样,苏天福也是站出来开起了条件。
         陈承瑢点头说道。
         “那是自然,本官这次从广州而来,随队携带银元二十万,珍宝若干,算是大唐给诸位捻军兄弟的见面礼。”
         二十万块银元,并非一个小数字。
         但在李奕看来,这是值得的。
         只要能将捻军拿下,别说二十万块银元了,即便是二百万,他同样血赚。
         要知道,现在的捻军可是以骑兵为主的一支队伍。
         各部加起来凑个几万骑都不成问题。
         可大唐若想练一支几万人规模的骑兵出来,所需的花费几百万块银元可远远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