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重八家的傻儿子 > 第一百六十二章 皇帝要放弃体弱多病的太子?大明将马上出现吴王党!
         第162章
         紫禁城,坤宁宫。
         “这一次,咱也算是耍了一回无赖了!没办法,为了选出更有才的士子,也为了给北方考生一个机会,咱只能这么做。”
         “接下来,就看臭小子的考题了,他跟我咱说,他的考题能够筛选出真正的能员干吏来,哼哼!咱就给他一个机会!”
         “不过啊,咱还是有点担心……要是重新会试,按照臭小子的考题来,结果到时候进士名额还是被南方考生所占据,那该如何是好?毕竟多年的战乱,南方学子所享受的资源和北方学子,本就是不平等的……”
         “妹子,妹子?”
         马秀英专心致志的纳着手里的虎头鞋,对于老朱的絮叨略显敷衍。
         “哎呀,你快别纳鞋了!这有啥用?”
         朱元璋一把夺过马秀英手里的虎头鞋,一脸急躁的道,
         “要做鞋子,咱随便找个针工局衣帽局的奴婢给你做了就是了!弄个一千双,一万双都行!”
         “别把精力放在这些没用的地方啊!”
         虎头鞋被夺,马秀英只是眉头一扫。
         “拿来,还给我。”
         她语气虽淡,却有几分命令的味道。
         “你……”
         “哎!”
         朱元璋叹了一声,却也只能将手里的虎头鞋送还给了马秀英。
         “我不把精力用在这里,那用在哪里?”
         马秀英重新拿回了虎头鞋,方才轻哼道,
         “针工局那帮奴婢的手艺,我才不放心!再说了,这是给我未来大孙子的,一针一线都是我这个当奶奶的心意,那是一千双、一万双都比不上的!你懂不懂?你瞧瞧,这上面的金丝,多漂亮!”
         “为了这漂亮的云纹,我还专门找人学过呢!”
         “将来我的大孙儿穿着这虎头鞋,戴着我那虎头帽,那一定是虎头虎脑的!嘿嘿!”
         她想着想着,竟是笑了起来。
         朱元璋:“……”
         “大孙大孙,你就知道大孙!你的大孙还早着呢!”
         他气恼道,
         “现在先解决眼下的难题好不好?”
         马秀英闻言,却是眨了眨眼。
         “眼下的难题?眼下有什么难题?”
         “后宫被我打理的井井有条,小橘子的婚事我也已经操办的差不多了,本来还很赶的,结果钦天监那边说初八日子有星动,把日子改到廿八了,一下子推后了二十天,那我就不着急了,就掰着指头等日子到就行了。”
         “作为皇后,我要做的事儿都做完了啊!”
         朱元璋白眼一翻。
         “你揣着明白跟咱装糊涂是不是?咱说的是眼下科举的难题!”
         老朱没好气的道,
         “咱还是有些顾虑!你一向自以为冰雪聪明,就不能帮咱分点忧?”
         “还有,别跟咱说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的屁话!咱不想听!你干吧干吧,咱这一个人脑子转不过来,允许你干!干到你死了带进棺材里,下一代皇后不准干政就完事了!”
         马秀英抿嘴一笑。
         “行啦,我逗你呢!我会不帮你想法子吗?”
         她道,
         “你说的时候,我就已经在想了,其实说难也不难。既然你想让北方士子也当官,那就不要让他们和南方士子竞争,直接给他们进士名额不就好了?”
         “北方士子和北方士子竞争,南方士子和南方士子竞争,两边都给予一定的进士名额,如此一来,不管考试的结果如何,两边都能出进士,都能当官。”
         朱元璋听到这话,眉头顿时一挑。
         “把他们分开?”
         他喃喃道,
         “这……可行吗?”
         马秀英应道:
         “怎么不可行?你再把进士名额多给几个,比如南方三十六,北方也三十六,这样北方士子肯定没有意见,而南方士子少了北方士子的竞争,等于是名额也多了,肯定也不会有意见。”
         “反正大明现在缺官,一次科举招七十二个也不算多嘛!只要筛选得当就好。”
         一番话语,让朱元璋陷入了沉吟之中。
         马秀英也不打扰他,继续缝制着虎头鞋……她和朱元璋的模式就是这样,只管给出意见,至于采纳不采纳,执行不执行,那都是老朱的事儿,和她无关。
         “……好,行!”
         良久,朱元璋琢磨出味道来了,拍手赞扬道,
         “这法子确实可行!反正是第一年,多招一些就多招一些,咱就搞一个南榜,一个北榜!让两边都有人上榜,大家皆大欢喜!”
         “咱回头就去研究划分南北!”
         “不过,正如你所说,这样大批量的招人,筛选一定要严格,不能出问题!诶……这臭小子怎么还不来?不是已经派人去喊他了么!”
         话音未落,脚步声已然传来。
         “说曹操,曹操就到。”
         马秀英笑道,
         “这不是来了?”
         朱元璋微微抬头,见朱橘优哉游哉,闲庭信步,不由得眉头一竖。
         “臭小子,赶紧过来!”
         他喝令道,
         “跟你说了早点过来,磨磨蹭蹭个什么?”
         “上次你跟咱夸下海口,说你能编出真正筛选人才的科考题目,为了你这个题目,咱可是顶住压力让会试重考了,这会儿南北考生可都在眼巴巴的等着重考的日子呢!”
         “现在,考试的关键,就在你身上!你弄好了没有?”
         朱橘闻言,只是咧嘴一笑,将怀中的纸张掏出,朝着朱元璋晃了晃。
         “你急个啥?这不就在这呢么?”
         “喏……拿去看吧!”
         他将手中的几张纸甩了过去,朱元璋此刻也是心中好奇,自然也不怪这臭小子的无礼,迅速接了过来。
         只一瞧,老朱便有些咂舌。
         “这么多字?”
         “这么长?”
         朱橘的考题,足足有几页纸!纸上密密麻麻的可以说是全写满了!
         历来科举考题都是只有一句话,甚至只有寥寥几个字,他倒好,反其道而行之!
         “那是参考资料啦,我费了老大的劲儿才编好的。”
         朱橘老神在在的道,
         “真正的考题,就应该细致和严谨,把材料给足,这样才能让考生做出精准的判断,若是有本事的人,自然能够妙笔生花,没本事的人空谈一番,也很容易就被看出来了。”
         “你瞧着吧就!”
         马秀英闻言,也是把脑袋凑了过来,跟着朱元璋一起阅读了起来:
         《道德经》有云:“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
         大国都城往往处于江河的下游,为天下水利之枢纽,水利兴,则国兴;水利废,则国弛……
         自京杭大运河修建以来,历代都为漕运要道,乃国家经济之命脉,然,自洪武元年以来,黄河于原武决口,黄河之水漫过曹州流入梁山一带,淤积四百余里,切断了南北水路,造成了漕运瘫痪。漕运不通,不仅影响了国家的经济,亦对当地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陛下为此甚为忧虑。
         倘若你被陛下任命为治水疏漕的主官,面对运河的淤积,你将如何着手治水?
         “这……”
         马秀英有些愕然的道,
         “这考题倒是非常新颖啊!直接让士子解决当下的难题!”
         “他们……能答得上来吗?”
         这种题目,别说是还没入仕的考生,就是在朝的官员,又有几个有能耐答的出来?
         “哈哈哈,好,很好!”
         朱元璋攥着考题赞叹道,
         “要的就是这样!答不上来,要他们做什么?”
         “这样的题目要是能答好,那绝对是未来的国家栋梁!难是难了点,但难的对!”
         “咱大明朝的官,不是那么好当的!没本事的人,趁早滚蛋!”
         看完这考题,老朱心里也是有些期待了起来。
         四百多个考生,会怎样答卷?
         这么多‘青年才俊’,应该会有人交出漂亮的答卷吧?
         “其实也没那么难,这份考题,并不是要让士子们解决运河淤堵的问题。”
         朱橘笑道,
         “这样的难题,要是能直接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那都不用当编修了,直接去水部上任就可以了。”
         “我想考察的,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个人的经验可以累积和培养,但思路这玩意儿,却往往需要一定的天赋,思路清奇,往往能给人惊喜。”
         “爹,娘,你们继续往后看,我在后面还给出了参考资料,可以降低他们的答题难度。”
         哗啦。
         朱元璋翻到第二张纸,果然看到上面赫然写着‘参考资料一’五个字,上面详细介绍着原武、曹州、南旺等地的地形地势,还将其中一个关键部位‘戴村’做了重点介绍。
         洋洋洒洒上千字,看得朱元璋竖起了大拇指。
         “老六,你可以啊!”
         他称赞道,
         “看得出来,你是下了苦功研究的!这几份参考资料,你收集起来非常辛苦吧?”
         “咱感觉现在都可以直接派你去兴修水利了!朝中那些官员们,都没有你懂!”
         这几份资料内容翔实,仔细阅读下来之后,让他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模拟出了当地的地势地貌,甚至心中都有了几分治水的思路!
         “嗐!毕竟是要为国家选材嘛!”
         朱橘无奈一笑,道,
         “我也是自讨没趣,跟您提了那么个事儿,您也知道我的性子,要么不做,做了就要做好,不然浑身都不得劲啊!”
         “我之所以费那么大力气找资料,也是想要为后面的科举考试打个样,出题,不是简简单单在四书五经里寻章摘句就可以了的,那纯粹就是偷懒!真要招揽人才,出题就得花心思!”
         “都按照我这个标准来,这回问政水利,下回问政赈灾,将来问政律法,抛出具体的问题来,又给予材料辅助引导,何愁明珠蒙尘?”
         事实上,他的出题思路,也是参考了后世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题。
         啪啪啪!
         听到这话,马秀英也是拍起了手。
         “好,真好!”
         她称赞道,
         “不愧是我的崽,就是优秀!”
         “重八,这回你总可以夸一下你儿子了吧?科举这事儿,你就说他办的咋样吧!”
         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
         他再度翻看参考资料,看到最后,竟然是一张简略的漕运图,图上将几个重要地方都给标注了出来,甚至还将淤积的地方涂成了黑色!
         “好家伙,这图纸都给出来了!”
         老朱惊叹道,
         “臭小子,你还真有点东西啊!”
         原本只是一道题目,他还觉得有些单薄,现在算上参考资料和漕运图纸,再一瞧——简直是完美啊!
         “今天确实得好好夸夸你了,也允许你把狐狸尾巴翘起来!”
         “咱看,以后大明科举的题目就都由你来做主吧!这道题咱很满意,过几天就用!你现在可以抽空开始构思下一题了,咱下次科举用。”
         朱橘:“???”
         “你想累死我?我这就是负责打个样啊!”
         他连忙道,
         “后面别找我了!找我,我也不干!”
         出这一道题,自己不知道查阅了多少资料,费了多少脑细胞,当年高考的时候,都没这么用功!
         再来?
         饶了我吧!
         “哼哼,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朱元璋轻哼道,
         “不干?那可由不得你。”
         老朱本就是看人好用就把人往死里用的典范,现在抓住了朱橘这个能力,岂肯让他清闲?
         “小橘子,你也别有压力。”
         马秀英见朱橘脸色不好,迅速劝慰道,
         “这科举嘛,三年才一次,一道题目让你准备三年,这也不难的嘛。”
         “到时候娘帮你一起想好了,为国家选拔人才,说到底最终也是为了咱们朱家,你说是不?”
         朱橘听到这话,神色方才恢复了几分,可朱元璋的下一句话,又再度让他的血压升高了。
         “对了,这次会试重考,依旧是由你担任总裁。”
         朱元璋笑道,
         “考题由你出,监考也是你,这下,那些新科进士想不当你的门生都难了。”
         “也好,让他们当皇子的门生,总归好过给李善长、宋濂他们当门生来的好。”
         本来他就想把朱橘往‘丞相’的这个方向培养,与朱标相辅相成。
         门生多,便可在朝中话语权大,到时候能压制一干文臣武将,自然是再好不过。
         “我特么……”
         朱橘白眼一翻,差点气晕过去!
         闲散王爷……终究是当不成了么!
         ……
         次日,皇帝下诏,于当月廿三日重开科举,只试一场,为期三日!
         数日后。
         贡院之外,人声鼎沸。
         除了那三十六个被夺了功名打回原形的士子蔫了吧唧之外,其他所有士子皆是摩拳擦掌,神采奕奕。
         原本以为名落孙山了,结果皇帝竟然奇迹般的下令重考!
         这无疑是给了他们复活的机会啊!
         “上一次,我发挥的不够好,这一回,我一定要把机会把握住!”
         “没错,上回我发挥的也不行,得亏运气好,陛下开恩下令重考,这一次,我必夺取功名!”
         “诶,你们知道为什么陛下下令重考吗?我听说啊……是对那三十六个人极不满意,震怒之下才降旨重考的!”
         “啧啧,真不争气!给他们机会都把握不住。”
         “……”
         士子们窃窃私语着,此刻心情都不错。
         “你放什么屁!”
         那三十六个士子本就心里不痛快,此刻被人背后蛐蛐,哪里还能忍受?已有几个脾气大的叫嚷了起来,
         “你根本不知道陛下出了什么刁钻的题,换你去,你也不行!在这里说风凉话!”
         “对了,你也没资格去,连被淘汰的资格都没有!上次不行,这次也照样不行!”
         这番话语,算是戳到了落榜士子的痛处,双方互相揭起了伤疤,情绪越来越激动,大家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说到情急处,就要动手!
         “行了!大家都是自己人,闹什么?”
         “我听说啊,这次陛下把他们打回,是为了照顾北方人!你们知不知道,北方人一个都没上榜!“
         “嗯,我也听说了,说是有很多人长途跋涉未能参加考试,呵呵……就他们那三脚猫的水平,就算赶上了又能如何?能是我们的对手?”
         “就是,北方蛮子罢了。”
         “嘘,别被他们听见了,他们的块头可大……”
         “……”
         考生们私语着,自然而然的,就自动分成了南北两派。
         两边互相看不顺眼。
         自大唐灭亡之后,北方燕云十六州就一直为外族所控,长达四百年之久!
         四百年,沧海桑田,若非朱元璋北伐成功,统一华夏,恐怕南方和北方,就真的是两个种族,而非认同‘华人’这个身份了!
         从这一点来说,说老朱有再造华夏之功,确实不是吹嘘!
         咚!咚!
         一道身影从贡院内走了出来。
         先前考过的士子见到来人,顿时恭敬行礼,恭声道:
         “学生参见总裁。”
         朱橘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了一众北方考生身上。
         “都来了?这回没有缺考了的吧?”
         他笑着招呼道,
         “北方学子们,一路跋涉赶路,又不通南音,你们辛苦了。”
         “父皇特意叮嘱过我,要关照你们,你们有什么诉求和想法,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会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为你们解决。”
         南方士子们闻言,皆是目露不忿之色。
         这分明是偏心啊!
         而北方士子们听到这话,皆是目露感动之色。
         “多谢总裁!”
         “陛下开恩,能让我等参加会试,我等已然是感激不尽,只求好好考试,能有机会报答陛下恩典,除此之外,并无他求。”
         “对,并无他求!”
         他们倒也很识时务,并没有提出要求来。
         “好,有这想法就好。”
         朱橘朗声道,
         “我相信,无论是北方士子,还是南方士子,你们都有报答皇恩,为民造福的志向。”
         “但进士的功名就这么多,无法让所有人都如愿,为此,父皇也是绞尽脑汁,熬了几宿,方才最终拍板——大明第一次科举,增加进士名额!”
         此言一出,众人皆喜!
         无论对谁来说,增加名额都是好事!那意味着自己夺得功名的几率将大增!
         哪怕多一个都是好事!万一那个就是自己呢?
         此刻,就连那三十六个被打回的士子目中都燃起了希望!
         不蒸包子争口气!第一次被夺回了功名,要是第二次还能再考上,那总能证明自己不是草包了吧?
         两考两上,若能做到,那绝对是含金量拉满,流芳后世的!
         “进士名额,从原先的三十六个,增加到七十二个!”
         朱橘宣布道,
         “等诸位考完之后,陛下会将你们的试卷按照籍贯进行分类,分为南、北两榜!”
         “届时,南榜进士三十六人,北榜进士,亦三十六人!”
         “如此取仕,可以说是史无前例!诸位,机会就在眼前,好好把握!”
         “进考场吧!”
         众考生:“!!!”
         他们还在巨大的震惊中没有反应过来,士兵已然是走了上来,对他们进行搜身!
         “分南北榜?陛下这是一定要给北方人功名啊!”
         “我现在改籍贯还来得及吗?其实我外公是北方人……”
         “拉倒吧!你个地地道道的江南人,还外公是北方人,我奶奶还是山西人呢!”
         “……”
         南方士子们嘀咕着,在士兵严厉的目光之下,最终都是乖乖闭上了嘴巴,走进了考场。
         而北方士子们,脸上皆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喜悦感。
         本来还担心竞争不过南方人,结果来这么一出!
         这一刻,所有北方士子都对大明产生了归属感,对还未谋面的大明皇帝生出了一股子崇拜。
         皇恩浩荡啊!
         吾皇万岁啊!
         朱橘见他们表情各异,不禁暗暗一笑,背着手走到了贡院中央。
         “哎,这一口气选取七十二个进士,会不会造成朝廷官员的臃肿?”
         李善长有些忧虑的道,
         “主要他们都是一群没有经验的读书人啊……还要历练和培养,可问题在于,六部哪里有那么多岗位供他们历练?”
         “陛下搞这样一出,吏部的压力可就大了。”
         宋濂亦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取仕本该是优中优选,陛下认为那三十六士子不够优秀,将他们退回,本来老夫是赞同的,可现在直接把进士名额翻了一倍!这样难道就能选出好官来?”
         他轻叹道,
         “恐怕会有更多的庸碌之辈啊!”
         两个主考皆是有些担心。
         一口气吃不成个大胖子,反而有可能导致消化不良!
         难道这个道理,陛下不明白?
         “两位,多虑了。”
         朱橘摆了摆手,道,
         “虽然名额给了七十二个,但能不能收上来七十二份答卷都不一定。”
         李善长和宋濂闻言,皆是有些不明所以。
         “总裁这是什么意思?”
         “时候到了你们就知道了。”
         半晌过后,考生尽皆坐定,而朱橘也在此刻下达指令:
         “发放考题!”
         哗啦!
         哗啦!
         士兵们将一张张考卷送到了考生的面前,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回每个人都发了好几张纸!上面还密密麻麻写着不少字!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作弊的小抄呢!
         当信心满满、摩拳擦掌的考生们拿到试卷,阅读起题目来时,各种各样的表情,开始在他们的脸上浮现。
         “嘶……”
         “啊?”
         “这??”
         准备充分的他们,在这一刻惊呆了!
         题目的形式,完全是前所未有的全新版本!
         茫然、懵逼、困惑的表现,争相呈现,慢慢的,化为同一个表情——苦!
         “这都什么表情?”
         宋濂将考生的表情尽收眼底,有些疑惑的道,
         “这考题……有那么难?”
         “拿一份我瞧瞧。”
         和上次一样,他俩也是在开考之后,才能拿到真题。
         李善长也是招了招手。
         顷刻间,两份考题送到,一个问题,以及后续那一堆密密麻麻的参考资料映入眼帘。
         “黄河淤堵……如何兴修水利?”
         宋濂愕然道,
         “怎么会是这样的题目?”
         “也太另类了吧!这还是科举吗?”
         这个考题的另类程度,简直和殿试时候,陛下让考生们辨别稻谷差不多了!
         李善长亦是皱起了眉头,他震惊之余,已经开始思考该如何答题了。
         “黄河水患,的确是当下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他沉声道,
         “陛下将这个问题抛出来,看似奇怪,其实仔细想想,也不算有多怪,无非就是把一道殿试的难题,直接放在了会试上。”
         “难的确难,但又给予了这么多参考资料,哦……后面还有一张简略的地图,有这些东西在,老夫倒是觉得这道题也不是不能一答。”
         宋濂闻言,亦是打起了精神,将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参考资料上。
         良久,他忍不住赞叹道:
         “这题出的妙,很妙啊!能把这题答上来的人,绝对可以直接走马上任!”
         “不知道这题是谁出的,太有才了!难道是陛下亲自出的?”
         站在一旁的朱橘干咳一声,嘴角微微上扬。
         这种被人夸的感觉,还是有些暗爽的,不枉费咱用了那么多脑细胞。
         “……难怪殿下说,不一定能交上来七十二份答卷。”
         宋濂看着一众考生,笑道,
         “你们瞧,都是一副抓耳挠腮的模样……咱们到时候,不会收到一堆空白卷吧?哈哈哈……”
         李善长抚了抚须。
         “有可能的。”
         宋濂顿时不说话了。
         他现在有几分庆幸……还好自己已经功成名就了,要是和这批考生一起参加这场科举,自己也未必能答得上来啊!
         ……
         几日后。
         华盖殿内,朱元璋喝着热乎的羊汤,皱着眉头看着面前的奏疏。
         哧溜,哧溜。
         暖洋洋的羊汤落肚,鲜美非常,但他却开心不起来。
         “父皇,应天周围,以及南直隶一带,一个月以来,还是滴雨未落。”
         朱标沉声道,
         “能用的办法,全都用了,和尚也叫了,道士也请了,各种祈雨的办法都试过了,不见丝毫效果。”
         “或许,真的只有您和娘一起去登坛祈雨,才能感动上苍,令甘霖落下。”
         朱元璋神色阴沉。
         “若能感动上苍,自然最好,若不能呢?”
         他道,
         “那到时候咱的这张老脸往哪放?”
         “下雨这个东西,没有操控粉饰的空间,下了就是下了,没下就是没下!做不得假!”
         “你刚才说,各种办法都已经试了,丁点效果都没有?”
         朱标点了点头。
         “对……请了不少高僧大德,还有高功法师,日夜诵经祈雨,我也亲自去了龙王庙和城隍庙一趟。”
         “中间有几天,确有风雷涌动,但最终却是空欢喜一场。”
         朱元璋眼皮一抬。
         “上次不是叫老六去问他师父吗?怎么到现在都还没回话?”
         “这小子忘了?”
         他问道。
         “应该是小弟最近事务太忙,所以忘了。”
         朱标有些无奈的道,
         “又要学习结婚的礼仪,又要主持科举,阅览考卷,他的确是累的够呛。”
         “本来我可以帮他分担一些的,但……哎!我这个当大哥的真是没用!”
         朱标有几分沮丧。
         看着小弟忙的团团转,他这个当大哥的却只能站在一边看着。
         说实在的,他心里也不是滋味儿啊!尤其他还是一个责任心很强,又宠爱弟弟的好大哥!
         “别这么说,等你身体恢复了,自然可以帮咱的忙。”
         朱元璋适时的安慰了一下儿子,转而道,
         “算了!他的确是忙了点,那咱就亲自找彭玄聊聊吧!”
         “你去,宣彭玄觐见!”
         本来他还有点抹不开脸,想找朱橘去表达意思。
         现在这情况,也不能管面子不面子了,里子都快没了!该求人家还是要求,反正又不是第一回了。
         说实在的,朱元璋对于佛道人士向来持怀疑态度,但是对彭玄,他却有着一股子莫名的信任,同时,也带着几分忌惮。
         或许,就是因为对方一直都很灵光,从未失手的缘故吧!
         这样的人,是高人没错,但其实也不太好掌控。
         “好,我这就去。”
         朱标应声而去。
         现在的他,也干不了别的什么,也就是做这样跑跑腿、传传话的活儿……好歹也算是一种运动。
         朱标刚刚离开,便听外面传来声音:
         “启禀陛下,李善长与宋濂求见。”
         朱元璋眉头一挑。
         “叫他们进来。”
         须臾间,两人已然是走进了华盖殿内,朝着皇帝叩拜行礼。
         “免礼,免礼。”
         朱元璋笑吟吟的看着面前二人,
         “两位主考,是科举的结果出来了吗?”
         相比较上次而言,他对于这一次筛选的结果还是比较期待的。
         然而,两个主考此刻却是面露难色,支支吾吾的有点难以开口。
         “怎么了?”
         朱元璋蹙眉道,
         “说话啊!”
         见两人这个鸟样,他心里顿时有了几分不好的预感。
         “……回陛下,此次科举取仕的结果,有些不尽如人意。”
         李善长不说话,宋濂只得开口道,
         “陛下分了南北榜,一共放出了七十二个进士名额。”
         “可这一回考题太过于刁钻,以至于五百多个考生,能够评判的,只有一百四十余份,其余的……差不多和交了空白卷没有什么区别。”
         众所周知,科举是不能交白卷的,那属于态度不良,搞不好要蹲大牢的,所以……哪怕不会,或多或少也要编一点进去。
         要是按照以往的题目,其实还是比较好编的,但是这一回……
         考题专业性太强,编都编不出来啊!
         “什么?”
         朱元璋不悦道,
         “你的意思是,三百多个士子,在这次考试中交了白卷?”
         “你是这意思吧?咱没理解错吧?”
         宋濂苦笑着点了点头。
         “没错……不过,其实也不能怪他们。”
         他道,
         “微臣惭愧,这样的考题要是让微臣来做,微臣大概率也是答不上来的。”
         朱元璋轻哼一声。
         “那看来,你宋濂也是运气好,才得了这一身官皮。”
         他道,
         “要是让你去治理黄河水患,估计你也无法胜任。”
         宋濂尴尬一笑,没有反驳。
         “……罢了!咱也不纠结,那不是还有一百四十多人答上来了吗。”
         朱元璋倒是没有追究太多,转而道,
         “这倒也是超出了咱的预期了,能有一百四十多个,也不错!”
         “他们答的如何?七十二个进士,选出来了吗?”
         这回,宋濂是打死也不开口了,推了推李善长。
         李善长也知道自己不能再装哑巴了,只得如实道:
         “回禀陛下,虽有一百四十余考生完整作答,但仔细审视之后,其中有九十余份皆是无的放矢,并非良策,有的甚至可以用胡说八道来形容。”
         “有三十几份,勉强属于中策,或可一用。”
         “只有十余份,称得上是良策,算是可以直接选为进士的人。”
         “而将这四十余份分为南北榜的话,南榜是二十四人上榜,北榜则是十七人上榜。”
         “两个榜……人数都是未满。”
         朱元璋:“……”
         放出去七十二个名额,结果只勉强选上一半多人?
         这要是放榜,会很难看啊!
         “……看来,真正有能耐的人,还是少啊。”
         朱元璋忍不住感慨道,
         “若是让他们写八股文章,要招满七十二个人,肯定是非常简单。”
         “可咱换了一种考题,结果就成了这样。”
         此时此刻,他倒是没有沮丧,反而还有几分高兴。
         高兴之处在于……起码招上的这四十来个人,是有真材实料的!到时候可以放心任用!
         “陛下,微臣想问,是否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将七十二人招满?”
         宋濂道,
         “若是将现在这样的结果放出去,那肯定会不好看,也会引起哗然……”
         一场科举,结果人都招不满,稀稀拉拉的。
         这岂不是说,大明无人?
         “不必!”
         听到宋濂的提议,朱元璋却是摆了摆手,笃定的道,
         “宁缺毋滥!”
         “选官,是国家运转最重要的事情,每一个官员,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一片青天!”
         “咱可以接受他们人少,但不能接受他们能力不行!庸官是一种祸害,坚决不要!咱也不需要通过招满人来粉饰什么,反而现在这样的结果,能引起广大士子的警醒!这可以让他们知道,大明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官!”
         “就按照现在这样的结果,直接放榜就是了!”
         宋濂和李善长相视一眼。
         “遵旨。”
         旋即,李善长又道:
         “陛下,眼下还有状元、榜眼、探花未曾点出,还有三甲的次序,需要通过殿试来排列。”
         “不知陛下何时殿试,臣等也好通知新科进士们准备。”
         朱元璋略一沉吟。
         “这些啊……”
         他忽的道,
         “这些交给吴王,让吴王去排好了!”
         “考题是他出的,自然能够看出答卷的优劣,让他把答的最好的士子列为状元就是了!其他的,也让他自由定夺!”
         李善长:“?!”
         宋濂:“?!”
         原来,这么刁钻的考题,是吴王殿下想出来的!
         隐藏的够深的啊!
         在贡院的时候,他俩那般夸赞出题之人,后来冥思苦想的时候还骂过出题人,他竟然无动于衷,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真沉得住气!
         而与此同时,他们震惊的还有一点——陛下竟然把这么重大的权力交给了吴王!
         要知道,历朝历代,纵然是太子都没有钦点状元的权力啊!
         陛下实在是对吴王放权放的没边了!
         恍惚间,他俩都不知道朱橘和朱标谁是太子了!就目前来说,朱橘参与政务的深度,以及权力之大,都比曾经的朱标有过之而无不及!
         难不成……陛下真的打算放弃体弱多病的朱标,打算培养吴王朱橘?
         这个疑惑,不光他们有。
         等朱橘把状元、榜眼、探花点出来,以及把一众进士排序之后,估计满朝文武都会有这样的疑惑!
         这一钦点,所有进士都得对吴王感激涕零,从此定为吴王门下走狗!原因无他……他们的功名和前程都是吴王赐予的!
         毫不夸张的说,顷刻之间,大明朝廷将出来一个由新科进士组成的吴王党!
         “陛下的意思是……新科进士的功名与排位,全都由吴王殿下定夺?”
         李善长神色谨慎,想要跟皇帝再确认一下。
         “嗯,对,让他定吧。”
         朱元璋颔首道,
         “定出来以后,给咱看下名单就成了。”
         “就这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