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 第九十三章 浊世昏君,南直皇帝!
         玉熙宫。
         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夤夜觐见。
         裕王、景王相见的事,锦衣卫早间就送上来了,在玉熙宫值夜的黄锦想不出陆炳有何大事求见。
         没有先去启禀皇上,而是先来朝房见陆炳。
         听到黄锦如猫的脚步声,陆炳起身道:“黄公公。”
         “陆都指挥使。”
         黄锦连忙还礼,见陆炳身着朝服,知道必是大事,为难问道:“皇上为了裕王府和景王的事,到这会儿了还没有睡下,龙心甚忧,若非好事或天大的事,您不妨明儿再来朝见。”
         裕王府二龙相见。
         景王许诺登基杀子立侄的妄语。
         但凡是个父亲,都是睡不下的。
         要是再添些烦心的事,皇上恐怕今晚就不必睡了。
         “事关重大,非要惊动皇上不可。”陆炳无可奈何说道。
         二人都是兴王府的旧班底,跟随着皇上几十年,黄锦明白,陆炳真是万不得已了。
         黄锦想了想,“既然如此,不必启禀,陆都指挥使就随我来吧。”
         陆炳急忙跟着黄锦走了出去。
         入大殿,进精舍,陆炳便在纱幔前跪下了,黄锦撩开了纱幔一线,“皇上,陆都指挥使来了,有要紧事启奏!”
         蒲团上。
         朱厚熜盘腿坐在上面,望着跪在那里的陆炳,犹犹豫豫的模样,声调十分平和,“该说什么就说什么,烦心的事,朕听的多了,不在乎多上几件。”
         “是。”
         陆炳头先磕了下去,碰得如山响,没有再抬头,脑袋贴着冰冷的金砖,“启奏皇上,津沽北码头爆炸案,锦衣卫有线索了。”
         现在的锦衣卫。
         强大的程度,连陆炳这个都指挥使都感到害怕。
         仅仅这些天,锦衣卫就将从景王藩地德安到津沽运河诸段的漕运渡口给“翻”了过来,找到了不少的猫腻。
         白莲教能力是不错,但想将火药运到景王宝船上,没有官面上的人从中助力,是绝对做不到的。
         明面上,是白莲教在往景王宝船上放火药,实则是幕后凶手在操纵整个运河漕运为白莲教放水。
         运河,是大明朝的命脉之一,能有权力影响或操纵的贵人本就不多。
         幕后凶手,要么在京城,要么在南京城。
         锦衣卫动用全北镇抚司的力量,查阅了所有京城、南京城输入沧州府,输入运河诸段渡口的信笺。
         京城的贵人,没有什么问题,一切正常。
         但南京城的贵人,就有不少的问题了,其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当朝魏国公徐鹏举!
         不久前,魏国公通过或公或私的手段,与诸段漕运码头官员有过联系。
         而联系的时间,就在景王宝船抵达该段漕运码头前夕。
         一件事是巧合。
         接二连三再说是巧合,就有些侮辱锦衣卫了。
         更多的细节,比如魏国公为何要杀景王爷,刺王杀驾是独行还是合谋,锦衣卫还在继续探查。
         但牵扯到了当朝国公,尤其是魏国公这样的存在,锦衣卫必须要及时上报。
         魏国公。
         是开国六国公之一,也是从开国唯一传承有序至今的公府。
         当之无愧的大明第一国公。
         哪怕当年成祖文皇帝靖难南下,时任魏国公的徐辉祖屡抗成祖文皇帝,闹到最后,成祖文皇帝也只革了徐辉祖魏国公爵,在徐辉祖死后,成祖文皇帝又将魏国公爵还给了开国国公徐达长孙,徐辉祖长子徐钦。
         成祖文皇帝靖难登基,徐家不仅门楣没减,反因为徐达幼子徐增寿的支持,多了个定国公爵。
         一徐两国公,实乃天下之最。
         随着天下变动,成祖文皇帝在永乐十八年迁都顺天,定国公一系随着迁到了京城。
         而魏国公一系,世居金陵城。
         不过。
         大明朝历代皇帝却没有忘了舅祖家,魏国公一系国公,世任南京守备。
         这是成祖文皇帝迁都后,专门为魏国公一系特制的官位。
         掌节制南京诸卫所,及南京留守、防护事务。
         可以说,成祖文皇帝把大明朝南直隶都交给了魏国公府。
         直到仁宗皇帝登基,洪熙元年,仁宗皇帝有感魏国公府太过势大,圣旨降于金陵,增宦官与魏国公府共同守备。
         金陵,就成了两京一十三省唯一一个两守备衙门的地方。
         但是。
         就和地方衙门官吏一样。
         别看县令是一地父母官,是一地之侯,实际上,县令是流官,吏部考评一旦不过,就有罢官去职的风险。
         县衙里代代相传的吏员,在某种程度上,才是该县真正掌控者。
         南京守备衙门也是一样,守备太监隔不了几年就要换一个,魏国公府却代代相传。
         只有偶尔当代魏国公身体欠佳时,才会短暂更替南京守备,更替地也不是外人,是世代姻亲的成国公一系。
         总之。
         南京守备衙门,始终由魏国公府掌控,成国公府时不时混一混。
         虽然朝廷不敢议论,民间不敢乱说,但坊间一直有流言在,和天高皇帝远的大明朝皇帝相比,魏国公府,才更像南直隶的皇帝。
         如今的情形,就如同大明朝皇帝的儿子,不知道怎么惹到南直隶皇帝了,差点被南直隶皇帝给送上天。
         听完陆炳的奏禀,朱厚熜没有关心爆炸案凶手究竟是不是魏国公府,更关心魏国公府本身,道:“魏国公府在南直隶的事,锦衣卫了解多少?”
         陆炳趴在那里:“回皇上,臣只是略有耳闻魏国公府在南直隶张狂了些,跋扈了些,但与百姓为难不多,如皇上要知魏国公府,待臣回北镇抚司后调阅魏国公府诸事案卷再送呈玉熙宫。”
         一百多年屹立在大明朝南方的魏国公府,不是刚崛起的锦衣卫能够置喙的。
         锦衣卫,就是皇家鹰犬,只会照旨办事,不会说话。
         朱厚熜望着他,声调严厉了起来,“实心用事,是你的长处,但遇到大事,转身就想溜,你啊,是把朕当浊世昏君了!”
         “微臣万死不敢有这般心思。”陆炳的头又磕了下去。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锦衣卫不是凡人,但在皇上、魏国公府面前,胜似凡人。
         “既然没有这心思,要是不怕得罪魏国公府,就将锦衣卫知道关于魏国公府的一切告诉朕。”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