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 第七十一章 就找五百厢兵吧
         第二天。
         上午,上完了早朝后。
         赵祯便召集了吕夷简跟晏殊开会。
         因为吕夷简负责写,而晏殊负责给兵。
         只见赵祯对二人道:
         “昨日,最兴来与我说,孔子的《论语》里说过,学而时习之。”
         “就是学了的东西,就要时常地拿出来练习。”
         “最兴来学习兵法已经有一些时日了。因此……我有意让最兴来执掌一定的士兵,你们二人怎么看?”
         吕夷简,一个半退休,若不是因为西夏战事突然发生,他都不会再次被起用的人,对这种事,当然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至于晏殊……
         晏殊向来就是个富贵闲人,而且,他家还有一大堆的孩子正嗷嗷待哺呢,跟官家对着干,只能说没必要。
         当然!
         出于臣子的义务,晏殊还是要道一句,“官家,这……恐怕不太好吧?”
         赵祯便道;“怎么,晏殊你有意见?”
         晏殊便道:“意见倒是谈不上,只是……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就不怕会发生内乱。”
         赵祯道:“你是说,最兴来会谋反!”
         晏殊一脸惶恐,“臣没有那个意思。”
         赵祯:“那你这话是何意?”
         晏殊便道:“当年官家的爹爹,就是真宗,被立为太子,然后去拜谒太庙回来的路上,百姓似乎是得知了新的太子是谁,结果便自作主张地在道路两旁夹道欢呼,还说,这就是我们的少年天子!以至于太宗不满,说出了,人心这么快就归了太子,他们想置我于何地?”
         “这自古以来,皇帝跟太子之间就有着重重矛盾,寿国公虽说不是太子,但是,官家您如此宠爱他,又给他如此大的权力,这到时候要是让小人给离间两句,这万一……”
         赵祯便道:“你的意思是说,我是一個昏君了?到时候我会嫉妒最兴来?”
         晏殊便道:“臣没有这么说,只是……还是那句话,若是什么也不做,就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
         赵祯回道:“你也知道,最兴来很聪明。”
         晏殊便点头道:“这一点,确实!臣第一次给寿国公上课,就发现寻常孩子根本无法与寿国公相比。”
         赵祯便道:“我只是不想浪费最兴来的天赋。而且,我国家如今虚弱,即便是西夏这样的蕞尔小国,都敢来欺负我们,我让最兴来学习兵法,也是为了防止将来即将有可能发生的战事。像是冲动地命令韩琦出兵那样的事,不能再发生了!”
         “而要想让这样的事情在将来不再发生,那就需要最兴来十分熟悉兵法!”
         这句话似乎隐隐地隐藏了,将来最兴来就是大宋的官家的意思。
         吕夷简跟晏殊都心中骇然,不过也可以理解。
         只因……
         官家就这么一两个儿子,若非是皇后没有子嗣,否则,他们大宋现如今,起码还是会有一位名义上的太子的。
         可惜郭皇后没有子嗣,而接下来的曹皇后……
         只能说……
         家世确实是无可挑剔了。
         就是这相貌,的确是差了点。
         又是政治联姻。
         他们官家不喜欢,也实属是正常。
         只能说,这到时候,估计怕也是件麻烦事。
         伱说要是寿国公继位了,这曹皇后该怎么处置?
         若是能死在官家前面,倒是没什么问题。
         可若是死在官家的后面。
         又会不会变成另外一个刘娥?
         晏殊是知道官家的生母之事的,刘娥没有儿子,官家只不过是对方抱养过去的。
         别到时候,又让范仲淹去嗨曹皇后退位还政。
         当然!
         这主要是要看,官家会在什么时候驾崩。
         如果驾崩得晚一些,等寿国公羽翼丰满……
         不过似乎也没什么用。
         皇后要是有什么意见,那作为你的长辈,你还能不听不成?
         第二个刘娥可能不会。
         但也不能说,曹皇后就一点影响力都没有了。
         到时候……
         又是曹皇后,苗娘子控制官家。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想,那让寿国公掌握一些些的兵权,似乎也不能完全说是什么坏事。
         只是……
         这样到时候会不会父慈子孝。
         晏殊也只能说是,自己已经尽力地劝过了。
         只见赵祯接着道:“你们回去,起草一份文书,再给寿国公准备五百人。谁若是反对的,你们跟他们解释。”
         吕夷简一听让他们跟群臣解释,便又不得不想到当初,要废郭皇后,结果范仲淹堵门的事,当初官家也是让他出去解释,一想到这个,吕夷简便又开始头疼。
         连忙道:“官家,臣想告老还乡。”
         赵祯便道:“吕相公再坚持坚持。此时朝堂上没有了你可不行!”
         吕夷简:“……”
         什么麻烦事都踢给我!
         不过……
         吕夷简确实是非常好的人选了。
         吕夷简当了这么多年的官,门生旧故无数,只要吕夷简都给这些人做一做工作,让他们不反对,那朝堂至少得少三分之一的人反对。
         至于晏殊嘛……
         晏殊是个老好人,你非要让他做,给最兴来匀出来一些兵,他肯定也不会推辞,大不了,到时候要是被言官给弹劾了,事情闹得太大了,实在不行了,就贬出去外面做官,游山玩水好了。
         总之……
         在两府两位最高长官的默许之下,这事还是有办成的可能的。
         至于像是张方平那些人,到时候,赵祯自然会再去找他们谈。
         而且……
         才仅仅五百兵,剔牙都不够。
         这东京城四周,大大小小地分布着多达八十万禁军,你五百人,能做什么?
         随后……
         晏殊便又问赵祯道:“那官家,这五百人,有任何的要求?”
         这高的,矮的,瘦的,胖的,禁军精锐,还是厢兵,总得说清楚吧。
         禁军精锐,就是属于那种一上来就能打仗的。
         而且时不时也会被调到外面去驻守边境。
         至于厢兵,就是从事劳役,像什么牛羊司、御辇院、军器库、后苑造作所、后苑工匠、南北作坊、绫锦院、弓弩院等等,都有他们的身影。
         不过说到打仗嘛,那肯定是不行。
         而且他们一般不怎么参加作战训练,也就做做帮忙修筑城池,搞搞后勤那样的事。
         赵祯也是回道:“就找五百厢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