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 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问我,我问谁?
         到士农工商馆的人,基本上九成都是士人。
         剩下的一成,才是工商,农则一个都没有。
         从这也就可以看得出来,底层人,为何一直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了。
         因为你就算是给他机会,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好好地进行把握。
         不过也不怪他们,毕竟没什么见识。
         平常也就真的只会种种地,他们又能给豫王殿下提供什么价值呢。
         但你还真别说,这百姓,还真能给赵昕提供一些价值。
         你比如说上京告状!
         举报你所在当地的不法官员。
         这不就是很好的一个机会?
         ……
         讲武殿。
         赵昕看了看余靖所收上来的‘自我介绍’。
         此时此刻的士农工商馆,颇有些当年大唐的那什么,行卷的意味在里面。
         所谓行卷,就是考生把自己过往的作品,都交给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甚至是科举考官去看。
         到时候,你的作品的确是行的,然后人家在考试的时候,就会特意给你加加分。
         或者就算是你科举考试不行,也可以直接通过举荐,向皇帝举荐你。
         只是……
         这往往是世家贵族才有的特权。
         而现在,让余靖不解的是,既然都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科举制度了,为何还要用这种落后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于是……
         余靖便问了问赵昕。
         赵昕也是回道:“这不是怕有的人才还没有被发现嘛。而且……应该说,这么做,是为了找出一些拥有专项技能的人才。”
         余靖便道:“什么意思?”
         赵昕:“你比如说,可以治理黄河的人才。”
         “你让一个心里只想着当宰相的人,去治理黄河,他能把黄河治理好吗?”
         “所以,我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找一个专门就喜欢跟黄河死磕的人才。”
         “对了!你现在就去贴告示,说找能治河的优先。”
         余靖:“……”
         余靖无奈,不过豫王殿下都已经这样吩咐了,他也只能是去做了。
         赵昕又补充道:“你让外面的人都别急,士农工商馆会常年一直开着,不用一下子全涌进来,只要是身上真的有才能的,对国家有大用的,我是不会视而不见的。”
         余靖这才领了赵昕的话,又去忙碌去了。
         然后……
         赵昕便给送了‘行卷’来的人,一个个地进行回复。
         比如说:
         “文采很好,不过没什么用,再接再厉。”
         “字词都用的很生涩,我才十一岁,看不懂。”
         “字写得很好,可以看得出来,做事应该也很认真,只是内容,缺乏了一点实用性。”
         几百,上千份的行卷,赵昕要一份份地进行答复。
         数日后。
         东京城的士人们,便都拿回了自己的‘行卷’。
         好消息是!
         豫王殿下竟然细心地对他们一一进行了回复。
         坏消息是!
         全都是不行的。
         “有没有被豫王殿下看上的?”
         矾楼。
         有人便问在座的客人道。
         然后一个回应的都没有,都在唉声叹气。
         “本以为,说不定能当官呢。”
         “结果这比科举考试,好像还要难。”
         “如果随随便便就能让你过,那倒是不正常了!”
         “你说什么呢!”
         “就你那文章,自己什么水平,自己不知道?”
         也是差点让双方的人马打起来。
         士人这边是如此……
         基本上很难有被看上的。
         倒是工商这边……
         往往能直接得到赵昕的亲自接见。
         有的工匠的雕工,那简直真叫一个鬼斧神工。
         能用木头,里面雕出好几层的又是龙,又是凤的镂空空心球来。
         不过这种好像也没什么大用。
         花费的时间精力很多,可卖,却不一定能卖得出去。
         赵昕也是让其尝试着,看看能不能做做一些家具上的设计。
         毕竟……
         接下来赵昕就要有大量的黄花梨木进入到东京城。
         这总得找个人,去负责设计吧。
         完了……
         再给他弄一个小一点的蒸汽机机床试一试。
         加工效率看看能不能翻倍。
         ……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
         九月,深秋。
         广源州蛮侬智高寇邕州。
         其实赵昕也想去,不过一想到都去到广西了,太远了,再加上自己过几日就要结婚了。
         也只能是暂时让当地的禁军去解决了。
         冥冥中,赵昕也是有一种预感,那就是这些禁军去了以后,绝对打不过。
         几天后……
         婚礼举行。
         只能说,作为官家的唯一一个儿子,赵昕实在是太低调了。
         朝臣方面,自己老师晏殊,肯定得请。
         然后其他的,就不请了。
         欧阳修等人,得请。
         好歹也是自己豫王府的人,而且像是什么入门的时候,要写诗,催妆诗,催出门的诗,都得欧阳修等人去替他写。
         赵珣等人,肯定也都在。
         甚至连黎元军当天,所吃的伙食,都变成了婚礼饮宴版的。
         国家多事,也只能是这样草草地办一办了。
         倒是跟他在其他地方的张扬跋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次的婚礼的规格,也就比一般的大富之家,要好上那么一点点。
         当然!
         如果说彩礼、嫁妆,那肯定比一般的大富之家,还是要强上不少。
         但也就仅此而已。
         这倒也让范仲淹不得不刮目相看。
         作为官家唯一的儿子,都竟然没有花个几十万贯,大操大办,实在是难能可贵。
         说实话!
         这婚礼,就算是用个二三十万贯,范仲淹都觉得合理。
         而二三十万贯,够拿来给黄河修河堤,至少修个十里到二十里的了。
         “难道……真的如欧阳永叔所说,自己真的误会对方了?”
         就是这结婚的年龄,有点过分。
         这也让无数人八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唔……
         会不会是未婚先孕?
         还是说其他的。
         但这陈家,之前他们是真的没太听说过。
         虽说陈家家主在东京城是有木材生意,可你一个经商的,又没有当官的在朝中,那你算个屁。
         不过自此,众人倒是都清楚这陈家是做什么的了。
         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他家女儿实在是太漂亮了!
         当初官家也想让四川富商王蒙正之女王氏当皇后,据说这王氏长得‘姿色冠世’,可惜,刘太后说,‘妖艳太甚,恐不利于少主’。
         之后官家又找了一个将门之家的孙女,张氏,可刘太后又说,张氏出身将门,如果选为皇后,恐怕日后会干预朝政,难以收场。
         最后,刘太后拍板说,要从衰门之中寻找皇后。
         理由是,这样就不会干扰朝政了。
         衰门,看字面意思都知道,就是曾经可能很显赫,但现在已经衰败了的家族。
         只有这样已经没权没势的,才好控制。
         当然,这是刘太后自己一家之言,官家的标准又是什么,这谁知道?
         官家的标准大概就是,不要干涉孩子自己选妻子。
         他自己就深受其害,又怎么能再学刘太后?
         俞娘子也是揶揄苗娘子道:“你家孩子怎么什么都不用人管?”
         苗娘子揉了揉自己的眉心,“你问我,我问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