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 第二百二十五章 兵制
         要想打胜仗,就必须要先选好将。
         而且……若是还以大宋过往的领兵统筹的方式,赵昕以为,他们接下来就算是有火炮,也没有办法保证百分百能赢。
         因此……
         在到了泾州以后,赵昕并不着急立马就去打西夏。
         而是先把战场地形,还有将领,甚至是士兵,都统筹好。
         如此,这仗将来才好开打。
         泾州知州刘凡,之前连听都没听说过的一个名字。
         也不知到底有何本事。
         这就是目前不说泾原路吧,至少……也可以说是泾州最大的既管民政,也管军政的长官了。
         这就是大宋目前的戍边军事长官的质量。
         不过想想也对!
         虽说人家没什么战绩,也没什么特殊的事迹,但人家起码能当知州就行。
         这其实也充分地暴露了,大宋以文官管军事的弊病。
         你说,这万一要是西夏有人要打过来了。
         当然!
         大宋肯定也不笨。
         往往在对方将要动手之前,通常就会收到消息,然后就有可能把刘凡给紧急召回去。
         从而说不定让别的,如范仲淹这样的人来。
         但问题是……
         范仲淹当初好像也没怎么打过仗。
         这就怎么说呢!
         这就会让赵昕觉得有点别扭。
         你说,万一派的是一个根本不会打仗的文人来,该怎么办?
         夏竦其实就是很好的例子。
         夏竦会的只有厚恤阵亡的士卒以及士卒的家人。
         其他的,压根什么也不会。
         可以说是一问三不知。
         也得亏当初范仲淹、韩琦能够顶得住。
         当然了!
         这打仗嘛!
         就跟打架一样,其实也不需要范仲淹、韩琦有多会。
         反正……
         到时候应该还会派一个擅长打架的将领过来。
         至于这个将领,跟底下的小兵关系如何,还有跟范仲淹、韩琦的关系如何,那就不好说了。
         不过照理说!
         通常在开打之前,这将领什么的,肯定都会给士兵说一番话,以便让小兵,以及一些小校,能够听自己的。
         赵昕也只能说……
         不亲自来到泾州一趟,赵昕都没有办法理解这前线的情况。
         大宋的这一套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可能存在有哪一位将领,可以造反。
         而坏处,也是非常地明显。
         那就是很多的东西,都是临时的,看着即插即用,确实很方便。
         可关键是……
         这将领都是从千里之外去选的。
         虽说有的将领,他可能在这边也确实当过一段时间的官,比如说转运使,比如说判官等等。
         然而……
         到底只是匆匆一瞥。
         由于不可能长时间地留下来镇守边疆,就容易导致像是很多后世几年就换一届的地方官一样。
         为了追求快速地升官,从而做出急功近利的事,最后还给当地搞得一地鸡毛。
         让家家户户都披麻戴孝。
         这一点对于那些武官来说,更是如此。
         只能说这样的兵制!
         赵昕都还没说,要有太监、内侍来监军呢。
         这样一来,大宋又怎么可能不出意外?
         在视察完镇戎军,紧接着,又去到更前线,去看了一番地形,然后,又去了一趟原州,把沿路的堡寨,也都看了一遍,最后,再回到泾州后。
         赵昕接下来也是琢磨着,这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
         要想战胜敌人,那就要让自己先不可战胜。
         赵昕感觉自己要是还按照如今大宋的老办法。
         总感觉……
         一旦真的打起来,肯定有人会给自己坏事。
         “豫王殿下喝茶!”
         赵昕看到泾州知州,把茶水给拿了出来,赵昕自然也是道:“这边境的茶,应该不便宜吧?”
         刘凡直接被赵昕这话给吓了一跳。
         因为赵昕负责查贪腐之事,他也是略有耳闻的。
         便道:“这都不是什么好茶,是臣自己从家里带过来的。”
         赵昕便道:“别那么紧张,我只是想了解这边境的茶的价格。”
         刘凡见他不像是蒙自己的样子,这才道:“从内地运到边境,这茶的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如果是内地最低劣的茶,即便是运到这边来,比如说到镇戎军去卖,也至少得差不多七八百文才能买到一斤。而那些更好的茶,都是以动辄数十千钱来算的。只不过那样的茶,很多人也消费不起。”
         赵昕知道刘凡知泾州估计也没几年的时间,因此,也没问他太多太深入的东西,只是问了问如今这一带的百姓的日子过得如何,有什么难处。
         刘凡只能说,也没感觉出泾州的百姓有什么难处,其实对边境地区的百姓而言,安全最重要。
         所以只要边境不打仗,那他们就烧高香了。
         赵昕也是道:“那你可知,今年早些时候,也就是二、三月份,西夏侵占我大宋国土?”
         刘凡便道:“有这样的事?”
         赵昕回道:“兴兵倒是没有兴兵,只不过,西夏侵占我大宋的耕地,确是实情。而且他们还把我们当地的百姓给强行驱赶走,以至于百姓利益受损。虽说已经派人去谴责了,可没用。由于地方远在麟州,我们在那的人少,也只能是白白地看着对方把耕地给侵占了。”
         刘凡此时也是反应过来,问赵昕道:“豫王殿下您带这么多人来,该不会是真的只是来视察的吧?”
         赵昕发现,这人怎么能这么聪明呢!
         便道:“你说呢?”
         刘凡便道:“但凡殿下有需要用到臣的地方,臣必竭力而为。”
         赵昕便道:“你好好地做着你知州该做的事即可,只管民政,别管军政。”
         此时的军政,已经全由赵珣来接管。
         大宋禁军,马军四百人为一指挥、步军五百人为一指挥。
         控制这四百人,五百人的,都是从三衙里任命的指挥使。
         而泾州,大概有马步军十八个指挥。
         原州,二十二个。
         泾原路所控制的地区,又不仅仅只有泾州、原州,还有渭州、仪州、德顺军、镇戎军等地区。
         所谓的德顺军、镇戎军,这里不是说军队,反倒是更像是一个州府,它也管民政。
         总之……
         所有加起来,差不多有九十多个指挥使。
         而指挥使之上,又有都指挥使,专门管这些指挥使。
         接下来,赵昕打仗,就是控制这十多个都指挥使,以及九十多个指挥使。
         他想换的,也正是那十多个都指挥使。
         不过照赵珣所说的,还是先以教育为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