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86章 祥瑞御免
         “小螺号,滴滴滴吹,海鸥听了展翅飞.”
         晚上九点,江弦哼着歌儿,骑回白嫖已久的北影厂。
         话说,这首《小螺号》也是禁曲你敢信?
         因为刻意模仿邓丽君式的唱腔,《小螺号》演唱者程琳甚至一度被禁止演出好几年。
         “江作家,这么晚才回来啊。”
         “今儿回家屯冬储菜去了。”
         江弦熟稔的递过去根“光荣”烟,跟北影厂的门卫打成一片,来日方长,他可不跟陈皑鸽似得,能跟人家干上一仗。
         回到自己屋,先从抽屉里取出一沓稿子,跑张洁屋外敲了敲门。
         编剧都是住单间儿的,江弦注意到张洁屋里还坐着位老妇人。
         “张姐,这位是?”
         “张子芳,钟惦棐的夫人。”
         “噢,您好、您好。”
         前面说过钟惦棐,高级老干部,电影评论家,有数百万字的电影理论著作,高徒遍地,名扬海外,天天有老外登门拜访,也是阿城的父亲。
         张子芳则是阿城他妈,年轻时候雁翎队的,在白洋淀跟鬼子拼杀过,这会是北影厂的副书记。
         “您这么晚还没下班儿?”
         “北影厂给分了一间半房,我和我爱人就搬过来了,离得近,晚上过来坐坐。”
         “那原来的房子呢?”江弦急忙打听,“还住么?”
         “这倒还没想好。”
         “在哪儿啊?四合院还是杂院儿?”
         “振兴巷,杂院儿。”
         “振兴巷离天安门还挺近呢,可惜了,是间杂院儿。”江弦一脸遗憾。
         “小弟,你想房子想疯了?”张洁眯着眼笑,“张老师还有个儿子呢,马上病退回来,他们二老总要给他安排个落脚地方。”
         “钟阿城?”
         “你认识?”
         “听朋友讲起过他。”江弦含糊一嘴。
         他把手里的稿子递给张洁。
         “张老师,伱帮我看看这个,这是我最近写的一个故事梗概。”
         “好。”
         “您二位聊着。”
         跟二人告辞,江弦回到自己房间。
         褪下身上裹着的军大衣和围脖,换上棉拖鞋,简单洗漱罢,打一壶热水,再沏上杯浓香的高碎儿,秃噜着脚往脸盆儿里一插。
         “嘶”
         热水一烫,汗毛舒张,激灵灵窜遍全身,倦意全消。
         风尘仆仆的一天终于结束了。
         那么收获的时刻也到了。
         端着茶缸,一口热茶入喉,江弦轻喝一声。
         “系统,合成!”
         “已解锁第四条合成路径:”
         “【唐代】+【水果】=中篇《长安的荔枝》”
         “解锁额外奖励:随机灵感x2(可自主合成,存在失败风险)”
         江弦没来得及管那条额外奖励。
         他的全部注意,都被这部7万字中篇吸引去了,快速扫过其中几行。
         [阿僮得意地昂起头,大大方方等着他继续表扬。可半晌却没动静,她恼怒地移动视线,却发现李善德摩挲花狸的手,在微微抖动。
         你是怎么了?病了?
         李善德勉强挤出一个笑容:不,我是在害怕。我这辈子,从来没花过这么多钱在一件毫无成算的事情。
         没成算的事,你干嘛还干?阿僮觉得这个城人简直不可理喻。李善德长长吐出一口气,仿佛要吐出胸口所有的块垒。那疲惫到极点的神情,反让眉宇间挤出一丝坚毅。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唐代、水果。
         这篇《长安的荔枝》,讲述的便是诗人杜牧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天宝十四年,长安城小吏李善德,被诓骗着接受了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贵妃诞辰之前,从岭南运送新鲜荔枝到长安。
         “居然是马亲王的作品。”
         这篇的原作者叫马博庸,作品有《风起陇西》《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
         7万字《长安的荔枝》,是他最佳的作品之一。
         他写东西很杂,涉及诸多领域,还写过武侠,断更两年,两年后用几百字强行结局:天降陨石一颗,所有人打包砸死,主角逃过一劫,自杀,全文完。
         自此,一大波网文作者受到启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花式太监时代。
         另外这位马亲王,因为一场整活炒作,把自己变成了谁碰谁倒霉的奇特命格,无差别攻击。
         曾有一出版社准备出版他的书,忽然停电,现场三台电脑被烧毁;出版《风起陇西》,无名着火,书全被烧;他把稿子交到快递公司,分拣点着火;实力强劲的贝斯塔曼刚准备出版他书,出版部门突遭全灭式重组
         此般诡异事件众多,已被收录成“事件录”,若想幸免于难,需喊一声“祥瑞御免!”
         你现在明白章名什么意思了。
         上海,绍兴路74号。
         时间过去许久,陈奇的大名依旧传扬在故事会杂志社里。
         创汇!那可是创汇!
         虽然只卖了几十册,但那也是把《故事会》卖到美国去了,美国人民还写信夸好看。
         杂志社上下振奋鼓舞,领导也来考察调研,并给予表扬,当即改双月刊为月刊。
         洋人可不是对中国什么玩意都感兴趣。
         张爱玲曾经要以张小六子为原型,写部,这部耗费她大量心血,她在香港搜集好几年写作资料,甚至跑去宝岛,准备采访张小六子本人。
         前后三、四年时间,用英文写了部《少帅》,希望凭此进军美国文坛。
         结果写了三分之二就没写了,因为美国人根本就看不懂,也不爱看,并且小六子身份敏感,宝岛也不给她出版。
         1991年小六子重获自由,有人劝张爱玲继续写。
         她说她对小六子不感兴趣了,甚至很讨厌他,《少帅》就成了她留的半拉子工程。
         边华伟趴在桌前,像往常一样处理着一封封信件,看到某个名字,眼睛忽的睁大睁圆,“江弦终于把稿子寄来了!”
         “这么厚一沓?没让我白等。”
         他迫不及待的扫一眼。
         《霍元甲》,江弦。
         不是陈奇老师?
         边华伟略有些失望。
         并不是大作家,讲的故事就好。
         《故事会》刊发的是通俗文学,旨在满足读者愉悦性的商品文学。
         往往搞传统文学的,很难能把通俗文学搞好。
         《芙蓉镇》这种,丢到他们故事会,恐怕没一个编辑会看上一眼。
         他写的能行么?
         边华伟皱着眉头,喝口茶水,捧着稿子阅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