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92章 褐变的荔枝
         “咚咚咚!”
         “咚咚咚!”
         和平宾馆,江弦敲开巴金房间的门,李小林一见到他特别激动,“江弦,你真如电话里说的那样,把稿子已经写完了?”
         “写好了。”
         江弦从包里取出一沓稿子,用的还是人文社的稿纸,五百字一页,7万字写了有一百多页,很有分量。
         这篇,马亲王花了11天写就,江弦花了5天誊抄,修改。
         还对一些车速过快的情节,酌情做了删减。
         [李善德回到家里,心情大畅,压在心头几个月的石头总算可以放下了。他陪着女儿玩了好一阵双陆,又读了几首骆宾王的诗哄她睡着,然后拉着夫人进入帷帐,开始盘点子孙仓中快要溢出来的公粮。
         这个积年老吏查起账来,手段实在细腻,但几勾检到要害之处,总要反复磨算。账上收进支出,每一笔皆落到实处方肯罢休。几番腾挪互抵之后,公粮才一次全数上缴,库存为之一清。]
         李小林将稿子捧在手里,没急着看,先感受了下厚度。
         “五万字以上了吧?”
         “七万字。”
         “你说你,写的这么着急干嘛,又没人催伱,慢工才能出细活。”
         “我想着早些写好,趁着文代会这段时间,小林姐你和巴老都在京城,能顺便把稿子改改,免得还要再跑去上海改稿。”
         “那也不能这样写啊,你身体能吃得消么?”
         “没事儿,我年轻头发多。”
         “你这孩子。”李小林捂嘴笑了。
         她愈发的欣赏江弦这位作家,不光作品写的好,人也特别有趣。
         “爸爸还在休息。”
         “那我不叨扰巴老休息了,我先回去了。”
         “我送送你。”
         “不用不用,小林姐你太客气了。”
         两人告辞,李小林轻手轻脚的关上门,坐在桌前,喝一口水,看向手上的稿子。
         《褐变的荔枝》,江弦。
         [“千古艰难唯做事,一事功成万头秃。”——引子]
         看到这条引子,李小林颇为认可的点点头。
         “是啊。”
         “怎么不是这样子的道理呢?”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事功成,也是万头皆秃。
         汉武帝雄才大略,一挥手几十万汉军精骑出塞,要支撑这种规模的调动,负责后勤的基层官吏会忙成什么样?
         明成祖兴建京城、迁出南京、疏通运河,可谓手笔豪迈,但仔细想想,这几项大工程背后,是多少个周德文在辛苦奔走?
         诸葛亮怎么死的?
         还不是他把“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的刻碎庶务,全揽去自己做,生生累薨。
         叹了口气,李小林接着往下看去。
         只是看了个开头,便觉得江弦笔下那远在唐代的李善德颇为生动。
         千年以前的大唐,官员们竟也依旧要为房子发愁。
         这一点,倒是与这个时代的他们有些相像。
         不过大唐的人,还需要还一种名为“香积钱”的借贷,本金唤作“功德”,利息唤作“福报”,每个月都得从“俸禄”中取出一部分,偿还“福报”。
         嗯,这个时代就不用。
         “对了。”
         李小林忽想到什么。
         “江弦至今还住在北影厂的招待所里。”
         “不会是借着抒发自己没房子的苦闷吧。”
         她笑了笑。
         往往作品里流露出来的信息,是能够窥见作者生活的。
         譬如林语堂一次买牙刷被坑了,便把这段经历写入书里,发起了牢骚。
         当然了,李小林更好奇的是,江弦所设计的能将新鲜荔枝运往长安的方案。
         文中很迅速便铺陈出来:保鲜手段、运送途径、运送成本。
         江弦一一阐述,并考据的开展实验。
         瓮装、冰藏、截干、移栽.手段并用,将荔枝的保鲜时间尽量延长。
         走梅关道、走西京道、走北上漕路、走水路挑选路线,将运输路线缩短。
         荔枝味变期又延长半日
         马队里程又多了两百里
         提速、保鲜。
         [等一下,还可以改进一点!]
         [等一下,还可以改进一点!]
         跌宕起伏的一次次运输,紧张到李小林几乎没法呼吸。
         [五瓮荔枝的枝条,从第四天开始相继枯萎,坚持最久的一瓮是第七天,考虑到新鲜度的话,只有四天。也就是说,用“分枝植瓮之法”和“盐洗隔水之法”,一共能争取到十一天时间。
         一旦朝廷出面转运,荔枝抵达长安时,庶几在色变与香变之间,勉强还算新鲜!
         “十一日,若用下官之法,只要十一日,鲜荔枝便可从岭南运至长安,香味不变!”]
         方案几近成型,只待朝廷出面。
         李小林震惊了!
         这太不可思议了!
         运输的途径,居然真的被江弦解决了?!
         跨越一千余年,间隔5000余里。
         江弦找出了一条11日内从岭南运荔枝去长安的路线!
         “精彩!精彩!”李小林难以遏制此刻激昂的情绪。
         但是江弦马上给她遏制住了。
         因为全文的基调,在杨国忠登场后,迅速转向灰暗。
         [杨国忠道:“贵妃六月初一诞辰将至,这件事,你有信心能办下来么?”
         “只要转运之法能十足贯彻,下官必能在六月初一之前,将荔枝送到您手里。”李善德道。
         他必须努力证明,自己有无可替代的核心价值,才不会在这个大盘被挤出局。
         杨国忠从腰带上解下一块银牌递给他,李善德接了牌子,又讨问手书。杨国忠一怔,哈哈大笑:
         “你拿了我的牌子,还要照章发牒,岂不坏了本相的名声?
         ——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和平宾馆的暖气分明已经供应上了,李小林却没由来的感到一丝冰冷。
         的后半部分,李善德的人性与职责开始发生碰撞。
         为转运贯彻恭维官员、掩饰奴人死亡真相、被友商误解不守承诺、荔枝树毁不加阻止.
         驿站人员逃亡,民不聊生。
         李善德却只管完成自己使命,视而不见。
         荔枝使任务完成,一个堕落的官员由此产生。
         [他从来没这么厌恶过自己,多审视哪怕一眼,胃部都会翻腾。
         无论坐骑跑得有多快,李善德都无可避免地,在自己的良心上发现一处黑迹。
         在格眼簿子的图例里,赭点为色变,紫点为香变,朱点为味变。
         而墨点,则意味着荔枝发生褐变,流出汁水,彻底腐坏]
         出现了。
         继《芙蓉镇》以后的第二次。
         “人性弧光!”
         李小林拍案击节,“这简直是江弦的拿手好戏。”
         他太会玩弄这一套了。
         用充足的铺垫,逐步表现心路历程,表现李善德变化缘由。
         他的每一次被误会、被误解,都不是出于他的本心。
         他没想做一件坏事。
         他做的全是坏事。
         这个小人物,被逼仄到失心疯的一刻。
         这缕光,绽放了!
         继而继续升华,一个个堕落的李善德,构成堕落的大唐。
         砰!
         安史之乱爆发!
         李小林整个人都在颤栗,四肢都森冷无比。
         “好一个褐变的荔枝。”
         “这个江弦。”
         “懂历史,更懂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