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 第237章 新的证明思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小说网] http://www.xbiqugexsw.la/最快更新!无广告!

        

相比较村祠堂祭拜仪式的热闹程度,两天后徐源给闺女举办的满月酒参加人数更多,就连市里的领导都在王建安的陪同下来了一趟,尽管只是送上礼金祝福并没有留下来吃饭。


        

而紧接着便是中秋节。


        

想到自己已经有很久没在老家过中秋节,便想着晚几天再返回燕京。


        

2013年9月19日,周四,中秋佳节。


        

晚上。


        

因为天气缘故,抬头并不能看到皎白月光。


        

徐源简单吃了点月饼,在家人坐在客厅闲聊时,他起身走进楼上书房。


        

老家的房子居住的不多,书房里只摆了一个书桌和靠墙的实木书架。


        

上面放置的书籍加一起都没二十本。


        

不过在书桌上面,却散落着大量的草稿纸。


        

仔细观察的话,能看到各种复杂的公式符号,并且不仅仅数学公式。


        

还包括物理方面的。


        

“想要找到适合的思路果然不容易啊,真不愧是最抽象的世界数学难题。”


        

徐源坐在椅子上,动手整理起这些手稿。


        

自顾自嘀咕着。


        

在家里的这几天,晚上有时间,他还是会到书房里坐坐。


        

顺手论证下自己想到的新方法。


        

看能否推动霍奇猜想的证明进度,碰撞出灵感。


        

可惜并没有什么收获。


        

自从完成高超音速导弹的外形设计方案,参与导弹的轨道计算后,他借助数学分析等数学分支方法,成功让面板进度条达到百分之五十。


        

从某方面来说,他对霍奇猜想的证明,已经完成了一半进度。


        

原本按照这种节奏,是有把握在明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召开前,彻底证明霍奇猜想这道世界数学难题的。


        

结果却再次遇到了瓶颈。


        

这就好比做题的时候做到一半,却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公式。


        

只有想起这个公式,才能接着往下解题。


        

但现在他面临的问题,不是想起此公式,而是要创造出这个公式。


        

并且还要保证符合逻辑。


        

毕竟每项世界数学难题宣布证明后,全球数学家都会进行长时间的论证,哪怕找到任何一点漏洞,都会被数学界认定为证明不成功。


        

当然他并不需要担心这個问题。


        

只要保证进度条达到百分之百,那么便说明他彻底证明了霍奇猜想。


        

不惧任何人的论证。


        

先前他想到自己曾经在研究蒙日安培方程,证明最优传输理论的时候,使用了物理的方法去推动数学。


        

最终取得显著成果。


        

眼下为证明霍奇猜想,他已经尝试了很多数学分支方法。


        

奈何论证结果都不成立。


        

在这种情况下,或许借助物理方法能有效果,毕竟物理数学不分家。


        

很多物理公式都能应用在数学中。


        

比如学习微积分时,可以用物理方式理解。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也不再浪费时间,当即拿起笔接着先前的思路继续往下推导。


        

很快整个人便沉浸其中,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


        

外界的一切声音都仿佛都隔绝开,思维像是驰骋上了高速公路。


        

不会被周围因素影响。


        

就连时间流逝都似乎感觉不到。


        

这个时候徐源完全在自己的世界中,脑海中的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不断碰撞。


        

只为找到能解决霍奇猜想的那个临界点。


        

“对态射和对象取和,借助交换范畴来实现同调代数的基本框架。”


        

“阿贝尔范畴到是可以试试。”


        

“必须要找出,能够确保一个形状,在经过拓扑变换后能够被多项式描述的条件。”


        

“只有找到这个条件,拓扑学和代数几何就可以被连接起来。”


        

“彻底打开数学研究的新大陆。”


        

……


        

伴随大量的念头在脑海中不断碰撞,最终徐源把注意力放在了阿贝尔范畴上。


        

试着通过物理量子领域中的阿贝尔规范场论等相关概念进行延伸。


        

希望找到连接拓扑学和代数几何的条件。


        

就这样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徐源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认真。


        

甚至偶尔也会浮现出些许惊喜。


        

不知过去多久。


        

就在他握着笔在草稿纸上再次写出一个公式时,下秒手上动作却猛然停了下来。


        

整个手臂悬在草稿纸的上空。


        

像是有了什么发现。


        

而这时他的目光已经不在草稿纸上,反倒是注视着面板上面的进度条。


        

——


        

任务:霍奇猜想证明


        

学科:数学


        

进度:52%


        

结果:未完成


        

“进度居然增加了!”伴随内容信息映入眼球,下意识低喃出声来。


        

霍奇猜想的证明进度卡在百分之五十,已经有了不短的时间。


        

无论他怎么使用之前的方法推导,都无法让进度条增长。


        

没想到在使用上物理方法后,这么短的时间的居然增加了百分之二。


        

看似这百分之二似乎很少,但具有的意义是没有办法估量的。


        

起码说明他眼下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这便代表了希望。


        

原本他还以为霍奇猜想的证明进度会搁置,可能没办法实现自己先前说的话。


        

尽管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最多在数学界被拿出来讨论一番。


        

可现在他的信心却大大提升。


        

按照这个方向继续研究下去,根据进度条的增长速度很快就能完成证明。


        

阿贝尔规范场论属于量子力学领域,在数学上最重要的乃是交换范畴。


        

量子力学的研究,虽然起源非常早,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但国内却是近段时间才开始兴起,投身研究的学者逐渐增加。


        

认为量子力学有着重大研究价值,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徐源对量子力学虽然不陌生,但却不是他所擅长的学科领域。


        

想继续研究下去并应用在数学上,单靠自己翻阅资料学习恐怕效率不高。


        

最好是找相应的人去请教。


        

这样有助于进度条的增长,也好早日解决这项世界数学难题。


        

念头停留在心里,他脑海中很快浮现出一个身影。


        

“看来回去后,要去拜访下杨老了。”


        

杨老作为诺贝尔物理学家,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同时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新方向。


        

之前他刚在数学界崭露头角时,便见过杨老,且对方还希望他学习物理。


        

如今主动去请教,想必对方肯定不会拒绝。


        

刚把后面的行程确定下来,门外响起的喊声突然传进耳中。


        

“小源。”


        

听到是母亲梁艳丽的声音,他当即起身走过去,从里面把房门打开。


        

“刚才喊你我看没人应,有点不放心。”梁艳丽看到徐源出现在眼前,顿时松了口气关心道:“时间不早了还是赶紧回屋休息吧。”


        

徐源知道自己刚才沉浸在深度学习状态中,加上隔着房门才没听见。


        

于是开口解释道:


        

“在研究一道题比较投入,我这就结束。”


        

既然确定了研究霍奇猜想的新方向,倒也没必要太在意这一小会。


        

还是等回了燕京请教完问题再说。


        

说着便顺手关上书房门,迈步朝着卧室走去。


        

对此梁艳丽则未过多询问什么,毕竟她深知如今自己儿子接触的东西,她就算知道也无法理解。


        

又何必让儿子费劲解释。


        

知道儿子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就行。


        

……


        

中秋节过完,又加上挂念进度条,徐源便也不再继续耽搁什么。


        

安排好车辆后便返回燕京。


        

离村的当天,有很多村民自发出来送他,在徐寨村石牌楼下形成一副温馨的画面。


        

至于大家送的土特产之类的东西,碍于太过热情徐源只得象征着收了几个。


        

然后才坐进车内,前往市里的车站。


        

而就在回到燕京的第二天,早上徐源便来到箐华大学校园内。


        

不过他要去的并不是自己办公室。


        

高等研究院坐落在箐华校园内的科学馆,其中二楼正是杨老办公室所在。


        

尽管杨老已经有着九十岁高龄,但依旧每天坚持去办公室工作。


        

查阅学术资料,与后辈进行学术交流。


        

好在对方居住在校园内的大师邸中,和科学馆相距的距离不算远。


        

很快徐源来到科学馆,刚准备上楼便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正是加入了高等研究院的丘诚桐。


        

“今天你怎么想起来这了,是有事找我吗?”


        

丘诚桐注意到徐源的身影,主动朝这边走过来并打起招呼。


        

闻言徐源则是如实回答:


        

“有些问题想去找杨老请教下。”


        

听到徐源的话,丘诚桐神情中则有些疑惑,不知道徐源怎么又对物理感兴趣了。


        

尽管他很想问问关于证明霍奇猜想的情况,但话到嘴边还是又咽了回去。


        

担心会平白给徐源带来压力,反而造成影响。


        

于是最终只是点点头,提了句杨老的情况:“那你快过去吧,人这会刚好在办公室。”


        

得到丘诚桐的提醒,徐源便也不再耽搁,当即朝着楼上走了过去。


        

留在一楼的丘诚桐,望着徐源的背影,直到从视野中消失后才收回目光。


        

摇了摇头轻声感慨道:“在有生之年,真的有机会见证又一道世界数学难题被证明吗?”说这话时他自己心里都没有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