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军营:对不起,我是纠察! > 第三百一十四章 吾心安处是吾乡【求订!求月票!】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伴随着飘向云端的袅袅炊烟,整个赵家村都被一股诱人的食物香气所笼罩。
         这味道中带着浓浓的烟火气,蕴含着尘世间最为繁杂的“五味。”
         酸甜苦辣咸,尽皆包容,深吸一口,世间百态便会在脑海中真实的呈现出来。
         鸡鸣犬吠,不绝于耳,却又不显得吵闹,反而让身处其中的那一个个疲倦的灵魂,能够感到久违的宁静与心安。
         赵卫红坐在阔别许久的卧室里,面无表情的翻阅着面前一本本略显破旧的书籍。
         这些都是赵卫红读书时的教材。
         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翻阅,这些教材都微微有些发黄,瞧上去比崭新的教材要厚了不少。
         教材内每一页的空白处,都有着一行行深黑色的笔记,字迹工整,一看就知道赵卫红在写下这些笔记时所抱有的心情。
         专一,认真。
         并且怀揣着憧憬与希望。
         “卫红,吃饭了.”
         穿着围裙的骊萍站在卧室门口,神情复杂的对着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赵卫红,轻轻地唤了一声。
         轻轻合上面前的教材,一身戎装的赵卫红站起身来,对着许久未见的母亲笑了笑。
         “好。”
         客厅里老旧斑驳的餐桌上,此刻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肴,全都是赵卫红日思夜想,那股子名为“家乡”的味道。
         这是骊萍忙碌了一个多小时的杰作。
         赵建国,赵跃进兄弟俩早已在餐桌前落座,正一言不发的注视着赵卫红。
         不需要任何沟通。
         赵卫红轻车熟路的在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三个男人在骊萍的注视下,喝酒,吃菜,倒酒,喝酒.不断循环。
         直到准备的五瓶“西凤酒”只剩下了瓶子,赵跃进这才有些沙哑的对着赵卫红询问道。
         “这次回来,打算在家里待多久?”
         闻言,赵卫红摇了摇头,声音里带着一股不知该何去何从的迷茫。
         “不知道。”
         从原则上讲。
         赵卫红此刻是不能出现在家里的。
         因为义务兵没有假期,除非家里产生重大变故,迫切的需要当事人回来。
         但很少有人知道,义务兵休假所需要的流程,其实特别简单。
         虽然和士官休假一样,都需要上级机关军务部门的签字。
         但具体的“批准权”,其实在连长手里。
         只要连长愿意上报,并且给出合适的理由,军务股通常不会卡人。
         是以,赵卫红此刻会出现在家中,也就不算多么稀奇的事了。
         军务股,那可是赵卫红的“娘家”,怎么可能会卡赵卫红的休假手续?
         并且休假事宜的“上报人”,还是周克虎这位jun长,根本不需要警卫连的连长上报。
         临行前,周克虎给了赵卫红一张只有离队时间,而“归队时间”那一栏,则是空白的假条。
         赵卫红归队之后,需要拿着假条到军务股销假,要是归队日期超出了假条上规定的归队时间,赵卫红没准还会受到处分。
         而这一行既然是空白的,便意味着所谓的“归队时间”,完全由赵卫红自己做主。
         事实上,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周克虎的心情,是很复杂的。
         他非常清楚赵卫红的性格。
         要是他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归队时间,那赵卫红肯定会在这个时间之前,返回部队。
         可周克虎担心赵卫红人回来了,“心”却是没回来。
         到了年底,赵卫红没准有可能会再次离开部队。
         这一次,将是“永别。”
         要是不让赵卫红在亲人的抚慰与开导下,解开心结,这一幕很有可能发生。
         可假期给的长了,周克虎又担心回到家乡的赵卫红,在心结解开后,又生出告别部队的想法。
         两难啊!
         但最终,周克虎还是给出一张没有规定日期的假条。
         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位jun长,还是赵卫红的亲大伯。
         如果赵卫红真的想要离开部队,去体验那本应能够体验的大学生活,周克虎也理解,并尊重赵卫红的想法。
         事实上。
         赵卫红对于自己未来的路,确实是有些不知道何去何从。
         看着赵卫红迷茫之中带着一股子疲倦的模样。
         骊萍这位母亲,止不住的心疼。
         而赵建国兄弟俩则是对视了一眼,片刻之后,赵跃进突然拔高嗓门,厉声道。
         “赵卫红!”
         “到!”
         在听到自己名字的一霎那,赵卫红做出了完全出自本能的反应。
         大声答到,立正站好,军姿站的一丝不苟!
         很明显。
         军人的习惯与作风,已经融进赵卫红的骨子里了。
         见此情景,赵跃进并没有给赵卫红讲什么大道理,仅仅是用依旧严厉的语气,对着赵卫红无比认真的表示道。
         “想不明白自己该怎么办,那就慢慢想!”
         “路在你脚下,要走什么样的路,又要去过什么样的生活,由你自己决定。”
         “我相信,我侄子不管选哪一条路,未来都一定能够出人头地,过上无比精彩的人生!”
         作为赵卫红的亲人。
         赵跃进,还有默不作声的赵建国两口子,在这一刻,并没有口若悬河的告诉赵卫红,他现在在部队里已经取得了如何惊人的成就。
         就算去读大学,赵卫红未来的发展,也未必能够比留在部队要好,以此来劝说赵卫红留在部队里,安心发展。
         而是将未来的选择权,交给了赵卫红自己。
         因为这本就是赵卫红应该具有的权利。
         无论是当兵,还是去读大学,这两者其实都是不冲突的。
         但原本的赵卫红,其实可以以“高材生”的身份,在班长和干部的青睐与另眼相看中,进入部队!
         而不是让“当兵”这一条路,成为赵卫红被逼无奈之下,唯一的选择!
         “是!”
         用军人的礼节,回答了赵跃进对自己抱有的期望。
         现在的赵卫红,也确实需要时间,好好的想一想。
         接下来的几天里。
         赵卫红如同高考刚刚结束时的那个暑假一样,经常会翻阅那些破旧的教材,回忆着记忆里已经淡去,辛苦却又无比充实的高中生活。
         眼下正是农忙的季节。
         赵卫红还会跟着父母一起起床,在地里俯下身,沉下心的,干上一些农活。
         最开始,赵卫红还显得有些笨拙,因为他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事情。
         农民家的儿子,却是不懂农活。
         这看上去似乎有些违和的事实,却又显得那么合情合理。
         因为曾经的赵卫红,承载的是一家人走出这个穷乡僻壤,到大城市里,过上更好生活的希望。
         整日辛苦读书,已是不易,又哪来的时间干农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卫红在地里忙碌时的身影,也渐渐变得娴熟起来,有了几分庄稼把式的味道。
         不过,翻阅教材也好,田间务农也罢。
         在部队里,一刻都闲不下来的赵卫红,却是独独没有进行过和训练有关的任何事情。
         这种平静而又温馨的生活,令赵卫红那颗满是愤懑与委屈的心,渐渐的平和下来,很是安详。
         “二叔,你说我要是跟着我爹,在家里干一辈子农活,当个农民怎么样?”
         一听这话,本就在这个问题上憋了一肚子话想说的赵跃进,立马就急眼了!
         “你这臭小子,说什么呢!”
         “你敢!”
         “你要么给我去读大学,要么回到部队当兵!”
         “别的事情你想都别想!”
         看着赵跃进又吹胡子又瞪眼的模样,赵卫红笑了笑,很是随意的表示道。
         “您别当真。”
         “我这不是和您开玩笑呢么。”
         一听这话,赵跃进这才稍稍安心,嘴巴还张了张,似乎是想要对赵卫红说些什么。
         但最终,赵跃进却是什么都没有说。
         至于赵卫红说,这个想法仅仅是他对赵跃进开的一个玩笑.
         究竟是不是玩笑,只有赵卫红自己清楚。
         他是真的有些累了。
         从肉体到心灵,都能感觉到一股深深的疲惫。
         曾经,支撑着赵卫红不断奋斗的最大动力,就是改变自己的命运,出人头地,让亲人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可现在。
         赵卫红却是有些觉得,这个念头也没有那么重要。
         恰恰相反。
         拥有大房子,又或者物质水平的丰裕,或许真的没有赵卫红想的那么必要。
         一家人能够像现在似得,无病无灾的聚在一起,过着自给自足,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赵卫红现在最想要的“幸福。”
         站在村外起伏的高山上,看着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村庄,渐渐被炊烟所笼罩。
         赵卫红突然深切的体会到了,古人那句话的含义。
         吾心安处是吾乡。
         要是再这样下去,经历巨变,已经近乎于“看破红尘”的赵卫红,恐怕真的会生出归隐山林的念头。
         然而随着一位赵卫红做梦都想不到的人,悄无声息的“莅临”了赵家村。
         赵卫红的想法,也就此发生了改变。
         看着穿着一身便装,宛若一个乡间地头随和的“老农”般,独自站在自己家门口的魏副首长。
         扛着农具,刚刚从地里归来的赵卫红,霎时间愣在了那里。
         “魏副首长.”
         “您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