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 第21章 太子又如何
         大将军?
         听到这几个字,李蔡额头上拧出一道山川,只是他沉得住气,并未插嘴。
         公孙弘继续说道:“先帝在时,甚至文帝时期,当丞相都是一等一的好差事,可到了如今……嘿…陛下在位十八载,换了七位丞相,不可谓不勤啊!”
         公孙弘这句笑言还算克制。
         如果再细究的话,估计就得牵扯出——前六位丞相,没有一个是正常离职的!
         “老夫官拜丞相以后,便悟出了一个道理,想坐的安稳,乃至功成身退,就得会替君分忧。”
         “何谓替君分忧?”
         闭着眼的公孙弘就像在自言自语,不用李蔡搭腔,苍老的声音便自问自答。
         “老夫的几位前任,理应主动放权,毕竟今上与先帝不同,哪容得下一个独领外朝的丞相?”
         “呵!”
         “到了老夫这儿,局势有了变化,陛下地位稳固,开始着手掌控朝野,那我这个丞相就得顺应上意。”
         似乎是说到得意处,公孙弘抬了抬眼帘,混浊的目光中浮现笑意。
         “什么是上意,上意就是朝堂中,谁碍了陛下的眼,老夫就替陛下分忧,调任、罢免、问责、下狱,陛下满意了,老夫不就能安享晚年?”
         李蔡听罢默不作声,微微拱手一揖。
         以示老大人高论。
         至于此番高论中,涉及到的主父偃、汲黯、董仲舒等人,便不在李蔡的考虑范围内了……
         “到了你这儿,情况又有不同。”公孙弘缓了口气,脸色有些复杂:“世事变化太快,令人应接不暇,大将军骤然崛起,谁能料到?”
         “唉!”
         他叹息一声,仿佛在感叹自己年老体衰,跟不上时代变迁。
         随后。
         公孙弘的身体就和他的话一样,说虚弱就虚弱,刚刚睁开的眼皮,又给合上了。
         呼吸声开始似有似无……
         “听说丞相之子在山阳太守任上已有多年,政绩斐然,日后有机会,应迁回长安才是。”
         安静的庭院内,李蔡品了口茶水,如是说道。
         受了打搅,这次公孙弘没有迷糊太久,醒转后,拍了拍额头,“唉,老了、老了,不中用了!”
         “刚才说到哪?”
         “大将军。”李蔡若无其事地放下茶碗,提醒道。
         “对,大将军!”公孙弘恍然,“大将军不得了啊,节制诸将,又位比三公,权力、地位,朝堂上何人能及?”
         老丞相还在打哑谜。
         但即将接任丞相的人,已经听的不耐烦。
         李蔡与自己堂兄李广比,有耐心的多,可他终归是将门出身,前半辈子也是在军营里与糙汉厮混,哪受得了公孙弘的故弄玄虚。
         ‘给了好处,就别再废话!’
         念头起,李蔡的脸色也冷了下来,“丞相还请直言吧。”
         见状。
         公孙弘笑了笑,并未作色。
         顺着对方的意思,直接道:“呵呵,大将军权柄太大,得有人制约,而丞相,就是最佳的制约人选。”
         “你继任后,无论对错,凡事与大将军对立即可。”
         李蔡皱了皱眉,“陛下很信任大将军,与其对立,岂不是弄巧成拙?”
         “朝堂需要平衡,无关信任与否。”
         被呛过一句后,公孙弘算是摸清了自己的继任者,话语间也直来直往。
         “帝王心术,见不得一家独大,你与大将军对立,不影响大将军的圣眷,但陛下会对你刮目相看,仅此一条,就够你立足朝堂!”
         正所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话不用多,如果有用,一句就够,李蔡沉默了会儿,拱拱手,生硬道:“受教。”
         话罢。
         他径直起身,准备告辞。
         “念在日后还需你照拂公孙氏,再给你个建议。”李蔡身形站起时,公孙弘最后一句也到了。
         “与大将军对立,难免会撞上太子,奉劝你一句,最好不要因为太子的缘故就改弦易张。”
         “否则,那才是弄巧成拙!”
         李蔡并非蠢货,不用别人提醒,他也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
         实际上。
         除了经验、眼界不如公孙弘,在某些方面,因为李蔡的武将出身,他其实比公孙弘更激进!
         三天后。
         宣室殿议政。
         冠军侯的提议,李蔡驳斥,大将军的作保,李蔡质疑。
         虽然撞上太子的时间出乎意料的早,让李蔡一时慌了手脚,但很快,他就做出了应对。
         没有改弦易张,也没有偃旗息鼓。
         面对太子的帮腔,李蔡选择了——当庭反唇相讥!
         从那一刻起,他便将冠军侯、大将军、太子视为了一体,他们也本就是一体。
         既如此。
         哪还有什么区别。
         要做孤臣,就做到底,与大将军都翻了脸,太子又如何?!
         ……
         ……
         “阿嚏!阿嚏!”
         刘据揉了揉鼻子,谁在念叨自己。
         “殿下,您可得注意点身子骨啊!”在前引路的宦者令回过头来,一脸关切道。
         面对整座未央宫的阉人头头,刘据还是很和蔼可亲的,轻笑着不妨事。
         “诶,那便好。”
         “您暂且等会儿,咱家去通报一声。”
         白日间那场争吵后,皇帝独留下大将军商讨,期间谈了什么不得而知。
         等到傍晚,又遣人将刘据唤来。
         对于这场问对,刘据却多少能猜到点,他当时为了入殿帮表兄打擂台,可是整过‘知行合一’的骚操作。
         皇帝老爹若有心,事后定会细问。
         不多时。
         承明殿内,灯火通明。
         刘彻揉了揉太阳穴,将手中竹简扔在桌案上,看向近前跪坐的太子。
         “朕的御马都没有冠军侯给你的那匹好,有良驹,就勤练,将来上林苑狩猎,朕可是要检验的。”
         对于一名严父而言,这便算温情过了。
         紧跟着,皇帝单刀直入。
         “今日朝堂上,商讨对河西匈奴用兵一事,你否定了稳妥的方略,那是支持冠军侯的冒险计划?”
         “对!”刘据脱口而出。
         “为何?”
         “儿臣相信表兄一定行啊!”刘据瞪大了眼睛,以天经地义的口吻回道。
         刘彻有一刹那的呆滞,随即又有些无语。
         问对以一种奇怪的逻辑,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因为,皇帝也觉得霍去病能行!
         莫名的信任感,它怎么解释?
         解释不了……
         刘彻靠在御榻上,换了一个问法,“不拘泥于河西一地,你认为匈奴还要不要打?怎么打?”
         果然!
         白天扯的大复仇,引来了问询。
         与此同时,对刘据至关重要,乃至是对整个大汉帝国走向都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也终于现出端倪,那便是:
         子。
         究竟类不类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