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 第59章 鹿皮哪有树皮多
         宣室殿。
         太子端端正正坐于御阶右侧,今天面圣没有被罚跪。
         皇帝也没有了昨夜的种种失态,坦然平静地注视着下首,敲了敲御案上的一沓纸张。
         “你知道这东西的重要性吗?”
         “知道。”
         刘彻直入正题,刘据自然也不拖拉,“儿臣都说了,我献的是真祥瑞。”
         祥瑞。
         吉祥的征兆,一般指自然现象,例如五彩斑斓的云、五颜六色的黑、五爪双头的乌龟,等等诸如此类吧。
         纸张,人造物,按理不能描述为祥瑞。
         但有了少翁献的那颗‘仙丹’打底,刘据借此攀一攀这两个字眼,也没问题。
         再次听到‘祥瑞’二字,皇帝没有被冒犯的恼怒了,反而重重点向刘据,凛然道:
         “此物比世间任何祥瑞,都强一万倍!”
         昨日连夜召回太子宫的匠人,询问得知,太子督造的记字器物,竟然是树皮做的!
         原料低廉,工序还不繁琐,书写功效远超竹简,能与锦帛比肩。
         然而。
         即使是皇帝平常下诏书,除非有重大事件,能不用锦帛便不用,锦帛何其贵?
         而那树皮做的玩意儿,又是何其的便宜!?
         在工艺、原料极致的简易下,皇帝仅仅是怔了一瞬,立即便反应过来此物的价值所在——
         提升皇权!
         注意,不是朝廷,是皇帝个人的权力,皇权!
         如果将视野抬高,与皇帝私人权柄对立的,是朝廷百官、乃至整体天下官僚的权益。
         在长安、京畿等皇帝眼皮子底下,皇权是显著压过‘官权’的,哪个臣子有错,皇帝顺手就给撸了。
         但在千里之外。
         皇帝看不见、顾不上的地方,比如一地县丞、贼曹、小吏等,都是地方官自行赏罚任免。
         在官官相护、烟亲勾连、贪污受贿的因素影响下,地方官吏往往结成一套严密、持久的关系网。
         有多持久?
         “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
         自己担任的官职能传于子孙,甚至可以将某一官职,当作家族的姓氏!
         管仓库的,家族代代都能管仓库。
         遂以仓、库为姓……
         官职理论上不能世袭,但现实里,它确实成了类似王爵、列侯的世袭职位!
         文景两帝时,倡导无为而治,知晓此类现象也不会插手,刘彻登基后,想插手,却无能为力。
         因为哪怕他直接干预,此类数以万计的地方官吏,也得从地方上挑选人担任。
         到这個步骤,问题就来了。
         皇帝不可能认识地方上的所有人才,遂让地方官举荐,可他们举荐上来的,就是那些在世袭的!
         其中有黑幕吗?
         应该是有的……
         但刘彻清楚,更多还是无奈,郡国中,能识文断字的人才就那么点,不选他们还能选谁?
         从此处来看。
         皇帝其实是被官员变相‘绑架’了……
         你以为大汉的官员动不动来个挂印辞官,是谁给他们的勇气?是物以稀为贵啊!
         说到此处。
         话题便拉了回来。
         如果能扩大人才基数,皇帝可选择的备选官员增多,那鞭长莫及与放任自流的情况就能有很大改善。
         届时。
         便不再是地方官举荐哪个,皇帝就得用哪个。
         刘彻甚至想的更多,一旦有了更多人才,改一改官员选拔的方式都不成问题。
         征辟。
         皇帝征召称‘征’,官员征召称‘辟’,官员怎么能和皇帝享有一样的权力呢……
         宣室殿内。
         “此物叫何名?”
         “纸,絮渣之意。”刘据答道。
         刘彻想起匠人说的制作之法,点了点头,“很贴切。”
         随即挥了挥衣袖,将殿内闲杂人等驱逐出去,言语依旧直截了当:“这个纸,朕有大用!”
         “想必你也猜到了,朕要用它推广经义,为国养才!”
         说着。
         他盯住刘据,认真道:“此物与马具不同,影响很大,能因此受惠,同样,也能招致敌意,好与坏皆有。”
         “要不要担下这个名头,你是储君,你自己抉择。”
         “无论选哪一个…”
         刘彻顿了顿,肃穆言道:“朕都可以告诉你,只要朕在一日,天大的敌意都翻不起浪花!”
         想打破一个旧有的制度,必会引来相关利益者的敌视,纸张推广,谁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少部分掌控知识的人!
         具体到大汉,便是那些握有大量竹简,当得起‘汗牛充栋’形容的豪强大家!
         历史上,蔡伦革新造纸工艺数十、乃至上百年后,纸张才真正推广开来,为什么?
         一则,那时的纸张质量确实不行。
         二则,便是人为阻碍。
         前者。
         对刘据来说不是问题,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用神农尝百草,便知道桑皮、竹子可造纸。
         制造工艺里,也不用添加什么渔网、碎布,而是去皮、发酵、蒸煮、过滤、晾晒一步到位!
         纸张质量绝对过关。
         可后者,豪强大家的敌意。
         皇帝老爹已经暗示……不,都不能算暗示了,是明示!他的态度很简单,通俗来讲,便是:
         “朕的儿子,不能怂!”
         不用他说,刘据也没怂过啊……
         但见太子昂然一笑:“儿臣发明的纸张,名头自然是儿臣来领,至于敌意,他来任他来!”
         “父皇尽管将纸张推行全国,这好处,我拿定了!”
         话罢。
         坐于上首的刘彻,眼中明显流露出满意之色。
         敲定了大事,他脸上的严肃减去几分,拿起一张白纸,多了些似笑非笑的表情。
         “推行全国的安排,先等一等,此事是百年大计,不急于一时,现在嘛……”
         说到这儿。
         刘彻从龙榻上站起,徐徐漫步到大殿中央,嘴里讲起不相关的话题。
         “再过一段时间,就是各地诸侯王入京朝见的日子,朕本想着,用上林苑的白鹿皮制币,作价四十万钱。”
         “强令诸王们朝见时奉上白鹿币。”
         “但现在,朕改主意了!”
         他将手中的纸张举起,对着日光,仿佛在看其中的纹理,“呵,白鹿皮,哪有树皮多?”
         “朕的叔伯兄弟们,一年年积攒下来的钱粮堆成山,也该替朝廷分分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