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 第61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
         武功爵。
         一级为造士,二级为闲舆卫,一直到第十一级,军卫。
         其实早在元朔六年,也就是河西之战的前两年,皇帝便创出这套爵位体系,开始售卖。
         那一段时间……
         “汉遣大将将六将军,军十余万,击右贤王,获首虏万五千级。明年,大将军将六将军仍再出击胡,得首虏万九千级。”
         “捕斩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
         “……兵甲之财转漕之费不与焉。于是大农陈藏钱经秏,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
         那两场大战中。
         霍去病勇冠三军,获封冠军侯,张骞获封博望侯,因军功崛起、受赏的人很多。
         正因为多,朝廷有点着不住。
         但什么都能拖欠,唯独大胜归来的将士军功,拖欠不得!
         皇帝随即置武功爵,一级十七万钱,方有:‘级十七万,凡直三十余万金。’堵上了财政窟窿。
         通往宣室殿的宫道上。
         卫青边走边道:“百姓买爵至第五级,可以成为候补官吏,优先录用,至第七级,可降罪两等。”
         “初置武功爵时,豪商富户很是踊跃。”
         一旁。
         刘据微微颔首,能做官,还能用于免罪,有钱人自然踊跃,“可这样,好像比售卖二十等爵更糟糕?”
         面对舅舅,刘据一向有话直说。
         卫青双手捧着笏板,偏头看向他,笑问道:“你是不是担心官员来历驳杂,导致吏治败坏?”
         刘据拱了拱手,“舅舅赐教。”
         卫青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抬头看了看头顶阴云密布的天空,轻声道:“张汤为廷尉时,便时常游走于天下。”
         “贪官污吏被其诛杀、下狱的不在少数,张汤升任御史大夫后,积威更盛,手下御史遍布郡国。”
         “陛下能卖,就能收!”
         只是收的方式很流氓,直接砍头抄家……
         皇帝不是不知道卖爵位的弊端,不就是庸人当道、官员腐坏吗,那就来一个以毒攻毒。
         用酷吏,治贪官!
         刘据听完,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精彩,心说便宜老爹玩的溜啊,割完韭菜,还连根拔?
         张汤也是个狠人。
         虽久不在江湖现身,但江湖处处都有他的传说……
         刘据感慨之际,卫青的话还没有结束,尽管太子与大将军交谈时,没有哪個不开眼的主动靠近,左右无人。
         可卫青说下一句话,仍旧不自觉地放低声音,“殿下以后若遇到一群身着绣衣的人,当警惕些。”
         “此为天子走卒。”
         “郡国之间的线报、动向,有些并不是张汤查出来的,而是陛下授意,绣衣士告知!”
         绣衣士?
         刘据眉头拧在一块,怎么有点耳熟,绣衣、绣衣士……绣衣使者!
         这四个字浮现时,刘据心头一跳。
         世人皆知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却不知早在汉朝,已经有了历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特务!
         有人可能会问。
         秦朝的罗网、黑冰卫呢?这俩不是最早的吗?
         嗐。
         这俩在时间线上是早,可他们不保真啊,现在咱们讨论的是历史上确切存在的特务,绣衣使者。
         又名绣衣直指!
         依旧是自创小达人创立,只听命于皇帝,职权之大,远超想象,可调兵、可杀官吏、可监察天下。
         如果用句直观的比喻,那便是:锦衣卫管的,绣衣使者管,锦衣卫不能管的,绣衣使者照样管!
         诚然。
         如今还没到绣衣使者彻底展露锋芒的时候,但藏在冰山下的一角,已经显现……
         卫青没在这个话题持续太久。
         见太子神情内敛,有了戒备,他又说回前事,“元朔六年前后的两次大战,已经掏空了府库。”
         “陛下虽通过武功爵弥补了些,不过此策后继乏力,至于原因……”
         说着。
         大将军朝太子看了一眼,那意思很明显——你知道的。
         刘据确实知道,自己老爹割韭菜割太狠,天下富户不是傻子,怎么可能掏钱又掏命。
         “所以河西之战后,国库紧张,父皇打起了诸侯王的主意?”
         “是,也不是。”
         卫青这句话的意思,是陛下不止打诸侯王的主意,此次的目标,是天下所有有钱人!
         诸侯王有‘白纸币’,富户也有富户的招数。
         不卖爵了,这招已经臭了。
         皇帝先礼后兵。
         先跟天下有钱人讲道理,“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车服僭上亡限。”
         你们都有钱,朝廷要干匈奴,财政困难,捐一点吧。
         然而,得到的回应却是:
         什么?
         陛下你说什么?我没听到~
         “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从文景之治到现如今,盐铁可由私人开采、冶炼,随之诞生的豪商巨贾不计其数。
         而且,如果有铜山,甚至可以铸币!
         是的,就是你想的那样。
         朝廷造钱,地方上也可以造钱,尤其是诸侯王、豪强、巨商,在大汉初期吃了个盆满钵满。
         不可否认。
         文、景两帝放开山河之禁、乃至种种限制,肯定是想造福大汉百姓,他们的仁政也确实奏效。
         但受惠最大的,并不是平民。
         可以随意滚雪球的年代,百姓哪是豪强巨商们的对手,一郡盐业,普通人能碰?铁山、铜山,一般人守得住?
         碰不了,守不住!
         “当此之时,罔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朝廷把盐铁、铸币统统下放,让大家有了钱,以至于你们都能在地方大搞兼并!
         现在朝廷打匈奴,财政紧张,让捐点,都不捐。
         好。
         既然如此。
         先礼后兵的‘礼’走完了,好声好气的讲道理,伱们不听、不给面子,那皇帝就要开始玩‘兵’了!
         白鹿币登场。
         现在换成了‘白纸币’,啥也别说了,直接野蛮粗暴的敲诈!对于诸侯王,皇帝一点不客气。
         不过对天下人。
         就不能乱来,治国得讲规矩。
         即使是那套武功爵,皇帝都是与公卿商议后,方才施行,如今要整一波大的,更是得思之慎之……
         “今日议事,你听着便好,不要随意插嘴。”宣室殿外,卫青整了整衣冠,对刘据道了最后一句叮嘱。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此仇不共戴天!
         卫青可不想自己外甥冒冒失去蹚浑水。
         刘据看着舅舅入殿的背影,若有所思,暗忖道:“今天要商议的就是盐铁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