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228 凭什么哈工大拿900,生产厂拿80?不担风险还想分更多利润?
         “不再按具体数目来,校企办每年利润,给学校上交30%吧。”
         谢威想了想,说出了一个让张鸣秋诧异的分成比例。
         “30%?算上所有投资后结余的30%?”
         要是那样,还不如不提,直接按照原来每年上交一个固定额度给学校呢。
         校企办每年大部分的收入全部投入到继续研发中去了。
         谢威同样意外地看了一眼张鸣秋,老家伙一样精明着呢,虽然没说。
         “按照毛收入的30%吧。”
         “这样就最好了,至少可以大大减轻学校的压力。”
         张鸣秋听到谢威不是按利润,而是按照毛收入,不会把投入到持续研发以及投资等的钱扣完后再给学校分,比起现在每年固定给几百万,那是多了很多了。
         校企办下属的产业,发展的时间不长,收入却一直在打着滚地往上增长。
         按照趋势,今年各种收入加起来,应该会有超过4000万,这意味着学校会多1000万出头的额外经费。
         旋即,一脸担忧地问谢威:“这样会不会影响校企办的发展?你不是提出要修建校企办的办公大楼?”
         给学校越多越好。
         可想到校企办的发展……
         “成立校企办本就为了给学校项目筹集经费,要不是那么多项目,应该不至于如此的。”
         谢威无奈地看了张鸣秋一眼:为了让校企办向学校多交一些钱,你一个校长不顾身份来找我多少次了?
         换成李瑞那种方式,谢威绝对不会松口。
         可张鸣秋这种,没法。
         很多军用技术,研发投入大,回收经费缓慢。
         很多的投入都是得不到回收的。
         不过这也属于正常,一切研发经费都是国家财政拨给的,即使现在校企办成立了,学校的课题跟科研经费,同样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
         在以前是没问题的,再等三十年也没问题。
         现在不行。
         一切都为经济基础建设让路。
         “对了,关于江北机械厂合作的事情,你怎么看?”
         谢威同意校企办给学校上交更多,心情愉悦的张校长这才想起来找谢威的目的,他是闭口不提从校企办借钱的事。
         “入伙费,增加到200万,利润分成从原来的37分变成55分。他们能接受,就合作,不能接受就另外找生产厂。”
         谢威想都没想,就拿出了方案。
         在这之前他就想好了,“他们不见兔子不撒鹰,现在兔子到我们手里了,还想分更多?”
         “这会不会太苛刻了?生产成本什么的都是他们提供……”
         张鸣秋瞪大了眼睛。
         如此苛刻的条件,对方怕是不会答应了。
         见谢威神情,知道这事情没有回转余地,他倒不是为了帮江北厂说话,学校能留下的利润自然是越多越好。
         订单很快就会签订,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生产工厂,到时候交付就成了问题。
         “学校应该做好接待泰国人跟巴基斯坦人的准备,英语翻译好找,不过泰语咱们这边不好找。也不能只靠着商务部安排的翻译,最好是能找到能说乌尔都语的。”
         谢威提醒张鸣秋。
         回来好几天了,泰国人跟巴基斯坦人,应该很快就会到的。
         “你放心,李校长都安排好了。”
         “那老头……”
         一听到说李瑞安排好了,谢威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明天,巴基斯坦的人就会到,泰国方面的行程目前尚未确定,希望跟江北厂的合同谈妥后他们再来。”
         谢威看了一眼张鸣秋,没有问他江北机械厂的人什么时候来。
         按照谢威的报价,800刀的爆破杀伤型火箭筒,按照人民币达到1200元,规模化生产成本大约在220块,随着生产的增加,会进一步降低。
         按照之前谢威提出来的37分,学校拿360元,江北机械厂拿840元,抛开成本,每一具火箭筒都还有超过600块的利润,几乎是哈工大的两倍。
         不是谢威自己喜欢吃亏,他考虑着后面长期合作,江北厂需要技术升级,采购各种设备,这些投资是没有算在生产成本中的。
         可惜,江北厂不知足。
         张鸣秋同样知道这一点,要不然他也不会没有再提。
         离开谢威的办公室后,张鸣秋直接到了招待所。
         江北机械厂的领导已经到了这边,先找了张鸣秋,
         “吸~”
         宁俊涛几人听到张鸣秋提出来的条件,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来之前,他们就已经做好了会被哈工大以此为借口更改条件的准备,却没想到,条件变得如此苛刻。
         “张校长,我们要升级技术,购买设备……先得给300万,还只拿售价的一半,这是不是太过分了?”
         田贵荣脸色难看地盯着张鸣秋。
         黑!
         太黑了!
         “张校长,其他不说,按照现在的利润分配,我们三百万的入伙费,即使有一万具的订单,每具成本也会增加300,按照你们的报价,爆破型火箭筒,我们每具出厂价只有300块钱!!!”
         宁俊涛的话,几乎是从牙齿缝透出来的。
         完全没法合作。
         别的不说,连生产成本都不够。
         每具只有300吗?
         张鸣秋心中一愣,好像确实少了一些啊。
         可他表面上却一脸淡然:“对,确实少了一些,不过也不是没有利润。”
         “怎么可能还有利润?这还是没算增加的设备成本!”
         田贵荣压制着想要打人的冲动。
         就因为之前没签合同?
         “既然你们如此没诚意,咱们就干脆别合作了。生产得越多,我们亏损也就越多……”
         田贵荣丢下这样一句话,一边观察张鸣秋的反应,一边准备起身离开。
         “没问题啊。慢走,不送!”
         张鸣秋脸上神色没有丝毫变化。他清楚,要想让对方接受条件,不是那么容易的。
         看着神情急剧变化的宁厂长,轻声说道:“宁厂长,之前我们一直诚信合作,但是你们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诚意。即使不跟你们合作,我们也可以跟其他厂合作,国内能生产这种火箭筒的厂,至少十多家。”
         “不会有人能接受你们这苛刻的条件。”
         田贵荣摇头,站起来的他这会儿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厂长宁俊涛都没动弹啊。
         “即使没有厂家接受也没太大影响。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建厂,虽然投入大一些,不过以后咱们就彻底没有机会合作了。”
         张鸣秋一副你们随意的态度。
         看着张鸣秋的反应,宁俊涛竭力压制内心的愤怒,深吸了一口,问道:“张校长,不知目前你们的生产成本是多少?”
         “爆破型火箭筒生产成本220块,如果大规模生产,成本理论上讲可以降低到180块;穿甲型要贵一些,成本在440块,大规模生产能降低到400以内,具体还没核算……即使把300万的技术费用算入成本,每一具,你们也能有至少80块的利润……”
         “1200块的价格,你们拿走900块的利润,却给我们80块的利润?”
         一直都没说话的马原腾地一下站起来,“你们未免太黑了!凭什么?”
         黑!
         实在是太黑了。
         对外吃客户,对内吃合作伙伴。
         宁俊涛听到如此低的成本,内心瞬间泛起波澜,他实在没想到,哈工大的火箭筒生产成本居然低到了如此程度!
         后悔,瞬间在几人心中升起。
         按照之前李瑞提出的条件,200万平摊下去,37分,每具火箭筒,哈工大也不过才拿走560块,抛开生产成本,江北厂每具也能拿到420块的利润。
         虽然不如哈工大拿得多,可是也不会少太多。
         尤其是比起现在每具只能拿80块钱。
         马原也问出了他心中的想法:凭什么!
         “凭什么?”
         看着马原,张鸣秋一脸冷笑,“就凭我们学校勒紧裤腰带,甚至贷款搞这个项目!凭我们自己寻求的客户,自己说服客户采购的……”
         一想到学校的付出,甚至在根本就没客户知道的情况下,李校长不顾校长身份,甚至不顾个人前途,主动去找外国客户,才有了现在的订单。
         对方什么都没付出。
         只是生产,凭什么给他们分太多利润?
         此刻,张鸣秋有些理解谢威为什么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对方不承担任何风险,就能每具火箭筒分80块,一万具的生产,那可是80万!
         不少了。
         而且这还只是利润。
         “当初之所以提出200万的费用,是因为这项目与研究到了关键时期,缺经费;学校一直催着你们签合同,是为了让你们尽快派出技术人员,大家一起加快项目进度,同时做好生产准备,研究更能降低成本的生产工艺……”
         张鸣秋越说越气。
         甚至,觉得对方拿80块钱的利润,都有些多了。
         有了这些生产,至少他们能开工,全厂干部职工的工资没有任何问题。
         “在项目最困难的时候,为了项目经费,张校长跟银行的领导喝酒,喝得住进了医院;为了研究工艺,整个学校金工车间其他项目都暂停……你们付出了什么?还有,这次的订单,是李校长冒着非常大风险才拿下的……就在前几天,根本就没有上级批准,李校长让项目团队带着实弹,去617的测试场打靶……”
         “……”
         听到这些,江北机械厂的几人顿时尴尬得不敢看张鸣秋的眼神。
         “现在你们居然问我凭什么!哼!”
         张鸣秋气呼呼地哼了一声,起身就向着外面走去。
         “张校长……”
         宁俊涛急忙站起来,拉着准备离开的张鸣秋,结果,却被张鸣秋给甩开了。
         对方不说,他们也不知道项目有这么多困难。
         现在能说啥?
         心情沉重的几人都傻眼了。
         这不能怪人家哈工大的条件苛刻。
         泰国直接就给了5000具的订单,巴基斯坦国防需求更大,数量肯定会超过5000具的,全世界还有更多的潜在客户呢。
         只要名声打响,这种火箭筒的订单肯定会如同雪片一样飞来。
         “厂长,咱们这……”
         沉默了好一阵,田贵荣深吸了一口气,看向宁俊涛,“他们说,大规模生产,成本可以压到180,这意味着我们能有120块的利润。如果巴基斯坦的采购数量超过5000具,那之后的,每具火箭筒我们利润将会达到420……”
         都怪厂里之前怕承担风险。
         风险跟困难厂里都没承担,开始生产就能有利润,而且后面生产越多,利润越多。
         至少,对方没有把后面的利润全部拿走。
         “再考虑考虑吧!”
         宁俊涛也清楚田贵荣说的,要不然,在张鸣秋提出如此苛刻条件后,他根本就不会坐在这里。
         “再考虑,怕是晚了。我们厂的技术基础……”
         田贵荣提醒宁俊涛。
         国内十多家能生产这种火箭筒的厂,很多甚至没有生产任务,工资都发不起。
         只要能生产,就能发工资。
         而且,有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订单,也就能向上级主管部门要到升级技术的经费。
         好钢肯定得用到刀刃上。
         到时候怕是有些单位不要利润都会跟哈工大合作。
         “唉~”
         宁俊涛叹了口气,满脸惆怅。
         几百万,就因为厂里犹豫了,眼睁睁地看着却拿不到,不甘心啊!
         “张校长,您这?”
         谢威没想到张鸣秋这么快又来找自己,看到气呼呼的他,不由诧异,平时情绪稳定得让人不敢相信的张校长,居然被气成这样?
         “谁把您气成这样?”
         “还不是江北厂的那些混蛋!他们居然问我凭什么我们拿900的利润,他们只能拿80……”
         “……”
         谢威不知道如何接话。
         之前张鸣秋来找自己,可没说江北厂的领导过来了。
         “亏得我之前还觉得给他们太少,结果把情况一想,反而觉得给他们太多……”
         张鸣秋开始把跟对方接触的具体情况向谢威介绍。
         谢威听着,也不插话。
         默默地起身,给张鸣秋泡了一杯茶,轻轻放到他面前。
         “你说,他们什么都没付出,咱们凭什么要给他们利润?而且一万具之后,他们能拿到超过400块的利润……”
         张鸣秋同样不甘心。
         有那多出来的利润,投到学校那些重点项目上不香么?
         “他们只要想明白,会接受我们的条件的。”
         谢威轻声说到,“合作,对我们双方其实都有好处。咱们是学校,培养人才为主,如果我们不停地投入生产建设,最后很可能会导致学校的发展重心偏了……”
         “所以,这就是你一直不希望校企办投入太多精力在产能建设上的原因?”
         张鸣秋愕然。
         一直他们都没想明白,谢威为什么明知道生产也有很大利润,却只是让校企办找生产工厂合作,而不是投资建设产能。
         现在全是明白了。
         “也不只是这方面的原因。”
         对着自以为明白的张鸣秋,谢威摇头说到。
         “呃……”
         张鸣秋疑惑地看向谢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