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 第二十章:吐蕃和亲使团到
         走?
         走得掉吗走。
         李承乾是绝对不会放孙思邈离开的。
         李二留不住,那是没有精准把握住,孙思邈的弱点。
         许以高官俸禄,是打动不了这样救济天下人的高尚人物。
         但李承乾会对症下药,他有独到的眼光,还有魄力来支持孙思邈干一番大事业。
         不说此举,在当代会造成如何大的影响。
         单单是后世史书上,孙思邈的地位,至少,他那所谓的药王之名,含金量就不够。
         其高度,需要称之为医神,未尝不可能达到唐朝之后,又一医道祖师爷的成就,也不是不可能抬到比肩伏羲,神农的地步。
         当然,要想达成伏羲,神农的成就,那还要具体的操作。
         救人一命,功德无量。
         那救万人,十万人,百万,千万,乃至遗泽延绵后世无穷无尽的子孙呢?
         功德又该是何等无量?
         回到丽正殿,暖意扑面而来。
         路上,李承乾没说话,孙思邈也一直在沉默。
         “殿下。”
         “你说的可是真的?”
         孙思邈带着憧憬问道。
         “君无戏言。”
         李承乾打趣道:“都说厨子跟医者不能得罪。”
         “一个是能让你说死就死。”
         “一个是能让你求死不得,求生不能的,受尽折磨。”
         “孤还年轻,可不敢得罪其一啊。”
         孙思邈苦笑,道:“殿下言重了。”
         “殿下想法,草民惊为天人,只不过,草民还有些疑惑。”
         “殿下所言,可不是朝夕就能触及,五年,十年,二十年,殿下能一如既往的支持下去吗?”
         “所消耗的财力,物力,人力,不是一星半点,殿下这东宫能负担的起?”
         李承乾幽幽的开口,道:“孙先生,你很不识趣,也很不识相,更加没点分寸。”
         “换了是我,立马答应下来,不管能否成功,只要是做了,就会有遗留。”
         “而不是在这里,跟孤讨价还价,较真论长短。”
         这话说的孙思邈老脸一红,七老八十的,还被个毛头小子这样教训。
         “草民并不是讨价还价,是为殿下有所担心。”
         孙思邈急忙找补,道:“科举专设医学一门,儒家可会轻易答应?”
         “草民怕殿下会承受不小的压力。”
         说一千道一万。
         医道并不是主流,科举这东西,隋唐兴起后,唐朝才逐步完善的。
         但科举是儒家弟子的自留地。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儒家主流可容不得一点沙子掺和进来,也不许有任何的学派思想死灰复燃。
         敢露?
         露头就秒。
         医学可谓是弟中弟,但你再弟弟,儒家也不允许你露头的。
         李承乾在科举上增设医学,那不是踩了儒家的尾巴嘛。
         当面锣对面鼓的挑战儒家底线。
         别说秒医学,说不定能把他太子给集火秒了。
         孙思邈人老成精,这些东西,他怎么会不知道利害呢。
         所以才会担心太子。
         “先生,你办好你自己的事就成了,其他的,孤会考虑的。”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
         儒家想要秒他?
         那他就要看看,他们敢不敢自掘坟墓了。
         ……
         长安城。
         吐蕃和亲使团抵达。
         鸿胪寺与礼部官员,亲自迎接。
         双方短暂接触后,吐蕃和亲使团下榻驿馆。
         与此同时。
         朝中各部也随之动了起来。
         不管这天寒地冻的,该忙的还是要忙。
         “吐蕃和亲使团到了,看什么时候接见他们?”
         李二召见大臣,在两仪殿议事。
         “陛下,时日随时都行,但眼下紧要的是,和亲的条件。”
         岑文本说道:“吐蕃此次和亲,意图与我们不谋而合,正好能够安抚吐蕃。”
         “但万一吐蕃有另外的条件,又该如何?”
         马周说道:“既然吐蕃来和亲,必然是带着停战心思来的,我们只要抓住这点,他们的条件不苛刻的话,我们都是可以商量的。”
         李二点了点头,他的目的很是单一,停战,边境和平就成。
         “陛下,不论是否和亲,我们大唐也该保持威严,一来是让吐蕃明白,是他们来求亲的,二来彰显大唐威势,威慑吐蕃不敢违背和亲盟约。”
         魏征说道。
         “说的不错。”
         李二赞同道:“我要的是吐蕃听话不生事,而不是在我动手打别人的时候,他在背后捣乱。”
         他虽然是天可汗,但大唐外边环伺的外族势力,可都不安分,时不时的就要跳出来叛乱,挑战一下大唐兵锋。
         要不能安抚好,身边的强国,大唐哪有精力去镇压,灭亡其他势力啊。
         “朝议之日定下,让太子,魏王上朝参议。”
         李二拍板道。
         “是!”
         ……
         河间郡王府。
         李孝恭躺在塌上,面色苍白,毫无血色。
         一场恶疾,差点带走了他,哪怕救回来也是元气大伤,再无往日的雄发。
         “孙先生救了本王的命,该是以厚礼相谢。”
         “太子那边也要送一份厚礼去,等本王身体痊愈了,亲自去答谢太子。”
         李孝恭苦着脸,喝完汤药后,吩咐道。
         “父亲,厚礼谢孙先生是应该的,但太子那边,在当日可是让杜荷传来了教令。”
         “父亲一口答应了,要送一子进东宫的。”
         二子李晦说道
         李孝恭道:“醉酒之言,做不得数。”
         “我倒是会亲自跟太子解释的。”
         “你大哥在外,近些日子你不要出府了。”
         “儿明白!”
         李孝恭闭目思索。
         太子有搭救之恩,他理应感谢。
         但一码归一码,能不掺和的事情,他是不会去掺和的。
         至少,不会率先表态。
         他的态度很大程度会决定一批人的看法。
         但李承乾显然不会这么善罢甘休。
         一个个的态度都还没摸出来呢。
         此外,吐蕃使团也到了。
         李二还让他上朝参议。
         李承乾让杜荷,再去各府宣太子教令,日落前,必须遴选一子入东宫。
         否则视为大不敬,无视东宫威严。
         第二道太子教令一出。
         魏征率先坐不住,两道太子教令,再下三道的话,首当其冲的就是他这个太子太师。
         无他。
         你身为太子太师,都无视东宫威严,那还能怪我们了?
         先治太子太师再说。
         “马上去东宫!”
         他对二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