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 第三十二章:孔曰仁,孟曰义,周曰礼
         太子,是储君的敬称。
         同时也是一个职位。
         其权力并不是来源于帝王,因为其本身就代表着权力,是权力的象征。
         就好比一个领导职位,它就在那儿空着,不管是有人担任还是没人担任,只要这个职位,不管是谁上去,他都能行使该职位的权力。
         太子就是如此。
         但要想成为太子,必须要经过皇帝的册封,并且还是皇嫡长子的身份,才有资格。
         李承乾是李二册封的皇太子,是没错。
         他是按照李二这个现任皇帝,依照法定程序确认,所册封的皇位继承人。
         无可争议,没有任何瑕疵,天下心服。
         也就相当于天下人,不管是王公大臣,还是世家门阀,又或者是底层百姓。
         他们对册封李承乾为太子,是没有任何意见以及反对态度的。
         他们认为,册封皇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是合理合情,符合礼法制度的。
         但同样。
         哪怕李承乾不贤明,没有成为皇帝继任者该有的能力,就算他还有足疾,只要李承乾无错。
         李二就没有任何理由去废除。
         要废?
         首先要过的就是群臣这一关。
         就问群臣会不会答应。
         纵观历朝皇帝废太子,哪次不是太子有重大过错,才有足够令天下人信服的理由废黜的。
         汉景帝刘启废皇太子刘荣,为什么母亲栗姬失宠,刘启随便就把刘荣给废了?
         因为,他刘荣就根本不是皇嫡长子。
         不是皇嫡长子,群臣反对的意见再激烈,皇帝也能一意孤行。
         ……
         李二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说过要废太子的话。
         也没有在公开场合暗示过要废太子。
         当他说出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他册封后的。
         暗示废太子,有了。
         群臣几乎都听出来,话里的意思。
         一个个的还如何坐的住?
         公然暗示要废太子。
         这还得了?
         这天下还要不要了?
         “陛……!”
         话音落下,当即就有许多人举起笏板,准备站起来说话。
         魏征最是急切。
         可他再急切也没用,因为李承乾说话了。
         “孤闻,孔曰仁,孟曰义,周曰礼。”
         李承乾望着朝中诸公,缓缓开口。
         他一开口,群臣几乎都是一愣。
         就连李二也是露出错愕之色。
         这是什么展开?
         只见李承乾继续开口,语气沉稳,不徐不疾:“孤乃高祖嫡长孙,陛下嫡长子。”
         “册封孤为太子,名正且言顺,符合礼制,天经地义。”
         他微微偏头,余光看向李二,问道:“陛下,你说这话,是在警告孤,还是在威胁孤?”
         此话一出。
         群臣惊骇,莫不震惊。
         太子疯了不成?
         敢这么对陛下说话。
         群臣敏锐抓住李承乾话中的字眼。
         太子先前对陛下,是自称臣的。
         眼下却转变,自称‘孤’。
         这是代表什么。
         细思极恐,不敢想,他们真的不敢想。
         文武百官彻底的失态了。
         他们想不明白,不过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大朝议,为何硬生生走向这等地步。
         “太子!”
         李二眼神冷漠,平静的说道:“你是在提醒朕吗?”
         “陛下!”
         李承乾背着对李二,并不想跟李二有正面的对视,他沉声,道:“陛下是认为孤的太子之位,不该册封的吗?”
         “还是说……。”
         他在文武百官身上一一扫过,“群臣也是觉得孤的太子之位,名不正,言不顺?”
         “太……!”
         有人想要开口,李承乾根本不给他机会,直接了当的点名,“申国公,你觉得呢?”
         “臣……。”
         申国公高士廉没想到会点到自己,他心头一慌,根本不想掺和进此事。
         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
         太子点名,他还是要回答的,你不回答,是不是默认为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名不正言不顺的?
         在这个关头,默认就是大罪。
         可他没想到,自己刚要开口,李承乾却不给他机会。
         李承乾再点一人。
         “宋国公,你以为呢?”
         高士廉急的要疯了,太子给我说话的机会,给我啊。
         宋国公萧瑀也没想到,火给烧到自己,太子第二个点名的就是他。
         “臣……。”
         “莒国公,你怎么看的?”
         李承乾也没给萧瑀开口的机会,点名下一个。
         这下好了。
         急急王国大将,再添一人。
         两人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只能是伸着身子,保持要开口的姿态。
         莒国公唐俭不出意料,也跟高士廉,萧瑀两人一样。
         李承乾点了,却不让他们回答。
         “梁国公。”
         “孤这太子之位,是不是有非议?”
         房玄龄屁股跟有弹簧一下,一下子就站了起来,“殿下……。”
         没下文。
         李承乾又点了其他人,马周,岑文本,褚遂良,一个都没跑掉。
         他们全是站立,不敢坐下。
         谁敢坐。
         谁坐的安心啊。
         这坐下来,不就认为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名不正言不顺,那不是全完蛋了。
         直接是把他们架在火上烤啊。
         很快,他们发现人一多,似乎没有那么恐怖了。
         不明白太子为何不让他们说话,但法不责众,这么多人,难道太子真的要他们全撂翻了?
         根本不可能的。
         这会儿。
         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
         他们逐渐发觉,有两个无比重要的人,却不在太子的点名之中。
         太子点的都是文官。
         武官那边不在此列是正常的。
         但有两个人,太子迟迟没有点他们,按照爵位高低,该有他们的。
         这两个人。
         不是别人。
         一人是赵国公,长孙无忌。
         一人是郑国公,魏征。
         魏征,他们还能够理解,能想明白其中的缘故,真要点他,肯定会答话的。
         再说,这会儿魏征肃穆严整,仪态正经,一点也不着急,一看就是心里有数。
         反观某个人。
         这会儿隐隐在冒冷汗了。
         有些事情,谁不在谁尴尬,处境就越微妙。
         长孙无忌作为太子的亲舅舅,之前太子设立太子亲军,却不通知长孙无忌。
         当时,就引得群臣猜测。
         如今。
         这等场合,点了几乎朝中主要大臣,却不点他。
         这是为什么?
         房玄龄,萧瑀等人,几乎在慌乱之后,马上就回过味来了。
         太子点的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要维护太子地位的。
         那没被点到的,除了魏征,那个人在太子心目中,岂不就是反对的嘛。
         太子讲礼。
         他们这些人是守礼之人,那个人不就是不守礼之人。
         换句话,就是不支持嫡长子继承制的。
         一些地位不及的官员,看向长孙无忌的目光,很是耐人寻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