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134章 打黄巾能致富,曹刘打了都说好
         “主公,那人便是黄巾前部渠帅黄邵。”
         军阵中有识得黄邵的将帅,向刘备汇报。
         刘备将手搭在眉间,遥望黄邵的军阵。
         黄巾军最大的特点就是装备差,训练少,组织混乱。
         今日观之,果真土鸡瓦犬也。
         这些黄巾军士,大多着粗布麻衣,只有极少数副将着有皮甲。
         剩下的大多手持枪棒、锄头,树枝。
         站队紊乱,全无纪律可言。
         李翊催马上前,谓刘备道:
         “这些黄巾贼早在跟随张角时,尚能凭借信念为战。”
         “如今张角身死多年,黄巾贼作战现在只能靠一时血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且按计划行事,任其冲杀。”
         “待其士气溃散之后,然后可以击敌。”
         刘备从其言,命军士排开阵势。
         又暗使五百蹶张士,三百弓箭手伏于身后,只待敌军来攻。
         黄邵出阵,观刘备兵少,又不派军士主动来攻。
         便欲挥师掩杀过去。
         副将提议道:
         “刘备惯于用兵,今虽我众敌寡,但却不及徐州兵锐。”
         “不妨先佯攻一阵,以探虚实。”
         黄邵欣荣同意,当即命这名副将率兵去攻打刘备前部。
         副将领兵而去,头裹黄巾,身披绿袄,手提铁棒,引军攻去。
         行无一箭之地,前排徐州军士忽然退去。
         转而走出来数百名手持强弓硬弩的蹶张士。
         弩箭弓矢混搭,列开阵来。
         刘备面不改色,拔剑在手,厉喝一声:
         “放箭!”
         嗖嗖嗖!!
         随着刘备的一声令下,数百名严阵以待的蹶张士、弓箭手,拉动弓弦。
         一阵霹雳响动,不计其数的弩箭铺天盖地而来。
         眨眼功夫,便射倒一片黄巾军士。
         那员副将见状大惊,赶忙趴在马背上,躲避箭矢。
         前排弓箭手刚刚射完,急忙退后。
         后排蹶张士前插上去,继续射击。
         一前一后,前仆后继,井然有序。
         箭雨、弩矢一轮接着一轮。
         “啊……啊……”
         箭雨之下,无数黄巾军士中招,发出阵阵惨叫。
         刘备也没想到这蹶张士与弓箭手混搭起来,威力竟如此巨大。
         轻易便射住了黄邵的先锋部队,使之不能近身。
         “陈王有此蹶张士,也难怪能够在陈国自保多年。”
         刘备发出一声慨叹,他麾下也有弩手,但都比不得陈王之支蹶张士精锐善射。
         待一轮又一轮箭雨下来,黄巾军的先头部队已被射散了。
         徐晃抓准战机,率军长驱直入,冲向黄邵军阵。
         那名黄巾副将仓促迎战,对上徐晃,战不三合,被徐晃一斧劈于马下。
         刘备见此,急忙挥师掩杀过去。
         黄邵遮拦不住,弃军士而走,望新阳方向去了。
         被舍弃的黄巾军士似无头苍蝇般乱窜,很快便向刘备投降。
         刘备命人将这黄巾贼先暂时押解了,又盛赞徐晃之勇略。
         徐晃弃杨奉投刘备时,带了本部百十人马一同过来。
         这些军士多为骑兵,因为河东是养马的重地。
         徐晃从白波贼多年,在河东也有一批自己的骑兵部队。
         刘备虽知徐晃是初次加入,急于立功表现自己。
         但非常长驱直入黄邵军阵,大破其主力,徐晃及他所辖部队的确是功不可没。
         刘备又来检阅徐晃部众,打算一并犒赏了。
         却发现这批跟随徐晃,刚刚打赢了一场大胜仗的军士,竟然表现的异常平静。
         没有丝毫的情绪波澜。
         即便当刘备说出赏赐之物时,众人依然很平静。
         刘备乃知徐晃有治军之能,赞叹道:
         “公明所辖部众,得意泰然,失意盎然。”
         “也难怪军师此前常常夸赞公明治军有周亚夫之风。”
         徐晃治军能力确实很强,只是没想到自己才刚刚进入,也未展现出多少治军的才能。
         竟然被李翊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
         还是大受感动的,急向李翊拱手一拜:
         “谢军师赏识!”
         李翊笑着将他托起,道:
         “公明乃时之良将,今能弃暗投明。”
         “使君自当在徐州委将军以重用。”
         不错!
         刘备闻言,亦是马上附和李翊,道:
         “我徐州不久前方招募了一批新锐。”
         “备已将三千新兵交予了高顺将军,令他训练陷阵营。”
         “剩下三千人众,尚无人训练统领,正好交予公明。”
         汉末部曲大多为私家部曲,有很强的嫡系观念。
         刘备这话的意思,显然就是要将这三千新兵交给徐晃统领。
         直接给他一支部曲。
         此等恩德,令徐晃大受感动。
         不觉眼眶都红了,但面上仍是强作镇定,躬身一拜:
         “谢主公!”
         士为知己者死,刘备既然把这支新锐放心地交给徐晃训练统领。
         那徐晃自然会竭尽全力,将他们训练成一支可战之师。
         五子良将之中,最擅长练兵的就是于禁和徐晃。
         徐晃的治军风格和于禁也非常像,都极为严厉,而且内卷。
         怎么个内卷法?
         那就是驱使将士玩命儿的干活,不给你吃饭。
         原话叫,“追奔争利,士不暇食。”
         即徐晃只管员工完成任务指标,不管你吃不吃得上饭。
         所以,在徐晃的军营之中,士兵们编了一句顺口溜来调侃徐晃。
         ——“不得饷,属徐晃。”
         就是说兄弟们跟着你徐晃都吃不上饭。
         而徐晃听说之后,却只是淡然一笑,幽默地回应道:
         “跟着我吃不上饭?难道我砸烂了你们的饭碗了吗?”
         徐晃虽然是严于律手下人,但也同样严于律己。
         他生活中非常节俭,小心翼翼,兢兢业业。
         打仗的时候,都是先侦查清楚敌情。
         先做到不败,然后再想办法取胜。
         这也正应了《孙子兵法》里强调的,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战后,士兵们打扫战场,掳了不少装备。
         刘备召诸将过来议事。
         “今黄邵新败,逃回新阳。”
         “可乘胜追击否?”
         李翊分析道:
         “黄巾军打仗全凭一股血气,士气一溃,则军心涣散。”
         “黄邵之前已经败了一场,料新阳守军,并无战意。”
         “今可乘胜追击,抓紧时间拿下新阳。”
         “否则若是迟了,则新阳财物就被黄邵等人带走了。”
         他们此次来汝南扫荡黄巾贼的目的,本就是为了发财致富的。
         抢钱抢粮才是正事,打黄巾只是捎带手的事。
         那么对于追击黄巾军的重点,自然是不能舍本逐末,忘却正事。
         刘备采纳李翊的建议,即命徐晃、赵云为先锋,率军攻打新阳。
         新阳何仪闻说黄邵败了败了,自料不是刘备敌手。
         打算弃了新阳,往南走。
         与刘辟等大部队汇合一处。
         必须得发挥出黄巾军的优势,那就是利用山地地形,本土作战,人数碾压。
         至于新阳,他们本就是四处掳掠。
         哪里丰收就抢哪里,新阳已经被他们收刮的差不多了。
         刘备若是想要,给他便是。
         商议既定,何仪便与黄邵带人收拾钱粮,打算打包带走。
         由于辎重甚多,二人也不太敢拿太多东西。
         唯恐被刘备追上。
         只带了金银、绢布等值钱之物。
         至于铁甲、枪剑等重物,通通不带。
         未收拾许久,忽闻得刘备大军已然打了过来。
         何仪惊叹道:
         “刘大耳何来如此速耶?”
         遂放弃了一部分钱粮,只带了少许部队能拿的完,且不会过于拖慢行军速度的东西。
         光速弃城而走。
         就这样,新阳便落入了刘备手里。
         但不错李翊所料的是,新阳已经被掳掠一空。
         莫说人烟,便是鸡犬之声尚且不闻。
         “何仪、黄邵等黄巾众走得急,必不能将新阳钱粮全数带走。”
         “可命军士探查,看其将剩下钱粮藏于何处。”
         李翊建议道。
         刘备当即派人四处查探,看看何仪等人有没有剩下没带走的东西。
         果不其然,军士们未过一炷香时间,便在城中搜出了大量好东西。
         刀、枪、剑、戟千余把,盾牌四百来面。弓五百多张,羽箭多达万余支。
         士兵们将清点好的账目清单交给李翊。
         李翊暗叹城中既然有这么多装备,可何仪等众却没有拿出来武装手下士兵。
         估计也是想着拿来换取钱粮吧。
         到底是蝼蚁之贼,乌合之众耳。
         随后,又有军士来报。
         他们在城中还找到了五十来头骡子,猪羊三百余口。
         除此外,还有酒水千来坛,粮草八万来斛。
         至于遗留下的金银,布帛,换算成五铢钱,高达一千余万!
         李翊将账目反复确认之后,再交给刘备。
         刘备看了之后,大为吃惊。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一个小小的新阳,就能搜出如此巨财。”
         “这等贼众,究竟抢了百姓多少?”
         这还是被何仪等人带走了一部分的前提下,都有这么多钱粮。
         也难怪曹操到颍川后,能把屯田事宜开展的如此顺利。
         毕竟这玩意儿很烧钱,烧粮。
         但曹操在灭了颍川贼众之后,不仅得到了大量钱粮,还得到了大量免费的劳动力。
         刘备现在有点儿能理解曹操的感受了。
         黄巾贼抢劫,毕竟是竭泽而渔,搜刮的是干干净净。
         在尝到甜头之后,刘备当然是希望继续追击,清缴黄巾贼。
         这些人实在是太肥了,自己不吃,迟早也要被曹操吃了。
         因为曹操已经把治所迁到了颍川,颍川也是挨着汝南的。
         他既然能把颍川黄巾贼扫灭干净,肯定不会放过汝南西部的黄巾贼。
         自己得抓紧时间了。
         刘备命人将新阳里的财物、牲畜,全部打包带走。
         又命人探查何仪、黄邵等人逃亡了何处。
         不久,探马回报。
         何仪、黄邵二人各自分兵而走。
         黄邵向南,往固始去了。
         何仪则向北,逃亡了城父。
         刘备皱起眉头,一捋胡须道:
         “此二贼南北分道,欲使我分兵耶?”
         贼寇确实是狡猾。
         汝南的地形就是多山地,很容易迷路。
         而如果分兵,便能进一步扩大黄巾贼自身的优势,即人数。
         思虑半晌过后,刘备还是来征询李翊的意见。
         “军师,何仪、黄邵二贼,分道扬镳,各自朝南望北而走。”
         “备料其欲使我分兵,不好迫追。”
         “依军师之见,是合兵一处,先全力打一人。”
         “还是我等也分兵去追,将此二贼一并扫尽?”
         李翊不假思索,大声道:
         “何仪、黄邵聚蝼蚁之兵,携乌合之众,也敢与我徐州之师相抗耶?”
         “纵是分兵又如何?”
         “主公可分兵去追,若能将二贼一网打尽,也能最大程度节省钱粮。”
         既然李翊都开口这样说了,刘备也没什么别的意见。
         “既如此,备自领一军,向南去往固始方向,追黄邵去也。”
         “这向北城父方向的何仪,谁可领一军去追?”
         关羽挺身出列,朗声说道:
         “关某愿提精兵三千,追击何仪。”
         “尽斩其首,献予兄长!”
         刘备正要颔首应下,却被李翊出声阻断。
         “主公此次南行,路途甚远,身边不可缺少悍勇之将。”
         “云长可留在主公左右,翊亲领一军向北追何仪去!”
         关羽虽然狂傲,但对李翊向来心服,见他如此说话,必然由他的道理。
         当即也没出声反对,只是静静地听候刘备的裁决。
         刘备一捋髯须,沉吟了半晌,婉拒了李翊的这个请求。
         “备常听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孔子亦慎暴虎冯河之危,此岂所谓安居之道?”
         “今军师乃我徐州股肱之臣,亦是备左膀右臂。”
         “岂可亲自涉足险境?”
         “况军师平日多留府堂,少从军旅,惯少独自领军。”
         “备实放心不下军师离我左右,故——”
         “此议不妥!”
         刘备态度坚决,极为少见的否决了李翊的主张。
         对他而言,他宁可多费事,合兵一处,去打贼寇。
         也不愿冒那千分之一的险,让李翊独自领军作战。
         不是说不相信李翊的能力,而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李翊万一有个闪失,那刘备的天可就塌了。
         莫说区区一个何仪,便是再来一百万个,刘备也是万万不能换的。
         在听完刘备的担忧之后,李翊放声笑道:
         “请主公宽心,我视天下鼠辈如草芥耳。”
         “何仪庸才,收蚁聚之兵,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这话说的大气磅礴,周围将领听了,亦不免心生豪气。
         其中,尤以赵云为盛,他主动上前,向刘备抱腕道:
         “明公!军师深有韬略,用兵如神。”
         “此前在广陵时,军师便曾领军,在长江之上,以少击多,大破海贼薛州。”
         “云有幸参加过此战,知军师惯于用兵。”
         “何仪不过一庸碌之辈,岂是军师敌手?”
         赵云说完之后,刘备的眼眸翕动,果然表情产生了一丝变化。
         李翊再次出声劝道:
         “汝南地势复杂,翊常年在山中修行,颇识地理。”
         “若换作他人领军去追,未必有我神速。”
         “请主公宽心,翊一定擒得贼首而还!”
         刘备见此,乃不再拒绝李翊,转而又将目光落在赵云身上。
         “子龙勇武过人,今可随军师左右,务必护卫好其安全。”
         “莫使宵小之辈,惊扰了军师。”
         赵云欣然领命。
         刘备仍是放心不下,打算把高顺最近训练的一批陷阵营交给李翊。
         这批陷阵营训练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全副武装,装备精良。
         战斗力仍是要比寻常精兵强上一大截。
         目前只训练了一千人。
         刘备此次出来,本着重质不重量的原则,就全部带出来了。
         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
         刘备打算把这一千陷阵营,全部交给李翊。
         李翊婉拒道:
         “杀鸡焉用牛刀?”
         “主公南下固始去的远,还是自己身边用吧。”
         刘备亦道:
         “备何曾将黄巾贼众放在眼中?”
         “这陷阵营军士,还是军士留着用吧。”
         李翊仍是坚持不受。
         刘备拗不过他,乃将陷阵营拆成两份,各五百人。
         一人带五百陷阵营去。
         然后,徐州军分成两部兵马。
         一部刘备为统帅,关羽为副将,向南去往固始,追击黄邵。
         一部李翊为统帅,赵云为副将,向北去往城父,追击何仪。
         至于徐晃一部,刘备本想交给李翊,李翊却觉得应该顾及一下徐晃的面子。
         于是主动开口询问徐晃,道:
         “公明,愿随李某向北追何仪,还是随主公向南追黄邵?”
         徐晃正色答道:
         “古人常患不遭明君,今幸遇玄德公,常以功自效。”
         “晃愿随玄德公南下!”
         这便是徐晃的处事观。
         前面说过,徐晃与张辽一样,是一个标准的职场人。
         他不喜欢交朋友,也不喜欢结党。
         历史上的徐晃曾经说,我只需要忠心的为曹老板办事就可以了。
         自己要好名声做什么呢?
         这便是徐晃的高明之处。
         在聪明的领导面前,不耍小聪明。
         就甘当工具人就可以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他不仅自己卷,还要卷手下人的原因。
         他自己就是个斧子,手底下那帮士兵就是一个个钉子。
         哪有锤子怜惜钉子的道理?
         徐晃活的很明白。
         徐州最有话语权的就刘备和李翊。
         但刘备是一把手,李翊是二把手。
         自己未来能否升迁,得看刘备脸色,而不是看李翊脸色。
         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跟随刘备南下。
         刘备当即率军前往固始。
         李翊亦率军前往了城父。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