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88章 你的名字:曹操与刘备互换命运
         却说张松经过格物院,被里面新奇的物什吸引。
         想要进去一观,却被门吏拦住,表示无上面手谕,纵然是张将军来了也不行。
         张飞可是徐州牧,连他都不能随意进入,足见齐国高层对格物院的重视。
         几乎是将它作为国家机密保护,而不对外展示了。
         对此,张松并不继续抱希望能够进去。
         谁料在这时,李翊领着一众人迎面走来。
         张松慌忙上去见礼。
         李翊问:
         “别驾为何到此?”
         张松诚实地答道:
         “适才路过格物院,听闻是李相所立,松十分好奇。”
         “故停留驻足在此,只为一观。”
         李翊弯唇笑道:
         “既然张别驾喜欢,随我一同进去走走如何?”
         张松大喜: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于是,两人乃联袂进了格物院。
         正如门吏所言,这格物院是齐国的国家机密。
         是不对外人展示的。
         院中的工作人员,政审之时要一直审到祖上三代。
         而李翊虽带张松进入,可自己身边的从人,却一个也不能进去。
         仅这一幕,便令张松暗暗奇之。
         入内,先至军工坊。
         展示的物什有各种百炼钢刀,折迭式云梯,以及连弩车等等。
         除此之外,更有研究能喷射火舌的霹雳车。
         除军工外,亦不乏农事展品。
         包括龙骨翻车,以水力自转。
         改良版的曲辕犁,测雨的铜凤翅展等等。
         光是这些琳琅满目的各种发明,便已令博学多才的张松眼花缭乱了。
         而最令他惊奇的,无疑是那新造出来的“浑天演象台”。
         铜球自转演示日月星辰。
         而其所展出的工坊来自地理天文一栏。
         院正见着李翊来了,忙殷勤地上前去行礼:
         “……见过相爷,此为浑天演象台,乃上旬所出。”
         “不想相爷刚回来,便能向您展示。”
         你道这院正缘何对李翊如此殷勤?
         原来在各项发明当中,最受到重视的,无疑是农业与军工业。
         比如,以鲁肃为首的文官,他们就更加重视农业发明。
         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实打实的能够帮助百姓搞好农桑的物什。
         自然应当鼓励。
         甚至包括刘备自己,都最重视农业发展。
         对于格物院中,农业板块,刘备也是最“偏心”的。
         不仅拨款最多,甚至员工的各种福利政策也最好,各项待遇优先级也最高。
         这也很好理解,
         毕竟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更加重视农业发展。
         于统治者而言,百姓就应该安心从事农业生产。
         一旦他们分心去搞别的东西了,那我的地谁来耕种?
         就是这样的道理。
         除农业板块之外,最受重视的自然属军工业。
         目今正值乱世,各种新式的军事发明,自然受到将军们的推崇。
         徐州有大将张飞坐镇,以他为首的武将们,都十分重视格物院产出的各项军事发明。
         一旦有一些实用的军事发明被制造出来以后,张飞等将都会直接将他们应用到军中去。
         得益于其军事优先级的崇高地位,军工模块亦十分受到重视。
         那么哪一板块受到轻视呢?
         便是这院正所在的天文地理板块。
         由于其研究的东西太过偏门,又不实用。
         刘备甚至一度想将之取消,将资源倾斜到农业、水利、军工上去。
         最终,还是李翊站出来拦住。
         力劝刘备重视天文地理学。
         在李翊看来,这虽然高投入,低回报,甚至长时间内得不到回报。
         但一旦研究好了,绝对造福民众深远。
         并且,李翊本身就是天文学爱好者。
         不然,他的望远镜岂不是白带来了?
         正因为有李翊的重视,天文地理板块才得以保存下来。
         其所得的研究资金,亦包含了李翊的私人投资。
         既是金主爸爸,又是再生父母。
         这院正见着李翊,当然殷勤恳切了。
         “……嗯,尔等善出,吾自有重赏。”
         李翊不吝赞词,对院正予以表扬。
         如果不是他们的努力,为自己培养了一批天文地理学人才。
         此前赤壁之战时,他又如何能够完成“借东风”之壮举呢?
         诚所谓一点一滴的投入,都是通往成功道路的基石。
         那院正见讨得领导的欢心,连连谢过,表示自己一定会继续努力。
         又望一眼张松,笑问道:
         “别驾可知此物何用否?”
         张松出汗如浆:
         “莫非、莫非……可推演天象?”
         又走了一段路,还没到底。
         张松暗暗感叹,这格物院修建的可真大。
         占地面积,少说得有十几二十亩地吧?
         未走几步,忽闻忽闻钟鸣,众匠齐诵:
         “百工兴邦,格物致知!”
         “百工兴邦,格物致知!”
         这八个字是李翊给格物院亲自提的“院训”,希望院里的每个人都能以此为念。
         能够毫无束缚地,在这里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才能。
         毕竟在封建时代搞各种发明,也是要顶着巨大压力的。
         张松若有所思,对这里面的各式发明虽然感到惊奇。
         但口中虽不言,脸上却写满了八个字:
         ——“奇技淫巧,有碍农事。”
         一通参观下来,给张松的感受就是。
         这里面的发明虽然多,各种脑洞也的确是天马行空。
         但很多东西都华而不实,根本没办法大规模、成建制的投入到军用,民用当中去。
         而为了研究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往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在张松看来,你有这些闲钱与时间,把它们真正用到民用领域去不好吗?
         老百姓实打实的受到恩惠,岂不更加念你齐国的好?
         张松毕竟是客,这些话不敢明说。
         但李翊却是个眼尖之人,看出了张松的心思。
         “……子乔可知。”
         李翊负手而立,为张松解释道:
         “三载试错之费,不及徐州三月廪粮。”
         “然若成一物,则万民减负,岂非大善乎?”
         在李翊看来,搞发明本来就需要试错成本。
         中间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
         我们从未轻视过农业的发展,但它与我们发展科技,两者之间其实并不冲突。
         张松听罢,乃向李翊作一长揖,谢道:
         “……相爷高见,松谨受教。”
         出了格物院,李翊与张松一同来至东教场演练之地。
         张飞命点雄军万人,布于教场中。
         果然盔甲鲜明,衣袍灿烂。
         金鼓震天,戈矛耀日。
         四方八面,各分队伍。
         旌旗扬彩,人马腾空。
         张松颔首,连连赞叹道:
         “……雄兵哉!雄兵哉!”
         “出入有门,进退曲折,虽孙、吴再生,穰苴复出,亦不过如此而已。”
         “齐王殿下有此雄师,无怪能够荡平中原,横扫天下。”
         “汉室当兴于齐王之手!”
         张飞演练完毕,正好也催马赶来。
         正听见张松的赞美之词,不禁心花怒放,喜道:
         “……哈哈哈,先生说的极是。”
         “天下谁人不知,我齐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天下鼠辈皆草芥耳!”
         李翊抚须笑道:
         “益德在张别驾面前,休要太过逞能。”
         话落,又转头对张松说道:
         “其实吾齐地少见兵戈,但以仁义治人耳。”
         张松颔首,应和道:
         “……善!吾久闻齐王千岁,仁义著于四海。”
         “自到齐地以后,果见此地民殷国富,黄发垂髫,怡然自得。”
         “松虽在蜀地,亦鲜少见着如此盛世景象。”
         接下两日,刘备忙于国事,都委托李翊陪着张松,游览齐国风土人貌。
         每到一处,张松都会感叹这里的繁荣景象。
         暗想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将这里打理的如此井井有条?
         次日,张松辞去。
         刘备虽然十分忙碌,但还是抽时间于十里长亭设宴送行。
         刘备亲自举酒酌张松别道:
         “甚荷大夫不外,留叙三日。”
         “今日相别,不知何时再得听教。”
         张松自思道:
         “齐王千岁如此宽仁爱士,无怪曹操不是其敌手。”
         于是,乃对刘备说道: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民殷国富。”
         “智能之士,久慕齐王之德。”
         “若能尽起荆襄之众,长驱西指。”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面对张松抛来的橄榄枝,刘备却并未表现出太高的兴致。
         “刘益州亦帝室宗亲,恩泽布蜀中久矣。”
         “他人岂可得而动摇乎?”
         “寡人不忍夺同宗之基业,向者刘景升为蔡氏所害,吾扶公子刘琦上位。”
         “今刘益州坐镇蜀地,并无过错,安忍讨之?”
         “况荆襄之地初定,人心不宁,不宜骤起兵戈。”
         见刘备不从,张松再此谏道:
         “非是松欲卖主求荣,今遇明公,不敢不披沥肝胆。”
         “刘季玉虽有益州之地,然禀性暗弱,不能任贤用能。”
         “加之张鲁在北,时思侵犯。”
         “蜀地已是人心离散,思得明主。”
         “松此一行,专欲为谒见齐王。”
         “今得一见,大慰平生。”
         “明公若能取西川之地,然后北图汉中。”
         “最后再尽取中原之地,匡正天朝。”
         “名垂青史,功莫大焉。”
         “惟明公审度之!”
         然而,任凭张松如何苦口婆心相劝。
         刘备都不为所动。
         “寡人与刘益州同为宗室,并无仇隙,安忍伐之。”
         “世人皆知,寡人之大敌,乃曹操也。”
         “今不讨曹操,而先取同宗,必为天下人耻笑。”
         “寡人宁死不为此事也。”
         如今的世界线变动,刘备的心态也有所变化。
         换作历史上的他,穷困潦倒,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而现在的刘备手上握着的是什么牌?
         青、徐、冀之富,淮南之水师,燕代之铁骑。
         寡人是何许人也?
         寡人是东方大国之君!
         就算当真要取西川之地,那也得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理由。
         哪里能够趁人之危,攻取同宗呢?
         所以面对张松抛来的橄榄枝,刘备是真的不太感冒。
         而且从地理位置上讲,
         比起川蜀,世人更加认可的其实是中原之地。
         如今的中原腹地,刘备唾手可得。
         哪里会劳师动众,专门跑去打西川呢?
         说刘备飘了也好,说是战略考量也罢。
         但西川之地,肯定不是刘备目前的首选。
         因为光是为了实现这项战略计划,就得投入无比巨大的资源。
         现在的刘备可不比历史上的刘备,
         历史上的刘备,治所在荆州,从战略上讲取西川是非常合时宜的。
         但本位面的刘备,治所在徐州。
         与益州相比,可以说是真正的东之极与西之极。
         更别提,益州是一个得天独厚,适合割据的领土了。
         当真要打,也得等到刘备腾出手来,亲自去打。
         哪里能够轻易交给手下人?
         就如同历史上的孙权,不敢让周瑜去打益州一样。
         这地方实在是太适合割据了,管不住啊!
         但与孙策不同的是,孙权菜,不能够亲征蜀地。
         而刘备征战一生,他敢亲自领兵。
         见刘备一下子把说话绝了,李翊在旁侧小声提醒道:
         “……大王权且应下,将来取西川之事,尚可从长计议。”
         “张松乃是益州别驾,用他为应,大利于我国。”
         刘备颔首,从善如流,当即对张松说道:
         “……西川之事,兹事体大,尚可容后再议。”
         “别驾此去,山遥路远,当保重身体。”
         这……
         张松是个极为聪明的人物,他也能看出刘备对西川并不感冒。
         现在,也总算是恍然大悟。
         为何诸葛亮与刘备在接待自己时,都绝口不提西川之事了。
         因为诸葛亮是装的,刘备是真的。
         诸葛亮现在是荆州幕后的老大,打西川可以说是顺势而为。
         所以诸葛亮当然厚待自己,好为将来取西川铺路。
         而刘备远在徐州,对西川的掌控力薄弱,不敢轻易委托他人。
         是真的需要从长计议,故而他不提西川之事,原来是真的不感兴趣。
         礼待自己,完全是因为自己是西川远道而来的客人。
         作为大国之君,他不想丢了面子,。
         “……唉。”
         张松叹了口气,难掩心中失落。
         但还是很感激刘备这几日对他的照顾,朝刘备拱手谢道:
         “大王果有取西川之意,松愿施犬马之劳,以为内应。”
         “未知钧意若何?”
         刘备答道:
         “寡人深感君之厚意。”
         “奈刘季玉与备同宗,若攻之,恐天下人唾骂。”
         张松再道:
         “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
         “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李翊趁势说道:
         “吾闻蜀道崎岖,千山万水。”
         “车不能方轨,马不能联辔。”
         “别驾欲助吾主取之,当用何良策?”
         张松乃从袖中取出一图,递与刘备。
         “松深感大王厚恩,无以为报,只能献此图,以助大王。”
         “大王但有取西川之意,便知我蜀中道路矣。”
         刘备展视之,上面尽写着地理行程。
         远近阔狭,山川险要。
         甚至是府库钱粮,都一一俱载明白。
         到了刘备这个年纪,也算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了。
         他太清楚这张图的含金量了。
         张松既献西川之图,又向刘备作揖道:
         “事宜早不宜迟,大王当速图之。”
         “松有心腹契友二人:法正、孟达。”
         “此二人必能相助,若大王但有所用,可与此二人共议心事。”
         刘备拱手谢过,口中连称好。
         但心中对西川之地,仍不感冒。
         说罢作别,刘备命张飞等众,护送张松数十里方才回去。
         张松出了徐州,自思道:
         “吾本欲献西川州郡与刘玄德,怎奈何其无意加兵于此!”
         对于刘备的冷淡态度,张松其实也能理解。
         毕竟徐州离益州真的太远了。
         对目前的刘备而言,没有什么是比克复中原之地更加重要的了。
         从战略上讲,张松能够理解刘备的苦衷。
         但从个人私利角度讲,张松无疑是失望的。
         张松是个什么人?
         他是胸怀壮志,但却时常感慨自己怀才不遇的人。
         史书叫,“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为什么这句话会让人觉得张松有问题呢?
         要知道,张松可是益州别驾啊。
         别驾是州牧的左膀右臂,在州中绝对是一等一的高官。
         就这样,张松还嫌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施展。
         甚至着急着“卖主”。
         因为凭良心讲,刘璋对张松还是很不错的。
         甚至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基本上张松说什么,刘璋都听了。
         不管张松如何“谄媚”刘备,但他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在卖主求荣。
         如果不是因为刘备是受益者,那他对张松是不会有好感的。
         这是这个二元君主观时代的道德准则。
         “……别驾,是否回荆州去?”
         侍从想起诸葛亮临行前的叮嘱,问张松道。
         张松叹道:
         “吾来时,在刘益州面前夸下海口。”
         “今日怏怏空回,须被蜀中人所笑。”
         话落,张松又目视远方,那里是豫州地界。
         再往前,就到了颍川曹操的地盘了。
         张松暗忖:
         “玄德公不欲立取西川之地,而曹公联合韩遂欲伐汉中,正为取西川之地。”
         “若我能助他,必得厚待。”
         “只是却有负玄德公啊……唉……”
         后世的史学家是如何评价张松的呢?
         张璠评价为:
         ——“刘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为无主之道也。”
         “若陈平、韩信之去项羽,而两端携二,为谋不忠,罪之次也。”
         意思是刘璋虽然愚蠢懦弱,但很听张松的话,并不是一个无道之主。
         如果张松不愿意辅佐他,完全可以像陈平、韩信离开项羽那样,离开刘璋。
         又何必诓骗人家,为人谋而不忠,违背君臣之义呢?
         近代史学家蔡东藩其实也有类似评价,即认为:
         ——“璋可辅之则辅之,不可辅则去之。”
         “必卖主而求容,殊非人臣之道,松之受诛宜也!”
         基本上大家都认为,
         在汉末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背主而去,这没什么丢人的。
         毕竟贤臣择主而事。
         但你去归去,偏偏还要卖主求荣,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所以大家觉得,你张松最后被刘璋杀了,那是活该啊。
         但如果你要是站在张松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就会发现张松根本做不到不“卖主求荣”!
         首先,张松他是一个蜀郡大族。
         要是离开刘璋,去投靠刘备。
         那他就得抛家舍业,田产怎么带的走呢?
         毕竟这世上麋竺只有一个。
         而且退一万不讲,张松就算真能下定决心去投靠刘备。
         他所能够做的,无非就是帮刘备画画地图,带带路,出谋划策而已。
         哪有他当内应,直接建立的功勋大呢?
         可要是再换条路,直接下野,老老实实等刘备入蜀再去投靠。
         那他张松还有什么功劳可言呢?
         其实历史上,早在张松出使之前,蜀中就有很多大臣,已经在对曹操眉来眼去了。
         张松一开始也想投曹,只是没被曹操看上,才选择了刘备。
         而张松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一旦曹操拿下西川。
         到时候张松在蜀中的地位,很有可能不如包括他哥哥在内的其他大臣。
         这对于自尊心极强的张松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如此一来,便好理解张松的行为逻辑了。
         张松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的前途忧虑。
         聪明人都能看出来,刘璋昏弱,守不住益州。
         益州早晚归他人所有。
         既然如此,你作为世家豪强,是不是该提前给自己找个买家?
         至于这个买家是曹操还是刘备,其实对这些豪强而言真的无所谓。
         他们只在乎自己的既得利益。
         有人说,现在刘强曹弱。
         刘备比曹操强了那么多,他们怎么敢去押注曹操的?
         其实这还是低估了川蜀自守能力。
         老李这人虽然爱吹牛皮,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从来不是一句玩笑话。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更不是一句虚言。
         对于蜀中的地主豪强们来说,只要来一个及格线以上的主公,他们都能辅佐他守住蜀地。
         而且,正因为此时的曹操更弱,投资他才能得到更大的回报。
         刘备如今太过强势,真要拿下了蜀地。
         肯定会大肆给自己的手下兄弟分封,而蜀人的利益则得不到保障。
         就如同当年兖州豪强们迎吕布进来,而反抗曹操一样。
         吕布比曹操好控制太多了,大家都更希望拥吕布为主。
         诚然,曹操也不是个善茬儿。
         但永远不要小看这些世人豪强的智商,他们能站在食物链顶端,肯定是做对了一些事情的。
         这笔账很好算,
         你曹操在赤壁被刘备打得大败,眼看就要退守关中了。
         那你需不需要我们蜀人助你?
         如果你需要,那你该不该向我们妥协,出让部分利益来?
         否则,大伙儿们凭什么拥护你?
         张松现在,就属于迫切想要给西川找个买家。
         他的确心向刘备,也感念刘备对他的好。
         但如果你刘备不能第一时间取西川的话,那他也不能陪你慢慢等下去。
         毕竟对刘备而言,有更重要事情要做。
         那就是抚定荆州,克复中原之地。
         可对张松而言,眼下没有比卖掉西川更加重要的事了。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张松到底是来到了颍川许地。
         来到魏公府,求见曹操。
         却说曹操自赤壁败回以后,大肆迁徙人口,迁往关中地区。
         全力着手着“迁都”事宜。
         闻说西川使者来到,乃谓左右人道:
         “……前日送走了张君矫,今日又来个张子乔。”
         “公等以为如何?”
         原来,早在张松出使齐国之前,他的哥哥张肃就已经出使过曹操了。
         张肃就是典型的蜀人代表。
         大部分蜀人其实都心仪曹操。
         因为曹操是真的着手开始准备,要取西川了。
         而刘备远在徐州,蜀人想要与之沟通都不方便。
         而曹操是如何对待张肃的呢?
         此前说过,张肃的外貌是“有威仪,容貌甚伟”。
         曹操作为颜控,对于这种有才又帅的男人,没有半点抵抗力。
         不仅与张肃相谈甚欢,还征辟了张肃为自己公府的掾。
         这就是入府了,对张肃而言绝对是厚恩。
         但这还没完,曹操接下来又任命了张肃为广汉太守。
         广汉在哪里呢?
         其实就在蜀郡上面。
         益州最富的两个郡,就是蜀郡与广汉郡。
         曹操的意思很明显啊,
         我知道你们蜀人来找我是为了什么。
         现在我曹操就表明我的态度。
         只要你们助我入蜀,取得西川。
         那我不仅要保障你们的利益,还要在此基础上让你们得到更多的好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曹操这一番组合拳打下来,基本上就征服了蜀人的心。
         当然,这里的蜀人指的是地主豪强。
         主簿杨修谏道:
         “……张松是益州刘季玉别驾,今吾等正在筹备取西川。”
         “前日送至张君矫,今日若迎张子乔,必能大结蜀人之心。”
         “魏公不妨就拨冗一见,看这张子乔有何话要说。”
         曹操沉吟半晌,乃道:
         “……也罢,孤就见他一见。”
         刘备与历史上的自己心态相反,曹操又何尝不是?
         历史上的曹操慢待张松,是觉得天下马上就是自己的了。
         我管你那个?
         我就这么安排,怎么着?
         委屈?
         自己受着吧。
         但此时的曹操极度渴望西川之地,有半点飘的资格吗?
         别说来的是张松了,只要是个蜀人。
         曹操那都得给他安排最好的馆舍,离开时还有送盘缠细软。
         不为别的,就为了大结蜀人之心。
         眼见张松到来,曹操也不好怠慢,当即携一众文武出馆驿相迎。
         见着张松其人,身材短小,有一种照镜子的感觉。
         第一印象很不好,但曹操还是忍住不喜,与张松叙礼:
         “别驾远来辛苦,且入内坐。”
         张松谢过,与曹操一道进了馆舍。
         “……别驾自西川而来,必有西川之事以教我?”
         曹操比较直白,上来就问西川问题。
         明人不说暗话,我曹操就是想要西川之地!
         张别驾有什么条件,就直接开吧!
         张松一捋胡须,陷入了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