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刚想艺考你说我跑了半辈子龙套? > 第347章 这一世的《金陵》!
         2011年12月18日,帝都。
         深夜,中影信息中心。
         “呼~~~”
         看着面前刚刚制作完后期的《金陵十三钗》,张一谋揉着有些发涨的太阳穴,忍不住呼出一口气。
         成片了。
         历时3年,拍摄接近一年,这部他拍摄过程中最为波折的影片,终于能跟观众见面。
         张一谋紧绷着的内心,终于可以松弛下来。
         而且得益于张卫平的入狱,他现在跟妻女团聚的时间变多了,心态也比之前放松很多。
         工作状态虽然依旧是自律的,但总归除了工作之外,有了些许陪伴家人的闲暇时光;不像之前,不是拍戏就是奥运会开幕式,除了过年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忙。
         “陈瑾这小子最近跟你联系了吗?”
         张一谋闭着眼躺在那,问着身旁的助手庞立薇。
         “没!”
         “他一直在好莱坞拍戏,跟您快差不多了!”
         “呵呵~~”
         张一谋知道庞立薇是啥意思,无非就是废寝忘食,为了拍电影不顾其他。
         以前的张一谋还真就是如此,也就今年好点。
         “年轻人,有闯劲肯定是好事!”
         “再说前段时间发生了这样的事,他肯定是想努力做出一番事业,给外界证明下的!”
         张一谋还是了解这个他一手发掘出来的年轻演员的。
         也是他拍戏生涯见过最为例外的一个!
         短短2年,就已经完成了很多男演员一辈子都不敢想的成绩。
         奖项方面除了金像因为没法入围之外,华语三金已经拿下了金马和金鸡的最佳男演员;而内地三大奖不出意外,就是这两年完成满贯了。
         至于国际上,威尼斯最佳新人和威尼斯影帝,也是这个年纪男演员的翘楚了。
         关键这些奖项,很多都是今年拿下的。
         这还只是奖项。
         影人最重要的票房,他主演的电影已经三次打破内地的票房纪录,最新的这部《致青春》更是把华夏影史从上到下的纪录挨个破了个干净。
         目前还未下画,但已经拿下了16.73亿的内地票房,远远超过前两年现象级的《阿凡达》,成为了国内新的现象级。
         要知道,这是一部国产电影。
         国产片打败好莱坞大片,这是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这个成绩更加耀眼。
         原本所有人都以为陈瑾会凭借这个成绩,一举在内地成为新的“话事人”,成为比肩当年双周一成在香江的盛况,成为内地的“单陈”!
         但金马奖的那一通获奖感言,还是让他身陷了一场舆论的漩涡。
         他至始至终没有发声,微博的更新状态也是一个月之前;这一个月关于他发生了很多的新闻和话题,有报道他膨胀的、报道他没情商的……反正什么都有。
         张一谋平时不怎么关注新闻的人,这些天没事也拿起手机刷一下。
         还别说,微博这玩意,比他看新闻方便多了,也让他知悉了很多关于陈瑾的消息。
         “张导,看片会要通知他一下吗?”
         庞立薇突然问着。
         “跟他说下吧,能赶回来就参加下,赶不回来就算了!”
         “好!”
         庞立薇快速的拿手机记录下来。
         关于《金陵十三钗》,张一谋显然也是有野心的,所谓的看片会,就是提前组织的一场看电影的聚会,有的是公司成员,发现电影问题的。
         而有的看片会,其实是小型的一场电影评估。
         评估这部电影的价值,分别是商业性、艺术性还有得奖的可能等等。
         届时不仅会邀请行业内的一些人士、朋友,还有很多影业的同仁、电影节的评审,为的就是商讨出一个参奖的具体方案、影片能不能再其他地区发行。
         这一次《金陵十三钗》的看片会,除了这些之外,张一谋还为了审查,还有上面的支持。
         因为电影的性质特殊,没有相关部门的力挺,电影要走出国门很难。
         海外很抵制这类关于大屠杀事件的影片。
         光有公关还是不够的。
         再说,张一谋不仅仅只是想让这部电影,在海外上映那么简单,他还想冲击下奥斯卡,这是他这辈子唯一的执念。
         欧洲三大其实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可有可无。
         奥斯卡,算是最后的荣光。
         而海外电影要申报奥斯卡,在国内个人是没法报的,得以电影局的名义。
         看片会,就是为了让电影局吃定心丸的。
         毕竟国内申报奥斯卡的数量就一部的名额,每年国产片这么多部,哪怕他张一谋,也得按照规矩办事,不是你有名气就给你,要看影片质量。
         当然这一部的数量也不是电影局定的,是奥斯卡对内地影片的一种限制。
         一个国家或地区,只能选择一部影片,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评选!
         主打的就是一个一视同仁。
         所以香江和宝岛,也能有片子送报。
         所以港台才会跟内地合作拍片,也算是多了两个名额。
         “张导,迪特主席已经跟我打了3次电影,他强烈邀请您参加年初的柏林……”
         庞立薇欲言又止。
         躺在那的张一谋眼神不由得睁开:“这个老家伙,倒是会打主意!”
         迪特·科斯里克!
         柏林电影节组委会主席。
         他从2001年开始担任柏林影展主席,连任了十八年。
         在任期间将柏林电影节从精英化,转向更开放的公众活动,通过增设露天放映、社区影院合作等项目,吸引普通观众参与。
         在政治立场上坚持反战、呼吁和平。
         在他任内,2003年的柏林金熊授予了反战影片《尘世之间》,以呼应伊X克战争抗议。
         在全球合作方面的视野也很开阔,致力于引进更多国际合拍片和好莱坞明星以提升影响力,譬如2010年在勃兰登堡门放映修复版《大都会》,就是标志性事件。
         所以,这家伙是最喜欢政治性隐喻的片子,这几乎就是柏林电影节的标记!
         柏林=政治!
         就是这家伙搞出来的。
         所以,《金陵十三钗》参加柏林参选,那简直是再合适不过。
         不过,迪特对内地电影人还是非常友好的,也就比威尼斯目前的主席老马稍微差那么一些。
         如果说老马是自己人的话,那迪特就是国际友人,非常热衷于推动华人影片。
         在他任内华夏电影的表现都颇佳。
         比如前两年斩获金熊的王全安《图雅的婚事》、张扬的《落叶归根》被选入“全景”单元。
         以及斩获最佳短片银熊奖的陈骏霖的《美》、未来的《地久天长》、《白日焰火》等等。
         反观戛纳,应该是华夏影人最难拿奖的一个电影节,已经好多年,华夏内地电影没有任何收获了。
         这也是有原因的。
         也是因为当年张一谋和戛纳的交恶,导致了戛纳对华态度一直倨傲。
         其实这有点跟陈瑾对金马的做法,异曲同工。
         只不过张一谋的地位,电影圈内人不好说,而且做法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不像陈瑾太年轻,再加上公司的影响力,所以竞争对手给他买了不少黑料。
         这也是为什么张一谋会第一时间,给陈瑾发信息,他其实也经历过。
         “问问陈瑾吧,他是老板!”
         张一谋开口说着,旁边的庞立薇笑道:“他肯定听你的!”
         这电话都不需要打。
         以庞立薇对陈瑾的了解,他哪怕闯入偌大一番事业,对张一谋还是有着最起码的尊敬。
         一如当年初次遇见。
         “呵呵,这小子……确实会把皮球抛给我!”
         张一谋起身伸了个懒腰,在那思索了下后,才道:“之前陈瑾说《金陵十三钗》准备什么时候上映来着?”
         “春节!”
         这个庞立薇问过陈瑾,她其实很不理解。
         “春节?”
         张一谋眉头皱着:“过年的日子,不太好吧?”
         虽然《金陵十三钗》,他拍的并不惨,都是从侧目衬托了屠杀的凄惨。
         没有那些直击内心的屠杀场面,看了让人不适;但结局肯定是会哭的,因为十三钗就义!
         这是最为悲壮的一段。
         “他说春节的流量高,我也不知道流量是什么意思,反正就是看的人多!”
         “就会让更多的人,知道大屠杀的意义!”
         “这也不一定啊?”
         春节看得人多吗?
         张一谋虽然对电影发行不太了解,但也知道上映的一些档期;春节之前好像也没什么票房很高的影片。
         “不过,要春节上映,柏林倒是能赶上!”
         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报名门槛,无一例外都要求是全球首映。
         即参展之前,不能在其他平台、国家公开放映过,这是为了彰显电影节的权威和独特性。
         当然,只要是人定的规则,就有例外。
         譬如《寄生虫》在戛纳参展前曾在国内有过放映。
         后经曝光后,影展官方解释是小规模的媒体点映,最终斩获金棕榈。
         还有老片《罗马》,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前,曾在特柳赖德电影节进行过非公开放映,最后也被判定具备评选资格。
         按照陈瑾的规划,这部意义特殊的影片在2012年春节上映,显然就不太符合柏林的时间要求了。
         明年的第62届柏林电影节,差不多在2月9日上映。
         而今年春节在明年的1月23日,相差了半个多月。
         这也是为什么原本《金陵十三钗》,入围了第62届柏林主竞赛单元,但最后只参加展映的原因。
         入围,但没法得奖。
         就是因为它事先在国内和北美上映了,北美更是在11年11月23日,成为全球最早首映的国家。
         比内地12月15日,还早大半个月。
         张卫平是想玩一波大的,依靠贝尔的人气;却没想到被老外集体抵制外加媒体彻底抹黑,最后被迫下架小范围公映,只拿下可怜的31万美金票房。
         全美只有30块屏幕上映。
         《金陵十三钗》索尼和哥伦比亚最终还是成功了,虽然没有做到阻止上映,可结果其实差不多。
         31万票房,全球非华夏市场的总票房不足218万美元,几乎跟切断上映差不多。
         200万美金,也就十几万人观看,压根冲不出任何国际舆论震荡。
         而现在,这一世!
         半个月的时间……其实可以操作!
         “明天跟迪特打电话,把情况跟他说明,而且这部电影是要冲击金球和奥斯卡的,北美那边肯定也得提前几天!”
         “全球首映可能赶不上了,但他真要《金陵十三钗》参加柏林,必须得做出一些让步!”
         张一谋前一世参加柏林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张卫平。
         但现在,他是为了《金陵十三钗》的国际推广。
         “好!”
         “迪特主席会同意吗?”
         庞立薇有些没底。
         “不管他同不同意,柏林的性质决定了这部电影是有利可图的!”
         这些年三大电影节明里暗里的竞争,柏林的政治属性已经达到了最高;《金陵》跟这个电影节的性质,太过契合了。
         “而且,迪特既然打了这么多电话,肯定也是有信心,让《金陵》在柏林正常参评的!”
         这一点,张一谋对迪特·科斯里克这个老家伙有自信。
         科斯利克显然是全球电影圈中的权力人物。
         他在1979年做过汉堡市长的办公室主任,后来跳槽成为政治杂志《konkret》的记者。
         1983年涉足电影资助领域,担任汉堡文化电影基金的常务董事,连续担任了近二十年的柏林影展主席。
         如果说还有谁能帮《金陵十三钗》吆喝,最合适的老外也就他了。
         更何况,柏林这座城市,本就烙印了“政治”两字,他经历过多次地缘的洗礼。
         庞立薇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气场全开的张一谋。
         他自从新千年做了老谋子助理后,只听过他在这个圈子里的诸多履历和奖项,一直以来他待人也是笑呵呵的,哪怕拍电影,暴君这两个字也不适合他。
         所以,张一谋给他的印象,就是一个执着于电影在自我世界的固执老头。
         但现在,为了《金陵》,他好像又回到了当年叱咤欧洲三大电影节的那个无冕之导。
         “先给陈瑾电话!”
         “然后在迪特!”
         “我听听陈瑾这小子的意见!”
         张一谋朝庞立薇交代着,庞立薇捏着手机,这时才反应过来。
         现在的华夏是深夜,北美……可是白天啊!
         “我马上来打!”
         “您是先吃饭,还是休息会?”
         庞立薇还是要注意张一谋的饮食和起居的。
         张一谋挥了挥手,在那道:“打电话吧,我在旁正好听着,也好久没跟这小子通电话了,问问他近况!”
         最主要,张一谋想要问问他第一次当导演,导新电影的情况。
         一想到这,张一谋的脸上久违的露出了一抹熟悉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