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归义非唐 > 第166章 直捣渭水
         “临渭二州的吐蕃要归降朝廷?”
         大中八月二十三日,在刘继隆收复狄道并向渭州进军的同时,长安紫宸殿内也响起了李忱的诧异声。
         他身着赤黄圆领袍,头戴翼善冠,腰九环带,脚六合靴,四平八稳的坐在金台之上,面露狐疑。
         “尚延心麾下有五千精骑,加上折逋讳和鲁褥月,少说也有万余甲兵,怎么会突然投靠朝廷?”
         李忱对于尚延心三人的印象,还停留在陇西大旱前的规模。
         面对他的质问,宰相之一的令狐綯解释道:“陛下,据秦州刺史薛逵所说,尚延心之所以投降朝廷,乃是受到兰州刘继隆威胁所致。”
         “刘继隆率兵攻入河州,占据其地,并向临州进军。”
         “尚延心不敌刘继隆,这才向朝廷请降归附……”
         令狐綯说罢,被紧急召来的三省六部官员们面面相觑,显然对刘继隆能把尚延心收拾如此而感到诧异。
         不只是他们,就连李忱也是一样。
         “这个刘继隆……是什么来历?”
         李忱朝政繁忙,早就忘记了刘继隆的来历,倒是令狐綯还记得清楚,不紧不慢的解释道:
         “刘继隆此人生于太和七年,自幼在瓜州为吐蕃贵族牧马为生,后张议潮举义兵收复瓜沙,此人投军后作战骁勇,与张淮深共为张议潮之臂膀。”
         “去岁朝廷册封河西军诸将时,刘继隆被朝廷加授常乐县男,食邑三百户……又授河临渭三州防御使,渭州陇西军节度使。”
         令狐綯说了一大堆,总算让李忱想起了刘继隆的来历。
         “此子出身卑微,倒是英雄少年……”
         李忱先说了些场面话,而后才道:“河临渭三州本属他治下,他带军收复三州,是为朝廷之幸也!”
         “陛下圣明……”
         一些不了解李忱的官员还以为他只是单纯的夸赞刘继隆,认可刘继隆的所作所为,因此纷纷附声。
         只是对于了解他的那些大臣来说,他们十分清楚李忱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刘继隆若是收复河临渭三州,加上他所占据的半个兰州,那无疑会一跃成为陇西地区的强藩。
         李忱自然不希望卧榻之侧有如此强藩,但他又不想明面上抵触刘继隆。
         毕竟刘继隆的三州防御使官职,可是他自己让南衙北司起草所发。
         若是他不承认,那岂不是让天下人觉得他言而无信?
         兜兜转转,李忱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好人他当,坏人别人做。
         “陛下,臣以为不妥……”
         宰相之一的崔铉缓缓走出队伍,不紧不慢的作揖道:“刘继隆虽然英雄少年,但正是因为过于年轻,才容易犯错。”
         “眼下他从兰州出兵,并已经收复了河州,而据臣所知,临兰二州之间的官道早已废弃。”
         “如此一来,刘继隆孤军深入,恐有被伏之险。”
         “朝廷若是不闻不问,那岂不是坐视如此少年英雄折戟临州?”
         “臣以为,理应派秦州刺史、天雄军节度使薛逵领五千天雄军前往渭州,受降临渭二州,以免刘继隆受挫。”
         崔铉说的冠冕堂皇,可庙堂之上都是人精,众人又怎么看不出他的心思?
         尚延心要真能让刘继隆受挫,也不至于着急忙慌的向朝廷投降归附。
         明眼人都知道,尚延心恐怕已经抵挡不住刘继隆,不日就要被刘继隆击败了。
         届时刘继隆收复三州之地,拥众数万,秦州现有的兵马就不足以防备陇西,唯有增兵。
         可若是朝廷趁机收复临渭二州,那就可以限制刘继隆在陇西的扩张,并以五千天雄军遏制他的发展。
         想清楚利害关系后,群臣纷纷附和:“崔相言之有理!”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亦附议……”
         一时间,紫宸殿内群臣一边倒的靠向了崔铉。
         李忱不在乎这些,他只在乎崔铉充当黑手套,将自己想说而不能说的话给说了出来,并且赢得了群臣的支持。
         舒心之余,李忱也连忙颔首:“崔相所言极是,既然如此,便派秦州刺史薛逵领兵……”
         “陛下,臣以为天雄军新立不过三载,难以应对陇西局面,不如派虞侯高骈领一军驰援天雄军?”
         李忱话音还未落下,站在他身旁的一名年迈宦官便轻声开口。
         显然,他也想从这件事情中分一杯羹。
         李忱没有立即回应他,心里生出几分怒气,可面上不露喜怒:“马中官说的不错。”
         “既然如此,那就派高千里选左军三千人,即日出征渭州吧……”
         话音落下,李忱起身询问:“诸卿可还有奏?”
         “……”紫宸殿上安静,群臣纷纷作揖。
         “既然无奏,那便退朝吧。”
         李忱转身向偏殿走去,被称呼为马中官的宦官连忙跟上。
         不多时,宫中便有圣旨传出,而沐休的高骈也接到圣旨,前往左军提领了三千人准备开拔。
         与此同时,从临州仓皇撤走的尚延心等四千余军民也终于走出了高城岭,走入了渭水河谷中。
         所谓渭水河谷,实际上是指从尾水发源地的渭源县,一直到小陇山的这六百多里的狭长河谷。
         不过六百余里的河谷,却足足养活了整整六个县近六万人。
         整条河谷,宽阔者五六里,狭窄处百余步,十分考验将领水平。
         好在渭州最重要的渭源、襄武、陇西三县官道都十分宽阔,唯一道路崎岖的鄣县则是位于漳水河谷,人少兵寡。
         作为陇西的人口大州,渭州有二万余口,但主要集中在襄武和陇西这两个县。
         至于西边的渭源,南边的鄣县,人口不过三四千,城墙不过一丈六尺,厚仅二丈,周长不过三里。
         这样的一座小城,虽然倚靠渭河及北部的黄土梁沟壑山脉,但说到底城池太小,无法阻挡军队长驱直入。
         “把渭源的所有粮草都带走!”
         “不要逗留,补充豆料之后就往襄武赶路!”
         “唏律律……”
         “娘贼的,这地方怎么守得住?!”
         “鲁褥月,难不成你要带着我们退到襄武吗?!”
         望着无法将河谷隔断的渭源县,折逋讳与尚延心怒目看向鲁褥月。
         鲁褥月对此也冷脸道:“我们现在就三千多人,要想守住城池,只能去守城高粮足的襄武和陇西。”
         “渭源这么小一个城,就是用云车都能攻破,难不成你们还真的指望用它来挡住刘继隆?”
         渭源毕竟只是人口二三千的小城,想要迁走所有百姓十分简单。
         鲁褥月一开始就是打着先把尚延心他们骗过来渭州,然后带着渭源百姓一起撤往襄武和陇西。
         只要襄武不丢失,陇西和鄣县的安全也能得到保障,渭州的精华还在他手上。
         到时候撑到薛逵率军进入渭州,那他的位置就稳如泰山了!
         想到这里,鲁褥月也冷哼道:“你们如果不愿意,那就回去吧!”
         “猪犬的家伙!!”折逋讳愤怒拔刀,尚延心见状连忙拦住他。
         “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他把折逋讳的刀抢到了手上,转身瞪着鲁褥月。
         “你最好从现在开始老实点,不然我不保证我不会内乱!”
         面对折逋讳,鲁褥月还能摆出“你奈我何”的姿态,可面对尚延心就不行了。
         因为蔺茹真将保全得当,尚延心麾下除了五千多家眷,还有八百多名精骑,占据现在渭州番兵近三成兵力。
         如果尚延心内乱,那他们还真有可能被刘继隆逐个击破。
         “你可以放心,只要你们好好跟我守住襄武,等薛逵进入渭州,我保证可以让你们过上我之前承诺的日子!”
         “最好是这样!”尚延心将刀还给了折逋讳。
         折逋讳虽然气愤,却也知道自己是丧家犬,威胁不了鲁褥月。
         不多时,他们率领的队伍裹挟走了渭源县那为数不多的人口,朝着七十余里外的襄武县前进。
         毕竟是马背上的民族,虽然有粮食的拖累,可他们的行军速度并不慢。
         每日六十里的行军速度,已经比中原一些藩镇牙兵的行军速度还快了。
         只是万事都需要对比,他们如果和中原的牙兵比,那行军速度自然很快。
         可若是和陇西归义军相比,他们的速度反而显得有些慢了。
         在他们离开渭源县不到四个时辰,赶在太阳落山前,一支塘骑从西边的山道中策马而出。
         他们小心翼翼的朝着渭源城靠近并搜索四周,除了发现大批凌乱的马蹄外,留给他们的便只有杂乱的渭源县城。
         随着天色彻底变黑,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大股火光便将渭源城照亮大半。
         刘继隆率兵步入城内,用最快的时间接管了城防并紧闭城门。
         甲兵们得以松懈,而刘继隆也蹲在一座脏乱的民舍里,蹲着用手摸了摸火盆的温度。
         “火盆里的木炭都熄灭发潮了,最起码走了四五个时辰。”
         刘继隆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对身后疲惫的张昶、尚铎罗等人吩咐道:
         “让将士们每伙一组入住民房,这渭源城应该够我们的人住下。”
         “末将领命!”听到可以休息,二人仿佛卸下了什么担子。
         不止是他们,就连得到消息的陇西军将士们都如释重负,纷纷寻找民房入住,将甲胄脱下后得以休息。
         民夫们也累得不轻,每个人相较出发时更瘦了,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的眼神越来越明亮。
         跟着陇西军追击的这些日子,在他们心中“番人不可战胜”的刻板印象终于被打破。
         他们重拾了信心,而这才是他们随军追击最大的收获。
         是夜,城内鼾声四起,就连刘继隆的牙帐都响起了轻微的喊声。
         他们太累了,一天半的时间就追出了九十里地,其中有三四十里还是山岭。
         换做平地,他们起码跑了一百二三十里。
         正因如此,他们明明晚一天出发,却将双方时间缩短到了四五个时辰。
         草草休息三个时辰后,刘继隆派人叫醒了尚铎罗和张昶。
         三人眼皮沉重,眼底满是血丝,睡眠严重不足,可却不得不强提起精神来。
         “尚铎罗点齐精骑,半个时辰后我们出发追击。”
         “张昶你带步卒和民夫随后而来,若是路上遇到溃兵就收容,我们在襄武城下会合!”
         面对刘继隆的军令,二人纵使再疲惫,却不得不作揖应下。
         半个时辰后,刘继隆带着八百余精骑继续追击尚延心,而张昶他们则是多休息了一个时辰,在卯时天刚亮的时候出城向襄武追去。
         从黑夜到正午,刘继隆所率精骑沿着蜿蜒的渭水河谷,一路向东疾驰。
         秋风萧瑟,河谷之间黄叶遍地,陇西精骑的铁蹄踏过,枯草落叶与尘土飞扬。
         马蹄声在河谷中回荡,急促的如同心跳。
         随着距离襄武城的接近,空气中出现了紧张的气息,精骑们紧握手中的缰绳,脸上充满了不安和迷茫。
         他们担心尚延心他们已经跑进了襄武城,那样他们就不得不继续进行着枯燥且乏味的攻城,而攻城往往带给他们的死伤最大。
         大夏城之战,哪怕那一战是以陇西军一边倒的胜利作为结束,可依旧有七十余人阵亡,二百余人负伤。
         他们不想再攻城,只想在野外击垮尚延心他们的主力,收复渭州全境后,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此刻的他们,体力并不是问题,但精神已经疲惫得睁不开眼了。
         “哔哔——”
         忽的,前方河谷传来了急促但不同的木哨声,马背上的所有人精神一振。
         “刺史,塘骑撞上了!”
         尚铎罗激动叫嚷,刘继隆也强忍激动道:“加快马速!别让他们撤回襄武城!!”
         “吼——”
         木哨声对于此刻的陇西精骑而言,好似酒鬼清醒时的一口酒,烟民焦虑时的一口烟。
         当木哨不断作响,并距离他们越来越近,马背上的众人也越来越精神。
         “猪犬的家伙!刘继隆这厮怎么这么快就追上来了!”
         同在马背上,距离刘继隆他们七八里外的尚延心却神色骇然,不敢想象刘继隆竟然这么快就追了上来。
         “所有人提快马速!不想死就快!!”
         鲁褥月咆哮着,不断挥动马鞭,试图让胯下军马迅速护送他抵达襄武城。
         只可惜,他们的想法注定破碎。
         他们在后方布置的塘骑不断靠近后军,而这也代表着刘继隆他们正在逼近。
         两刻钟的时间,陇西军的旌旗已经在后军出现,而这则消息也被传到了鲁褥月三人耳边。
         “猪犬的家伙!这刘继隆带着几百人就敢追过来!”
         “轻敌冒进,今日这里就是他的埋骨之地!!”
         鲁褥月调转马头,咆哮道:“车马、妇孺驱赶牧群继续前往襄武,精骑留下列阵!”
         “列阵!!”折逋讳也叫嚷着调转马头,尚延心同样。
         不多时,上万家眷及奴隶的队伍越过了集结起来的精骑们,精骑们结阵面朝西方,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从远处疾驰而来的七百余陇西精骑。
         “娘贼的,有八十多个弟兄马力不足掉队了!”
         尚铎罗将刚刚得到的消息汇报给了刘继隆,对此刘继隆并没有感到诧异。
         他用力眨了眨眼睛,让眼睛不再那么酸涩。
         “七百人就七百人,七百人先下手为强!”
         刘继隆活动双臂,取出铁枪高举:“冲锋!”
         “呜呜——”
         随着号角声响起,七百陇西精骑如脱缰野马般冲向二百余步外的临渭精骑。
         “猪犬的家伙!真以为你们能连战连捷?!”
         “刘继隆,阿爹今天就和你好好算算帐!”
         “阿兄阿弟们!击垮他们才能让我们的家人回到襄武,举起你们的长枪短兵,跟着号角声冲锋!”
         “呜呜呜——”
         折逋讳、尚延心、鲁褥月先后激奋士气,一千六百余名临渭精骑就这样被他们调动起来,朝着陇西精骑发起了冲锋。
         “杀——”
         两方的喊杀声同时响起,一银一棕两条洪流在顷刻间相撞。
         “嘶鸣!”
         “额啊……”
         “番狗去死!”
         两阵交错,战马嘶鸣,蹄声如鼓,卷起漫天尘烟。
         血肉碰撞,长枪交击,金属与木杆撞击的声音不绝于耳。
         两方将士相互呐喊着,将生死置之度外。
         一时间,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将渭水河谷清丽的风景所污染……
         阵中,刘继隆手握铁枪,如猛虎突入敌阵,锐进不可挡,速退不能及。
         那些试图冲上来斩下他大纛的番骑无不落马,死者无算。
         七百陇西精骑在他的带领下,正面挫开了临渭精骑的攻势,直捣敌军心脉。
         这次尚延心学聪明了,他将大纛安排在了距离他较远的十余步外,防止他与刘继隆正面冲撞。
         可即便如此,当八百陇西精骑撞过来的时候,他却还是被某位不知名的小将挑飞了铁胄,头顶一凉。
         乱阵之中,个人武力只能做到锦上添花,而无法做到雪中送炭。
         哪怕是勇猛的刘继隆,却也不知道挨了几下冲撞。
         这些冲撞没有让他害怕,反而把他的火气给挑了出来。
         “我*你*的!!”
         “众将听令……跟紧我的大纛,杀光面前所有试图持械反击的猪狗!”
         这个时代,骂人骂的这么露骨的,也只有刘继隆了。
         这几日吃不好睡不好所积攒下来的脾气,在此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什么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都去他娘的吧!
         现在他想做的,就是把挡在他面前的这些番骑全部杀光!
         “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