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汉官 > 第39章:清理门户【1/2】
         东山书院,藏书阁。
         当魏哲赶到之时已经是傍晚,但郑玄、蔡邕等人却依旧在阁上未曾离去。
         卢植亦是如此,实际上五日前来了此地后他就未曾离开。
         即便卢植知道魏哲将宫中秘藏带回辽东安置于礼不合,却依旧没有说什么。
         在先贤典籍这方面,这些老头一个比一个开明。
         毕竟过去这些典籍放在皇宫之中也不过是束之高阁,少有人看。
         但即便天子从不过问,外界的人想要阅览也是千难万难。
         尤其是眼前的这几位已经过了读书的年纪,已然进入了著书的阶段。
         如此一来,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于他们来说就更加珍贵了。
         因此当魏哲开口后,书山之中的卢植甚至连手中的竹简都没放下。
         话说魏哲在中原搅动风云的时候,卢植在高句丽其实也没有闲着。
         他不仅从无到有的把安东都护府的架子搭了起来,还令安东十四国格局稳定下来。本来试图侵吞高句丽残骸崛起的扶余国,则在卢植的手段下渐生嫌隙。
         其实卢植的手段并不复杂,就是利用望平胡市的交易额度来左右局势。
         不错,扶余国的率滨之马确实是天下名马,可是和谁买都一样。
         他们可以和老而不死的扶余王交易,也可以和那些等得心焦的王子交易。
         卢植不懂什么市场优势,也不懂什么经济殖民,但他懂人心。
         一个在位长达六十年的扶余王,足矣让很多扶余贵种等的不耐烦了。
         于是卢植没有另外扶持什么扶余小部,而是在扶余国内部下功夫。
         如今虽不至于有什么南扶余、北扶余,但已然差不多有分裂之势。
         只待扶余王尉仇台这个超级耐活王去世,扶余国恐怕就要陷入内乱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安东都护府要做的其实不多,克制反而是最好的推波助澜。
         故此魏哲话音一落,只见卢植随意的点了点头:“可。”
         “不过右北平太守便算了,给老夫在书院留个位置就行。”
         郑玄闻言亦是感慨道:“元子良于圣道有功,给个安东都护委屈了,若是朝堂……”
         只是说到一半郑玄便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不过魏哲却明白他的意思,确实,以元骏的功劳换个九卿真一点都不过分。
         但问题在于如果不是朝堂大乱,元骏又怎么能有这种立功的机会呢。
         然而卢植虽然答应了,魏哲却还不满足。
         只见他从袖中掏出一份信件递给了卢植。
         “这是何物?”卢植纳罕。
         “韩冀州的救援信!”魏哲直言不讳道:“公孙瓒以讨董之名攻伐冀州郡县,韩冀州不能敌,故向我求以援手!”
         若魏哲现在是幽州牧,那么韩馥或许不敢求援。
         但偏偏魏哲只是辽东太守,反而让韩馥心存希望。
         毕竟两人也算是有些情分,魏哲率军两次路过冀州时他都资助了不少粮草。
         可以说在魏哲没有明确表态之前,韩馥尚未陷入不得不让位的境地。
         与此同时,见魏哲这么一说卢植终于放下手中竹简轻叹一声。
         “好一个假途灭虢……唉,也罢,老夫便挂名几日吧!”
         卢植心如明镜,魏哲表他为右北平太守就是为了对付公孙瓒。
         天地君亲师,他身为公孙瓒的老师先天就占有优势。
         本来公孙瓒行假道伐虞之计攻伐冀州就出师无名,甚至大义有亏了。
         若是他还敢与卢植这个老师兵戎相见,那么公孙瓒的名声就真要彻底臭了。
         不过即便卢植对魏哲的算计一清二楚,可他还是答应了。
         原因很简单——卢植也想清理门户。
         在卢植看来,公孙瓒怎么也不该以讨董之名行侵略之事。
         如此品行,实在是让他这个当老师的无脸见人。
         天下皆知公孙瓒是他弟子,他若是再不清理门户,卢氏门风恐怕都要完了。
         念及此处,卢植当即干脆道:“老夫不才,愿做此檄文,不知君侯……”
         闻听此言魏哲不由眉头微挑,却没想到这老头做事这么干净利落。
         不过卢植愿意亲自出手,魏哲自然求之不得。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见魏哲点头,卢植略作沉吟便口占檄文,蔡邕见状顿时默契作八分书记之。
         ——
         《讨公孙乱贼檄》
         汉左将军魏哲,昭告皇天后土、四海豪杰:
         吾尝闻猛虎垂涎必收爪牙,恶蛟吞舟先隐鳞甲。今有公孙氏逆贼,髭戟倒竖而假作忠良,舌绽莲花而暗藏鬼蜮。昔吾念同僚之谊,收豺狼于穷途,纳枭獍于末路。岂料此贼以讨董为名,行窃据州郡之实,此不忠之尤也!
         昔尔屠冀州妇孺为乐,今掠河间仓廪为欢。百姓箪食壶浆迎尔入城,尔竟纵兵掠其家室,此不仁之甚也!
         冀州牧韩馥或以仁义待尔,尔以刀兵报之,此不义之绝也!
         《春秋》有云:“弑君之贼,人人得而诛之。“
         今汉室飘摇,正需忠良荡涤宇内,岂容尔等魑魅荼毒苍生?
         皇天在上,后土为证,凡我汉家儿郎,当持戈北向。
         有擒此獠者,赏万金,表封万户;有传首军门者,赐锦缎千匹,表授关内侯。檄文所至,若雷霆发于九天;义旗所指,必魍魉摧于四野!——
         藏书楼中,听完卢植所做檄文魏哲不禁感慨连连。
         啧啧~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看似卢植只在檄文之中历数公孙瓒不忠、不仁、不义。可是公孙瓒能逼得自家老师清理门户,本就是不孝了。
         此文一出,公孙瓒身上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罪名算是板上钉钉了。
         当初张纯叛乱都知道找个天子无道的借口呢,由此可见名声一旦臭了,便是自己人都嫌弃。
         公孙瓒过去或许不怎么在意这些虚名。
         但是随着这道《讨公孙乱贼檄》一发,想必他很快便会知道这些虚名的威力有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