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小说网 > 汉官 > 第76章:因果前定
         初平二年,冬十月,戊戌日。
         出使徐州的使者前脚刚走,魏哲便在卢奴县大宴四方。
         其实说白了,他就是趁着纳妾的机会和中山国各地豪族交流交流感情。
         其次才是以这场盛大的纳妾仪式来回赠中山甄氏。
         毕竟没有甄氏的跳反,这次魏哲想要夺取中山国还真是难如登天。而拿不下中山国,涿郡的安定就没有保障,并州移民的进度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说,甄氏的功劳确实非同一般。
         然而在不知内情的甄氏以及中山各家看来,魏哲此举无疑是在主动示好。
         这让本来还有些担心的中山豪族顿时忍不住松了口气。
         由于中山国紧邻涿郡,对魏哲的某些癖好他们还是很清楚的。
         比如——屯田之事!
         虽然相比于度田而言,屯田虽然只是隔靴搔痒,但还是不少豪族觉得碍眼。
         于是一大早县寺内的婢女们便忙碌非常,因为来恭贺的人太多了。
         也不知道甄氏的品味为何如此独特,婢女们素雅外裙下竟是大红袴腿,这让魏哲看了总感觉有点辣眼。
         幸好甄荣风姿甚美,否则这回魏哲真算是卖身为国了。
         至于魏哲那个九岁的小姨子甄宓,他倒是没看出有多美。
         想必洛神之名,也是看世俗名位的。
         不过以魏哲如今的身份地位自然不会缺美人的。
         相比于单纯的美色而言,他其实更在乎美人背后的附加属性。
         ……
         傍晚,昏礼既成。
         高堂巨室之中,只见魏哲居上,宾列两席,
         而在魏哲上方朱帷之中,则又起方帐。帐顶为大红底饰云气鸟兽纹,四周垂下大红色帐幔,华贵非常。
         帐者,张矣,张施于床上也。
         此物其实就是帷幕,不过更小一点,可起防风挡尘保暖之功,常在室内使用。
         比如此刻,这张华丽耀眼的方帐便成为众人注目的中心。
         原因无他,只因帐中坐着的正是魏哲之父魏宣与母亲刘氏。
         本来只是纳妾并不需要拜见舅姑,但谁让魏哲是以妻礼的标准迎娶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魏哲也算是礼崩乐坏的凶手之一。
         也就是中山甄氏不像郭圣通娘家那么强势,否则管妍估计都要步阴丽华后尘了。
         不过也幸亏魏哲把父母接过来了,今日堂中才能这么热闹。
         因为甄氏在中山国固然影响不小,但却算不上首屈一指。
         中山国真正算得上士族魁首的,其实是中山刘氏。
         毕竟听名字就知道了——中山国,这自然是刘氏郡国。
         当然,现任中山王早已死在战乱之中。
         若不是董卓乱政,朝堂与地方消息不通,中山国恐怕早就除国了。
         但即便如此,中山刘氏也依旧是中山国第一大族。
         比如汉昌刘氏、望都刘氏、蒲阴刘氏、安国刘氏都是中山国的一二等士族。
         最关键的是这四家都是前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比刘备可正宗多了。
         其中安国刘氏近年来还出了一位名士刘佑,此人乃八俊之一,曾任大司农。先帝刘宏登基之初,陈蕃辅政,便曾以刘佑为河南尹。
         如果刘备当年有中山刘氏这样的出身,恐怕也不用那么辛苦才能入仕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山刘氏能兴盛至今也是有道理的。
         比如望都刘氏家主、前任冀州治中从事刘惠,上来便为魏哲之母刘氏祝寿。
         也不知道他从哪论的,有没有叙过宗谱,反正开口就是姑母。
         虽说鲁王刘余与中山靖王刘胜为同父异母兄弟,但就这么认亲也太草率了一点吧?
         然而刘氏却含笑颔首,坦然受之。
         见刘惠拿了头彩,堂中的中山各家顿时心中暗自不齿。
         但转过头来,这些人却也都借着这个由头向刘氏恭贺起来。
         见此情形,帐内的魏宣顿时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还真没想到,自家迎娶寒门淑女的好处竟然应在了下一代。
         一时间魏宣也不知道该不该自夸一番先见之明了。
         唯独魏哲淡然自若的坐在案后,笑吟吟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
         说实在的,他不怕这些人别有用心,就怕他们别无所求。
         只要中山各大豪族愿意合作,那么魏哲就有办法将中山国消化干净。
         ……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且不说魏哲与甄容如何合欢共好,反正次日新妇俨然容光焕发,滋润无比。
         只一场婚宴,魏哲基本上就稳住刚刚占据的中山国。
         然而魏哲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真正要彻底消化还是要靠他所任的中山相手段。
         念及此处,魏哲一时间也不由犯起了难。
         他麾下堪为太守的人才虽然不少,但眼下中山国需要的却不仅仅是才能。
         只见魏哲颇为头疼道:“元皓,你可有举荐?”
         田丰闻言略作沉吟,便毫不犹豫道:“耿文威堪当此任!”
         “耿武?”魏哲不由眉头微皱:“何以见得?”
         闻听此言,田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起了一桩旧事。
         “昔日韩文节为冀州牧时,闻袁本初举兵讨董,曾谋于众曰:‘助袁氏乎?助董氏乎?’彼时治中从事刘惠勃然作色道:‘兴兵为国,安问袁、董?’,故为韩文节不喜。”
         “后群雄讨董,兖州刺史刘岱曾与刘惠书信,信中道‘卓无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为忧。但卓死之后,当复回师讨韩文节,治其纵容之罪’。刘惠知其欲谋冀州,故此并无丝毫隐瞒,径直封书呈与韩文节。”
         说到这里,只见田丰颇为不齿道:
         “不想韩文节得知大惧,不赏其功反而归咎于刘惠,当场便欲斩之。彼是耿武为别驾从事,当即以身伏刘惠之上,愿并见斩,刘惠方得不死,不过依旧免职,被罚做囚徒,被赭衣,日日扫除于宫门外。”
         也难怪韩馥担任冀州牧的时候,田丰不愿意为他效力。
         毕竟以他的性格,最看不上这种心胸狭隘、赏罚随心的主公。
         若不是邺城兵变那晚韩馥最后选择自杀,田丰为袁绍效力当真一点没压力。
         而听田丰这么一说,魏哲顿时忍不住面露诧异之色。
         一来他没想到当日宴席上的望都刘氏家主刘惠竟有如此过往;
         二来他则是没料到耿武和刘惠之间还有这种关系。
         至于韩馥的昏庸无能,魏哲倒是一点也不意外。
         实际上即便没有袁绍,以韩馥的本事也坐不稳冀州牧的位置。
         上不能统兵,下不能服众,越是身居高位,最后的下场反而会越惨。
         德不配位,才不堪任。说得便是这个道理。
         说不定董卓也正是看中韩馥这一点,才会放心的任命他为冀州牧。
         不过在惊讶之余,魏哲只是略微一想就忍不住满脸笑意。
         “妙哉!”只见魏哲抚须而笑道:“那便这样吧,传耿武。”
         反正这次耿武策反中山甄氏的功劳魏哲还没有赏赐呢,现在刚好用上了。
         如此一来,在酬功之余中山国亦能稳如泰山。
         在这中山国只要甄氏和刘氏不跳反,袁绍纵然勾结一些小士族也不足为虑。
         至于耿武这个中山相,那就更不用担心了。
         毕竟如果耿武愿意为袁绍效力,邺城兵变的那晚也不会拼死反抗了。
         尤其在他护着韩熙投靠魏哲之后,袁绍恐怕对耿武已经恨之入骨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魏哲麾下还真没有比耿武更加合适的人选。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魏哲率军离开之后,耿武很快便掌控了中山国大局。
         而另一边,徐州刺史陶谦看着眼前的信函却忍不住陷入沉思……
         ——
         唉,累,越写越累。
         我的写作方法应该有问题,但我又找不到哪里有问题,头疼,,,